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上笔墨纸砚!”阿楚坐在太师椅上,一脸自信地说道。
“来了!”水花将笔墨端来放到阿楚面前,自己则走过去帮她磨墨,一边扭着头看阿楚提笔在纸上写什么。
阿楚提起笔,转起袖子,想了想,又放下笔,然后又提起笔,又再次放下。
“大人,你这是干嘛啊?我这墨到底还磨不磨了?”水花没耐心地问道。
阿楚干脆放下笔,皱着眉头说道:“难哪、难哪!本以为很简单的事,谁知道这么难。”
“大人是在烦恼赚钱的事吗?”安一心走近来问道。
“别说得那么肤浅,是发展辰川经济,知道吗?”阿楚说道:“你看我作为辰川的地方官,自然要为辰川百姓着想,辰川这个地方不算大,但是人还是挺多的,尤其是穷人很多。我打听过了,这辰川城里原来还是有些有钱人的。但是呢,没钱的都离开辰川了,因为他们想凭自己的能力去别的地方赚钱。有钱的也都离开辰川了,因为他们想去别的地方赚更多的钱。所以,辰川这个地方就变得越来越差,它变得越差吧,就越留不住人,然后就陷入这么一个恶性循环了。”
“那大人的意思是,如果在辰川也能赚钱,就能留住很多有能力的人,如果在辰川能赚大钱,那就能吸引很多有钱的人,是不是?”
“安一心,你真是太懂我了!”阿楚直接撑着桌子翻了过来,说道:“走,咱们到外头去看看,有什么法子能致富!”
“你瞧瞧,这街上的店铺大多数都是关着的,按理说,这里是城中心,应该很热闹才对,可你们看看,做生意的都是些小摊小贩,都是小本生意。”阿楚边走边说道。走到一个茶棚前,阿楚想起上回在这儿吃过早点,便走进去坐了下来。
茶棚里的阿婆连忙提着茶壶过来招呼,一看是阿楚便笑着说道:“小哥,又是你啊,要来几个煎饼吗?”
“阿婆,你还记得我啊?”阿楚笑着说道:“来三个煎饼,对了,你这还有别的吃的吗?”
阿婆摇摇头说道:“早晨还有豆腐脑,现在就只有煎饼了。”
“阿婆,你手艺挺好的,做出来的煎饼特别好吃,为何不多做几样吃的,多招揽些生意呢?”阿楚问道。
“小哥你有所不知,来我这买煎饼的好多都是熟人,要不是他们照顾我生意,我老婆子连饭都吃不上,要是做别的,我还需要买材料,这万一没人来吃,可就糟糕了!”
“阿婆,上次你不是说你家儿子在京城,他是做什么的?难道他没有赡养你吗?”阿楚拿起阿婆端过来的煎饼放到嘴里咬了一大口,抬头便看见安一心慢条斯理地吃着,阿楚愣了愣,便也放慢了吃煎饼的速度。
阿婆做完了事,便坐了下来和阿楚他们说话。“我家大郎啊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也没给我捎个信回来,我也担心,可是我不能拖累他啊,他说想去京城闯荡一番,我也就由着他了,只是盼望他早些回来……”
“父母在,不远游……”安一心说道:“阿婆的儿子不应该将阿婆一个人留在家里。”
“这其实也没什么应不应该的,也得看具体情况对吧,你看,我们不都没在家么?”阿楚接过安一心递过来的茶水,有些惆怅地说道:“不过如果我们的父母还在,我们大概也不会出远门。”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安一心低头喝了一口水,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递给阿婆,对她说道:“阿婆,这钱给你。”
阿婆拿着钱有些不知所措,“这……”
“阿婆你拿着吧,就当是成全他这个游子的一片孝心吧!”阿楚说着便起身准备和安一心他们一起离开,这时一个穿着朴素的年轻姑娘有些忐忑地走进茶棚,向阿婆问道:“请问您可是秀姑?”
阿婆看着眼前面生的姑娘愣了愣,回答道:“我是,这里的人都这么叫我。”
姑娘放下背后背着的一个大篓子,从里头拿出一个布包递给秀姑,有些焦急地说道:“这是你家大郎让我给你捎的,他还让我跟你说他在外头过得很好,让您别担心他,自己好好保重身体,等他得空了就回来看你。”
秀姑一听到姑娘说大郎,便立即眼泪汪汪地问道:“姑娘,你是大郎什么人啊?你可不可以跟我多说说大郎的事,他在外头好不好?有没有吃苦?有没有饿着啊?”
“我……我不知道,我还有事,就先走了。”姑娘说着便背上背篓,匆匆地离开了茶棚。秀姑追了出来,却喊不住她,只好大声说道:“姑娘谢谢你了,你家在哪,能不能告诉我啊?”
秀姑回到茶棚便高兴地打开了布包,却没想到布包里除了几件衣裳,还有几锭银子。
“秀姑,看来你儿子在外头混得不错,你不用担心了。”水花说着拉了拉阿楚袖子,小声说道:“大人,你说刚才那姑娘和秀姑的儿子什么关系啊?”
阿楚白了她一眼说道:“我怎么知道,不过我倒是知道秀姑的儿子应该不是在京城。”
“你怎么知道?”
“刚才那姑娘背的那种篓子是这边的人才背的,你在京城见别人背过吗?而且那位姑娘说是秀姑儿子让她捎带东西回来,可那姑娘不像是风尘仆仆从京城回来的,反而像是翻山越岭过来的,你看她衣裳上还粘着山上的草呢!”
“我儿子有出息了没有忘了娘,我这个做娘的已经很欣慰了。”秀姑拿着刚才安一心给的银子还给他,“你看,我儿子给寄钱和衣裳来了,这个就还你吧,多谢你了。”
“给出去的怎么能收回,您还是拿着吧,留着……留着给你儿子娶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