南齐书周颙传。宋明帝颇好言理。以颙有辞义。引入殿内。亲近宿直。帝所为惨毒之事。颙不敢显谏。辄诵经中因缘罪福事。帝亦为之小止。颙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囗成句。泛涉百家。长于佛理。着三宗论。立空假名。立不空假名。设不空假名。难空假名。设空假名。难不空假名。假名空。难二宗。又立假名空。西凉州智林道人。遗颙书曰。此义旨趣。似非始开。妙声中绝。六七十载。贫道年二十时。便得此义。窃每欢喜。无与共之。年少见长安耆老。多云。关中高胜。乃旧有此义。常法集盛时。能深得斯趣者。本无多人。过江东略是无一。贫道捉麈尾来。四十余年。东西讲说。谬重一时。余义颇见宗录。唯有此涂。白黑无一人得者。为之发病。非意此音猥来入耳。始是真实行道第一功德。其论见重如此。时何引亦精信佛法。无妻妾。太子又问颙。卿精进何如何引。颙曰。三涂八难。共所未免。然各有其累。太子曰。所累伊何。对曰。周妻何肉。其言辞应变。皆如此也。何引言断食生。犹欲食肉。白鱼□脯糖蟹。以为非见生物。疑食蚶蛎。使学生议之。学生钟岏曰。□之就脯。骤于屈伸。蟹之将糖。躁扰弥甚。仁人用意。深怀如怛。至于车螯蚶蛎。眉目内阙。惭浑沌之奇。矿壳外缄。非金人之慎。不悴不荣。曾草木之不若。无馨无臭。与瓦砾其何算。故宜长充庖厨。永为囗实。竟陵王子良。见岏议大怒。引兄点亦遁节清信。颙与书劝令菜食曰。丈人之所以未极遐蹈。或在不近全菜邪。脱洒离析之讨。鼎俎网罟之兴。载□其来实远。谁敢干议。观圣人之设膳修。仍复为之品节。盖以茹毛饮血。与生民共始。纵而勿裁。将无崖畔善为士者。岂不以恕己为怀。是以各静封疆。罔相陵轶。况乃变之大者。莫过死生。生之所重。无逾性命。性命之于彼极切。滋味之在我可赊。而终身朝脯。资之以味。彼就冤残。莫能自列。我业久长。吁哉可畏。且区区微卵。脆薄易矜。歂彼弱麑。顾步宜愍。观其饮喙飞行。人应怜悼。况可心心扑褫。加复恣忍吞嚼。至乃野牧盛群。闭豢重圈。量肉揣毛。以挨枝剥。如土委地。佥谓常理。百为怆息。事岂一涂。若云三世理诬则幸矣。更快如使此道。果然而形未息。则一往一来。一生一死。轮回是常事。杂报如家。人天如客。遇客日鲜。在家日多。吾侪信业。未足长免。则伤心之惨行亦息。念丈人于血气之类。虽无身践。至于晨凫夜鲤。不能不取。备屠门财贝之经盗手。犹为廉士所弃。生性之一启鸾刀。宁复慈心所忍。驺虞虽饥。非自死之草不食。闻其风者。岂不使人多愧。众生之禀此形质。以畜肌膋。皆由其积壅痴迷。沈流莫反。报受秽浊。历苦酸长。此甘与肥。皆无明之报聚也。何至复引此滋腴。自汗肠胃。丈人得此有素。聊复寸言发起耳。
竟陵王子良传。子良招致名僧。讲语佛法。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子良敬信尤笃。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至于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世颇以为失宰相体。
顾欢传。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并好释法。吴兴孟景翼为道士。太子召入元圃园。众僧大会。子良使景翼礼佛。景翼不肯。子良送十地经与之。景翼造正一论。大略曰。宝积云。佛以一音广说法。老子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一之为妙。空元绝于有景。神化赡于无穷。为万物而无为。处一数而无数。莫之能名。强号为一。在佛曰实相。在道曰元牝。道之大象。即佛之法身。以不守之守守法身。以不执之执执大象。但物有八万四千行。说有八万四千法。法乃至于无数。行亦达于无央。等级随缘。须导归一。归一曰回向。向正即无邪。邪观既遣。亿善日新。三五四六。随用而施。独立不改。绝学无忧。旷劫诸圣。共遵斯一。老释未始于当分。迷者分之而未合。亿善遍修。修遍成圣。虽十号千称。终不能尽。终不能尽。岂可思议。
王奂传。奂迁散骑常侍领军将军。欲请车驾幸府。上晚信佛法。御膳不宰牲。使王晏谓奂曰。吾去年为断杀事。不复幸诣。大臣已判。无容歘尔也。奂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镇北将军雍州刺史。上谓王晏曰。奂于释氏。实自专至。其在镇。或以此妨务。卿相见言次及之。忽道吾意也。
豫章文献王嶷传。嶷字宣俨。太祖第二子。临终召二子子廉子恪曰。后堂楼可安佛。供养外国二僧。余皆如旧。与汝游戏后堂船。乘吾所乘牛马。送二宫及司徒。服饰衣裘。悉为功德。
刘虬传。虬精信释氏。衣粗布衣。礼佛长斋。注法华经。自讲佛义。以江陵西沙洲去人远。乃徙居之。建武二年。诏征国子博士。不就。其冬虬病。正昼有白云。徘徊檐户之内。又有香气及磬声。其日卒。年五十八。
隋书突厥传。齐有沙门惠琳。被掠入突厥中。因谓佗钵曰。齐国富强者。为有佛法耳。遂说以因缘果报之事。佗钵闻而信之。建一伽蓝。遣使聘于齐氏。求净名涅槃华严等经。并十诵律。佗钵亦躬自斋戒。绕塔行道。恨不生内地。
梁书范缜传。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带。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
干陀利国传。干陀利国在南海洲上。其俗与林邑扶南略同。出班布吉贝槟榔。槟榔特精好。为诸国之极。宋孝武世。王释婆罗那怜陀。遣长史竺留陀。献金银宝器。天监元年。其王瞿昙修□陀罗。以四月八日。梦见一僧。谓之曰。中国今有圣主。十年之后。佛法大兴。汝若遣使。贡奉敬礼。则土地丰乐。商旅百倍。若不信我。则境土不得自安。修□陀罗初未能信。既而又梦。此僧曰。汝若不信。我当与汝往观之。乃于梦中。来至中国。拜觐天子。既觉心异之。陀罗本工画。乃写梦中所见。高祖容质。饰以丹青。仍遣使并画工。奉表献玉盘等物。使人既至。模写高祖形。以还其国。比本画。则符同焉。因盛以宝函。日加礼敬。
任孝恭传。孝恭少从萧寺云法师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笃。而性颇自伐。以才能尚人。于时辈中。多有忽略。世以此少之。
建平王大球传。高祖素归心释教。每发誓愿。恒云。若有众生。应受诸苦。悉衍身代。当时大球。年甫七岁。闻而惊谓母曰。官家尚尔。儿安敢辞。乃六时礼佛。亦云。凡有众生。应获苦报。悉大球代受。其早慧如此。
到溉传。溉家门雍睦。兄弟特相友爱。初与弟洽。常共居一斋洽。卒后。便舍为寺。因断腥膻。终身蔬食。别营小室。朝夕从僧徒礼诵。高祖每月三致净馔。恩礼甚笃。蒋山有延贤寺者。溉家世创立。故生平公俸。咸以供焉。略无所取。
刘杳传。杳治身清俭。无所嗜好。为性不自伐不论人短长。及睹释氏经教。常行慈忍。天监十七年。自居母忧。便长断腥膻。持斋蔬食。及临终遗命。敛以法服载以露车。还葬旧墓。随得一地。容棺而已。不得设灵筵祭醊。其子遵行之。
滕昙恭传。昙恭豫章南昌人也。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值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昙恭拜谢。因捧瓜还。以荐其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及父母卒。昙恭水浆不入囗者旬日感恸呕血。绝而复苏。隆冬不着玺絮。蔬食终身。每至忌日。思慕不自堪。昼夜哀恸。其门外有冬生树二株。时忽有神光。自树而起。俄见佛像及夹侍之仪容光显著。自门而入。昙恭家人大小。咸共礼拜久之乃灭。远近道俗咸传之。
昭明太子传。高祖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崇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谈论不绝。太子自立三谛法身义。并有新意。普通元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咸以为至德所感焉。
南平元襄王伟传。伟晚年崇信佛理。尤精元学。着二旨义。别为新通。又制性情几神等论其义。僧宠及周舍殷钧陆。倕并名精解。而不能屈。
鄱阳忠烈王恢传。恢有孝性。初镇蜀。所生费太妃犹停都。后于都下不豫。恢未之知。一夜忽梦还侍疾。既觉忧皇。便废寝食。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后又目有疾。久废视瞻。有北渡道人慧龙。得治眼术。恢请之。既至空中忽见圣僧。及慧龙下针。豁然开朗。咸谓精诚所致。
何点。传点字子□。庐江灊人也。少时尝患渴痢。积岁不愈。后在吴中石佛寺建讲。于讲所昼寝。梦一道人。形貌非常。授丸一掬。梦中服之。自此而差。时人以为淳德所感 引字子季。点之弟也。尝至吴居虎丘西寺讲经论。学徒复随之。东境守宰经途者。莫不毕至。引常禁杀。有虞人逐鹿。鹿径来趋。引伏而不动。又有异鸟。如鹤红色。集讲堂。驯狎如家禽焉。初开善寺藏法师。与引遇于秦望。后还都卒于钟山。其死日引在般若寺。见一僧授引香奁并函书云。呈何居士。言讫失所在。引开函乃是大庄严论。世中未有。又于寺内立明珠柱。乃七日。七夜放光。太守何远以状启。昭明太子钦其德。遣舍人何思澄。致手令以褒美之。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
刘慧斐传。慧斐字文宣。彭城人也。尝游于匡山。过处士张孝秀。相得甚欢。遂有终焉之志。因不仕居于东林寺。慧斐尤明释典。工篆□□。在山手写佛经。二千余卷。常所诵者。百余卷。昼夜行道。孜孜不怠。远近钦慕之。论者云。自远法师没后。将二百年。始有张刘之盛矣。
刘訏传。訏字彦度。平原人也。訏善元言。尤精释典。曾与族兄刘。歊听讲于钟山诸寺。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涧。有终焉之志。
刘歊传。歊字士光。訏族兄也。幼时尝独坐空室。有一老公。至门谓歊曰。心力勇猛。能精死生。但不得久滞一方耳。因弹指而去。歊既长。精心学佛。有道人释宝志者。时人莫测也。遇歊于兴皇寺惊起曰。隐居学道。清净登佛。如此三说。
庾诜传。诜字彦宝新。野人也。晚年以后。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忏。六时不辍。诵法华经。每日一遍。后夜中。忽见一道人。自称愿公。容止甚异。呼诜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中大通四年。因昼寝忽惊觉曰。愿公复来。不可久住。颜色不变。言终而卒。时年七十八。举室咸闻空中唱。上行先生已生弥陀净域矣。
张孝秀传。孝秀字文逸。南阳宛人也。博涉群书。专精释典。普通三年卒。时年四十二。室中皆闻有非常香气。
孔休源传。休源长子云章。笃信佛理。遍持经戒。官至岳阳王府咨议东扬州别驾。
谢举传。举少博涉多通。尤长元理。及释氏义。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引。自虎丘山赴之。其盛如此。
斐子野传。子野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高祖敕撰众僧传二十卷。
陶弘景传。弘景曾梦佛授其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后太宋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与谈论数日而去。太宗甚敬异之。
独异志。梁武帝酷好佛法。然性多含恕。敕天下贡献绫罗锦绮。不令织鸟兽之形。恐裁翦之时。有伤生物之意也。
佛法金汤编。梁简文帝。委心妙法。遍览元章。撰法集记二百卷。法宝联璧四百余篇。造资敬报恩二寺 元帝为湘东王时。舍宫造天宫寺。请法聪居之。修崇佛事。即位于江陵。改元承圣。尝著书曰金楼子。
佛祖统纪。陈针智者之兄。为梁晋安王中兵参军。年四十。仙人张果相之曰。死在期月。师令行方等忏。针见天堂门牌曰。陈针之堂。后十五年。当生于此。果后见针。惊问曰。君服何药。答曰但修忏耳。果曰。若非道力。安能超死。竟延十五年而终。智者尝为其撰小止观。咨受修习。夙夜不怠。
陈书江总传。总尝自叙其略曰。历升清显。备位朝列不。邀世利。不涉权幸。尝抚躬仰天太息曰。庄青翟位至丞相。无迹可纪。赵元叔为上计吏。光乎列传。官陈以来。未尝逢迎一物。于预一事。悠悠风尘。流俗之士。颇致怨憎。荣枯宠辱。不以介意。太建之世。权移群小。谄嫉作威。屡被摧黜。奈何命也。后主昔在东朝。留意文艺。夙荷昭晋。恩纪契阙。嗣位之日。时寄谬隆。仪形天府。厘正庶绩。八法六典无。所不统。昔晋武帝。□荀公曾曰。周之冢宰。今之尚书令也。况复才未半古尸素。若兹晋太尉陆玩云。以我为三公。知天下无人矣。轩冕傥来之一物。岂是预要乎。弱岁归心释教。年二十余。入钟山。就灵曜寺则法师。受菩萨戒。暮齿官陈与摄山布上人游款。深悟苦空。更复练戒。运善于心。行慈于物。颇知自励。而不能蔬。菲尚染尘劳。以此负愧生平耳。总之自叙。时人谓之实录。
姚察传。察幼年尝。就钟山明庆寺尚禅师。受菩萨戒。及官陈。禄俸皆舍寺起造。并追为禅师树碑。文甚遒丽。及是遇见梁国子祭酒萧子云书此寺禅斋诗。览之怆然。乃用萧韵。述怀为咏。词又哀切。法俗益以此称之。察愿读一藏经。并已究竟将终曾无痛恼。但西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其后身体柔软。颜色如恒。察谙识内典。所撰寺塔及众僧文章。特为绮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