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河西战火已燃,关中欢乐依旧。长安城中的王公贵族们仍然一切照常,丝毫没有察觉。郭子仪如今受到了皇上的猜忌,并无实权,也不用每每上朝,自己倒落得轻松快乐,胜似凡人。
妻子儿女们也都高兴,因为儿子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被父亲教导;妻妾们也非常开心,因为有老爷如此长的时间陪伴自己,郭府上下,其乐融融。
郭子仪最为疼爱的儿子要属长子郭曜了,郭曜本人不仅武功不凡,而且还颇有文人气息。
整日在长安城中结交诗人墨客,曾经有幸认识了著名诗人杜甫等,自己没事时就在房中练习。
这日,风清花明,喜鹊登枝,郭曜诗兴大发,赶快走进了书房,拿起了毛笔,铺开了宣纸,自己研磨。因为刚才的一幕触动了他的心灵,提笔写道:“梦秦岭过马嵬陡坡依旧枯草竭,古槐新枝雀身斜。王业不济气数危,桑国何须怨贵妃。”
自己觉得非常有远见,看到战乱后的唐朝已经再也恢复不到从前的盛景了,再加上民间不断有人将大唐的衰落归咎于已逝的前朝贵妃杨玉环。自己身为一个男人很是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怎能与一介女流联系起来,杨贵妃非常冤枉。当然了,身处于乱世,奸臣当道,冤枉者比比皆是,更何况一个女人呢?自己想的入神,却没有留意到身后站立的父亲。
当郭子仪故意哼了一声时,郭曜才发觉了:“啊?爹,你什么时候进来的?”郭子仪笑了:“为父已经进来许久了,只是你太专心了,在干什么呢?”郭曜这时赶紧收起了自己刚才的诗作,郭子仪感到非常奇怪,拦住了他:“你干什么呢,如此慌张?赶快让为父看看。”
郭曜吞吞吐吐:“没……没什么……都是一些拙作,不值得父亲观赏。”这么一说,郭子仪倒来了兴趣:“你这孩子,平日里可不曾看见你如此慌手慌脚的,你且放手,待父亲仔细瞅瞅。”郭曜无奈把刚才搓成一团的诗作平展开来,虽然表面褶皱,但是内容依稀可辨。
郭子仪慢慢的读了一遍,读完后非常愤怒:“大胆!你竟敢写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诗来!”郭曜自知理亏,立刻跪下:“爹,孩儿只是一时兴起,随手感伤而作,没有任何政治意图,希望父亲能够理解。”
郭子仪怒气未消:“爹身为朝廷的重臣,深受皇上器重,虽然时而猜忌被贬,但是父亲都能容忍,你今天这首诗要是传扬出去,怕是我们郭家就快大难临头了,平日里不好好看正经的书,就知道跟那些诗人骚客来往,人家虽然也写诗,但是都避谈政治,或是隐议国事,你可倒好,诗中竟然出现了王业不济气数危的话语,你这若是让别有用心的人看见了,会怎么在皇上面前诋毁你爹,你想过没有?”
说的郭曜没有半点反驳之语,郭子仪气的没有劲了,干脆坐了下来。郭曜瞅准时机,站了起来,陪着笑脸:“父亲,我知道您已经累了,口渴了,孩儿这就给您倒杯水,你歇会儿,若是想骂喝完水之后再骂,我保证绝不吭声。”
郭子仪看到自己的儿子已经认识到错误了,所以没有强加谴责的意思:“你呀,平日里聪明好学,可是一定要学有所用,一定要认清形势,即使如今的大唐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但是毕竟国家完整,百姓安居乐业,皇上也一心想要开政治之清风,建军事之强国,我们需要给皇上机会啊,你说是不是?”
郭曜点头说道:“是是,爹爹说的是,孩儿谨记了,可是孩儿还有一事不明,请爹爹赐教。”郭子仪吹着开水,一边回答:“说吧,有什么疑惑?”郭曜细数:“如今的皇上虽然比较开明,但是为什么明知宦官鱼朝恩是个陷害忠良的奸臣,而太子李适也多次建议罢了程元振的官职,可是为什么皇上就是不从呢?”
郭子仪听后笑了:“你呀,关心到太监身上了,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是许多人想知道的,站得高的人就会明白皇上之所以如今不除程鱼二人是因为他们还有利用的价值,一旦其可利用的价值完了,或者说那一天皇上厌烦他们了,自然会罢了他们所有的权力。”
“那他们二人有何利用价值呢?”郭子仪继续说道:“因为皇上是个聪明人,身为君主,一定要把握全局,威服四方,当今皇上是从战乱中长大的,深受炮火的洗礼,同时也就深为武将所忌讳,因为之前的安史乱贼就是手握重兵的朝中大将,如今皇上明白不能交给武将太多的权力,要不然像安史叛贼的事件随时会爆发,
那将给皇权带来极大的冲击,而皇上身边的宦官程元振等人就成为了皇上的帮手,皇上为了有效制衡在外的大将,不惜授予鱼朝恩骠骑大将军职位,可见一斑,对内则诸如爹这样的处境,不给实权,只许空位,当然了,皇上这样安排爹能理解,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你现在明白了吗?”
郭曜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看来皇上之前多次派遣大臣挽留仆固怀恩是有用意的,皇上不简单呀。”郭子仪笑了:“聪明的皇帝总比暗弱的皇帝强吧,至少一心还是为了整个皇位,整个国家,但是即便如此,如今随着皇上的猜忌,君臣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而且在战乱中迅速成长的藩镇骁将也将越来越难以驯服,在内宦官的欲望若是得不到及时的压制,那么恐怕皇上的心情会更加复杂的。”
郭曜又问:“爹爹今日起来如此之早?”郭子仪叹道:“睡不着呀,也不知道为什么昨天晚上做了噩梦,还把你娘给吵醒了。”“噩梦?好端端的怎么会做梦呢?”郭子仪捏着胡子思考:“好像是梦见你李伯了。”郭曜惊讶道:“李伯,李伯伯不是在平凉郡守卫边疆吗?”
郭子仪再次站了起来,走到了空旷的院中:“是呀,前些时日李大哥来信说是吐蕃与回纥有异动,如今却没有任何消息了,真是奇怪。”郭曜笑了:“爹呀,你放心好了,整日忧心忡忡的,难怪娘都说你老了许多,太过操心了!”郭子仪一听,反笑道:“什么,你娘竟然敢说我老了……”
叛贼势大,一路沿河而下,迅速攻陷了诸多城池,令河西一带的守军闻风丧胆。全军上下都在谣传,回纥铁骑是如何厉害,吐蕃将领是如何残忍。由于仆固怀恩熟悉唐军的作战方法,也对河西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所以基本上一路南下没有遇见什么困难,大大助长了敌军的气焰。
没有多长时间敌军已经跟随仆固怀恩,田寄与金道闲等人打到了西北重镇灵武郡。灵武郡曾经是肃宗的登基之地,所以后朝每位皇帝都十分重视军防。李豫早前派了亲王前去镇守,可是这个亲王一天只知道军中作乐,哪里会处理军务,若不是依靠身边的人,恐怕早就被皇上责罚了。
而此次面对突然而来的敌军,这位亲王非常担忧,一度想要弃城而逃,或是举城投降,但是都被手下仁义之士力谏了。说什么都不能投降,因为他自己是个亲王,不同于一般的将领。亲王于是召集了部下商量御敌之策。
在旁人的建议下,速速派遣几名得力之人把此军情报告给朝廷,然后亲王退居由李虎山镇守的平凉郡,由副官率军抵挡敌军,亲王同意了,连夜撤出了灵武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