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布丰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卓越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向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他在科学上是拉马克、达尔文的前驱,在文学上与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并驾,是一位“兼有思想天才与文笔天才”的大作家。作为18世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布丰把有机界的发展历史和地球的发展历史联系起来,把生物及其居住环境联系起来,主张生物物种是可变的,竭力倡导生物转变论,并提出“生物的变异基于环境的影响”的原理。
布丰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匠,他是第一位将自然史有系统地整理发表的科学家。所谓自然史,源自“地层是在时间中堆叠的”观念,不同的地层代表不同的地球史时期。而不同的地层中,包含的生物化石不同,表示不同的地质史时期有不同的生物群。换言之,地球上的生命也有一个发展“历史”。地球史加生命史就是自然史。1749年,布丰的《自然史》的头三册一出版,就轰动了欧洲的学术界。他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对自然界万物做了全面的描述。书中以“自然、科学、理性”三大特征,唤醒了被神学思想束缚已久的人们的心灵。《自然史》成为当时上层社会名流淑女的必备之书,而其中有关动物部分的描写,更启发了达尔文和法布尔,为《物种起源》、《昆虫记》等科普名篇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世纪是博物学的昌盛时期,博物陈列室和植物标本展出室陆续在英国和欧洲大陆纷纷出现,当时关于自然的书籍日益受人欢迎,但是没有一本比得上布丰的《自然史》。《自然史》问世后,随即被译为十几种国家语言,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影响,科学界、文学界和哲学界都给予高度的评价。布丰文笔优美,因此本书不仅是智慧的科普读物,也是优美的文学珍品。阅读本书,仿佛这位两个多世纪前的智者仍在我们身边讲述他那充满真善美的哲学,与我们一起探讨宇宙及生命的神奇奥秘。
二、内容简介
《自然史》是18世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得意之作。这是一部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的博物志,作者以他独有的进步思想和优美文笔对自然界做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建议,破除了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
布丰是现代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发表了不少的进化论观点。他不相信地球像《创世纪》所讲的那样只有6000年历史,他估计地球的历史至少是7万年;在未发表的著作中,他估计地球的年龄是50万年。他研究过许多植物和动物,也观察了一些化石,注意到不同地史时期的生物有所不同。他接受了牛顿关于作用于地球上的力学规律也适用于其他星球的论点。认为大自然应包括生物在内;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还指出林奈只注意到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而没有把生物看作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变异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环境变了,生物会发生相应的变异,而且这些变异会遗传给后代(获得性遗传)。他相信构造简单的生物是自然发生的,并认为精子和卵巢里的相应部分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他不赞成“先成论”而支持“渐成论”。在物种起源方面,布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达尔文称他为“现代以科学眼光探讨物种起源问题的第一人”。
1753年,在法兰西学术院就位时,布丰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提出风格即人,倡导一种完整、优美的写作。布丰亲身实践了这种写作方法和态度,在写作《自然史》时,他通常写或口述第一遍,自己修改,让人抄下来,然后再改,如此来回多次。他的手稿一般总要修改四五遍,有的篇目甚至改过18次之多。在这样的构思和锤炼之下,布丰写就的不止是自然史说明文,也是美文。如在《夜莺》一章,他开篇即说:“对于任何一个感情细腻的人来说,夜莺这个名字都会使他想起春天某个美丽的夜晚,空气清新,万籁俱寂,可以说,整个大自然凝神静思,心醉神迷地聆听这个森林歌手的鸣啭。”文章用三四百字描写夜莺的一曲鸣唱的过程,层次分明、细腻,且十分生动。
布丰将美与情感赋予动物,他认为,“兽类的完美程度要看它的情感的完美程度”。他依照人间法则,为动物安排了一个整体秩序。在这个世界中,每种动物都有个性,但显然并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仅来自力量强弱,还来自“道德”程度。比如,马是豪迈而慓悍的动物,猪则贪婪、粗鄙;老虎、狼、秃鹫虽有勇力,但是残暴、贪婪,所以等而下之;而狮子与鹰既勇猛又慷慨,既骄傲又孤独,是天生的王者。尽管如此,它们也并非理想君王,只有天鹅凭借各种美德,它们雍容华贵,不滥用权威。如此“王道”,寄寓了布丰对君主的理想。布丰的语言丰富多变,用词精当,他笔下的动物形象生动。
虽然在写自然界,但布丰处处不忘人类,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指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布丰勇于走出神学氛围笼罩的知识领域,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世界的起源,曾被神学堡垒的巴黎大学神学院指控为“离经叛道”,要求给以“宗教制裁”。布丰被迫写信给神学院声明自己“无意‘反驳’圣经”,后来他在《自然史》中,为了掩蔽神学家的耳目,经常抬出上帝的名字。但又悄悄地对人说:“只要把这名字换掉,摆上自然力就成了。”实际上仍旧坚持他的唯物主义立场。
布丰生活的世纪正是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的时代。布丰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并以其唯物主义思想汇入了这一潮流。他把人类的诞生看作生产斗争的结果,因此而歌颂人类的力量和智慧,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在《自然史》中他阐发了“优胜劣汰”的原则,高度评价人,认为人不仅能够改造自然,而且自身也被生命的内部活力所改变。同时认为人类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正是因为他们有智慧、有力量。此外,《自然史》的第32~36卷为矿物自然史,囊括了前人关于矿物的大量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可供参考的文献。
布丰的博物学巨著《自然史》是一部说明地球与生物起源的通俗性作品,全书共36卷,第一卷于1749年正式出版。布丰关于物种可变性和进化论的思想,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启蒙作用。
三、大师传奇
布丰是法国18世纪的著名作家,他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对自然界万物作了全面的描述,以独特的文学创作,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
布丰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丰。虽然少年时期受教会学校的教育,但他十分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20岁时就发现数学的二项式定理。1728年,他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1730年,他结识了一个年轻的英国公爵金斯顿,二人结伴去法国南部、瑞士、意大利旅行,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是德国博物学家。布丰在他的影响下开始博物学研究。1732年回巴黎以后,他刻苦钻研学问。1733年,他进入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
1739年布丰担任御花园(今植物园)和御书房总管,他的职位使他有条件搜集动物、植物和矿物标本,并作记录。他利用御花园的条件进行博物学研究,甚至在里面养了一些动物。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有可能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做全面的描述。从1748年起,他开始写作《自然史》。在多帮东、蒙贝雅、柏克松等助手的帮助下,他每天埋头著述,数十年如一日,写出了36卷的《自然史》,其中包括“哺乳四足动物”、“鸟类”、“矿物”,附“地球理论”、“自然时代”等系列的专论。各卷中每一系列都有总论和具体的描述。1749年头三卷同时出版,1753年出版第四卷,此后各卷陆续出版。由于他的卓越成就,1753年,布丰幸运地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本来,入选呼声很高的是诗人比隆,但法皇路易十五对比隆不满意,于是学术院临时决定选布丰补缺,这对布丰来说确实是特殊的荣誉。他热爱自己精心打造的御花园,临终前还让人扶着向御花园道别。为纪念布丰,人们在御花园为布丰建了一座铜像,献给这位“与大自然同样伟大的天才”。
布丰认为人类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正是因为他们有智慧、有力量。布丰对自然界的描写,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因此,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肯定了布丰的进化论思想,称布丰为“第一个以科学精神来研究这门学科”的人。科学家拉马克和拉色白德都继承了他的学说。布丰对大自然的生动描写则源于他对自然界的仔细观察。布丰对自然界万物的描述对法国作家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米什莱的《鸟》、《虫》、《海》、《山》等著作写丰富多变的自然景观,列那尔的《自然记事》注重捕捉动物的瞬间情趣,法朗西斯·蓬热的《物象录》在对自然界的描述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布丰(1707~1788)布丰是一个追求文学风格的作家,他潜心钻研古代演说家的雄辩,为求恢弘和崇高,这在当时并不多见。他翻译过牛顿的《微积分》并为之写了长篇序言。他还爱读英国作家理查德逊的作品,因为作品具有“伟大的真实性,并且因为他对描写的一切事物都曾经仔细观察”。在进入法兰西学术院的著名演讲中,他提倡言之有物,说真心话,批评当时一些作家单纯追求辞藻,而内容空洞的文风。提出“风格即人”这一名言,正确地指出了文章风格和人的个性之间的关系。他自己写作时一丝不苟、反复推敲,非常认真。此外,他的语言丰富多变,用词精当。比如,读了布丰描写的孔雀羽毛、夜莺歌声、燕子飞行姿态,我们不得不佩服他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
布丰是“物种起源说”的先驱,也是首位提出“地质史划分时期”以及太阳与彗星碰撞而产生行星的“演变说”的学者,因此注重科学实事的作风,以及试图建构一套知识体系与学说,是他留给后世最重要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