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峪是个森林生态旅游区。绿是景区的主色调。绿涛滚滚,浩瀚深邃,绿得人心肺生津,情绪亢奋。从传说中的伏羲时代至今,无论大自然的沧桑巨变,还是人为的各种浩劫,从未打乱过这一片原生态森林的生活步调。
走近太皇峪城门,最先迎接游客的就是伟岸的参天白杨,即茅盾先生热情赞扬“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的树。它们时而恭敬地站成行,时而热情地拥来一大片,呼呼啦啦鼓掌相迎,一直把你沿溪水迎到后太皇峪才放心。
由于气候好,生于南国的娇竹也欣然嫁到这里,常年绿浪翻滚,“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株株文质彬彬,虚怀若谷,为人们敞开坦荡的胸怀。
说到松,那可是无时不青,无处不在的家族。有扎根岩探视绝壁的好奇者,有脚踏垭口挑战寒风暴雪者,也有展开绿伞小心护佑游客者……千姿百态,无一重复。
爬上山顶,万亩松林浩渺如海,不知多少游客在林中迷路,风一吹,波翻浪涌,声如海啸,无限雄浑深沉。真是“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居高远眺,松海上居然浮着一个巨大的八卦图。它是树冠高低之差形成的一种浮雕效果。这种神奇的自然景观为太皇峪独有的一大奇景。
松柏经常相提并论,在太皇峪也不例外。它们痴守着山坡岩壁,岁寒不凋,常年都能让人们清心润目,精神振奋。据说柏树释放一种物质,可以杀灭细菌。身处其中,不仅可以感染它们坚贞不屈的情愫,还可以健身却病。
在春天,连翘树撒下满坡黄金,棠梨树捧出如雪的白银,丁香树氤氲成遍山紫云……这一切用“赏心悦目”之类的词汇描写,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夏天树木是不用电的中央空调,把气温调到摄氏25度以下,凉爽舒适,最适宜避暑度假。
如是秋天来临,到处可以看到各种色彩鲜艳的野果,引得人直流口水。更让人振奋的是一片片、一坡坡熊熊的火焰。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元宝枫和红叶醉秋的黄栌、柿树等。这元宝枫是近年才移居太皇峪的“阳春白雪”一族,比北京西山的枫还要红得热烈。而后者则为土生土长的“下里巴人”。移民中还有一种树,远看像竹,近观是柳,干如梧桐,比起土著居民来,别具一番风情。
冬天,落叶后的枝干仍在构思明春的绿色诗篇。它们释放的体温,能够驱走严寒,让人感到春天仍在身边。
大自然精心哺育的野生树种很多:有材质轻韧,嫩叶可食的椴树;体肤白净,皮可代革的白桦;木质坚硬,叶能养蚕的柞树;木质细密,果可榨油的榛树……它们都是挺拔秀美的帅哥,保持了太皇峪的青春勃发。
太皇峪原来零星居住着几十户农民,祖祖辈辈培育了许多家植树木。坚硬的木材树有国槐、楸树、核桃树、枣树、桑树、椿树。有花果皆美的桃、杏、梨、苹果、石榴等树。看到它们,田园牧歌气息便扑面而来,让人大有回到家的感觉。
太皇峪是个天然植物园,乔木灌木相间,阔叶针叶杂陈,花果材薪兼备,树种资源丰富,是常年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原载《临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