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中,我们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失去的东西称为机会成本。选择鱼就必须放弃熊掌,放弃的熊掌就是得到鱼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存在着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因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也称为选择成本。可见,机会成本决定着人们某种选择的方向。
机会成本广泛存在于任何个人、企业、政府的决策过程之中。在运用机会成本进行决策选择时,应该坚持机会成本最小的原则,以实现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人们较少考虑机会成本,事实上,仅有投入产出分析是不够的。比如,一块耕地种植小麦的投资是5000元,收入是8000元,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净收益3000元,该投资是可行的。但如果这块地被用于另一项投资,可得净收益4000元,那么用机会成本标准分析,种小麦的土地利用是无效的,因为这种投资使这块土地资源净损失了1000元,损失就是资源配置的损失。在经济活动中,对每一种资源的使用,都应该选择最有效率的用途替代其他用途,争取获得较大的资源配置利润。
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可以从节约投入、增加产出的日常经营过程中获得,但资源配置利润只能从资源的最优配置中获得。
对于个人而言,机会成本往往是我们做出一项决策时所要放弃的东西,而且常常要比我们预想中的多。以读研究生为例,现在的学校普遍收费过高,那么,你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和书本费之和是不是就是入学成本呢?当然不是,还不仅仅是这些。机会成本还必须包括你用于学习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如果你将学习时间用于工作,你定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只是你不得不放弃了。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读研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就是“实际的花销”再加上“放弃的收入”。如果你在读研之前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们就会发现你读研的机会成本将会变得更大。
企业和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同样会遇到机会成本的问题。比如在某个山区,既有秀丽如画的风景,又有丰富的大理石矿。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政府有两个策略可以选择:一是建设旅游区,但是要保护环境;二是大举开发石材,但要牺牲环境。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支持大力开发大理石的人认为,这里高价值的石矿可以立竿见影地提升当地经济水平。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机会成本却可能会非常高。因为如果石矿开采导致了环境破坏,旅游区建设就会夭折,这种机会成本是难以估量的。此刻,大理石矿的价值和旅游区的价值同样真实。
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的。比如,要在某块土地上发展养殖业,在建立养猪场还是养鸡场之间进行选择,由于二者只能择其一,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根据对市场的预期大体计算出机会成本的数额,从而做出选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的选择,有选择就需要计算机会成本,因此,这是一个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所以,在作出决策前,我们一定要好好计算一下机会成本,再做出相应的行动,尽可能使自己获得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