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春天里,手挽手去启智〖求收藏〗
大汉帝国西南边陲,盘河城,始正十一年春。
盘河城位处西南云州边陲之地,周边与三十六妖国接壤,却非屯兵百万的边塞雄城。自大汉开国君主兴兵驱除天魔一族,光复中原而得天下,大汉雄师威震夷狄。及至当今圣天子,登极前后,三次亲征,深入荒原荡涤天魔一族余部,如今可说是百夷来贺宇内晏清之煌煌盛世。
西南一带妖国众多,远离中原,地势多为连绵密林山野沼泽之地,不利畜牧亦难于大片开垦耕作,一众妖国虽名为国家,实则多以部落构成为主。妖族各部教化相比中原人族稍低,然而民智稍闭但却民风淳朴,西南诸妖久慕中原上邦文明繁茂,部族贵酋常组货商马队前往各大边城互市,以各自山林特产及山珍皮草换购来自中原的各式精巧器物,这盘河城便是其一。因此这盘河城虽非边塞雄关,但向来就是西南妖族与中原大地商贸往来通衢之地,太平盛世之下,互贸之举更是日趋繁茂。
盘河城东门之外大小村落遍布,其时春寒早过,田间绿野生机勃发,山林河岸春意盎然,正是“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之时,如今正是春未尽夏將至,不溫不寒的晚春時節。西北面的山麓之下,一道河流自西北向向東南蜿蜒而過,這便是金谷江,春日映照之下金波碧荡,万千年來滋养着这一方水土。
此时内城又是另一番景象,大街之上人来人往,既有本地商贾,又有中原货商,少不了妖族马队,甚至于西域胡商亦有穿越大戈壁而来的,放眼望去果然是一派兴盛之景。闹市之中叫卖之声彼伏此起,既有中原精致器物,又有江南精巧玩意,亦有各地精美小吃,有那叫卖土货的,有那吆喝着卖把式的,亦有那卖弄妖族奇技的,五花八门教人看迷了眼。
三名少年穿行于闹市之中,手里各自拿着冰糖葫芦,当中的一个更是拿着两串。左边一个黑矮肥胖,身穿粗布衣裳,还打着两个补丁,犹自眉飞色舞地比划着方才看见的把式。右手一个则长得五大三粗,身上披了件对襟无袖粗麻衫,虽仍是少年模样,但已颇有几分粗豪姿态。
与身旁二人一望而知便是乡村少年不同,当中少年身穿一件湛藍布衣,外头罩了一件酱色圆领褡护,料子算不得上好,但织工细密剪裁合身。
少年算不得俊俏,不过脸皮白净眉目清新而已,却是有种难以言表的特质,隐隐间似有清贵之气,让人瞧着便觉得舒服合眼。
此时虽说春仍未尽,但亦早已过了那乍暖还寒的时节,与身旁两人对比,少年衣着却是看着有点臃肿。
只听那黑胖小子一边咬着嘎嘣脆的冰糖外层,瞥了白净少年一眼,嘴里嘟囔着问道,“这天儿穿这么厚不热吗?”
白净少年闻言,认真地想了想方才回答,“这世间上有一种冷,叫作我娘觉得我冷。”语气平淡,但神情却是带点无奈。
另一旁的高壮少年正“喀嚓”地一口咬掉整个山楂果,“小墨他娘裁衣手艺好,可是七乡八里出了名的,咱俩羡慕不来。”嘴里兀自含糊不清地说道。
那黑胖少年显是三人当中年岁最小的,才过十一岁,是城郊程家村中农户幺子。生得圆头圆脑,小眼睛塌鼻梁,鼻头倒是肉肉的。农家孩儿早早便要下地帮农忙,因此脸上手上晒得黑里透红,附近村里的孩儿都叫他作“小黑”。
那高壮少年显是稍稍年长,方脸浓眉,小名阿牛,今年已有十五,是城郊东村里猎户家的娃儿,身量甚至已稍高于部分成年汉子。
被唤作“小墨”的少年本名萧墨,满十二岁不久,娘亲是村里有名的织娘,织工针黹女红无论乡里城里俱是公认第一,这一身衣物虽说与华贵无关,但却並无丝毫寒酸之感。
那小黑一看便是个嘴馋的货,手中冰糖葫芦三下五除二便早已消灭,随后一对骨碌碌转悠的招子不时瞥向萧墨手中的另一串冰糖球儿。
“小墨哥,不如你手上另一串也均一个给我?”那黑胖小子磕巴着舌头忍不住问道。
“这可是留给小丫丫的,你少打坏主意。”萧墨淡淡地摇了摇头。
“可莫忘了今回进城可是有正事的。”说到此处,以萧墨那淡然的性子竟亦有忐忑之感,毕竟憧憬已久,连带着身旁的两名同伴也是受到感染,三人脸上覆上一层凝重神色。
“这几日可是每年道门敎枢自州里派高人下来稽考启智的日子。”年岁稍大的大牛深吸一口气定了定心神,每当提及此事,他亦显然带着些兴奋。
“是啊,终该是要试试,随后再去找小丫丫罢。”萧墨若有所思地点头道。
“为什么要修行就要找那庙里的道人进行什么狗[屁]的启智?”小黑显然对这启智一事不甚明瞭,更多是陪着二人前来凑热闹,鼓着一张圆脸噘着嘴不以为然地嘟囔着。
“我家大伯提过,若不启智就无法感应天地之间所存在的元气,那就只能死心当个寻常人了。”大牛有点没好气地回应道。
大牛是猎户家的孩儿,自有些家传武艺在身,因此闲时对这修行一说,在家中也是略有听闻。
“是的,若非经道门认可的修者以道门秘器抚顶启智,据说寻常人终此一生亦无法感应天地元气的存在。”萧墨略略点头。
自童年而起萧墨就希冀能步入修行者的世界,可惜却并无际遇。
“可是,你家那位……不是说,你不能启智吗?”小黑那黑里透红圆嘟嘟的小脸转向萧墨,眨巴着一对小眼,满带疑窦之色。
这句话对萧墨而言,无异于一盆冷水照头淋,只见萧墨默然片刻方才回应,“我家那老头子说的,终究不过是凡俗人的无端话语罢……”略一沉吟方才继续道,“终须道门高人方可定论……”语毕,萧墨仰首轻吁,看着却是有点少年老成。
这说的可算是萧墨心头之痛,因萧墨自八岁起,对修行一事就饶有兴趣。
然而他家中那老头子,在禁不住他多番提起之后,忽而没头没脑地抛出一句——“你小子若去启智,那是断断过不得的!还不若早早绝了这门心思,留点气力在家劈柴!”
他家中的老头子,其实是萧墨对他爹的称呼。也不知究竟从何时而起,反正自有记忆以来,萧墨从未管他爹叫过一声“爹”,总之便是唤作“老头子”。他家那老头子却是颇为喜欢这个称呼,于是这么些年就这么叫下来了。
反倒是启智一事,却一直是如鲠般横亘于萧墨心头,因为他家那老头子,不过区区一名木匠,虽说手艺是公认的一等一,依旧不过是个木匠,让他如何接受一个木匠老爹说一句“断是过不得的”便就此认命?
萧墨的性子较之同龄人略显沉稳,但少年人总是少不得有些叛逆念头,每每念及自家那老头子说自己若去启智是断然过不得的,就愈想去试一试。直至这几日方才定下心思,瞒着自家那老头子溜进城来,此事终须该由道门的高人评判方能确定,不论结果如何,算是对自己有个交待。
“你家那位说的,也实在太没说服力。”大牛性子憨厚,也是点了点头,表示支持萧墨所想。他家世代打猎为生,虽说有点家传武艺,始终只不过是凡俗间的习武之人,与修行当中相传以武证道的强者有着云壤之别。所以他家中长辈历来对修行一途也有些念想,若有儿孙能够启智,命运就有所不同,不用再窝在这山沟沟里世代行猎。
三名少年人,一想到稍后就能够面见道门高人,由传说之中的大修行者为自己施行启智之法,心内既略有忐忑,更多的却是兴奋,于嬉闹之中满怀希望地往着城内道统所在而去。
*************************************
推荐一个MM写的玄幻作品:浮世修仙录,挺有趣的,这里是链接http://www.*****.com/?bk/xh/735637。html
***************************************
这章在整理过之后重发,而且字数和剧情增加了
主要是下午下的内容发现还是和这章合在一起发出来看着比较流畅。
而且把卷的标题调整了一下,毕竟前面的序章不短,目录和现在开始的正章有点不协调。
标题的感觉好像学校组织去春游,有没有?(嘿~)
主角终于正式出来了,也不再是序章了,估计序章的老头子打架大家不是很有兴趣,那么我们来点年轻人的故事吧。
之前说过,从故事正式开始,行文的风格会偏向轻松一些,不知道有没有做到,希望大家看得舒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