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凡悠然地品着茶,凡人界这种普通的茶肯定不能与修真界那种经过灵气萃制过的灵茶相比,但是却胜在一个自然,平平淡淡的普通醇香里也有着一番独特的滋味,品了小半壶茶,店里的客人开始多起来,在茶楼大厅中间的一个小台子上已经有卖艺的人唱起了小曲惹得大厅里的茶客不时叫好。
在楚凡不远处,靠近小台子的一长桌子旁,有两个中年茶客正在交谈说着一些闲话,这两人看打扮就知道是有头有脸的人,一人穿着锦绣绸缎一副富家翁的打扮而另一人则身穿长衫头戴方巾一副书生的打扮
书生饶有兴致地对那富家翁说道:“你听说了吗?东楚家与西楚家为了争夺这次的出海权都快要打起来了。”
富家翁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听说了,这东楚家与西楚家,原本不是一家人吗?这一人家凡事都好商量,可为了这出海权这一家子人打打杀杀的都快好几百年了,这每十年就闹一出也不怕让咱们东陵城里的老少爷们看笑话。”
书生嘿嘿一笑说道:“这你就不懂了吧,亲兄弟还明算账,更何况是分了家的亲兄弟,咱们东陵城里有实力出海的船队也就楚家船行这么一家,如果谁掌控出海权那么里边的油水连官府都眼红,这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如果不为自己着想那么就连老天也不会放过他,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富家翁点了点头很是认同书生的说法,书生看了看周围压低了嗓子继续说道:“你还不知道吧,让东西楚家内斗这可是上面的意思。”
富家翁有点疑惑地问道:“上面?”
书生用手指了指上边,富家翁恍然大悟,两人的谈话在热闹的茶厅里旁人并不能听清楚,但是这二人的谈话却清清楚楚地落入了楚凡的耳中,楚家?莫非是先祖出身的楚家?他不由得有些疑惑。
就在此时,原先的店小二来到了楚凡的桌子旁说道:“客官,知道地方的那人来了。”
接着店小二指了指靠小台那边的一处桌子说道:“就是那位坐在台子边书生打扮的客官,他是教谕院的文房名叫李学用,我们东陵城里古往今来大小的事情他都知道,消息也灵通得很,你想打听什么就尽管问,不过得出价钱。”
楚凡了然,这名叫李学用的书生除了在教谕院文房当差还兼职消息的买卖,就在此时那富家翁不动声色地塞了几两银子到李学用的手里,似乎打听到了自己想知道的消息然后便起身告辞,李学用满意地收起银子含笑地起身相送。
店小二见富家翁离开,便向李学用迎了上去然后了说几句,就向楚凡这边指了指,看来这店小二也兼职帮李学用拉顾客。
李学用对店小二点了点头然后向楚凡这边走了过来,李学用虽然一副书生的打扮身上却没有一丝的书生气息反而有着浓重的市侩味道。
“这位公子要打听什么消息?这东陵城就没有我李某人不知道的事情,只要你价格公道我便童叟无欺。”也不等楚凡相请他便已经入坐,李学用座下来后取了个杯子拿起茶壶为自己倒了一杯茶,放下茶壶还顺手拿起几颗水果就往嘴里送。
楚凡并不以为意,他宁可与真小人打交道也不愿与伪君子谈感情。
楚凡也不废话,想必刚才店小二也已经将他要打听的事情告诉了李学用,拿出一两银子摆放在桌面上。
李学用两眼一亮,随即便摇头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若公子只为打听一条街的名字便予我一两银子,这价钱有点高,我李某人若是收了便是坏了规矩砸了招牌。”
楚凡见李学用摇头还以为他嫌银子少,没想到这李学用却说出了这翻话来,着实让楚凡有些意外,他觉得这名叫李学用的书生有点意思。
“李先生莫要客气,你且但收无妨,除了打听地方的费用,剩下的费用在下还想了解一些东陵城的风土人情与一些奇闻异事。”楚凡微笑道。
“好说,好说,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学用愉快地说道,然后麻利地将桌面上的银子收到袖子的口袋里。
“这楚家巷就是现在悟凡街古时候的叫法,楚家巷从四千年前开始名字已经更迭十次之多,就连世居东陵城里的本地人都不知道现在的悟凡街原来有个名字叫做楚家巷,你问我可算是问对人了,因为在教谕院文书房里的东陵城志杂记中才有记载。”李学用傲然地说道。
“李先生果然是博学多才如此细微的过往居然过目不忘,在下佩服,不知因何原故这楚家巷的名字会更迭如此频繁?还望李先生赐教。”楚凡有些疑惑地问道,一般的街道应该会很少会变更名字,即使变更也不会如此地频繁,更何况像东陵城这种历史悠久的古城。
李学用想了想说道:“也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是朝廷流传下来的规定,说是楚家巷每四百年就得改一回名字,这样才能让东陵城保持繁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