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85400000002

第2章

三藏法師 玄奘 輯頌

度門釋 正誨 略說

頌四章。章十二句。每章前八句頌有漏識。後四句頌無漏智。

頌曰。

性境現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貪瞋癡  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隣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性境下第一章頌前五識。性。實體也。境。境界也。即第八識中相分。故謂之實境。第八識中有見相二分。即楞嚴如來藏中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也。地等五大是相分。而有親疎。在身即親相分。身外者皆疎相分也。後二大即見分。今前五識是阿賴耶之見分。無計度分別。其所對之境。即阿賴耶之相分。故謂之體實相分境。如眼見色。不假計度。不待名言。即知是色。又名離言自相境。自相者。即心之自相也。又有二種變。一因緣變。二分別變。如眼與色為緣。生於眼識。識即緣色。不假第二念計度。故前五與第八。皆因緣變緣境。以不待能緣之心。分別而有。故曰性境。其分別變。如第六意識。分別影相。起諸計度。緣獨影帶質二境。如後辨。量。謂量度。其義有三。謂現量。比量。非量。現則現前明了。一見便知。不假比計。緣性境故。比者。比度。有宗因喻三支。比度真者為真比量。比度不真為似比量。似比即非量也。前五無比非。故曰現量。三性謂善惡無記三也。以五識非恒審思量。轉變不常。故善等三性俱通。眼耳身三二地居者。謂三界分為九地。一欲界獨名五趣雜居地。二色界四地。謂初禪離生喜樂地。二禪定生喜樂地。三禪離喜妙樂地。四禪捨念清淨地。三無色界亦四地。一空無邊處地。二識無邊處地。三無所有處地。四非非想處地。是謂三界合為九地。五識中鼻舌二識。但居於初地。謂欲界是五趣雜居。故五識俱起。至色界初禪。是第二地。無段食故。舌識不起。無雜穢故。鼻識不生。第二地中既鼻舌二識不起。故唯眼耳身三識居之。至第三地。以定生故。眼耳身三識亦不起也。非全無識。但定力持之。故不起耳。故前五於因中無力。不能成智。徧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瞋癡者。五識中心所也。名心所者有三義。一恒依心起。二與心相應。三繫屬於心。共五十一種。分為六位。一徧行。二別境。三善心。四根本惑。五隨惑。六不定。徧行有五。一作意。二觸。三受。四想。五思。別境有五。謂欲解念定慧。善有十一。頌曰。善謂信慚愧。無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捨及不害。根本惑有六。謂貪瞋癡慢疑不正見。隨惑有二十。頌曰。隨煩惱謂忿。恨覆惱嫉慳。謟誑與害憍。無慚及無愧。掉舉與昏沉。不信併懈怠。放逸及失念。散亂不正知。忿等十為小隨。慚愧二為中隨。掉等八為大隨。不定有四。頌曰。不定謂悔眠。尋伺二各二。五識於六位。但闕不定。於前五位中。徧行別境善三位全具。染位中。具根本惑三。謂貪瞋癡。具中隨二。謂無慚無愧。具大隨八。即掉舉等共三十四心所。徧行者。謂三性。九地。八識。一切時俱徧也。別境。謂欲等五。各別緣境。根本中慢等三。計度而起。故前五不具。小隨亦然。謂根本者生隨眠故。隨者隨根本位差別等流性故。隨有小中大。及諸心所。各有體性業用。如泰師註。及百法論廣解。今且略辨綱領。令攝心者。易受持也。五識同依淨色根九緣七八好相隣者。前五識依色根得名。六七八依功用受稱。如第六分別。第七思量。第八含藏。皆心之功用也。淨色者。謂浮塵根中有勝義根。清淨無染。是第八中白淨無記性。故曰淨色。眼識依九緣生起。耳識依八緣。鼻舌身三識各依七緣。意識依五緣。七與第八皆四緣生起也。頌但云前五所依之緣。故謂九七八緣相隣而生也。唯識論曰。眼識九緣生。耳識唯從八。鼻舌身三七。後三五三四。若加等無間。從頭各增一。九緣者。一空。二明。三根。四境。五作意。六分別依。七染淨依。八根本依。九種子也。作意。即徧行中一也。分別。即第六識。由前五以第六為分別依。六以前五為明了門。染淨依即第七識。由第七末那執我。令第六有漏中念念成染也。由第七末那不執我。令第六入雙空觀。念念成淨也。根本依。即第八識。能生前七枝末。故曰根本。種子依。即諸識親生種子。乃諸識各別現行熏習而成者。如眼之現行熏習眼家種子。眼家種子復生眼家現行。如是現行與種子。相續不斷。餘識亦然。眼則九緣全具。故曰眼識九緣生。耳唯八者。不用明緣。鼻舌身三是合中有知。不用空明二緣。故曰唯七。第六即分別。以第七染淨依為根。故但具五緣。謂根境作意根本種子也。第七以根本依為根境。故但有三緣。謂種子作意根境。名則有四。以根境合為一。故唯三。是依彼第八見分為根。復轉緣第八相分為境。故謂第七依彼轉緣彼也。第八具四緣。一根即第七末那。二境即根身器界。三作意即動念者。四種子即無始熏成者。是謂八識依緣多少也。又等無間緣者。即諸識中前滅後生。前引後排相續無間者。八識中法爾各有一無間緣。又開則有十。合則唯四。一親因緣即種子。二所緣緣即境。三增上緣即九中空明等七。四無間緣即諸識中無間引起者。問諸契經廣明諸緣有何義也。答三界萬法唯心現起。其能現心不出八種。其八種心各從緣生。緣不自緣。心動緣起。心不自心。緣會心生。故心句非心句。緣句非緣句。心之與緣是不二法。聖教廣明。人不體究。或棄海認漚。或離波求水。只益戲論。悲哉。合三離二觀塵世等者。謂鼻舌身三境合方知。眼耳二識離中取境。觀即知覺也。塵世即境也。根之與識似互有知。故小乘不知根識。各有種子現行。以為根識互相生也。根但白淨色照境而已。識必明了分別。二家種現熏習不同。二乘人未斷所知障。於法不明。故名愚者。五根乃色法。即第八親相分。具執受二義。是白淨無記性。五識乃心法。即第八見分。三性皆具。故與根不同。如楞嚴以門喻根。以人喻識。不同明矣。上八句頌前五識在有漏位中。以現量心。緣相分境。依四種緣。起三十四心所。通乎三性。居止於三界下二地中。是謂前五識。有漏規矩相狀也。下四句。發明無漏位中。即前五識轉而為智。問。智與識俱是知覺。何必用轉。答轉者。返本之謂也。一切眾生雖有知覺。向外分別流而不返。遂使情生智隔。想變體殊。若能返本忘情則識銷智現。智與識迷悟耳。自凡情中來謂之識。自聖性中出謂之智。迷則用情。悟則用智。用情者滯。用智者通。滯則凡夫。通則聖人。故經云。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但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智有因果。權實。根本後得。前五識果成智用。是後得也變相觀空唯後得等。古人以前五因中隨第六轉成無漏。變帶俗諦相分之境。以觀真空。今頌家意云變相觀空唯是後得智。果後方顯。前五既唯後得。因中必不轉也。又前五既後得智。必不親緣真如。以後得智有差別故。故云果中猶自不詮真也。有師云。前五識相見二分。是徧計性。因中轉成無漏能變相緣如。至果上五識自證分是依他起性轉成無漏。能親緣真如。亦似有理。但五識只能成後得智。故頌用唯後得三字。因果二計俱破。問。前五識既唯後得。於果上何時方轉。何所利用。答。第八大圓鏡智初開發時。彼前五識即成無漏現三類身。應差別機於三界中息苦輪也。前五識竟。

頌曰。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三性下。第二章。頌意識也。第六意識乃一身之主。內依七八。外依五門。二乘人不知有七八二識。但執此第六為主人公。以此識有為法中最殊勝故。諸性量境俱通。五十一心所全具也。三性者。善性惡性無記性。無記者。於善惡二性無可記別。三量者。三種心量也。現。則顯現。如前五識緣性境也。比。則比度。緣帶質境。非量者。謬生量度也。以意識有五。故通三量。五者。一定中獨頭意識。緣定中性境。二散位獨頭意識。緣受所引色。是帶質境。三夢中獨頭意識。緣夢中獨影境。四明了意識。與前五識同緣五塵性境。五亂意識。緣病中獨影境。定中明了是現。餘皆比非。或云明了通三。俟考。三境者。性境。獨影境。帶質境也。論云。性境不隨心。獨影唯從見。帶質通情本。性種等隨應。性境。乃八識由相分。不從見分心。分別而起。故曰不隨心。盖即本識心中。實有體相者。所謂體實相分境也。有二類。一離言。二假說。離言得其體。假說會其相也。獨影境者。獨從分別變起有二。一無質獨影。全無實體獨有影相。如空華病夢等境。全是見分生起。二有質獨影。因過去五塵落卸影子。如水月鏡相等境。此二獨影俱不離見分。分別心起。故曰獨影唯從見也。帶質境者。帶謂連帶。質謂形質。有真似二類。心與心連帶而起者謂之真。心與色連帶而起者謂之似。如第七識緣第八識。其能所皆心。以其二故。故有連帶之相。此相無體。全從能所二心兩頭連帶生起。故曰以心緣心真帶質。中間相分兩頭生。問。此與無質獨影何異。答。無質獨影不假所緣。唯於見分心上忽現病境空華等也。似者如第六識。緣過去境。是以心緣色。其中相分。亦似能所二法連帶而起。然色境無知實無生起但從能緣之心一頭而起。故曰以心緣色似帶質中間相分一頭生。此二帶質通乎七八。故頌謂通情本也。情即末那。本即賴耶。性種等隨應者。性謂三性。種謂種子。等。謂等界繫。三科。異熟。共有五法。一性境。是三性中無記性。故不隨見分心通三性。二性境。是相分境。自有種生。故不隨見分種上。三性境。是欲界五塵實境。故不隨見分心通上界七地。四性境。是三科中五塵境。故不隨見分通三科。五性境。是異熟中相分。故不隨見分通異熟心。是以五法推性境不隨分別心也。獨影唯從見者。亦以五法推之。一謂獨影境有分別。唯從見分善惡二性起。不從無記性起。二謂獨影唯從見分種生。不從相分種生。三界繫。四三科。五異熟。皆約見分說獨影可知。帶質通情本者。亦於五法中。論其通義。故曰性種等五法。隨三境而應之也。第六通三境者。即與前五同時意識。一見境時。不假作解即得境相。是為性境。緣心心所。是帶質境。緣無體法是獨影境。三界輪時易可知者。意識是生死輪迴中作業主。於諸識中。動身發語最為殊勝。其相麤顯。於三界中易為輪轉。故曰可知。具五十一心所。如前已出。此五十一心所。乃心之相應而起者。各有體性業用。隨三性善惡之境。臨時發現。與心相應。故曰各配之。其三性三界三受。及根本。隨眠。信等善十一。恒隨心所等轉易不常。相連而起。以第六動身發語獨為最故也。引滿能招業力牽者。引謂牽引。滿謂滿足。第六有力能引起餘識造業。又能滿足餘識業因。又能將業招引後果。至於果上。業力愈勝。牽而不息。故有輪迴。故曰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下。謂意識至初地初心。用二空觀智。斷分別二障。使識根不起。而無漏智方現。然俱生二障猶存。二障者。煩惱所知也。煩惱。又名通惑。三乘同斷故。所知地上別斷。故曰別惑。二乘心外有法於所知上不明。故曰障。此二障有麤細。分別心起者麤。與身俱生任運起者細。故前五至初地斷分別。至七地用雙空觀。令末那識歸種子位。方得俱生二障不現。而無漏智方純。成妙觀察智。故曰。觀察圓明照大千也。

頌曰。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狼行之始

    狼行之始

    我想用一只狼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抛弃胆怯、焦躁与恐惧。如果你以为重生到异界就是金钱与美色,权利与名望那么你错了,意淫终究是意淫,现实的残酷依旧冰冷如铁,机缘?爱情?我只是一只狼。
  • 云慕歌之天下为娉

    云慕歌之天下为娉

    云涟后来时常想,如果当初没有遇到他,会怎么样呢?会怎么样?云涟自己也不知道。和他的相逢,是她一生最美的遇见。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她变强,杀敌,身世之谜,灭门之恨,她在这条路上浮浮沉沉。某男坏笑:涟儿,别胡思乱想,快到为夫怀里来。他说:我这一生,被抛弃,被利用,尝尽人情冷暖。唯有云涟,是我的阳光。她比我的命还重要。她要变强,我陪她。她要报仇,我陪她。与天下人为敌又如何?这条路一定要我陪她走!男强女强,一生一世一双人,欢迎大家跳坑。
  • 逝川诀

    逝川诀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静仙豪侠冲冠一怒,婉转庄女因爱而狂;京城神捕如影随形,长天教使血荐乾坤!一首古诗所引发的江湖动荡,一本心诀所牵扯的惊天密谋!且看寥落荒凉悲前世,怎奈支离笑谈苦人生。【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追彩虹的稻草人

    追彩虹的稻草人

    一场不见硝烟的商战让古老的柳镇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场暗战竟然发生在曾经的两个恋人、现在已是两家大型童装企业——稻草人掌舵人柳笛和跳蛋龙总经理何天龙之间,故事由此展开,爱恨情仇跌宕起伏,小镇的变革暗潮涌动。在创业的路上,一群80后、90年后年轻人,不停地织梦、造梦和圆梦……春妮、杜兰、安雅三个小姐妹和外来打工者李少阳、范海洋、罗华之间的情感纠葛,剪不断理还乱……
  • 钢铁与生命的赞歌

    钢铁与生命的赞歌

    一边是在巨大的能量水晶上生存,崇尚科技的水晶族,一边是古老神秘,但是安宁和平的神秘的苍生族,钢铁与生命的赞歌在此上演
  • 梁宫词

    梁宫词

    父亲官拜大将军,权倾朝野;姑母乃当朝太后,执掌后宫,杜芷书从小要风得风,身为杜家的女儿,她觉得很幸福!直到大姐嫁进侯门,二姐入宫为妃,竹马被害丧命,杜芷书才渐渐明白,她从小享受的家族庇佑,长大后,都是要还的!而今,杜家终于轮到这位最小的女儿了……
  • 阴阳小农民

    阴阳小农民

    我是本村最后一位阴阳师因为我独特能力村子人都说我活不过21于是乎我走出村外想着活好我最后的时间可是我发现一个迷越来越大我不知道能在我有限的时间还能破这个迷么
  • 断天残剑

    断天残剑

    一剑破天际,两剑败神魔,这偌大的乾坤,问鼎者,舍我其谁?
  • 轮回天劫

    轮回天劫

    天启年间,神州世界暗潮涌动,风雨欲来。好食人肉的巫族蠢蠢欲动,大秦余孽似欲卷土重来。一个背负着巫族和秦国命运的少年,与整个世界为敌,探寻着,传说与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