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1400000002

第2章 世间的所有苦难都源自人格本身(2)

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一个人精神能力的范围决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的大小。如果这个人的精神能力相当有限,那么,所有来自外在的努力、运气以及别人所能为他做的一切,都不会使他超越他的思想的束缚,他也只能领略到平庸无奇、夹杂着动物性的快乐范围。他只能享受感观的乐趣、低级的社交、庸俗的消费和闲适的家庭生活,甚至教育。如果教育真的有某些用处的话,也无法在拓宽我们精神、眼界方面给人带来大的帮助。因为最高级、最丰富多彩以及维持最为恒久的乐趣是精神上的乐趣,尽管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在这一问题上极尽自我欺骗之能事,但能否领略这些乐趣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能力。

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性。而往往我们只是考虑运气、拥有的财产,或者我们在他人心目中所呈现的样子。其实,运气会有变好的时候,甚至如果我们内在丰富的话,我们就不会对运气有太多的要求。相比之下,一个头脑肤浅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头脑呆滞,一个笨蛋至死仍是一个笨蛋,哪怕他身处天堂,被天堂美女所簇拥着,他仍感觉不到丝毫的快乐。因此歌德说:“大众,不分贵贱。”我们也都承认,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幸运,只有自身的个性。对于人的幸福快乐而言,主体远远比客体来得重要,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例如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老翁对青春女神无动于衷;天才和圣人所过的生活等。人的健康尤其远远地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甚至一个健康的乞丐也的确比一个染病的君王幸运。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准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呼吸着同样的空气,面对着同样的世界,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感受。有的人感觉活着很痛苦,有的人感觉生活无滋无味,而有的人却觉得活着是上帝的恩惠,是幸福的施与。

同一家庭中的兄弟姐妹,有着同样的父母,住着同样的房屋,过着同样的生活,有的无忧无虑,有的牢骚满腹,有的自强不息,有的功成名就。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一个人要完全理解另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从出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一起的双胞胎,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即便他们有着很强的默契,但是谁也无法代替谁。就像相似性格的人,对外界事物感受的强烈程度也是不同的。我们听同一首歌曲,看同一本书,可能会感受着不同的快乐和伤悲,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幸福生活是人人追求的。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也许是相同的,但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却有所不同,幸福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对幸福的感受也因人而异。瞎子能看到世界,会觉得幸福;朝不保夕的穷汉,能吃一顿饭,那是幸福;两地分居的夫妻,能够团聚,也是幸福。我们在同一世界,走着相同的路,经过相同的路口,在同一地方看同一风景,但我们却有着不一样的心情与感受。或许生活就是一种感受:同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同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感受。

其实那些小灾祸只是经过化装的小小不便而已

我们不应为某件事情过分高兴或者过分悲伤,原因之一是因为万事万物时刻都在改变。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有利、不利的判断是虚幻的。所以,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一度为某件事情悲伤不已,但最后却被证明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又或者,我们曾经为之兴高采烈的事情,到头来却成了我们极度痛苦的根源。我在这里向大家推荐的心态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我已经尝惯人世的悲欢苦乐,因此,无论何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不会使我像女人一样软下心来,流泪哭泣。”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遭遇各种不幸横祸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持镇定自若,表明他清楚地知道人生可能遭遇的苦难是不可胜数的。为此,他把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仅仅视为那些发生的众多苦难中的沧海一粟而已。这也就是斯多葛派哲学所提倡的心态:“我们永远不应忘记人类的自身条件,而要时刻记住人的生存大致说来是一种悲惨、可怜的宿命,它遭受难以胜数的灾祸和不幸的袭击。”

我们只需环顾四周就可以重温这种认识: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可看见人们为了这一悲惨、贫瘠和徒劳的生存而拼力挣扎和搏斗,饱受折磨。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控制我们的欲求,学会接受和适应不如意的情境,时刻为突如其来的不幸灾祸做好准备。这是因为大大小小的不幸事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把这一点时刻牢记在心。我们不应像一个永难满意的人那样拉长着脸,和巴里斯福德一道,为人生中无时不在发生着的苦难唉声叹气,更不应该“为每一个蚤子的叮咬而呼唤神灵”。相反,我们应该谨慎、细心地预见和避开可能的不幸,不管这些不幸来自人还是事。在这方面我们应做到不遗余力、精益求精,就像一只聪明的狐狸,灵巧地躲开大大小小的灾害——很多情况下,所谓的小灾害只是经过化装的小小不便而已。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认定灾祸随时有可能发生,并且,正如人们所说的,对此有所准备,那么,忍受灾祸的困难就会有所减轻。这主要是因为,在灾祸还未到来之前,如果我们镇静地把它视为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那我们就可以预先从多方面、清晰地考虑灾祸的程度、范围,这样它就起码是有限的和一目了然的。当灾祸真的发生时,它就不至于过分地影响到我们。但如果我们不曾做到这一点,而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横遭不幸的打击,那我们受到惊吓的头脑在第一时间并不会准确地测量飞来横祸的程度和范围。这样,由于没有心理准备,这一灾祸就会显得无法捉摸,起码很容易会显得比实际更严重。模糊不清和无法确定会以相同的方式使每一危险显得比它的实际样子更加厉害。

当然,在我们把不幸视为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同时,我们也考虑到了我们会得到的帮助和做出的补救措施,或者至少在头脑中习惯了灾祸这一表象。帮助我们以镇定自若的态度接受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不幸和灾祸的最佳方法,莫过于确信这一真理:“发生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必然会发生的。”在那篇获奖论文《意欲的自由》中,我从最基本的根据推断出并确定了这一真理:对于不可避免地必然发生的事情,人们很快就会加以接受。认识这一真理就能帮助人们把发生的所有一切,甚至包括那些由于最离奇古怪的偶然变故而导致发生的事情,都同样地视为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它们跟那些遵循最广为人知的规律、并且完全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发生的事情一般无异。我建议读者参阅我的《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十五章,在那里,我已经讨论过认识到事情是不可避免和必然会发生这一真理以后,心灵会受到抚慰并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安静。谁要是深切、完全地明白到这一真理,就会明白首先要做出自己分内的努力,而对于自己必须忍受的痛苦也就会甘愿承受了。我们可以把那些琐碎的、每时每刻烦扰我们的小小不幸,视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在安逸中失去了承受巨大不幸的能力。我们在每天交往中碰到的琐碎烦扰,他人趾高气扬的态度和不当举止,别人的不足挂齿的冒犯对于这些,我们应像带角的西格弗里德那样,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不为所动,更加不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我们应视这些东西为前进路上的小石子,做到麻木不仁,把它们用脚踢开。我们确实不能认真去回想和琢磨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刮了三天三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1440千米,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遇到突然来临的灾祸,不同人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人能够正常应对,能很快从惊恐和悲伤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有的人则不知所措,难以自拔;有的人会由此出现心理危机或发生精神行为方面的障碍。培养稳健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锻炼在逆境中的心理承受力,对预防此类障碍的发生大有裨益。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此生,不希望自己碰上天灾人祸,但谁也保证不了一生中遇不到那些事。灾难来临时,让我们先抚慰内心,当内心平静下来,就能安顿好现在,这是对付苦难最有效的方法。

具有美好的品格的人是幸福的

世界充满了悲哀和痛苦,没有人能摆脱悲哀和痛苦。命运残酷无情,人类孱弱可怜。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内心富有的人才像圣诞节明亮温暖、充满幸福的房子一样。所以,谁拥有这种杰出而丰富的人格,谁就会获得幸福的命运。瑞典女王克利斯蒂娜19岁时对笛卡儿有过这样一次议论,当她从一篇文章中得知,笛卡儿在荷兰极其孤独地生活了20年后,她说,笛卡儿先生是一位最幸福的人,他的处境太令我妒忌了。要像笛卡儿这样,一个人还必须要有足够有利的外部条件,使自己能成为自己生活和幸福的主人,或像《传道书》里所说的:“智慧和遗产是美好的,对活着的人是有用的。”

在天性和命运中已赋予了智慧的人,最关注和渴望的是维护他固有的幸福的基础,为此,他必须能独立自主并享有闲暇,克制自己的欲望,限制自己的娱乐消遣。因为他的愉悦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局限在外部世界。所以,他不会因渴求加官进爵、牟取钱财、贪恋名声或同伙的赞誉而误入歧途,也不会为满足低俗的欲望和粗鄙的趣味而放纵自己。他会听从贺拉斯在给乌其纳斯的书笺中所做的劝告:舍弃其内而求诸于外,为荣华富贵而放弃心灵的平静及闲暇和独立,不啻为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即时而赞美牲畜的饱食,时而倾向阿拉伯人的富有悠闲和自然奔放。

人的幸福主要来自内在因素,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一切快乐都以某种活动、某种能力的作用为先决条件,离开了这种活动或作用,就不可能有快乐。他认为,人的幸福在于自由地发挥他的最高能力。斯托包乌斯诠释逍遥派哲学时对这一思想也确切地阐述:“幸福意味着在所从事的事情上,行动具有魄力且富于成果。”他解释说,他用的“魄力”这个词,是指驾驭一切事物的能力。自然赋予人力量,最初的目的是使他有能力和那些全面困扰他的难题进行抗争,抗争一旦停止,那些没有被动用而得到发挥的力量就成为他的负担了。除了依靠这些力量来引起别的痛苦和烦恼的原因外,他使用这些能力根本没有任何目的。正是上层的富人们,才是受烦恼折磨最深的牺牲品。

很早前卢克莱修就最富有的人们的可怜样子做过描述,直到今天人们还认为他的描述蕴含着一个真理:那些厌倦于待在家里的人,常常离开自己的大厦而到外面去,然后又转回来,原来外面的世界并不精彩。他骑着马疾驰而去,疯狂地奔往自己的别墅,就像赶去帮忙救火一样。然而他双脚下一迈进门槛,就打起呵欠来,或昏昏沉沉的,寻求着把所有的事物都忘却,或者急急忙忙地再赶回城里。这种人年轻时体力过剩且精力充沛,那不同于心灵能力的力量并不能使充沛的活力长久得以维系。但到了晚年,他们在精神上的力量就荡然无存了,也不会再有想发挥这些能力的思想了,所以他们处境困窘,但却还有意志,因为这是他们唯一没有枯竭的力量。他们用容易使人激动的兴奋剂,来刺激他们的意志,诸如给靠运气取胜的游戏下大赌注,这是一种最堕落的恶习。

同类推荐
  •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是明朝道家隐士,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热门推荐
  • 温暖我们的那个下雪天

    温暖我们的那个下雪天

    “包子,给你!”一个小男孩手捧着两个热气腾腾的肉包子来到她跟前,小女孩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很好吃的肉包子。”此时,小女孩已经没有力气去接过包子了,小男孩掰开她紧紧握着的手,小心翼翼得把包子放在她手中,小女孩接过包子便狼吞虎咽起来......
  • 万域天骄

    万域天骄

    诸神不佑,大道难容,我便诛神灭道,铸鼎破天!书友群,7962772。
  • 逝去的光彩

    逝去的光彩

    消失千年的主神遗物再次临世,天族与魔族的战争将何去何从?所有发生的一切到底是机缘巧合还是巨大的阴谋?前进的路上,多少羁绊和艰难,最后的结局:毁灭?解脱?还是重置?
  • 巫师之祖

    巫师之祖

    宇宙星河,万千位面,无数的知识,等待着被探索;无数的位面,等待着被征服。谁也不知道,在星河的某一个角落,一个雷恩的男孩踏上了巫师的路途。
  • 重生之诗仙

    重生之诗仙

    “朕与将军解战袍,芙蓉帐暖度春宵。但使龙城飞将在,从此君王不早朝!”以诗为武,以气为魂,越是文弱的书生,越是杀人魔王!唯有正道,能使人义无反顾!
  • 孤缘狂情

    孤缘狂情

    作品描述了新中国建立后,一代人在各个时间节点上的命运变化。一男两女虽然出生地不同,家庭情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却因为天命缘分交集到一起,演绎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 吟天序

    吟天序

    朝闻道,道可道;非闻道,可诏道;下垣道,清渲道;厉诡道,仳疏道。未到不道,不道自到。到可醒云兴,否极幻元仙;唯有朝风露,快饮谢自然。文风枇匹而心化自缘,勤思路见,拨光迎道。
  • 紫刃飞天阙

    紫刃飞天阙

    一个神奇的大陆,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去也残酷异常,李元河突然出现,带着紫刃飞天阙开始了自己迷茫的一声,披荆斩棘,令一切都灰飞烟灭,一步步从弱者走到强者,走到大陆巅峰,令人胆寒,却也杀出来了赫赫威名,令一切都臣服脚下。
  • 明星老婆的黑玫瑰

    明星老婆的黑玫瑰

    样貌过人的沈蓝漪,只想做一粒轻尘,爱所爱的人,过自己想过的小日子,却身负家族使命,不能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她身边总有一堆男人围绕,却唯独爱上一个受命运诅咒的男人,寂寥火神。“我走了,我在终点等你,这样便是一生。”“为什么,我连哭都不可以……我只想做个普通人。”她们究竟发生了什么?白晓奚一个已死之人“上天给我一朵黑玫瑰,我会让你们都付出代价!”。“她一身的病,做了几年和尚我也就放肆了,欲望大于人性的错,真的错了吗?”……
  • 千里寻君之酥手遮天

    千里寻君之酥手遮天

    白天的冰洁雪樱,暗夜的曼珠沙华。黑与白,如同阴与阳,交错纵横,枝节相牵。前世的她,自由穿梭于黑白阴阳之间;重生一世,即使是废材也要傲人天下。混乱不清的人际关系,扑朔迷离的身世传承,她该如何接受面对?前世今生,恩恩怨怨环环相扣,她该如何力挽狂澜?还是,在万千生灵中寻觅属于她一人的千尘唯爱,隐居深林不论世俗?一个又一个生死抉择,她,又会如何选择?而他,默默在她的身后,为她高兴,为她难过,甚至付出千年的一切。却,没能换回她一个微笑。当她最终失去一切,曾经的爱到现在看来,呵呵,这简直是个笑话。回首,一尘黑衣随风,一抹微笑依旧。已过千年,泪珠滑落,再拾起那苍苍往事。我,不愿再错过你。樱花飘落,彼岸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