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除了促进社会繁荣外,还必须存有使部属满足、快乐的心愿。
——松下幸之助
松下每次到熊本县都要去祭拜供奉在社里的加藤清正将军。加藤清正将军最令松下感动的,倒不是他一生中的丰功伟业,而是他的仁慈和正直。
有一则关于加藤清正将军的小故事让松下印象极为深刻。
有一天,加藤将军邀请同僚福岛正则将军品茶。在福岛将军还没有到之前,有一位家臣在忙乱中撞坏了加藤将军房间的纸墙,虽然马上叫人来修理,但纸色新旧不同还是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不一会儿福岛将军来了,一眼就看见墙上色彩的不调合,就问加藤,加藤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他,福岛的脸色一变说:“像那种粗手粗脚的家臣,留着干什么?还不如推出去杀掉算了。”加藤将军很不以为然地说:“你虽然武功显赫,受人敬重,但是太缺乏悲天悯人的胸襟了。”
松下认为加藤将军之所以能如此受人景仰,在死后被供奉为神明,尊称为“清正君”,正是因为他悲天悯人的胸怀。身为主管的人,都应该有像加藤将军一样悲天悯人的胸怀,而不是对部属不加爱护的暴戾之气。
悲天悯人是佛家的一种道德要求,倡导对人、地、物都怀着同情,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如此。经营者为了达成企业的使命,往往要指使很多员工为我们工作,这些人有权利要求从职务和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因此,经营者除了促进社会繁荣外,还必须存有使部属满足、快乐的心愿,如果缺乏这种爱心,光靠职位和权谋来指使员工,必然不能得到别人诚心的帮助。
当然,悲天悯人的胸怀不是说对一切事物都以温和的态度处理。对于做错事,同样要严厉地责备,对错误的行为要断然地予以纠正。如果为了私情,故意隐匿处分,不只是误解了悲天悯人的真谛,到头来反而害了部属,这就是滥用了爱心。因此,只有凡事以大局正义为前提,该处罚时处罚,该奖励时奖励,才能算是了解悲天悯人的真正意义。
身为主管,懂得悲天悯人,自然能竭尽心力地去爱护部属,而部属了解上司的这种宽厚胸怀后,对于因错误受到惩罚,自然也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而且能真正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因此,要想成为受部属尊重的上司,悲天悯人的心胸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