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渐地变亮了,来这里的生员也越来越多,整个广场上也越来越喧哗。就在黎明的时候,绍兴府学的正门打开了,出来的是七八个兵丁和一个文生。那些兵丁站在府学大门两侧,那文生则在门前大声地喊道:“现在进行绍兴府岁考的入场顺序如下,第一批绍兴府学;第二批会稽县学;第三批山阴县学;第四批上虞县学;第五批萧山县学;第六批余姚县学;第七批诸暨县学;第八批新昌县学;第九批嵊县县学。请各府学县学按序入场。”说完那文生就进入了府学。
“绍兴府学的先进去检查。”其中一个守门的兵丁说道。
沈泰走上了台阶大声喊道:“绍兴府学的同学都跟我进去。”
进去之后,走不了多远路就有个关卡,生员要在这里进行全身搜查,没问题才能放行。虽然古人有句话“宁可杀不可辱。”特别是文人将这句话时时刻刻放在心中,但是过这种带有对人身侮辱的关卡时,却都放下了。原因很简单除非你不想升官发财,想一辈子穷破潦倒那就不用参加这考试了。
岁考的检查不严格,所以检查的速度还算可以,沈云很快地通过了检查。领到了试场的座位号。试场位于府学的东侧,整个东侧都是试场,在前往东侧试场的路上每隔几里都能见到兵丁把守。东侧试场有一个高大地高台可以俯观全部试场,试场一共有十个区域,分别按照甲、乙、丙、丁等十大天干来排布的,沈云手上拿到的是“甲字区十五号”通过在栏板粘贴的考试区域划分图,沈云来到了甲字区,在前往甲字区的路上有许多兵丁扼守要道。在甲字区前的木板上显示,甲字区有着一百个座位。沈云向前望去见每个座位是一个单独的小房间,房间门口有兵丁看守,房间内有一张桌子,一张凳子,一张床,还有一个夜壶。沈云来到了甲字区十五号前,将篮子放进去而自己需要站在门口等待宣布考试开始才能进入。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待考试的开始。一直到巳时三刻才开始,一兵丁喝道:“知府大人到。”
整个考场上的生员包括兵丁杂役皆下跪喝道:“学生拜见知府大人。”
“免礼!”整个考场上的生员包括兵丁杂役皆起身。首先是由主考官三拜孔圣人,接着由主考官绍兴府知府大人宣布绍兴府岁考开始,考生们皆进入房间中,接着是发试题。
考题是用信封包着的,待全部考题下发后,站在台上的知府大人高声说道:“本官是这次岁考的主考官,此次岁考由绍兴府学的孙教授出题,此次考试与乡试不同,本官决定给予先完成者权利,先完成者本官当场批卷,当场判分,批完卷者就可以回家。望各位考生努力!”说着声音转冷道:“此次考试不得偷看小抄,只要有一点违纪,立刻逐出考场!并且取消学籍,终身不得参加。”
考题一发下去,考生们哪有功夫理会聒噪的知府大人呢?都紧张的打开信封,抽出自己的考题,仔仔细细看了起来。虽说岁考只是测试府州县学学生秀才身份是否合格的,分六等区分学生成绩并予以相应赏罚,其中:名列一等前列者,如果学校中的廪膳生名额不足,则依次补为廪膳生;二等则补为增广生。一、二等给予奖赏。三等照旧;四等挞责;五等则廪膳生降为增广生;增广生降为附学生,附学生降为青衣;六等黜放回家。但是这次知府大人将岁考跟府试一起搞得跟乡试一般。
沈云看着自己分到的考题,见信封里只有三道四书题。其一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其二曰:“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其三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三题为四书题必考题。
沈云仔细地想了一下如何来破题,这三题四书题其一和其三来自于《论语-为政》,其二来自于《孟子-尽心上》。
“破题方法就在这。”沈云暗暗窃喜自语道。手则学起叶先生的磨墨法开始磨墨起来,墨磨好后,沈云抄起一枝湖笔沾点墨提笔书写起来,沈云的书法功底还是有的,至少人家在现代每晚要练一个小时的书法,而且是董其昌的书法,已经练得与原作有九分的相似了。而这个时候的董其昌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两个时辰后沈云完成了三道必考的四书题。现在离太阳下山还有一个时辰,沈云已经完成了第一天试题的作答。从篮子里摸出个大饼吃了起来,吃完了几个大饼沈云就收拾了一下考试用品提着篮子走向了高台,将试卷交于知府大人便站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
“字写得不错,堪称大家之风范,题目答的也十分的到位。过了。”知府大人在试卷上圈了一个圈,随后将沈云的答卷递给了旁边的孙教授,孙教授边看边笑边点头,随之又传给了李训导。李训导本是不愿意看这富家子弟的答卷的,但听知府大人如此夸奖,便仔细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惊叹不已,慢慢地将目光移向了坐在身旁的孙教授心里道:“我算是上了你的当了,可怜我的女儿红好酒了。”
“什么狗屁文章,不中。”但听见知府大人怒说道。说着将一张试卷扔了,接着改下一张。而那做试卷的人却吓坏了,整个人直接滩倒在地直到被兵丁架出去。
“文章倒写得不错,可是这一笔臭字,不中。”又是一张试卷飞了出来,而那人原本还在为文章骄傲,可听到下文就哭着离开了。
沈云这才感觉到科举考试害人不浅,就这小小的岁考就能体现的出来,幸好只是岁考,如果是乡试的话,那就要等三年后来考了。
“新三年,旧三年,反反复复又三年。结果还是一样,不中,不中,还是不中。直到知天命之岁才中举人的不胜其数,都知天命之岁了中了举人还有什么用呢?所以科举害人,科举坑害了中国的读书人啊!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沈云心中感慨道,这也只能在心中想不可言,说出来沈云的问题就大了。
“字写的倒是不错,可是这一篇狗屁文章,不中。”知府大人再次将考卷飞出,而那个考生与之前的一样哭着离开了。
“不中。”
“不中。”
“不中。”
“…………”
“字写得不错,文章也过得去,过了。”知府大人在无数次的不中之后终于见到一篇了好文章,原本低着的头慢慢地抬起头看了看那考生。沈云一直没有离开,因为他在等他的大哥沈泰,当然知府大人也没有赶人,而是赐座给沈云让他等待。所以当知府大人说好文章的时候,在看试卷的沈云也抬头看了一眼。“原来是大哥,怪不得知府大人如此说道。”沈云暗暗地窃喜道。
一旁原本快睡着的孙教授也背惊醒来,抬头看着沈泰,微微地点了点头。
“好了,今天就批到这里,剩下的考卷交给李师爷,便回去好了。明天午时统一发榜。”知府大人大声地喝道。
余下的考生暗自庆幸,将考卷交给李师爷便提篮离开了,当然沈云和沈泰两兄弟也离开了。
沈云回到了沈府,便与沈泰告别回到了自己的小园里,下令谁也不许靠近小园半步。便关上了门躺在床上,拿出手机来查阅着关于科举的百科。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到了清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科举考试内容。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看到百科上面科举制度的恶劣影响,沈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慨道:“科举制度害人不浅啊!”
沈云又想起了清代那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顿时,心中热血沸腾,立志要改变一切,甚至反过来签订条约,这就是后话了,有没有这个实力还不知道呢。现在的沈云觉得后世的一切的源头就在这科举制度,乾隆皇帝有句名言:“我将汉人都锁在这八股文的枷锁里,这天下就没人造反了。”所以立志消灭八股文,科举制度的好处还是有的可以保留,但是八股文必须消灭,还有《四书》和《五经》加上个孔子这些都必须消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