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的水中居民是人们熟知的水生植物。无论是江河还是湖泊,水生植物都是丰富多样的。
水生植物主要分为挺水植物,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芦苇;浮叶植物,如萍逢草、睡莲;沉水植物,如金鱼藻、马来眼子菜;浮水植物,如凤眼莲、浮萍。常见的水生植物还有荸荠、茭白、慈姑、菱、水葫芦、水花生等等。水生植物就像出色的游泳运动员或者潜水者,常年生活在光照弱、氧气少的水中,形成了一套适应水生环境的本领。水生植物是如何适应水环境而生存的呢?水生植物的叶子柔软而透明,表皮细胞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如金鱼藻的叶片细如丝、芳草的叶子呈带状、水车前的叶子宽大而透明。因此水中的光线虽然比较弱,但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与陆生植物一样强。水生植物除了叶肉细胞里含有叶绿体之外,表皮细胞内还分布有叶绿体,为了充分利用水中微弱的光,这些叶绿体可以随着原生质的流动而流向迎光面。沉水型植物的整个植株都沉在水中,栅栏组织虽然只有一层细胞,但因受深层光质的改变,体内褐色素比较多,可以增强对水中短波光的吸收,仍然可以在水下弱光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如黑藻和狐尾藻。浮水植物,株体漂浮在水面上,其上表面能够得到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栅栏组织一般由5~6层细胞组成,发育比较充分。挺水植物的植株高大,大部分有茎、叶之分,叶肉分化近似于陆生植物。漂浮或挺水型的水生植物的通气组织比较发达,可以直接与外界大气沟通,这种通气系统可称为开放型。莲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眼,这些孔眼就是通气道。孔眼与孔眼相连,形成一个输送气体的通道网,为水中各器官的正常呼吸和新陈代谢提供足够的氧气。沉水植物则依靠自身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同时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储存起来,满足呼吸的需要,这种通气系统被称为封闭型的,如金鱼藻。沉水型植物与其他水生植物相比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
水生植物四周都是水,很容易得到水分,不需要厚厚的表皮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根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主要是作为固定之用。因而其输导组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木质部特别突出。如沉水植物的木质部上只留下一个空腔;浮水植物的维管束退化得也比较严重。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浮水植物安静地漂浮在池塘和湖泊的水面上。这类水生植物的根不生于泥中,借助增加浮力的结构使整个植株都漂浮在水面上,可以随水流、风浪四处漂泊,浮于水面的叶片接受阳光和空气。如水葫芦的叶柄基部可以膨大成一个很大的气囊,增添浮力。再如菱,沉沉的菱角会将整个植株拉入水中,然而就在菱角生成之时,菱叶的叶柄基部会长出一个大气囊,使植物摆脱了灭顶之灾。如果水越深,叶柄上的气囊也就越大。
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为了繁衍不息,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它们的形态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以适应其周围水环境,在植物类群中争取到了一席之位。
对于动物是胎生的,大家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但如果有人跟你说某种植物也是胎生的,你就会感觉很不可思议。通常情况下,植物的种子一旦成熟,会借助风、水流、动物等各种媒介立即从母树脱离,落入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然后在温度、水分和空气都适宜的条件下,破土而出。但有一种植物例外,那就是红树。红树种子在成熟期以后,既不脱离母树,也不休眠,而是吸取母树里的养分,直接在果实里发芽,长成一棵幼苗后才脱离母树而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