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差别品
如是已说大善地法。大烦恼法地名大烦恼地。此中若法大烦恼地所有名大烦恼地法。谓法恒于染污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痴逸怠不信 惛掉恒唯染
论曰。云何如是六种名大烦恼地法。以恒唯与诸染心俱。颂言染者。是染心义。又放逸等及与无明。如其次第应知即是前不放逸勤信轻安舍等所治。痴谓愚痴于所知境障如理解。无辩了相说名愚痴。即是无明无智无显。逸谓放逸。于专己利弃舍纵情。名为放逸。怠谓懈怠。于善事业阙减胜能。于恶事业顺成勇悍。无明等流名为懈怠。由此说为鄙劣勤性。勤习鄙秽故名懈怠。不信者谓心不澄净邪见等流。于诸谛宝静虑等至现前轻毁。于施等因及于彼果。心不现许名为不信。惛谓惛沈[夢-夕+登]瞢不乐等所生心重性。说名惛沈。由斯覆蔽心便惛昧无所堪任。瞢愦性故。由是说为轻安所治。心为大种。能生因故。由此为先起身重性。假说惛沈。实非惛沈。彼是身识所缘境故。然此惛沈无明覆故。本论不说为大烦恼地法。有言。彼论说无明名。唯目惛沈相相似故。无明性是大遍行故。是此地法不说而成。有说此名总目二义。掉谓掉举。亲里寻等所生。令心不寂静性。说名掉举。心与此合越路而行。非理作意。失念心乱。不正知。邪胜解。前已说为大地法故。于此地法中虽有而不说。如于大善地法不说无痴善根。唯诸染心恒有此六。如是已说大烦恼地法。大不善法地名大不善地。此中若法大不善地所有名大不善地法。谓法恒于不善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唯遍不善心 无惭及无愧
论曰。唯二心所但与一切不善心俱。谓无惭愧。故唯二种名此地法。此二法相如后当显。如是已说大不善地法。小烦恼法地名小烦恼地。此中若法小烦恼地所有名小烦恼地法。谓法少分染污心俱。彼法是何。颂曰。
忿覆悭嫉恼 害恨谄诳憍
如是类名为 小烦恼地法
论曰。类言为摄不忍不乐愤发等义。小是少义。显非一切染污心俱。又无相应。唯修所断。意识俱起无明相应。随烦恼中当释其相。此诸心所皆实有性。非一品类所缘义中。种种行相俱时起故。一体同时如所缘义。差别行相无容有故。然由余法所制伏故。见其相续变异而起。现见清油垢水风等。势力制持灯相续中。便有明昧声动等故。如是已说大地法等品类决定心所差别。复有此余不定心所。恶作睡眠寻伺等类。总说名为不定地法。今应决择。一切心所诸心品中俱生数量。何心品内有几心所。颂曰。
欲有寻伺故 于善心品中
二十二心所 有时增恶作
于不善不共 见俱唯二十
四烦恼忿等 恶作二十一
有覆有十八 无覆许十二
睡眠遍不违 若有皆增一
论曰。且欲界中心品有五。谓善唯一不善有二。谓不共无明俱生及余烦恼等俱生。无记有二。谓有覆无记及无覆无记。如是欲界一切心品。决定恒与寻伺相应。故善心品有二十二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及不定。二谓寻与伺。此中勤舍应不俱生。行相违故。如进与止。造修委弃。理不同时。契经亦遮。此二俱起。说修二法。时非时故。如契经说。心若惛沈。尔时应修择法勤喜修轻安定舍则为非时。心若掉举。尔时应修轻安定舍修择法勤喜则为非时。俱生无失不相违故。住正理者起如理行不息名勤。即于尔时弃非理行平等名舍。又于如理非理行中。舍如持称进止平等故。舍与勤更相随顺。起善止恶行不相违。若于所缘一取一舍。更相违背。可有此失。不定地法复有二种。一者恶作。二者睡眠。非此二法贯通三界及六识身。有漏无漏。非唯不染。亦非唯染。故善心品非一切时。皆有恶作。但容可有。有时增数至二十三。言恶作者。悔以恶作为所缘故立恶作名。如无相定。有说无相及身念住有处名身。若尔有缘所未作事。心生追悔。应非恶作。不尔未作亦名作故。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业。是我恶作。然此恶作通善不善。不通无记。随忧行故。离欲贪者。不成就故。非无记法。有如是事。然有追变。我须何为。不消而食。我须何为。不画此壁。如是等类。彼心乃至未触忧根。但是省察未起恶作。若触忧根便起恶作。尔时恶作理同忧根。故说恶作有如是相。谓令心戚恶作心品。若离忧根谁令心戚。恶作有四。谓善不善。一一皆依一处起故。若于不善不共心品。应知二十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六大烦恼地法。二大不善地法。并二不定。谓寻与伺。何等名为不共心品。谓此心品唯有无明。无有所余贪随眠等。如不共品邪见见取及戒禁取俱生亦尔。大地法中即慧差别。说名为见。故数不增。颂言唯者。是简别义。谓唯见俱定有二十表。不共品中容有恶作等。谓若恶作是不善者。唯无明俱非余烦恼。贪慢二种欢行转故。嗔外门转行相粗故。非恶作俱。疑不决定。恶作决定故不俱起。有身见等。欢行转故。极猛利故。恶作不尔。然此恶作。依善恶行事处转故。诸见不尔。故不相应。邪见一分虽戚行转。而二因故非恶作俱。是故恶作是不善者。唯无明俱容在不共。忿等亦尔。于四不善贪嗔慢疑烦恼心品。有二十一心所俱生。二十如不共加贪等随一。于前所说忿等相应随烦恼品亦二十一心所俱生。二十如不共加忿等随一。不善恶作相应心品亦二十一心所俱生。谓即恶作等二十一。若于无记有覆心品。唯有十八心所俱生。谓二十中除大不善。欲界无记有覆心者。谓与萨迦耶见及边执见相应。不增见义如前应释。于余无记无覆心品。许唯十二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并不定寻伺。有执恶作亦通无记。忧如喜根非唯有记。此相应品便有十三心所俱起。睡眠一切不相违故。于诸心品皆可现行。于善不善无记心品。随何品有即说此增。随其所应当各增数。工巧处等诸无记心。似有勇悍。然非称理。而起加行。故无有勤。又非染污故无懈怠。无信不信类此应知。已说欲界心所俱生诸品定量当说上界。颂曰。
初定除不善 及恶作睡眠
中定又除寻 上兼除伺等
论曰。初静虑中于前所说诸心所法。除唯不善恶作睡眠。余皆具有。唯不善者谓嗔烦恼及无惭愧。除谄诳憍所余忿等。余皆有者如欲界说。中间静虑除前所除。又更除寻余皆具有。第二静虑已上乃至无色界中。除前所除。又除伺等。等者显除谄诳。余皆如前。具有以从欲界乃至梵天。皆有王臣众主等别。故有谄诳。上地皆无。如是已说三界所系诸心心所俱生定量有诸心所。性相似同难知差别。今随宗义辩彼别相无惭无愧。爱之与敬别相云何。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