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9700000103

第103章 朱泚防秋僧品竹

(一)

774年三月,有人上了一道奏折,弹劾节度使田承嗣拥兵自重,滥用军法,私收银两,目无朝廷。当李豫看到这份奏折时,一下子就停住了,心里顿时堵得慌,怎么他的信任大将都成这样了。以前在京城做事,尚有所收敛,如今被派到地方却背着自己做出此等有悖国法之事。

站在跟前的太子看得出来,遂问道:“父皇怎么了?遇到什么麻烦了吗?”李豫把头掷在一边,生气道:“哎,这些人呀,你自己看!”一本厚厚的奏折扔在了桌沿上,差点掉了下来。李适立即走到跟前,嗫嗫的拿起了奏折细看,竟然是地方藩镇割据严重的大事,这件事说小点就是官员做了违法的事,说大点就是影响了皇权。

李适一向讨厌这些藩镇割据势力,于是指责道:“父皇,儿臣认为此事如若查实,一定要严惩这些为非作歹的将领,尤其是田承嗣,仗着自己昔日有功,如今却在地方跟朝廷叫板,真是活腻了!”李豫始终横着脸,年纪也大了,步履蹒跚。咳嗽而道:“你呀,就是性格鲁莽,将来如何克承大统?如今藩镇割据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说根深蒂固,我们牵一发而动全身,好不容易平乱有功,社稷得保,此刻万不敢穷追猛打,应当以安抚为首。”

李适反驳道:“可是……长此以往,那些在外将领岂不得寸进尺?”李豫分析道:“猛药难治顽疾,此事只可徐徐而来,来人,有请兵部尚书。”兵部尚书不一会儿就来了,行礼之后问道:“不知皇上如此匆忙传唤在下何事?”李豫说道:“有人弹劾田承嗣拥兵自重,目无王法,以权谋私,而且证据确凿,依你看朕该如何处置?”

兵部尚书谨言:“恕在下直言,田承嗣如今偏居一隅,兵甲数万,将士追命,其在朝中、军中威望甚高,不可轻易动也,如今既然有人冒死检举,足以说明其行为甚之,不同于一般贪官污吏,况且如今朝堂之上,能制约此人者少矣,令公年老,太子年轻,其他人更无能力,所以皇上一旦处置不当,怕是又一个仆固怀恩呀!”

一讲到此,李豫不由自主担忧起来:“不行,朕决不能再让第二个仆固怀恩出现了,无论如何也不行,仆固怀恩被逼谋反,心怀不满数次引诱羌戎犯境,致使国内十年不宁,这种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不要说朕的朝廷耗不起,天下万民都深受灾害,所以决不能重蹈覆辙,你看,别的办法有没有?”

兵部尚书回答:“既然平乱治罪不行,那就只能来软的了。”“软的?”兵部尚书解释道:“也就是说只能安抚了,臣知道皇上膝下有一成年之女永乐公主,可许配给田承嗣之子华,如此既表明了朝廷对田承嗣的态度,又使得田承嗣一家感到皇恩浩荡,从此永不滋事,忠心护主。”李豫听后,虽然有些不舍,也不是很愿意。但是现实如此,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下来。

春天的百花开得更加艳丽了,长安城上下徜徉在花海的世界里,非常隽美。这时候,许多文人墨客,诗作画家都纷纷拿出了自己珍爱的纸笔。游憩于曲江,奔跑于乐游,行走于白鹿,诵经于慈恩。

这样美好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芬芳四溢的六月,大明宫、兴庆宫、太极宫中的花都相继开园了。沈皇后是一个爱花好美之人,这几日一直在留意后宫花园里的月季、玫瑰、特别是名冠天下的长安牡丹。不但雍容华贵,而且婀娜多姿,深得宫中人赞赏。这天,沈皇后带着下人来到了延英殿里,李豫还在埋头阅章,沈皇后喊了句:“臣妾见过皇上。”

李豫抬头一看,放下了纸笔,离开了座位,走到了沈皇后的跟前微笑:“你怎么今天有空过来呢?”沈皇后看着他道:“臣妾都已经派人告知了好几次,就是不见皇上来,所以臣妾就只能自己上门来请了!”扭捏着嘴巴,明显生气了。李豫安抚道:“好了,朕的皇后,进入六月天,国事军事比较繁重,所以朕就忽略了你,向你道歉。”

沈皇后叹道:“皇上每晚难以入眠,不时咳嗽,您不应该在这样劳累自己了,可别忘了您的年纪,有些事完全可以放手让适儿去做,毕竟他还是非常受您器重的,您说呢?”李豫亦道:“是呀,你说得对呀,有些事我也是力不从心了,感觉老了,只能让这些年轻人去做,朕该做的已经都做了。”沈皇后忽然甜美笑道:“皇上,我们不要在此浪费时间了,赶紧陪臣妾去后花园赏花吧。”李豫说道:“好呀,正好朕眼睛也累了,就陪你去看看。”

二人开始围绕在花园四周细细观赏,瞬间花的清香迎面扑来。李豫长嗅一番,赞赏道:“真香呀,各种花的香味一应俱全,互相交织,好像在品尝一碗浓厚的香醇美酒,令人陶醉于终南,忘情于翠花,流连于长安,而且令朕感到新奇的是今年花园中竟然看到了紫色的牡丹,世人都说洛阳牡丹甲天下,那是受了武后等人的影响,依朕看长安的牡丹一点也不比洛阳差,富贵雍容中多了一份长安的灵气,就像是朕身边的沈皇后一样,渗透出一股迷人的香味。”

沈皇后听到了李豫如此这般嘉奖夸赞,非常开心:“看来臣妾今日来对了,不仅观赏了百花争艳,而且还稀有的受到了皇上的嘉奖,真是收获良多呀!”李豫忽然道:“朕有些累了。”沈皇后搀扶着他:“咱们去牡丹亭坐一会儿吧。”下人很有眼色,端来了时令水果,李豫一边吃一边长叹:“哎,看到这满园的花草,朕就想起了防秋一事。”

沈皇后追问:“是呀,六月已来,皇上的确应该早作安排,以免贼兵趁虚而入。”李豫又道:“虽然西戎势力大减,但是犯我之心不死,所以朕打算让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泚领兵入朝。”

同类推荐
  • 朕乃明元大帝

    朕乃明元大帝

    首先我本来是名文科生屌丝,无学历无钱无权。然而我是位将军,戎马一生。最后朕的子民称朕为明元大帝。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专修文言文,儒学,一无是处,古代的人大多不说文言文!辅修历史,收钱帮人上课点名是我一生最正确的事。我一直在找回去的路,一条长达一千六百年的路。
  • 三国之重整山河

    三国之重整山河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袁绍色厉胆薄,刘表虚名无实,孙策蓟父之名,刘璋守户之犬,如张鲁、张绣、韩遂等辈,皆碌碌小人,何足道也!”青梅煮酒,有人放声长笑:“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开什么玩笑?!你们所谓的英雄,不过是一群争鼎逐鹿的军阀而已!只有我,才能真正改变这段历史;只有我,才能引导这乱世走向全新的时代!
  • 甘肃通史:秦汉卷

    甘肃通史:秦汉卷

    本书记述了自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9年,即由秦并六国建立同意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秦朝开始,经西汉、王莽新朝、东汉、直到黄巾起义失败,总计410年的历史。这一时期,开创和初步形成了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奠定了尊儒的思想文化格局,解决了匈奴的侵扰,将王朝的疆域扩大至西域。这一时期的历史对此后的中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戎歌

    戎歌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自汉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
  •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

    这是一个三国乱世,在这个时代英雄辈出,枭雄林立,看主角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上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此书为架空历史,可以理解为异界的三国,而这个三国却又和我们的三国如此相似。。。。
热门推荐
  • 那年我们的青春盛宴

    那年我们的青春盛宴

    此间,那份我们所珍视的青春,留下的亮丽回忆,一步一步的带着我们走向高峰
  • 藏隐斩

    藏隐斩

    米璐璐破开虚空来到姜无涯的面前将道果拍入其体内然后说道:“你上一辈子是我的小弟,这一辈子也继续给我打工吧,我很看好你哟!”至此,姜无涯成了一名光荣的“卫道士”。姜无涯:“其实我只是一个无奈的胁从者而已。”
  • 济世神皇

    济世神皇

    来自匪窝的大仁大义少年,凭借他的机智得到混沌神器器灵的认可,逐渐掌握命运而一心追求变强的少年,带着野兽般的战斗本能,掀起一场华丽的风暴。冰炭不同器,人贼不两立人生天地之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我为圣皇,子孙后辈奉我为主,千秋万世自我起始!为伸张大义于天下,我秦忠正虽九死其犹未悔,万难不足以扰我心!最后,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因为他们本来可以不这么做。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小说精选(精品文学书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小说精选(精品文学书系)

    李超主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小说精选》为“精品文学书系”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小说精选》收录了比昂松、显克维奇、吉卜林、泰戈尔、高尔斯华绥、蒲宁、延森、纪德、福克纳、拉格奎斯特、海明威、史坦贝克、川端康成、贝克特、索尔仁尼琴、伯尔、怀特、辛格、马尔克斯、塞拉、奈保尔等名家的小小说精品。
  • 想你,全世界失眠

    想你,全世界失眠

    一个人失眠 全世界失眠无辜的街灯 守候明天幸福的失眠 那是因为害怕闭上眼如何想你 想到六点如何爱你 爱到终点
  • 老庄人生

    老庄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 隋炀帝

    隋炀帝

    本书以隋炀帝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隋炀帝的一生,再现了隋朝的建立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画面。
  • 炫舞之柔软的我

    炫舞之柔软的我

    一时兴起写的,自娱自乐~轻松向,没有太多勾心斗角欢迎观看欢迎吐槽~
  • Pierrette

    Pierret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梧冈集

    梧冈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