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忠
2013年8月,图书馆张南征老师找我,说他写的钢铁系列小说第一部《无名沟轶事》、第二部《钢城之恋》两本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不少反响,借着这个东风,他写了第三部钢铁系列小说——《欢乐的钢城》,以此追溯那个伟大的时代,描绘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想让我为这本书写篇序。我听后觉得是件好事,在当今这个金钱至上与功利思想越来越务实的多元化社会里,这种想法和做法实属难得,我就答应了下来。但我稍感不安,《欢乐的钢城》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工人生活与工厂生产一线的故事,而我长期在高校工作,对工厂了解甚少。还好,我把这本书稿从头看到尾,这本小说把工作和生活缠绕在一起,通俗易懂,看得明白,我也就勉为其难,为这本书写了序。
人,最大的悲哀是无法认清和无从把握自身所处的时代。张南征老师《欢乐的钢城》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特色,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当代社会的真善美。
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一个血肉之躯,纵然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亦或有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仍不免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张南征老师《欢乐的钢城》这本书具有时代的特点,人物性格鲜明,读后令人难忘。全书分为两条主线展开:一条主线是马军从西南边陲退伍归来,向干姐姐林玲求婚遭到拒绝之后,在工作中遇到一名叫马英的姑娘,两人由相互反感逐渐转变为暗恋,最终日久生情而结合。另一条主线是林玲这样一位有知识、有文化、有同情心的善良漂亮的女性在公园偶遇退休总工程师黄一斌,两人在交谈中,她得知黄一斌妻子去世,生活上遇到困难,需要人照顾,林玲做出了一个冲破世俗观念具有现代意识的大胆决定,到黄一斌那里居住照顾他。
同时代的人们被历史裹挟着,脚步踉跄地顺着潮流追赶;这一代人还没来得及整体反省时,很快又崛起了后一代人;后代们带着优越感的眼光和戏说往事的轻松心态,谈笑之间不知不觉地给前一代人定下了进步或倒退的性质。无法言说的世事沧桑被压缩成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封存在浩繁的历史典籍里。作者在小说中有叙说历史的亮点,写出了国人的奥运情结,百年梦想成真留下浓浓的一笔。同时,作者又一次以无比深情的笔触直接描写了钢铁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与实际操作。这是钢铁系列小说的特点,近距离地描写工人的工作。在这部分描绘当中,作者以亲身经历迅速地把读者带进排山倒海波涛般的机器轰鸣声中,给读者以想象。同时又展现出多个生产工种,对工人们单调机械地操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了细腻的描绘。
同时代的人们的行为到底被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到底是应该为了成就事业坚持不懈地奋斗一生,还是觉得人生短暂艰难困苦去追求享受而毫无意义地虚度一生?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以三段精彩描写,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一是北钢公司魏总经理向新婚青年们提的两个问题:一问我国国歌的曲作者是谁?二问情人节是哪天?二是林玲的诗歌朗诵——《欢乐颂》。德国有位音乐家贝多芬,以他对人类的无限爱恋创作出一首交响乐《欢乐颂》。林玲以此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问题,什么是欢乐?在林玲的朗诵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劳动创造欢乐,工作就是欢乐。三是介绍了奥运会主场馆鸟巢,这座规模宏大的体育馆使用了4.2万吨钢材,说明了钢铁工业的重要性,反映了文章的主题。
张南征老师为了写好这本书,把稿件写了一次又一次,改了一遍又一遍。一个数字,一个名称,都不厌其烦地核对;一个句子,一个标点,都要反反复复地推敲,其认真的态度实在令人尊重。本书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是了解时代的一面镜子,不可不读。
(序文作者系山西晋中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