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98500000010

第10章

桐鄉沈善登述

海鹽張常惺校錄

淨土法門綱宗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究其要歸。惟在極樂淨土。稱極樂淨土者。是寂照不二。體用一如義。由其一切具足。無假外求。一切現成。初不預計。謂之極樂。是就照邊用邊說。由具足故。有無相忘。由現成故。前後際斷。謂之淨土。是就寂邊體邊說。由具足故。有無相忘者。如人有耳目。決不自謂無。亦決不自謂有。而耳目宛在。由現成故。前後際斷者。如正當今日。決不計其昨日在前。明日在後。而今日天然。是則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為體。照為用。體用一如。寂照不二也。此之名義。為一代時教之大綱領大結束。明文奧旨。具在諸經。粗舉大端。約有六證。

彌陀經言。六方世界。恒沙諸佛。讚歎釋迦。能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且各於其國讚歎此經。普勸信受。夫世界無量。眾生無量。法門差別亦應無量。是以本師十二分教。隨宜演說。各就當機。今云一切世間。則此界不復揀擇。云佛佛同勸。則他方亦悉會歸。喻如羣曜拱[木* ]。萬流赴海。以其為無量門中之總持門故。其證一。

無量壽經言。當來經滅。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眾生值者。皆可得度。(準善見論法滅在萬年後。以眾生壽命百年滅一歲計之。則正當人壽減至十歲時矣)又一說。經道滅後。彌陀名號。獨留不滅。(不記出何經典)法滅時分久近。諸說不同。新婆娑論。最為諦當。論稱世尊不決定說正法住滅久近者。欲顯正法隨行法者住滅久近故。謂行法者。若行正法。如佛在世時。及滅度未久時。則常住不滅。否則即滅。正法有兩種。一世俗正法。謂經律論等名句文身。二勝義正法。謂無漏聖道。行法亦有二種。一持教法。謂讀誦經律論等。二持證法。謂修證無漏聖道。若持教者相續不滅。能令世俗正法久住。若持證者相續不滅。能令勝義正法久住云云。夫諸法無常。成必有毀。世尊哀愍眾生。何不多留餘經。而但留此。又何不令久留不滅。而僅百歲。蓋餘經聽滅。正顯此一切具足。一切現成之真心。歷劫不滅。(或問若然。則真心本來不滅。何假世尊哀愍特留。答。此之經留。正謂世俗正法名句文身。有相之物。成必有毀。非假佛力。焉能久留。若不久留。行法之人。何從聞而生信。據此則淨土門中。勝義世俗二種正法。皆留不滅)云百歲者。當佛在世時。人壽早入減劫。極長大都百歲。故且就目前計之。猶言眾生滅盡。此經方滅。而眾生前後相續。不入壞劫。畢竟不滅。則此經亦畢竟不滅。(或問壞劫後空劫。經與眾生。一切滅盡。此一切具足。一切現成之真心。還不滅否。答不滅。若滅則不復能成。前經空劫後。安得復有現在世界。問既云空劫。一切皆空。此心不滅。住於何處。答。待到爾時。為汝證明)不直言不滅者。正如新婆娑論說。欲顯正法住滅。隨行法者住滅久近耳。是故彌陀亦有滅度。觀音補處。觀音亦有滅度。勢至補處。勢至則永不滅度。此之滅度。亦當如新婆沙論說。溯自法流東土。至漢魏時。無量壽經。始有譯本。而自惠遠首倡到今。淨土法門。旋興旋廢。即近例遠。彌陀觀音住滅之理。可以微會。勢至永不滅度者。以此法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雖當彌陀觀音正法住時。猶有隆替。久而彌光。至此始得佛化一統。蓋此菩薩。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是以楞嚴會上。選擇圓通。觀音居前。勢至殿後。餘二十三菩薩。盡入包羅。二菩薩皆彌陀補處。勢至尤為念佛初祖。足徵一代時教成始成終不越乎此。即今普門示現。及淨土設施。世多崇尚。餘法門皆寥寥罕傳。已有明徵矣。其證二。

千經萬論指歸淨土。乃至華嚴為眾經中王。而普賢行願。亦以十八願王。導歸極樂。夫一切法界。無非華藏法界。今不以淨土歸華藏。轉以華藏歸淨土者。不但華藏極樂同一土。遮那彌陀同一身。一多原自互攝。小大不妨相入。良以一切法界。皆唯眾生心作心是。(詳見無量壽經綱宗篇)是故眾生無盡。作是無盡。法界無盡。此作是心。不即現前介爾之一念。亦不離現前介爾之一念。窮根究源。祇是本來一切具足。一切現成。無可譬況。強名真心。雖在悶絕無記。未嘗斷滅。三途劇苦。宛爾逍遙。是以華嚴四法界無量法門。橫說豎說。漫無歸宿。不得不歸宿淨土。而善財五十三參。處處唱言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正指此。其證三。

諸經法門。不外除名遣相。遣除之極。至於無可遣除。乃顯真如。淨土法門。一味建立名相。建立之極。至於無可建立。當體真如。所以然者。譬如斗斛量米。諸經法門。意在舉似容積。故必傾盡米粒。方顯全量。淨土法門。即以滿盛之米粒。實證容積之全量。見米即知。不待算數是知諸經遣除正為淨土建立猶之傾盡米粒以顯全量正為推求容積以量米粒(以大辯才說真空法)若不爾者空知其量。而不量米。同無斗斛。非中道第一義空矣。其證四。

色身即法身。妄念即正覺。全體大用。具足現成。諸大乘經。廣談理性。莫要於此。淨土諸經不然。功德莊嚴。不外根塵。且但說事。(十六觀經。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八句。亦是說事。以顯觀體。本文自明)不說理。但說修。不說性。所以者何。種種言說。皆是名相有對待法。惟此廣大心體。一切現成一切具足。絕代無對。而體不可見。假用方明。無柰眾生多生惑習。欲為其本。致為名相所轉。迷頭認影。千言萬語。愈辨愈惑。於是彌陀徹底悲心。隨順病情。方便與藥。即彼欲心。填我願海。還以願海。攝彼欲心。俾此一切現成。一切具足之理性。全成事修。即體即用。覿面呈露。不待言說。故於淨穢苦樂一如之中。特地翻深出淺。分別彼此緣淨還他淨穢還他穢樂還他樂苦還他苦(如以濁水清水二水同一淨)。正顯此一念用處。全真起妄。尚自一切現成。一切具足。絕待無對。況在本體。是以說理說性。轉成剩言。而說事說修。正非分外。以眾生當體現成眾生具足眾生故。譬如富家財庫寶藏。現成具足。簿籍分明。畢竟逐一檢對。尤為親切。故知諸經所詮。無非證成淨土。其證五。

宗門剗除知見。一一消歸脚跟下。淨土即眾生知見。入佛知見。一一消歸他佛。所以然者。無念心體。唯佛獨證。此心體橫互十方。豎窮三際。彌陀所證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即是此心。眾生原與彌陀公共。但為念念不停。無由證得。然現前瞥爾一念起時。即是此心用處。是以乍聞佛名。或聞此經。不覺身心踴躍。便是從體起用。因而起念念佛。便是攝用歸體。久久純熟。任運自念。便是體用一如。宗門就無念處直指心體。不立他佛。故曰不用求真。惟須息見。此中理諦。諸經非不廣談。但未切指下手工夫。建立專門。故稱教外別傳。淨土即有念時會取心體。專仗他佛。(淨土法門。以專念他佛。為的的正宗。並無念自佛。念自他佛。念實相佛。詳辨在後)故曰託外義成。唯心觀立此中理諦諸經既多散見而又特說三經歸根一念。以總束之。乃真教內別傳也(四字得未曾有)。論法門之親切妙密。千了百當。自然禪宗獨勝。淨土則拖泥帶水。似乎專接鈍根。不知此拖泥帶水。(近來禪客堅執門戶。見從上祖師語錄中拖泥帶水處。偏能穿鑿解會。不知我釋迦一生所說種種法門。無非拖泥帶水。而淨土為尤甚。若能從淨土中薦取得。管教掀翻禪榻矣)正是將彼所謂兩面回途。三關進步。一齊越過。(設有禪客不肯云。敢問如何是初關。答曰。南無阿彌陀佛。如何是重關。答曰。南無阿彌陀佛。如何是透三關句。答曰。南無阿彌陀佛。還有末後牢關聻。答曰。逢人但與麼舉)惟上根方能信入。(從上禪門宗匠。永明而下諸大老。最後皆歸心淨土。從可知矣)即中下亦自入[囗@玄]中(不知信受此說除是木人名腸)。是以不立悟門。更無悟門也。不尚參究。無可再參也。三性中不落無記。(近人不識無記性徃往誤當心空故辨之)有念攝持也。得手後不墮死水。當念活潑也。惟然故聞名皆得不退。凡夫例登補處。蕅益所謂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一生補佛。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較彼頓悟正因。僅為出塵階漸。生生不退。始可期於佛階者。不可同日語矣。故知此法門包盡宗教。為教內別傳。大集經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為無上深妙禪。(近人但著眼此禪字。便謂禪即淨。淨即禪。不知上句特下但念二字。下句特下是為無上深妙六字。經意分明以淨攝禪。可見不念阿彌陀。不妨是禪。而不為無上深妙禪。曷審思之)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正謂此也。其證六。(此條宗家閱之。不妨不肯。姑舉一重公案。與諸方商量。香〔巖〕頌云。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無立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道。如來禪許汝會。祖師禪未夢見在。香〔巖〕復云。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還不會。別喚沙彌。仰山大喜云。且喜汝會得祖師禪。遂報溈山證明之。近人多謂香〔巖〕前說。正是祖師禪。後說正是如來禪。而仰山偏顛倒說。溈仰家風。大都如此。余謂如此判煞。正好被兩公將黑豆換卻眼睛。且道應如何判。若道作家居士。宛爾不同。又正好被我俗漢將黑豆換卻眼睛。畢竟應如何判。莫是道合取狗口。莫是默然良久。莫是打一圓相。喝一喝掩耳便走。拂袖便行。攔腮與掌。擘胸進拳。饒你將從上老古錐所有一絡索。傾情搬盡。又正好自家將黑豆換卻眼睛。畢竟應如何判)有此六證。行者自可深入法門。不為他歧所惑矣。然其中猶有千古淆譌公案。不得不明辨者。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二語。古人原恐學者高推聖境。不敢承當。特為親切言之。以見人人有分。乃後人又因此誤解。以為但淨其心。極樂不離當下。但了此性。彌陀原非別人。說土說佛。純是寓言。則毫釐之差。天地懸隔。於是蓮池蕅益諸大老。又痛辨之。謂淨土乃唯心之淨土。實有可到之地。彌陀乃自性之彌陀。實有可見之人。斯亦苦心分明之極矣。而至今學者。猶儱侗顢頇。齩嚼不爛。推原其故。總由離句絕非。種種元妙理解。結習難忘。不覺微涉恒真淨土化現淨土兩門。時露楮墨。致令讀者借此躲跟。不知實際理地。圓融行布。原不相妨。而法門則判然不容混濫也。今不得已甘招口業。將此二語。破句讀作何為唯心。則淨土是。何為自性。則彌陀是。所以然者。不到淨土。焉證唯心。現在妄想。不名心也。不見彌陀。安了自性。現在業識。不名性也。夫所以反覆詳辨唯心自性者。為欲使人依經所說。深知彼土之他佛。即是自佛。彼土有相之他佛。即是自性無相之實相佛。而不礙有他也。今又以為既是自佛實相佛。便念自佛實相佛。則始終是他見未忘。他見未忘。則始終是我執不化。念念之間。盡成大小鐵圍山。重重障礙。西方極樂。去此十萬億剎之程途未為遠在。且必回他作自。而後可以證心了性。則能念所念之阿彌陀佛四字。畢竟與唯心自性四字。名相不同。何不直念唯心自性四字之為徑捷。而復多此之遶耶。是故此宗專念他佛。稍涉意見。便成大法魔殃。戒之戒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王爷奈我何:通缉出逃王妃

    王爷奈我何:通缉出逃王妃

    新婚之夜,他一把搂过她,狠狠的钳住她的肩,竟似要把她生生活剥了,“心儿,今夜……有一份礼物,正想送给你……”冰冷的匕首抵上她的柔颈,眼中有的是嗜血和无情……她到底等来了那个据说温暖如玉,俊逸潇洒的他,她即时呈现一副花痴状,他长得真的是帅,帅的一塌糊涂。“焰,你以后就是我的了,只是,这样的玩笑我不喜欢……”刀子落下,一道血痕,白佳心完全的怔住了,这原来,不是玩笑……
  • 战破星河

    战破星河

    麒麟守门、白虎看家、朱雀打鸣、玄武下蛋,村里鱼塘内还养着两条自称本王乃真龙的鱼鳅。这是隐匿于无尽莽荒中,一个与世隔绝,来历成谜的低调古村。此地民风淳朴,人人安居乐业,但因为太古久远的誓言,一个“可爱”的熊孩子来到了村中,就此惹得鸡鸣狗跳,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夏流:“无赖是我的雅号,无耻是我的别称,下流是我的本名亦是我毕生的追求。我就是我,非同一般的夏(下)流!”
  • 仙剑问情2

    仙剑问情2

    南海大战几经诡谲波折,终于落下帷幕。远古的大神羲和破水而出,指点张醒言复活梅雪仙灵的道路。历经了人间的名山大川,御剑江湖的小儿女终于要飞举昆仑仙都。号称天墟的众仙之地和那位来历神秘的琼肜究竟有何关联?众仙之长的西王母与他们有无关系?霞飞天外,仙落人间,此时那人间大地的帝苑深宫中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变故。锦衣玉食的公主一朝陷于腥风血雨,她与张醒言的前缘是否就此断绝?要圆满仙路的情缘、烟尘的旧事,张醒言要乘槎天外、洗剑银河!“仙路不知行远近,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绚烂终归于平静,路到终点又回到起点。一段幻丽而温馨的仙剑传奇,就要在本册画上完美的句点。
  • 塘沽火海中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塘沽火海中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从昨天夜里到现在,无论是网络上还是人们所谈论的最多的都是关于天津发生爆炸的消息。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是无法看到电视节目的,但我想在此事件发生后,除了极个别的几家没心没肺的电视台依旧在播放着娱乐节目外,大多电视节目中应该都是关于天津的报道吧。
  • 我上学的那些年

    我上学的那些年

    我也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但是我学的内容又和普通的学校不同,因为我们市的五所学校和别的学校不同。释家男子学校,金大大学术学校,百家学校,古前辈专业学校,入境者学校。在这儿,数学、语文不再是主流。是以搞笑为主的文。无厘头搞笑文,不是那种重生、赚钱、科技、文青都市文啦。想看那种的就不要进来了,是恶搞,武侠,搞笑,吐槽类的杂烩文。
  • 虚妄之志

    虚妄之志

    世界,充满了谜团。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当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最终站在真相面前。我们只能感慨,命运真的存在。
  • 缝尸匠

    缝尸匠

    传说中守棺人,度魂者,鬼画师,缝尸匠是古老留下来的职业。我家是世代相传的缝尸匠,专门给死人缝尸体。自从我女朋友死亡以后,我就发生了一系列诡异的事……
  • 《燕儿何处归》

    《燕儿何处归》

    他是背负仇恨的复仇者。她是天真可爱文雅的公主,当两人擦出爱情的火花,她又会怎样融化他心中的仇恨,两人的爱情是否会开花结果
  • 情调女人·情调生活

    情调女人·情调生活

    追求生活品质、注重个人享乐,有品味地进行文化消费,这就是情调女人的情调生活,纯粹而美好。本书提品味出女性在生活、精神上为了追求生活最高品质的细节。可能在书中可以找到您生活的情调,或许您还不够满足,不仿来读本书,将会带你在书中这种前卫和时尚情调生活中遨游!维生素的作用是调节机体生理,使人保持平衡健康。如果你看了本书,正如得到了平时缺乏的维生素,使你得到纾缓、轻松。
  • 半边鱼坠

    半边鱼坠

    什么豪门争斗我不想管什么白道黑道我也不想知道逼急了~~本小姐也会跳墙我只想知道一条项链跟半天的财富你会选那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