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9500000006

第6章 节庆庙会(1)

中国传统的节庆和庙会是民间风俗的集中体现,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庆祝礼仪、禁忌和各种讲究,一代一代流传至今,融合了无数的时空变化和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俗节庆风情和庙会活动。

为何说冬至大于年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左右。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国古代历法24节气之一。

冬至本身是一种天象,这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白昼渐渐变长。因此人们称冬至是一个节气循环的起始,是一个吉祥日,应当庆贺。《晋书》曾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足见古人对冬至日的重视程度。自汉代以来,人们开始在冬至日举办庆贺仪式,高峰期朝廷放假三天,君王不听政事;民间则休市三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现在,我国有些地区依然会庆贺冬至日。比如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亲朋好友你来我往,互相馈赠食物点心;而南方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俗。有句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人们看来,冬至日吃面,意味着寒冷的日子很快过去,春天早日到来。

基于这种观念,人们一向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冬至”这天,已有“年”的气氛,有些地方会在这天用糯米粉做成“冬至圆”,意作“添岁”,表示“年”虽未过,但事实上人们已长了一岁。

元旦是怎样来的

元旦,作为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被世界多半国家通称为“新年”。元,也就是“首”,意思是开始、第一;“旦”也就是早晨天明之时,通常还包含了一天之意。所以“元旦”是一年的起始、一年的首天。

“元旦”一词最先见于《晋书》,可是它的含义已沿用了4000多年。中国古代曾经用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作为元旦。汉代汉武帝太初元年,邓平等人创建了“太初历”,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自此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公历,所以便统计”,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作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可是并未称为“元旦”。民国之前,元旦也就是如今的春节。

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是在公元1949年9月27日的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在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还决定使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且把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作“春节”,所以,在中国元旦也被称作“阳历年”。

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

俗语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物,深受百姓的喜爱。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过年的时候吃饺子寓意好的兆头,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中好运连连,顺顺利利。

明清时期,民间春节吃饺子的风俗已相当盛行。饺子通常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之前就包好,等到半夜子时再吃,这时正好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初始,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子”就是“子时”,交和“饺”是谐音,有“喜庆团圆”与“吉祥如意”之意。

春节吃饺子有许多传说,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盘古开天地,结束了混沌之态。另外一种说法是取其和“浑囤”的谐音,意作“粮食满囤”。此外,民间还流传着吃饺子的风俗和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人之时,因为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非常容易被冻坏,为了让耳朵固定不掉,女娲便在人的耳朵上扎了一个小眼儿,用细线将耳朵拴住,线的另一头被放在黄土人的嘴中咬着,如此才算将耳朵做好。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此等功绩,便包起了饺子,用面捏成人耳之状,里面包上馅儿(线),用嘴咬着吃。

饺子之所以成为佳节不可或缺的节日食品,原因在于:第一,饺子形状似元宝,人们在节日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第二,饺子带馅儿,方便人们将种种吉祥之物包到馅里,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望。

腊八为何要吃腊八粥

腊八节,是我国独有的一个节日,被人们称作“腊八”,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在腊八这天,古人有拜祭祖先神明、祈求吉祥丰收的传统。而在民间风俗中,一些地方有食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在中国吃腊八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最先始于宋代。相传,吃腊八粥最先源自释迦牟尼。传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以前曾苦修很多年,瘦骨嶙峋。就在他决定放弃苦修之时,一位牧女在这时送给他乳糜吃。他恢复体力之后便在菩提树下坐起禅来,在十二月八日得以成道。因为在夏历年中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被称为腊八。在中国汉族的一些地区,把这天当作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因此腊八便成为佛教节日。据《百丈清规》中记载:“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寺庙会在这一天举办诵经仪式,而且仿效佛成道之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用香谷与果实等做粥供奉大佛,名叫腊八粥。

后来,腊八粥不但提供给僧侣食用,民间也非常流行。每逢腊八节这天,各家各户都要烹煮腊八粥,祭拜先祖,大家借此团聚在一起,喝粥或馈赠亲友。在王宫之中,皇帝、皇后、皇子等赏赐腊八粥给文武大臣、侍从宫女等人以表皇恩。

作为一种节日民俗,在腊八节这天喝腊八粥已成为一种文化传统,用来庆贺节日与表达亲情,一直流传至今。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

腊月二十三,是我国汉族传统文化中扫尘、祭灶、吃灶糖的日子,也叫“小年”。在我国民间,始终存在敬拜灶王爷的风俗,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差不多每家每户都将灶王爷当作神明来敬奉,而且将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定作祭灶日。

可是为何要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呢?传说,灶王爷作为每家的主神,记录着每家人在一年当中的善恶行为。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都是送灶王爷登天的日子。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每家每户的情况,因此在这天大家都要购买一些糖果类的食品供奉灶王爷,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勿讲自己的坏话,多多美言几句。在大年初一的凌晨时分,守岁的人们又请回灶王爷,希望灶王爷可以带给全家福气。有副对联写的正是这个典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因此,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送灶王爷登天的风俗,不仅有人们对灶王爷的寄望,还有人们对幸福生活、吉祥如意的祈盼。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一风俗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上天眷顾的心理寄托。

你听过这些“守岁”的习俗么

在我国汉族民间,守岁作为在除夕夜的一种风俗习惯,指的是在除夕夜全家团聚,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习俗有许多,大致总结成以下几点:

年夜饭:守岁的风俗是自年夜饭开始,有些人家能吃到直至深夜。

压岁钱:在除夕夜守岁时,小孩儿们会得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原因在于压岁钱据说能镇压住邪祟。获得压岁钱的小孩儿能平安度过一岁,与此同时还象征着在新的一年中富裕吉祥。

踩岁:有些人家会把芝麻秸粘上元宝形的黄纸,组成一捆,美其名曰“聚宝盆”。全家人在一起将它踩碎,祈愿家道兴盛,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与期盼。

娱乐活动:吃完年夜饭之后,家人会聚在一起搞些娱乐活动让自己不困继续守岁,比如推牌九、打麻将等。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能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来熬夜守岁。

什么叫“万年历”

我国古代传说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阳历要数万年历。为纪念编写这部历法者的万年功绩,就把这部历法命名为“万年历”。万年历是远古时期商朝一位名叫“万年”的樵夫所发明的,樵夫万年也因此被封作日月寿星。在过年的时候,人们所挂的寿星图便是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万年。

从“万年”可知,此部历法适用时间长,万年只作为一种象征,表示历法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万年。内容涵盖了公历、农历、干支历、回历、藏历等历法。

最早的万年历所表现的是时间方面的计时,时间与日期的更迭。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今所用的万年历是包含若干年或者是适用于若干年的历书。它的功能渐渐地表现出多样化,不但能标注日期,还囊括了皇历宜忌、节日、事件提醒等。载体也以多种样式呈现出来,如出版物、电子产品、软件应用等,便于人们使用与查询。

元宵节缘起于何时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以前的西汉时代。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开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倡导佛教,相传佛教中存在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燃灯敬佛的说法,便下令皇宫与寺院都在这天晚上燃灯敬佛,士族和庶民都要挂灯。此种风俗慢慢流传开来,经历了从宫廷至民间,从地方至全国的发展过程,这种佛教礼仪节日渐渐变成了民间的盛大节日。

汉文帝时期,皇帝命令把正月十五定作元宵节。汉武帝时期,祭祀“太一神”(太一神:主宰宇宙一切的神明)的活动就定于正月十五这天。在司马迁等创立“太初历”之时,便已把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中的元月,古人将夜称作“宵”,而正月十五正好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将正月十五称作元宵节,成为春节过后的首个重要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元宵节点灯的风俗源自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天、地、人三官主管上、中、下三元,天官喜乐,因此上元节要点灯。

二月二为何成为龙抬头日

俗语说得好:“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历二月初二,也叫“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之日,它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名叫“龙头节”。

相传这个节日源自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这一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耕一亩三分地。后来被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仿。到周武王时期,不但继续沿袭这一传统做法,还当成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施。在二月初二当天,举办重大仪式,使文武百官都自耕一亩三分地,这就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另一种说法是由于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玉帝大怒,下令龙王三年不降雨。但是龙王不忍心生灵涂炭,便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就将龙王打下天宫,镇压在大山底下。黎民百姓深感龙王降雨之恩德,日日向上天祈祷,最终感动了玉帝,在二月初二那天释放了龙王,所以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事实上是以前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相当重视春雨,庆贺“龙头节”,以表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人们丰收,从愿望本身来讲是好的,因此“龙头节”一直流传至今。

人们为何要在二月二剃龙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中的“春龙节”,据传这天是龙抬头之日,在这一天流传着剪发的风俗。这天剪发,被称作“剃龙头”或者“剃喜头”,在人们看来,就像龙自冬眠之中醒来一样,去迎接全新的生活。还存在“龙不抬头,天不下雨”的说法,原因在于龙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掌管雨水,人们希望龙能兴云作雨,滋润大地万物。

借龙抬头这个吉日,祈佑孩子健健康康成长,长大之后出人头地;大人剪发,表示辞旧迎新,祈望好运到来。民间有谚语:“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人们普遍认为在这天剪发,会在新的一年中福星高照、鸿运当头。

此外,之所以在二月初二剪头,原因在于过去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之说。并且一个月不剪发,头发长了既碍事又显得不精神,因此人们都在正月过完以后去剪发。假如不剪发的话,头太重就抬不起来了,便无法“龙抬头”。不过,近年来这一民间禁忌已日渐淡薄。

有民俗专家表示,二月初二是蛰龙登天之日,而中国人向来以龙作图腾。在这天“剃龙头”,体现了人们对神龙赐福的美好祈望。

二月二照房梁是怎么回事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即民间所说的中和节。在中和节这一天,存在许多独特的习俗,除祭祀、撒灰与剪发等家喻户晓的习俗以外,还有熏虫、照房梁等带有地区特色的风俗。

中和节前后正好是惊蛰前后,世间万物即将苏醒,包括冬眠中的昆虫蛇兽,可在古人看来,这些昆虫蛇兽将给人们带来灾难。明代时期,曾经流行熏虫儿,人们要在二月初二这一天将元旦祭祀所剩下的饼,用油煎炸,熏床与炕,叫熏虫儿。

而照房梁的传统源自一句谚语:“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民间的做法便是用蜡烛照房子的墙壁,人们认为藏在房子与墙壁中的虫子见到光亮以后就会害怕而离开屋子,减少对人的伤害。在农村地区,百姓用草木灰蜿蜒绕住宅一圈,再进院绕水缸一圈,将虫子引出来。

另有一些地方盛行击打炕沿,目的和敲打房梁一样。就是用木棍或竹竿击打房梁,以惊走蛇、蝎等各种毒虫,不让其害人。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是一部世界文化百科全书,从人类历史、衣食住行、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军事技术、风俗传说、名胜古迹七个方面讲解世界文化常识,展示世界文化发展的轨迹,为读者提供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大家尽情畅游在辽阔深邃的世界文化知识的海洋中。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中华美德4

    中华美德4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北国卧龙(耶律楚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晋江民间风俗录

    晋江民间风俗录

    本书采用词条形式,对晋江民间的主要风俗进行挖掘、记录和整理,按内容分类成书。
热门推荐
  • 宇梦修仙

    宇梦修仙

    五灵同聚,庸才天才;宝体九炼,戾气成魔。兄弟同出,孰强孰弱;痴心忘情,梦醒月逝。轮回传说,踏入幽冥;逆天夺魂,九幽乱世。灵仙两界,融合贯通;仙鬼妖魂,天下大乱。…………
  • 宫浅墨

    宫浅墨

    “美人师傅,求勾搭,阿浅会变高变瘦变漂亮哦,关键是还会变聪明哦。”“你笑点太低了,以后教育孩子不严肃。”“可是美人师傅你笑点太高了,以后会吓到孩子。”
  • 黑暗论之逆袭

    黑暗论之逆袭

    何谓正?何谓反?何谓光明?何谓黑暗?被光明所压制的黑暗,总会有奋起反抗的一天.
  • 气武魂

    气武魂

    风起云涌,这是一个奇幻的世界,描述异世大陆上的少年罗天的成长过程,讲述了他如何战胜暗黑神教,如何带领世界走向光明和平的故事。本书里面充满了寂寞、权谋、爱情、亲情,描述了一个复杂多感的世界。纠结的人物关系,痛快的打斗场景,还有看到内心爽到爆的情节故事,就在新书《气武魂》,希望大家喜欢!!!
  • 无限活下去

    无限活下去

    活下去,似乎很简单。但是当庞黄再次苏醒后,这简单的愿望却已是奢求。第五次新纪元文明悄然开启,而命运让一个平凡的人类走上了一条只为了活下去的路,而这条路上,布满了恶棍、丧尸、妖魔、鬼怪甚至是仙佛、神袛!也同样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诱惑和真情。庞黄咬紧了牙关,攥紧了拳头,迎着这些随时要命的危险,挥出自己的拳头!“来吧!我是庞黄,是轮回世界盘古小队的队长!”
  • 神医之冰火灵兽

    神医之冰火灵兽

    一个默默无名的年轻小伙,一个经常被同伴欺负的小孩子,一个被同龄人看不起的年轻小伙子,自从无意中吃了冰火神兽,他的人生就从那时刻开始了。
  • 冥灵天

    冥灵天

    数十万年前幽灵界入侵吞并数个世界,两个世界被迫融合并依靠世界融合产生的强大力量风暴暂时躲开了灭亡的命运。数十万年之后,当两界彻底融合,保卫世界的能量风暴消散,这融合后的世界又该何去何从······
  • 留雨入夏

    留雨入夏

    高中明争暗斗了三年的学霸舒静语和邵逸凡在十二个时区之外的加拿大再次相遇。学霸之争再次开启,两个人的关系却在相克相杀中日渐亲密留学生学霸的故事我不能说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但至少一部分曾是我亲身经历他们都太过优秀,优秀得让人望尘莫及但是,我们的青春里,的确都曾出现过这样让你仰望、让你欣羡的人
  • 东南纪闻

    东南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染玉白

    染玉白

    若周念臻那年没有遇见白染,他会成为什么样子?他不会和周家决裂,依旧是身过花丛多情烂漫的周三少情公子;他不会与张家为敌,还能和张怀瑾谈天说地把酒当歌;他不会身首异处,落得个与众人为敌。他应当娇妻在怀,儿孙满堂;应当朋友相伴,一世无忧。听起来不错,可若周念臻没爱上白染,他便不会知世间万物均有两面,所谓善恶不过是立场不同;他不会晓江南景美,却不敌一人明眼笑眸;他不会手握重权,见万事真相;他不会懂所谓爱情,就是看佳人安好,笑意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