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鲜活的文化符号,是灵动的生命载体,而语文课则是传承文化、高扬生命风帆的舞台。针对当前中学生普遍对语文课兴趣不高的现状,仁文研究分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并探索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激发中学生热爱语文课。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喜欢语文课的学生屈指可数,对数理化的热爱却是趋之若鹜。要让学生们热爱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引导和激励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现如今,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对目前我校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调研和分析,并试图探索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学生不喜爱语文课的具体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他们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把大量的学习时间放在其他科目上,直到考试临近再搞突击。于是,这部分学生就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就会产生学得再认真,在考试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的思想。
(2)应付老师
平衡自己,迫于中招考试和老师的压力,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仅仅是应付,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他们从不对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语文学习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3)担忧焦虑
有部分学生由飞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仍不见明显提高甚至出现倒退或者滑坡。于是,他们便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能否学好语文产生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又极度紧张。到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而是认为初中语文考试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妇孩果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试题和资料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碰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成因
(1)认识的偏差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日积月累。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不注意观察生活,不读课外读物。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中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低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认为目前中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课本作用不大。于是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中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月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自我调适能力差
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初中,产生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试题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试题,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试题。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原本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也会慢慢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考试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的大部分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方法
(1)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学生
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你应有的人格魅力和你对语文学科的热爱。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在学生的作文本上也可以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玄”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
(2)做学生的好朋友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亲近语文,首先语文老师要亲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以感情打动学生,从而使他们对教师所教之课产生兴趣,变得喜欢语文课。
(3)师生平等的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4)相信学生的能力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你身边的每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相信学生,唤醒学生的自信。只有相信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5)维护个性的发展
语文本身就是社会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大语文观。在阅读教学中,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热爱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