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智塔
(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
2010年8月8日,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洪水灾害,夺去了数千人的生命,教育体系损失尤为惨重,49名教师、211名学生、191名教职工家属遇难;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校园环境、器材、图书等损失近4亿元。当时,能不能按时开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工作,而且是社会秩序能不能恢复,社会大局能不能稳定的迫切任务。由于舟曲县城没有受灾的中小学全部临时安置了无家可归的灾民,驻扎着抗洪救灾的部队,灾民异地安置难度很大,8月25日能不能开学,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牵动着上级领导、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广大家长、学生的心。
舟曲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后,教育部袁贵仁部长、陈希副部长,教育部基教一司司长高洪、教育部基教司装备处处长陈东升等领导先后前来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并且捐赠了学习用品和心理健康教材。兰州军区某集团军舟桥团和工兵团捐赠了1640套课桌凳以及20顶帐篷。省教育厅厅长白继忠、副厅长孙杰第一时间先后分赴灾区,看望慰问遇难教师亲属,积极协调加印教材,联系舟曲一中高中学生异地办学学校。我受省教育厅的委派,带领厅民教处哈登巴特处长、基教处刘彦文副处长组成的前线开学工作组赶到舟曲灾区。在省抗洪抢险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紧密配合中共甘南州委常委宋占文、甘南州政府副州长杨卓玛、州教育局党委书记杨自宏、局长尚学杰、副局长王永红、舟曲县教育局姚青元等同志一道参与抗洪救灾工作。工作组提出了保证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时进入教室,在白龙江畔重新响彻孩子们的读书声,重新激荡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把高中学生按时安全转送到新办学地校园;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灾出现失学或辍学现象的目标。
从8月16日开始,省教育厅前线开学工作组忙碌于舟曲县城中小学、动员学生报名登记,奔波于各方协调,迎难而上,克服困难,落实舟曲灾区学校开学的工作之中。经过散发通知、张贴通告,广播电视播放紧急通知等形式,动员家长让子女上学,在各方面力量连续不断地努力之下,终于于2010年8月25日早晨6:30,舟曲灾区乡村中小学学校和城关一小、城关二小借用舟曲一中校舍,第一初中、第三初中等如期开学了。灾区混乱不堪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学生,整个县城一下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如期开学,成为灾区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的重要标志,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的坚强领导,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的作风,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是舟曲灾区抗洪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在特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尚未开始的特殊困难时期,广大师生和家长普遍认识到学校开学的来之不易,表达了对党,对政府,对解放军,对社会各界的感恩之心!
学校开学以后,工作组一方面帮助各学校重点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强化班级责任制管理,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疫情安全、食品安全等管理,加强师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确保学校办学秩序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让各级领导放心,让各位家长满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为舟曲一中3000多名师生在8月29日前转运到兰州、定西,保证9月1日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
舟曲“8·8”洪灾是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白龙江两岸第二次受灾,可谓雪上加霜。“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两次巨大的自然灾害给舟曲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生还的人们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伤痛。舟曲教育系统有很多师生经历了丧失亲人的巨大哀痛,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创伤。学校虽然开学了,但是,面临两个很大的难题:一是急需一大批心理健康教师和专家,要及时开展心理干预,让灾区的师生树立信心,看到希望,勇敢地面对满目疮痍的校区,尽快地从巨大的悲伤心情和恐惧的余悸中走出来;二是县城中小学教师减员较多,急需从外地抽调一批支教老师。
我们在请求教育部从北京、四川等省市选派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赴舟曲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同时,8月27日,省教育厅从各市州紧急选调24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与其他心理专家一起,分五组赴舟曲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拉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舟曲心灵重建的大幕。兰州市城关区宁卧庄小学郝玲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在抗洪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援大军中,教育系统开展心理援助和支教活动的老师也是最受欢迎的人。他(她)们克服各种困难,团结配合本地学校教师,患难与共,风雨同舟,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展示了他(她)们高度的爱心、责任心、使命感和精湛的专业素养,为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康复广大师生的心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教育系统开展灾后心理疏导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郝玲老师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做自己专业发展和重点研究的课题,在舟曲支教工作之余,以她柔润博爱的心灵和细腻温婉的笔触,详细记录了支教团队精心工作的全过程。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了支教队员面对满目创伤的恶劣条件,在教育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走进学校,在一次次的交流“破冰”后,寻找到了自己支教援助的最佳位置和具体方略,那就是走进课堂,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帮助舟曲的师生。第二部分讲述了作者在支教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的典型故事,虎老师、罗校长、逃学男孩……面对遭受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不同人群,援助队员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悉心倾听,耐心交流,用真诚的爱心抚慰了灾区人民受伤的心灵,使他们勇敢地站立了起来。第三部分主要记叙了作者在支教中的重要教育教学事件,针对教师、家长的培训,她进行了班主任专题讲座和家庭教育讲座。围绕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她进行了“母爱”、“二十年后回故乡”、“爱的礼物”、“学唱感恩的心”等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和广大师生、家长建立了牢固的情感桥梁,有效引领着师生的发展。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记叙了支教队员在支教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支持与帮助,这种帮助来自各级教育部门,来自支教队员所在的学校,来自当地学校的师生及群众,充分验证了面对灾难,大家同舟共济、共同抗灾的美好夙愿。第五部分记述了离别舟曲的不舍场景,并以回忆的方式展示了支教团队中以董瑞林、马生吉、刘建瑛、谢重新等为代表的援助队员们的感人故事,由此,折射出了支教队员们敬业奉献、善良宽容、团结协作的美好人性。郝玲老师以大量鲜活生动的心理疏导案例为主线,汇聚成了这本饱含着泪水、责任和大爱的科研成果;这中间包含着教育系统援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珍贵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在舟曲度过的每一天,如同在梦境里,人间的苦辣酸甜全部都裸露在你的面前。灾难无情,大爱永存。灾难过去,精神永存。援助灾区的点点滴滴,洋溢在我的周围,掩卷沉思,既让我感到伤悲,又让我心灵感动。郝玲老师的《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一书中,既有泪水也有微笑,既有阴雨也有阳光。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奉献的所有情怀,都将铭刻于舟曲人民的记忆里,都将铭刻于历史长河的记忆里。
在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一周年之际,谨以此序,表达我对舟曲人民美好的祝愿和对赶赴灾区开展支教活动的教师团队的深深敬意!
2011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