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4900000008

第8章 高中时期

北京第五中学

1945年,日本投降,管德可以出去上学了。教历史、地理的老师在北京五中任教,向管德建议说,你就考五中的高中吧。

北京五中始建于1928年5月,原址方家胡同,1945年9月1日抗日战争胜利后,迁至细管胡同13号,也就是现在的校址,该处原为侵华日军城北国民小学。管德觉得高中的入学考试很容易,

他被五中录取时,初中部有学生306人,高中部160人。

进入高中以后,一个班约40余名学生,多数同学是循规蹈矩的。而管德显然缺乏正规小学、初中课堂学习培养的习惯。在学校,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与一些在老师眼中调皮捣蛋的同学一起玩耍、嬉戏。

他回忆:

高中时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和自己接触多的这些同学考试时都会作弊、打小抄。那要会抄,事先要做好备抄的东西,考场上偷偷地抄,得有技巧,要知道怎么抄才不会被监考老师发现。

我不会,老师在教室里转来转去,一旦发现有学生作弊就赶出考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抄,所以第一年考试成绩很不好,不是甲是乙。那个时候不是百分制,也不是五分制,考试成绩分甲、乙、丙三等。我得乙,回家后父亲当然不干,会对我发脾气。

后来我发现用功、背书并不那么困难,背书比抄书省事,考试作弊老有同学挨抓,而背书对自己来说更容易,心里也踏实;所以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努力学习了,自己的功课一下子就跃居全班第一了。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聪明的管德虽然考试成绩全班第一,但课余时间还总是与原先的那些玩伴在一起。从管德的回忆中可以看到,他调皮得确实有点出格:

那时中学有立体几何,大家都知道大学入学考试不考这门课,所以就不愿意学。虽然不愿意学,但不去上课不行,要点名。我们这几个同学上立体几何的时候,按时进教室,老师点名以后,就都翻窗户跑到阳台上了。

我们教室窗外是阳台,摆着一排椅子,我们就在外面坐着聊大天。看我们这样,老师只能装看不见,因为他知道这门课大学入学考试不考,所以学生自然也就不愿意学。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高中时期一个班里的同学经常会分伙结伴,管德也不例外。一些自认为是好好念书的同学结成一伙,与管德要好的同学成为另一伙。但管德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总是全班第一,管德的小伙伴经常会比其他同学更有自豪感——全班学习最好的是我们一伙儿的,你们再怎么样也不行。

在高中阶段,管德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父亲不让他中午回家吃饭,要他在学校吃。

细管胡同与草厂胡同相距不远,按现在的公交线路,除去步行到车站的距离,也就是一站路。因为都是就近读书的学生,所以学校并没有让学生在校吃午饭的安排,没有同学带饭,学校也就不用为学生热饭创造条件。

管德回忆:

在哪儿吃呢?就在街上的小饭铺里吃。

开始是在北新桥南边,学校离那家饭店近,是一家比较像样的饭馆,吃得太好了,但很贵,一次就把钱全吃没了。后来才知道附近还有一些饭铺,我还记得是在过了北新桥十字路口路东,卖炸酱面什么的,从这里我懂得了吃北京斤饼、斤面,上高中三年就全吃的是这个,不回家吃。那时候不兴带饭,学校没地方给你热。

这是我父亲的主意,其实我何尝不想回去吃?学校离我们住在鼓楼草厂胡同的家不算远,中午那么长时间,完全可以回家吃午饭,但父亲就是不让,必须在外面吃。

餐费钱是母亲给,给多少钱,父亲不管,他就是认为这样对我比较有好处,说中午何必来回跑。那个时候我们家不是很富裕。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管德的父亲尹凤鸣1890年出生,1909年即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年19岁。按照规定,凡中国学生,须先进入日本的振武学堂学习,毕业后获得日本士官候补生的资格,再到日本军队见习一年,合格的才能进入士官学校正式学习,所以父亲赴日学习的年龄至少还要向前推两年以上,也就是17岁左右,这正是管德上高中的年龄。父亲应该是考虑到管德初中以前一直在家中念书,而男孩子应早日走向社会,不应过多依赖家庭,为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初涉政治

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蒋介石任团长,陈诚任书记长。中央团部下设支团部、区团部、分团部、区队、分队等组织。在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逐渐奉行限共、防共、反共的政策,三青团的许多组织在特务分子控制下,成为国民党反共的工具。为加快扩大组织,在学校、机关、团体,到处出现了“集体入团”“举手入团”等现象。

抗战胜利的五中,在校生集体加入了三青团,但管德没有参加。他回忆:

这事就说不清了。在大学政治审查的时候,组织上讲,你们五中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三青团,你肯定也是。我说,他们参加三青团的时候我还没去,到我去的时候他们都入完了,就剩下我一个人没入。以后查了好长时间,因为他们所有的印象就是我们这一班全都是三青团。

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初中升上去的,我是从外面考进去的,是后来去的。所以这个事查了好长时间,找证人,一般证人的印象都是我们一个班全都加入了三青团,后来不知道找到什么人取证,证词和我说的一样:“他来得晚,我们都入完了他才来的,所以就他没有参加三青团”。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在以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此事又被重提,管德再一次接受审查并被限制不能回家。好在这本不是问题,最后总算搞清楚了。

走出家门时间不长的管德,在高中学习时期开始接触到政治。在高中临毕业的时候,又一件更显政治严肃性的事件牵扯到他。

还有一件出格的事。有几个同学办了一个壁报,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学生姓倪,不是我们这一伙儿里的。他就对我说,我们办一个壁报,你写一篇稿子吧,我就写了。文章 中我倒没说什么错话。后来学校方面说那个壁报反对共产党,这就是大问题了,甚至于影响到涉及此事的同学不能毕业了。开始很严重,是反对共产党的性质。

这个被叫做“新潮事件”,因为壁报叫“新潮”,他们几个同学还搞了个“新潮社”。那时北京刚解放,学校的秩序还没完全正规起来,他们几个同学就自发组织这么一个结社。当时在学校里面这是影响比较大的一个事件。

后来我就没什么事了,组织社团的同学也没事了,那些老师也没兴趣了。但开始时闹得很厉害,我看那个架势是要给开除处分的。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经历过抗日战争、国内战争和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当时相当多的高中学生在政治上、思想上已经很成熟,有的学生开始需要自主表达政治诉求,所以会自发结社,成立组织。与这些同学相比,管德的思想比较单纯,对于当时学校里的政治活动,他只有一些模糊的记忆:

我上学的时候还没有解放,原来学校的训育主任是很好的一个老头,以后来了一个国民党特务,把他换掉了。那些特务活动就多起来了,都是偷偷摸摸的,而且对进步学生管得也比较多了,我们都知道新来的训育主任是特务。到北京解放的时候就看不到他了。

我记得还有一次(那时已经解放了),一帮学生敲锣打鼓,围着操场走,是为了反对什么搞的带有游行示威性质的活动。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就在这一年,管德高中毕业了。

同类推荐
  •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从浪迹上海滩的少年,到小工头、工人纠察队长,再到中共中央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他曾使国民党特务闻风丧胆,被称为中共“特工王”。他的叛变险些毁灭中共中央而改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他一生只留下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让人难识真面目。他走过的歪斜足迹直到今天才被厘清。他就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本书较为全面地记述了顾顺章从中共中央特科领导人,蜕变为中共历史上最具危险性的叛徒,最后又被国民党惨杀的一生。
  • 十年树人

    十年树人

    本书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院十周年的一本故事集。记录了十年来一批学生的成长故事,故事内容由在校学生采写,真实、鲜活,分为就业故事、考研故事、励志故事、留学故事、实践故事等篇章。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 王明传

    王明传

    王明,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凭借苏联的扶植,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操控中共最高领导权,可谓中共高层内的“通天教主”。王明,一生瞻左顾右,歧路徘徊。他堪称中共“左”倾第一人,以他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长,危害大,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悖论的是,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著书立说攻击中共和毛泽东。
  •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读《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这样的精品书是智慧上的愉悦。青少年朋友从这些巨人的足迹中,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顺利与磨难,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人生,如何正确地设计自己,塑造自我,把握未来。
热门推荐
  • 麒麟医仙歌子笑

    麒麟医仙歌子笑

    歌子笑:亦男亦女,亦正亦邪。一手玲珑剔透翡翠勺起死回生煲玉粥,一手麒麟混沌决笑傲江湖蔑众生。诗云:麒麟医仙歌子笑,江湖又云大魔头。活血生肌只须臾,灭人无形只瞬间。性情乖张无人懂,江湖孤雁他(她)一只。是男是女难分辨,日后问过阎王知。一日,一名满天下的恶魔对她眨眨眼,问她是芙蓉丛中一点绿,还是绿叶丛中一点红,只见她莞尔一笑,化窈窕淑女,对他说:“公子,你流鼻血了!”
  • 你还要走多远

    你还要走多远

    红尘三千,情深难负,经年一梦,辗转只为寻你一抹身影。林姝,那个沉静清冷的女孩,她在懵懂的花季遇见顾宸,曾给了自己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与温暖,然而顾宸却在她最痛苦的时候离开。当三年后她遇见了戈逸,无论他如何为难自己,却对他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感。当她知道那便是一直出现在自己梦里的人,她从心底里原谅了他。因为她知道,他爱自己胜过他生命的所有。徐鑫锐说,有些人注定了要去遇见,遇见了就注定要在彼此生命停歇一生。就像林姝出现在顾溪的生命里,那个天使一般的女孩不再觉得自己的世界一片黑暗。可是,这样的女孩,却在最美好的年华离开了这个世界。白色的病房,林姝就那样看着自己怀中的顾溪一点点冰冷。徐鑫锐有时会想,如果当初林叔叔出车祸时,哪怕他和顾宸有一个在她身边,如果顾溪没有死,是不是林姝的生命便不会有那么多悲凉?可是,人生总是存在太多意外,就如戈逸的出现,只是存在着就足以温暖林姝所有。
  • 串联心路

    串联心路

    你瞧,每一句话都会被句号隔开。但是一句一句串联起来又会组成一段话,一篇文章。恰如每一段人生,每一段路。是各不相同的,也是互相串联的。这里所讲述的,并不是一个人的传记,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有预谋地讲述一些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但或许,他们拥有相同的灵魂。Spirit.get√
  •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之剑

    太上之剑

    龙家,一个落魄的豪门,千年的封印,第一任家族族长用族人的血液,千年破咒。千年的落魄,在今朝,出现在一个少年身上。吾要出剑,天下无剑!吾要永恒,则永恒于世!太上之剑,剑指寰宇!诸天位面,唯吾独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杜牧诗选

    杜牧诗选

    《杜牧诗选》: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最深厚、最具魅力的形式之一,由于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两大艺术特质,以简约的形式蕴涵了丰厚的韵味,所以一直受到作者与读者的青睐,其粹参与的广泛程度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时至今日,诗词在海内外仍拥有大批爱好者:自发成立的众多业余创作团体,大量的相关读物,为数众多的诗词网站,无一不在昭示着这种古典形式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 我们的少年时代(TFBOYS主演)

    我们的少年时代(TFBOYS主演)

    《我们的少年时代》讲述了一群处于十六岁花季,热爱棒球的少年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重重阻难,热血向前,实现棒球梦想的青春励志故事:在英华中学对阵劲敌雅林中学的棒球赛上,英华队士气低迷,节节败退。就在球员们灰心丧气之时,倔强的高一新生班小松冲上球场,奋力为英华拿下宝贵的一分。虽然刚刚燃起的希望很快就被雅林队的邬童粉碎,但这却激起了班小松“重振英华”的决心。输掉比赛的英华队面临着解散的危险,此时邬童突然转学到了英华。为了拯救英华队,也为了彼此所共有的棒球梦想,班小松主动伸出友谊之手,不仅与曾经的对手邬童化敌为友,还带领一度远离棒球的同班同学尹柯重新找回了斗志与信念,整个棒球队结为牢不可破的同盟……
  • 末日也有情怀

    末日也有情怀

    末日你把情怀来买卖,一斤能卖十块,两斤不给钱要你的命,三斤把你煮来吃。四斤,嗝。。。不好意思有点撑。
  • 千古教尊

    千古教尊

    在远古仙魔被人王覆灭后的千万年后,世间迎来最大盛世。六道完善,七州三海强者无尽,太古神兽吞天噬地,黄金巨龙尸化九重天,人皇仙尊诸多传奇问鼎长生。一粒黄沙存世万载,要为众生求一线生机。一株青草悠悠然然,要为世界谋永存荣光。那靠近蛮荒的边界,走出一个率真少年,一路嬉笑辱骂波澜壮阔,问鼎那不灭教尊。
  • 外星四小只之穿越记

    外星四小只之穿越记

    在遥远的外太空,有一个美丽富饶安宁的高科技星球,名为“法拉第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星球!逗逼的外星四小只就来自这儿。她们都拥有各自幸福的家庭,她们时而腹黑,时而逗逼,时而幼稚,时而感性......这个暑假,她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了紫龙国,一系列的奇葩爆笑事情都接踵而至,四个女孩儿们会闹出怎样的笑话呢?(ps:本书由作者大大和三个死党合力打造的搞笑穿越小说,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哟~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