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与人之间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人很难把他想说的表达清楚,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即便说出来他想要说的,但对方如果没有他那样的思维能力,不一定能够明白和理解他所说的意思,所以人与人之间交流,很多时候就是在不断的猜错对方的意思后慢慢懂得对方要表达的意思。
人与物的不可说:今天你看这一件事情是这样的,第二天你看这一件事情是那样的,说不定第三天你又会有一种新的看法,这些看法将会随着你观察的视角和觉悟的程度变化而变化,因此你如果对一件事情过早下定论,必然会在将来发现自己说错了,而那时是认错呢?还是将错就错呢?(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我们都不说,都不去表达,估计别人就更加难以懂得和理解我们的意思和想法了,所以话不要说绝。)
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也不说,只等到机缘到来时再说,才会起到说的作用,并且不用多说。
(智慧由听而得,悔恨由说而生;没有口才又不守沉默的人,会有大不幸。记住,苍蝇飞不进闭着的嘴里。君子话简而实,小人话杂而虚。不必说而说,这是多说,多说要招怨;不当说而说,这是瞎说,瞎说要惹祸。多思考,少发言。勿过于依赖语言的功能,却忘了沉默的力量。说话出自天性,沉默出智慧。~网络文摘)
再有一点就是有些事情说了比不说好。比如奥运选手想要拿金牌,在那样高手林立的比赛中,你说“我要拿金牌”,首先别人会觉得你很傲,其次你喊出这话的时候你已经在心里输了(如果你真有那稳扎稳打的实力,你用得着喊出来吗),最后当你说出那话的时候,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影响,很可能你已经不放松了。
A.老婆说:“老公,今天回家吃饭啊。”老公答应一句:“哦”。B.老婆说:“老公,我今晚准备了你最喜欢吃的番茄烧牛肉,还买了一瓶红酒。”老公微笑着点点头,打个招呼就走了。那么他老公要是有时间回来,是第一种说法有吸引力还是后一种说法有吸引力呢?如果他老公没有时间回来呢?两种说法会有啥感受。
你看到一个老年人摔倒了,你把他扶了起来,你因他的道谢感到愉快,事情就算完了。如果一个老年人摔倒,人家喊一句:你要学雷锋啊……就算你把老人扶了起来,多多少少心里还是有点不爽:扶了人家是因为要向雷锋学习吗?那老人是要感谢喊口号的人还是扶他的人?是行善呢还是被人利用呢?或者以后为了得个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