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夜来城外一尺雪”,真的盼来了寒风大雪,似乎不必“心忧炭贱”。“晓驾炭车辗冰辙”却使人对拂晓朔风凛冽,驾炭车辗冰辙,饥寒交迫“衣正单”的卖炭翁,眼含一眶热泪。满腔希望,结果呢?“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的卖炭翁盼来的是什么呢?
是“手把文书口称敕”的“黄衣使者白衫儿”。在唐代,宦官中品级较高的穿黄色,无品级的着白衫。他们手执皇帝的诏令(敕),狐假虎威,蛮横无忌,不管你愿不愿意,就“回车叱牛牵向北”,因为是“宫使驱将”,竟然“一车炭,千馀斤”给“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值)”就完事了。全诗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虑、悬念……如此收束,不像《缭绫》和“新乐府”中有些诗那样“卒章显其志”地由诗人发出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