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没事?”许氏见容月药也不肯吃,便有些担心。
你说刚晕过呢,脸色也不好,居然还不肯吃药,还有,你马上要上花轿了好么!!
“娘,我真没事!!”
容月说完,还就地跳了几下,证明自己啥事也没有,挺健康的。
屋子里还有钱氏和郑老二,她也不能和许氏讲明话,难道说,娘,我刚才是扮晕的……
许氏命人给容月端来了饭菜,让她吃了点,便道,“快些吃点,到了晚上,可就不能再碰了,一直要到明天,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吃得消,要么我多准备些糖块给你?”
一般出嫁前,就会嘴里含块的,代表将来的生活甜甜蜜蜜。
在许氏看来,多含点,多吃点,不是更加甜蜜?
前世的时候,容月也特别爱吃糖,所以,长得比较胖。
后来年纪大了,懂事了,便不吃了。
小的时候多吃,是年纪小自控能力弱。
现在她的身体里毕竟是个大人心,所以,基本不吃糖。
真有糖了,也是丢给花正杰,花正栋吃。
这也是小的时候,几人愿意亲近她的另一个缘故。
容月想了想也好,便答应多拿几块糖,不吃东西了,吃点糖,不容易饿。
毕竟,成亲是件超负荷的运动,没半点体力,哪吃得消。
相比较容月,香果公主回了理藩院就比较倒霉了。
本来,皇帝的圣寿一过,理藩院的人也好,礼部的人也好,就能松一口气了。
偏偏国公爷搞出了这么一桩事来。
他们是高兴又不高兴。
高兴的是,以后粮响能发得准时了,不会再拿些有用没用的来凑数了。
皇帝到年底的时候,都要向户部支银子,更何况是一些没实权的官员了。
倘若海运一搞,到时候不仅皇帝能内库存足,户部银子也会充实,他们的粮响自然是不用愁了。
不高兴的是,南洋的那些大爷大姐们还得招呼他们。
他们别的也不怕,就怕这些大爷大姐的,在京城搞出些事。
不过,现在还好,由于要搞南洋的贸易,所以,那些使者倒还好些,个个都想让天朝去他们哪儿建立卖货点,所以,态度那叫一个亲切。
可公主和王子们可就不一样了。
一种呢是想嫁过来,一种呢是想把京城的好姑娘娶走。
无论是哪一种,对于理藩院的官员或者礼部的官员来说,都是不爽的。
因为,倘若真成亲,到时候,皇帝肯定是撒手掌柜,到时候,还得他们去谈,去办。
这不是多了件事嘛!!
你说往简了办吧,别说人家王子公主不答应,哪怕是京城的王公贵族也不答应啊!!
你说他们颜面何存呢?
可倘若往奢侈了办吧,他们也没地儿支银子啊!!
更何况,事情做得越多,越容易出错,你说谁乐意操办那些吃力不讨好,南洋王子公主的婚事啊!!
而现在,那位香果公主居然去未来的国公夫人娘家去闹事……
还把人家国公夫人推伤了……
你说哪有这么不要脸的公主的啊!!
看人家长得人模人样的,挺像江南水乡的姑娘似的,居然如此刁蛮!!
你说那国公夫人就算曾经在民间再如何,现在,人家也是皇帝亲赐给国公爷的,那是圣旨,那是不可违背的!!
哪是你能上门欺负的?
你把咱天朝的皇帝放哪儿了??
那郑家可是最最好说话的了,居然把人家的家主给惹毛,你说这公主有多刁蛮啊!!
理藩院和礼部的人,终于找到发泄口了。
于是,众口烁金,到了晚上,整个京城的王公贵族基本都传遍了。
其实原先的三位公主里,香果公主算是行情最好的。
一方面是她汉语还行,另一方面自然也是长得不错。
那时候,有几个王公家是打算,要么找那种二房或者三房的嫡子娶了那位。
一来是皇帝哪儿能交待了,二来,也是亲家,到时候,能帮得上忙。
三来,真有啥问题,到时候直接把他们踢出家门就成。
反正也不是长房嫡孙,只要挑个品相不差些的,到时候多给些家产就行。
公主的陪嫁也不会少,又不用像正经的天朝公主这样贡着。
到时候,公主在府里,自家子孙跟着出使南洋,赚钱的机会也是大大的。
可现在,理藩院传出这种风声来。
说实话,倘若是私下,大家会觉得还没啥,毕竟人家本来就是蛮夷嘛,虽然长得挺像江南姑娘的,可底子里是蛮夷不是?
咱能接受。
可现在,京城应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人家香果公主居然巴着想嫁国公爷,还为了嫁国公爷,把人家没过门的媳妇推伤了。
虽然内宅妇人手里,手里基本都是有人命的,只不过,那都是私下的,没有在明面上的。
大家也都要那脸皮儿,任何时候,敞开了说,任何的阴暗手段都是见不得人的。
虽然大家不知道具体的事是哪样,不过,哪家的贵妇还愿意娶这样的女子进门啊!!
倘若是天朝的公主,迫于宫里的威力没办法。
毕竟要给皇帝太后面子。
可现在,只是南洋的,谁还乐意娶啊??
这么好的借口不用娶南洋公主了,王公贵族们都叫一个使劲的传着,反正也不就咱一家在传。
容月第二天天都没亮,就被许氏和钱氏,还有张嬷嬷给拉了起来,先是梳了个百子千孙头髻,这个梳头发的,是郑老二特地去找来的全福之人。
所谓全福之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公婆都健在,子女双全的。
这种人在邻居之间特别的吃香,因为只要有喜庆的事,大家伙都乐意去找她。
而郑老二请来的这位,福气更加好。
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包括她男人的祖辈,也全都在。
最重要的是,她进门五年就生了两个儿子,今年是进门的第十年,已加了一儿一女。
而且四个孩子都十分的健康,健壮。
长子和次子都还进了蒙学,据说常得先生夸奖。
这在外人看来,这福气不要太好!!
所以,这位梳头的妇人,只要到了下半年,找她的人基本就是大排长龙。
郑老二也是花了大笔的银子,才把她请来的。
“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