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释义】
人们做事情,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功败垂成,如果能够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就不会招致失败。
【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从小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武则天死后,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率领万余名御林军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712年,睿宗毅然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改元先天。睿宗仍然掌握了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713年,继位的李隆基排除异己,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
唐玄宗量才任官,眼光精准,根据时代需求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为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直接和百姓打交道,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所以,唐玄宗经常亲自出题考核县官,确切地了解县官是不是真正的称职。
为了治理边疆,唐玄宗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为此,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对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723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开元盛世并没有长久地延续下去,因为唐玄宗开始沉溺于享乐之中,他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致使政治更加黑暗,军队的战斗力低下。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国库入不敷出。唐玄宗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佞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也由此开始衰落。
【启示】
要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毅力、有恒心,更要求我们要有如履薄冰般的危机感。首先要慎始,因为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更要“慎终”,“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在最后关头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不懈,将事情办实办好。如果真正做到了“慎终如始”,那我们就可以大功告成。
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