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6600000009

第9章 质朴生活铸就精彩科技人生(1)

———记56级校友,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沈礼敏将军

沈礼敏,男,1937年生,江苏吴江县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空气动力学专业。历任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科技委主任、总工程师等职。现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获三等功和二等功各1次。1988年被授予大?[1]军衔,1996年被授予技术少将军衔,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全军和部委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 (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各3项)。

采访沈礼敏将军前,他的资料已经让我们肃然起敬,甚至生出些许敬畏之情:少将军衔,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深山工作了近30年……访谈他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2010年8月,一个骄阳似火的午后,沈将军婉拒了我们用车接他的请求,乘公交车如约准时来到了我们的旅馆驻地,开始了一场“后生”对“前辈”没有“场面”但挺有“场气”的访谈。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科技军人的风貌:硬朗的身板,敏捷的思维,质朴的外表,谦逊的话语。他坚定的人生信条、顽强的拼搏精神、丰硕的科研成果让我们体味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执著与奉献,更展现了他那看似平淡实则精彩纷呈的科技人生。

不断变动的工作 永远不变的科技追求

沈礼敏今年已经74岁了,岁月在他的脸上编织了深深的皱纹,演绎了老一辈科技军人的风雨历程。与变动不居的时代相随,沈礼敏的生活和工作似乎总在变动之中。他少年时代经历了辍学风波,工作几经变动,不仅工作地点在沈阳、北京、四川安县等地变换,所属单位及其性质也几经变动。他分别在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机部六院、国防科工委空气动力指挥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部门工作过。这些部门隶属关系复杂,几经合并、重组,甚至一度在归属军队和地方部门之间变动。然而无论外界怎样改变,不变的是沈礼敏将军的科技追求。他对工作的认真执著没有变,对我国航空事业的热爱没有变,对自己能够利用科技改变军备的信心没有变。正是这样执著的热爱与信心促使他排除外界的干扰,对一切变动泰然处之,在变动中坚守,在风洞研究中一路高歌猛进。

沈礼敏对变动的适应性得从大学时期说起。1956年,他被苏州中学保送进入南航学习。刚进南航不久,就赶上了学生闹学潮。当时所用的教材大多是从前苏联教材直接翻译过来的,课程相当于中专水平,内容相对较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的整体实力也比我国当时的其他几所理工科学校要弱,这些都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甚至有人在1956年的“整风运动”中贴出大字报,提出了“还我青春”的口号,闹得轰轰烈烈。沈礼敏没有参与这些活动,在他看来,能进入大学学习已经非常难得,有了这样好的机会,不能因为任何事情耽误学习。他心无旁骛,专心读书,把所有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整天奔波于教室与图书馆之间,奋力汲取知识的养料。他的刻苦努力得到了回报。1956年国家进行专业调整时,南航由专科改为本科,教师与学生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他所在年级的学生有3000余人,大部分同学从本科一年级从头开始念,甚至有的同学转学离开了。沈礼敏经考试合格后,直接从本科二年级开始读起,于1961年毕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沈阳工作。到沈阳工作后不久,他又被派到哈尔滨和北京等地完成试验任务。1962年由于体制变动,先后调到北京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机部六院所属的空气动力研究单位工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到处充斥着荒唐的设想和不切实际的运动,沈礼敏的工作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965—1975年,他在北京大学 (简称北大)的风洞实验室工作期间,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各种批斗运动盛行。他所在的部队三令五申不准研究人员介入,但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他们完全脱离运动,有的学生一看研究所没动静,就会贴上讥讽的大字报,诸如“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等标语时常贴在研究所的门口。这时他们只好“参加运动”,写个思想汇报什么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多人都因为受到外界影响无法安心工作,然而他却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撇开外界的各种纷扰继续从事飞机研究。虽然研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试验还在坚持进行,没有中断。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在四川西北筹建风洞试验中心,已经在北京安家的沈礼敏毅然接受工作安排,南下搬迁到了四川安县。为了国家的科技事业,他在大山深处默默耕耘,这一去就是28年。远离了家庭和亲人,生活不可谓不清苦,家人少了他的关照,也不可谓不艰难。70年代末,朋友了解到他家庭生活的困难,极力推荐他回北大工作,时任校长的周培源也曾点名邀请他回北大。1986年,北大力学系调他进京的报告已获得批准。1992年,北京成立气动预研办公室,基地总工程师乐总征求沈礼敏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去那里工作。面对种种进京的机会,他都舍不得走。“这儿是基地,设备齐全,远离纷扰,还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战友,再没有比这儿更适合自己的地方了。”他哪儿也不去,一干就是几十年。

退休后的沈礼敏将军终于回到了北京,但为了风洞研究能赶上国外先进水平,他仍然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沉浸在他的科学实验中。我们问他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他悠悠地说:“在国内搞了40年气动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我真的不能看着这些落后无动于衷。”

拳拳报国心 艰辛科技行

沈礼敏对生活要求甚少,对事业的发展却要求甚高。他生活朴素,不讲吃穿,生活的艰辛无法改变他对事业的追求,反而让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简单的生活理念,使他谦虚谨慎、淡泊名利、潜心钻研,最终在风洞研究的科学事业中摘得累累硕果。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源于他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简单诉求,源于对祖国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感恩之心。拳拳报国心,绵绵西北行,其中的甘苦艰辛是常人难以领会的。

沈礼敏出身于苏州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热爱读书,成绩优异。但由于家庭贫困,上完小学后就只好回家种田。然而对上学的渴望促使他下决心克服困难,重新回到学校。他所在的初中是一所私立学校,学费很高。但由于成绩优异,学校授予他奖学金,相当于资助他上学。他的高中和大学也都是在国家资助下完成的。在他心里,国家就是衣食父母,所以他对祖国的感情特别深厚。“我整个就是国家培养的,不拼命工作怎么行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个农村人,家里比较穷,能上大学,基本上都是靠奖学金,国家把我培养出来不容易,要有报恩之心……国家的飞机研究那么落后,不研究怎么办呢? 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拼命干。”这种责任感一直陪伴着他,带着对祖国飞机事业腾飞的梦想,走过荣誉,走过青春,在古稀之年依然沉浸在工作的乐趣中。

沈礼敏的工作充满了一定的风险,例如,进行直升机旋翼试验,4米长的旋翼产生的离心力达好几万牛,周围的椅子都被吹得东倒西歪。一旦试验台发生共振,旋翼就可能被损坏而高速飞出,削断任何处在它飞行轨迹上的血肉之躯。为了获得宝贵的振动数据,掌握第一手材料,他一次次冒着危险实地观察试验台和旋翼的振动情况。当我们问及是否像资料上所说的那样,声音把耳朵震得出血,他很谦虚地笑笑说:“试验场所的旋翼跟实际飞机一样,声音是很大,有一定的风险。有些细微的声音只有到现场去听才能辨别,呆在控制室里根本听不清楚。这些声音可能正是某些隐患的表现,不排除这些隐患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到现场去听,这是工作需要,以小险排除大险还是很值得的。”他的笑意留在脸上,淡然如菊,久有余香。

沈礼敏的工作过程就是攻克一个个科技难题、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三十年磨一剑的不懈探索,让他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自己的收获季节。80年代中期,为改变我国直升机研制、生产落后的状况,中国直升机研究所提出了“直升机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试验台”的研制课题,这是开展直升机风洞试验的必需设备,也是一项久而未果的难题,已成为风洞专家的沈礼敏挑起了副总设计师的重任。面对新的研究任务,是引进设备、合作开发,还是独立研制,沈礼敏颇费思量。国防领域的研究事关国家安全,无论是引进设备还是合作研究,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任何时候只有自己占据主动才最靠得住。明确了这一点,沈礼敏对前两种选择坚决地说“不”。经过论证,这座大型高水平的试验平台决定建在8米×6米大型低速风洞内。经过5年集体会战,他们在大型低速风洞中研制成功了直升机试验装置,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德之后第五个拥有此类设备的国家。这一试验平台的建成,使我国直升机试验研究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该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沈礼敏成功登上了国家级科技的最高领奖台。

1988年,沈礼敏又一头埋进了“旋转模型试验技术”课题的研究之中。歼击机的尾旋问题过去很少在常规风洞内试验,难度太大。发达国家多是应用模型自由飞和立式风洞进行试验。在常规风洞中搞试验,难度虽大,却不失为一条多快好省的试验途径。尽管这一课题在1986年就准备了立项报告,但是因为资金短缺,一直耽搁下来。没钱有没钱的搞法,沈礼敏默默地摸索,蹚路子,做准备,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论证,做好了总体设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国防科工委有关领导亲自给基地批示,支持这一课题尽快开展。1989年,基地正式批准该课题的立项报告,而这时,沈礼敏与其他同志一起,又赶在前面拿出了生产图样。其后,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解决了振动、平衡、对流场的影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一重大课题获得了空前成功。这一技术为我国的歼7、歼8和歼10等多种型号的飞机进行尾旋吹风试验达2000多次。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后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后的思考

    本书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启示作用》、《更好地用党史国史教育全党和人民》、《二十年风雨写春秋》、《从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教训看国史研究》等文章。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晚清时期乾嘉学派把中国的“小学”传播推向空前的繁荣,但这只是钻在故纸堆里封闭式的诠释传播。也曾产生直面社会的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通俗文学传播,但是在末日王朝的封建统治下,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传播和民主思想传播始终受到严格的控制。在这時代,西方的学术和文学艺术急速袭击而來。新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使早先只埋头于古典书籍的文人头脑清醒。
  • 和谐社会论纲

    和谐社会论纲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亦成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如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深化和谐社会理论,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撑,是我和我的学术朋友们近年来共同探讨的问题,这本《和谐社会论纲》就是我们思考的结晶。和谐社会理论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实践意义重大深远,我们的思考还是表层的、初步的,是谓"论纲"。如果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能将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哈佛和耶鲁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热门推荐
  • 夜未央月无眠

    夜未央月无眠

    他是不染尘俗的天人,她是深隐红尘的假面淑女,他是因恩生情的落难贵公子,他是不甘被命运摆布的孪生哥哥。带着一朵能知世间万象的法华妙莲,和一条流落人间的桀骜青龙,从人间穿越到神魔乱舞的异界,这些人聚在一起会演变出怎样的故事……失去记忆后的我,你该如何来寻找?另结尘缘的我,你会如何来面对?失去记忆后的你,我会遍寻天下来寻找。另结尘缘的你,我会用一生来等候。随着一幕幕的真相揭开,一个个瞒天过海、偷天换日的阴谋棋局暴露在天下神魔面前。心碎的柔情,蚀骨的思念,极尽的缠绵,以及整个天地的恩怨,都不及你一声温柔的呼唤。千古轮回难为爱,万世沧桑只因情……
  • 技校的那几年

    技校的那几年

    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但是很多人又很相似,不妨也在这平凡中找到曾经的伤感喜悦。
  • 修仙特困生

    修仙特困生

    道佛魔妖,皆有私欲,万年恩怨,纷乱不休。试问天下,何处为仙界,如何可长生?且看特困修仙星上的雷皓,如何在荆棘丛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读修仙特困生,看尽仙侠也枉然。**************************************简单的解释一下,本书最大的看点之一是境界远大于修为。主角虽无逆天法宝,悟性过人,所以不会出现升级过慢的问题。其实本文还是挺有文采的,不信请看第三章。其实本文还是挺有设定的,不信请看第四章。其实本文还是挺有深度的,不信请看第八章。其实本文还是挺能煽情的,不信请看第九章。如果您看过之后觉得还行,请您给点书评,给点鼓励。新人新书,需要人气,需要关注。
  • 非真相领域

    非真相领域

    主人公木辛,在一次思考中而巧合的遇到了一场诡案,而一发不可收拾,一串串案件与十三年前发生的404错误组织有什么联系?风格多元化。本文内容浓郁丰满,精美人物形象,值得你的一看。
  • 琉璃成殇滑夜落

    琉璃成殇滑夜落

    她,顾家大小姐顾若璃,拥有显赫的家室。可惜造化弄人,流离失所。经历一番一番的波折??她,顾家二小姐顾若馨,天生智力低下,只记得一个最疼爱自己姐姐,为她不惜倾尽所有,却想不来,一切只是场豪门盛宴??她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他,他遇到了一世纠缠不清的她??将会上演如何一段旷世奇缘呢
  • 黑白罪

    黑白罪

    废弃女厕惊现女尸,女尸没有被性侵的迹象,但腿部表层严重受损,一万余名的校园内,凶手究竟是人是鬼?校外惊现残肢女尸,校内男生莫名梦见人头蝴蝶,两者有何种联系,又将如何推测出女生死亡的真相?师院郊外宿舍楼内,公共厕所午夜惊现魅影与奇怪声响,是楼下鬼魅作怪,还是另有隐情?……啃腿色魔、红粉骷髅、人皮纸鸢、女厕怪谈、隔性夫妻……10个挑战心理极限的重口味案发现场;10份教育部从未公开的学生犯罪档案;如果你是在校大学生,那么,每一案都让你无法入睡!并让你重新开始审视身边的人,包括你自己!
  • 决战二零一二

    决战二零一二

    决战1999之后,在所有人都将之遗忘重复着日复日年复年的平庸生活的如今,2012的启示如洛夫克拉夫特所喻的那样迎来了同样的灾难,外星科技的入侵,众多种族的破封,痛苦与绝望肆无忌惮地弥漫于每个人的心中,而这,是一围绕着一群中二初中生的,人类战争的故事——可能在你们眼里我们弱小暗弱,我们贪婪秽污,我们是最下等最低能的存在,我们感受到的痛苦,我们所收到的压迫,我们的失去我们的悲伤都是那么的不值一提,但是,我还是要趾高气扬坦荡言辞的告诉你!“别太小看人类了!”
  • 权倾朝野:狠妃无泪

    权倾朝野:狠妃无泪

    翩翩公子,窈窕淑女,一双璧人,最后却只留她一人。她要整个天下,就给她整个天下。他为她颠覆了整个天下,却还是不能拥她入怀。“说好的不离开,你还是食言了”
  • 不完美的守护

    不完美的守护

    刘无锋,一个21世纪混的一塌糊涂的人,一个除了义气啥也没有的人,心胸不算开阔,还有些眼高手低,生意也失败,那个谈了4年的女朋友好像心里有别人了,他郁闷无比,又不知道如何化解,那天他大醉后.....
  • 最初的独白

    最初的独白

    青春是泪,是不断的扑向,扑向,扑向着的恋情。青春的扑向,仿佛有过不完的岁月,等到过了青春,才知道伸出来,只能扑向空中,剩那一声:阿!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