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4000000002

第2章 报告篇(2)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件事印象非常深刻,那是1965年,为进一步开展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制工作,吴老同几位专家一起,向当时主管国防科技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提出建议,希望建设我国自己的高空台,得到了聂帅的大力支持。高空台是模拟飞机空中飞行状态进行发动机试验的地面试验设备,世界上所有的发动机都必须经过大量的高空模拟试验才能定型生产,才能保障飞行员和乘客的安全,它是一个国家自行研制发动机必不可少的重要大型设备。但其关键技术当时西方和苏联都对我国进行全面封锁。吴老大声疾呼,一定要尽早建成我国自己的高空台。1980年,我国按引进专利生产的斯贝发动机,需要送到英国去进行高空模拟试验,国家派时任430厂技术副厂长的吴老带队。吴老喜出望外,终于有机会学习外国高空台建设的经验了!在确定出国人员名单时,吴老认为,高空台对于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制有着重大的意义,就主动提出从430厂拿出5个出国名额给624所,由624所选调5名同志随同他们一起到英国参加高空台考核试验,并指定我担任组长。当时刚刚改革开放,能够出国学习的机会非常少,机会难得。把自己厂里的出国指标分给别的单位,有些同志认为吴老是“胳膊肘往外拐”。但吴老站在国家利益的大局上,为了我国高空台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力排众议,坚持正确主张。他特别嘱咐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既要完成斯贝发动机的考核试验,更要学习好英国先进的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技术,回国后将我国自己的高空台建设好,调试好。”

在英国罗·罗公司工作期间,64岁的吴老不顾年高体弱,带领20多名技术人员,连续奋战6个多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时中英双方人员每天两班倒,而吴老却经常连轴转,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吴老这种不畏疲劳、忘我工作的精神,不仅深深地感动了随行的中方人员,而且也让英国的同行钦佩不已。回国后,他又立即组织我们编写技术总结,出版了约150万字的“三大册”报告,这些资料对我国高空台的建设,特别是对高空模拟试验技术研究和调试试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经过近30年的努力,1995年,被誉为“亚洲第一台”的高空台顺利通过了国家的验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高空台的五个国家之一。高空台的建设成功,长了我们中国人的志气,加快了我国追赶世界航空发动机先进水平的步伐,书写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辉煌篇章!

2000年,我调任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很幸运再次来到吴老身边工作,我们俩的办公室紧挨着,有了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每当我们谈到发动机型号、预研取得重要进展时,吴老总是兴奋不已。是啊,一个一生只为着一个理想、一个目标、一个事业奋力拼搏的人,是多么高兴他所追求的事业取得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记得有一次,当我向吴老汇报总装备部和原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布了《航空发动机发展纲要》和准备用几大措施来支撑《纲要》的实现时,他连连说:“这样好,这样太好啦,发动机这一下有希望了,我们终于迎来了发动机的春天。”他高兴得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起来。

2009年2月18日,吴老因癌症晚期住院。在他去世前10天,我再次到病房去看望他。当时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双眼紧闭,听到我来了,他挣扎着睁开眼睛,紧紧抓住我的手让我坐在他的身边。他没有谈自己个人的任何事情,而是用尽全身力气,断断续续地对我说:

航空发动机太难了!过去认识不够。

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按科学规律办事!

一定要加强预先研究!

一定要讲真话,不要怕!

一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我国的发动机搞上去!

吴老的话音虽然很轻,但却像千钧重锤击打着我的心。我真切地感受到,吴老对这“四个一定要”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这是他用一辈子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他为之经受了多少挫折和苦痛!耗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要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把自己在航空发动机探索之路上获取的“智慧和所得”留传下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眼前这个老人在我的心目中变得更加高大起来!

热泪从这个白发苍苍、面容消瘦的老人的眼眶里流淌了下来,他的嘴巴又张了张,虽然没有声音,但我知道他还是想重复这四句话。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从我的眼中夺眶而出,我担心自己哭出声来,赶紧对他说:“吴老,您放心吧,请您安心养病,我们一定会牢记您的嘱咐!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没想到,这一次竟成为我见到吴老的最后一面!

吴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是我永远的导师。吴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谢谢大家!

精神遗产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大财富

吴大观同志的女儿吴晓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吴大观的女儿吴晓云。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儿,就像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无论社会给他添加多少光环,他也只是女儿心中那个最亲近的人,那个永远值得女儿惦念的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生活一直是朴素而节俭的。父亲的衣柜里,最好的衣服是一件蓝灰色的涤卡中山装。这件衣服是60年代买的,涤卡衣服非常耐穿,也是当时上好的料子。这件涤卡中山装,父亲一直很钟爱,每逢重要的场合,比如去人大、政协开会,到集团公司总部去讲党课,父亲都会穿上它,一穿就是40年,洗得发白了都舍不得扔。父亲去世后,母亲就把这件衣服洗干净珍藏起来,每当我们看到这件发白的中山装,眼前就浮现出父亲慈祥的笑容。

父亲早年出国的时候,经常穿西服,而最新的一身西服是1980年去英国做试验的时候买的。但今年年初,父亲突然提出要借我爱人的西服穿,他说:“记者要来采访我,我要尊重记者,我的西服太瘦了。”我们想给他买件新的,被他阻止了。最后,父亲就是穿着这身借来的西服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没给父亲买件新西服,成了我终生的遗憾。

父亲对生活的要求是最简单的。但每逢国家遇到地震、大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他总是踊跃捐款。周围哪个邻居有困难,哪个同事有难处,他也慷慨解囊。父亲常说,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1400万,虽然自己的捐助微不足道,但也是一点心意,积少成多,表达心意的人多了,就可以发挥作用,在关键的时候还可以救命。

2002年的一天早晨,我家的保姆突然头疼得厉害,当时只有80多岁的父母在家。父亲亲自把小保姆送到医院,忙前忙后地带她去检查,检查后才发现是急性脑出血,需要马上手术。父亲立即交纳手术费、办理手续……手术很成功。医生说:“多亏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乐于行善济困的人,他一生帮助了多少人,我也不知道。这些年来,常有父亲的老同事打来电话,感谢父亲三四十年前的帮助。就在前几天,母亲还接到一个电话,是当年在沈阳工作的同事打来的。30多年过去了,他还一直记着,这次看到了有关父亲的报道,他又打听了很多人,才问到我家里的电话。

“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是父亲的人生信条,也是我们全家的人生准则。他一生交纳的党费和各种捐款达30多万元,占他工资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父亲的脑海里,“共产党员”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他不但自己信仰坚定,还影响了我们全家的政治追求。父亲经常对我们说,在他报国无门的时候,是地下党把他带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父亲对我的要求也很严格,我刚满18岁,父亲就对我说,你一定要努力,争取早日入党。

即使是在“文革”期间,父亲被打成了“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特务”,关进了“牛棚”,饱受折磨,但他还是说:“这些人不代表共产党,能够建立一个新中国的共产党,也一定能够走出历史的阴影,我的信仰没有错。”父亲爱党爱国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在他的感染下,母亲在70岁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今年2月,父亲在最后住院前对母亲说:“我有三句话留给你。”母亲说:“你说吧,我照办。”父亲一字一句地说:“第一,我死后一切从简;第二,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第三,拿出10万元,帮我交最后一次党费。”父亲去世后,母亲遵照父亲的遗愿,将这笔积蓄交给了组织。当中组部的领导把父亲的最后一张“大额党费”收据送到母亲手上时,父亲的心愿实现了,我流泪了,我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信仰,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和力量。

父亲干了一辈子的航空发动机,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但始终能够奋力前行,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母亲的大力支持。

父亲同母亲在66年的风风雨雨中,互相珍惜、互相搀扶着相濡以沫地走过了漫漫人生路。“文革”期间,母亲也受到牵连,落下了冬天咳嗽的毛病,得知吃梨可以治咳嗽,父亲就每天亲手削一个梨,切成小块,给母亲吃。母亲吃的时候,有时父亲就坐在母亲的身边,微笑着看着她。多少年过去了,只要父亲在家,他都会这样做,从不间断。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下,母亲冬天咳嗽的老毛病,居然一天天好转了。父母亲的相互体贴,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相敬如宾”,什么叫“患难与共”。

去年9月,单位组织老干部体检。父亲自己去取回体检报告,其实那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身患癌症,却像没事一样悄悄把报告藏了起来。家人问他体检结果,他总是说,挺好的。父亲是怕母亲担心啊。

但从那以后,父亲闲着的时候经常会问:“为什么法律不允许安乐死呢?浪费啊!”母亲知道,他是不想浪费国家的医药费,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

父亲住院后,每天都要和母亲通三次电话。母亲多次想去看他,每次他都会极力地用轻松的语气说:“我没事,很好,你别来。”癌症晚期,父亲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宁愿自己一个人扛起来,从不在家人及医生、护士面前叫苦。父亲去世前5天,母亲去医院看望他,父亲正好睡着了,母亲就静静地坐在床边,看着父亲,轻声说:“我等着你啊,你早点回来!”

可是,父亲还是走了,他走得很匆忙,走得很眷恋,走得又有些遗憾。

父亲一辈子都过得很紧张、很忙碌。总是每天早上7点钟出门上班,晚上10点钟以后才下班回家。从沈阳到西安,从西安到北京,直到他89岁离休前,一直都是这样。父亲每天早出晚归,为了不给办公楼值班人员添麻烦,还要了一把大门钥匙带在身边。

小时候常听父亲说时间不够用,当我写完作业都睡觉了,还不见父亲回家。有一天我问父亲:“大人又没有那么多作业,你为什么老是晚上去上班啊?”父亲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咱们国家的航空发动机才刚刚起步,爸爸有很多事情要做,时间不够用啊。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对我爷爷奶奶很孝顺。那年我奶奶病危,姑姑给父亲发电报,让他速速回家,当时正赶上某发动机研制的关键时期,为了不耽误工作,父亲忍痛向组织申请暂不回家,做完试验再回。最后,82岁的奶奶最终没有等到和父亲见上最后一面。噩耗传来,父亲捧着奶奶的遗像,失声痛哭……他内心该是多么遗憾和内疚。

父亲为他心爱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当同龄的老人带着儿孙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他还在忘我地工作。记得我女儿毛毛6岁时,有一次父亲带她去放风筝,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父亲就招呼毛毛回家,因为晚饭后父亲还要去工作。年幼的毛毛不懂事,哭闹着要多玩一会儿,父亲对她说:“好孙女,等外公将来不工作了,一定带你玩个够。”然而,毛毛已经30多岁了,却再也没有等到这一天……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人,他活了93岁,用一辈子的人生教育了我们,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他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

父亲走了,虽然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已经成为我们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我们将百倍珍惜党和国家给予父亲的崇高荣誉,用他的精神激励和教育好下一代,再下一代……

谢谢大家!

用生命熔铸航空动力

中航工业“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张恩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张恩和,是中航工业“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

在吴老93年的生命中,有68年与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紧紧相连,他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从起步、发展到壮大的历史性跨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成就的伟业,将永远载入中国航空工业的史册。

同类推荐
  •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美、英、德、法、俄、日等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轨迹,指明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使命,明确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提出当代新闻传播教育应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以复式专才教育为途径,以社会责任为专业理念,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以高素质的师资和雄厚的资金投入为保障。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新闻传播从业者、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者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学生。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的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热门推荐
  • 恒古虚空

    恒古虚空

    在未知的世界中,有一块恒古大陆。无论何等年代,无论何等时期,恒古大陆上所有种族都在奏响征服与被征服的乐章。恒古大陆是强者的舞台,恒古大陆是弱者的梦魇。恒古大陆上有雄者的权谋争霸,恒古大陆上也有情者的爱恨情仇、生死缠绵…
  • 极品男阿舅

    极品男阿舅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以理服人治天下、以艺服人压四方。您还别误会,这不是新一代的女汉子的形象,这是我们幼儿园里唯一男阿舅王动的口头语。还别说,在这被女性霸占的小世界里,到真是被他闯出一片蔚蓝的天空出来。
  • 万古绝世至尊

    万古绝世至尊

    我姓杨,名炀,隋炀帝的炀。他因爱意外而死,却离奇穿越到了天衍大陆.........................开启了异世踏上巅峰的坎坷道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乱世九决

    乱世九决

    1099年,“八月天时”,云南大理国镇国之宝”琉璃盏“不且丢失。”琉璃盏“传言,段誉将毕生武学放入琉璃盏之中。
  • 魂剑残城

    魂剑残城

    少年一剑,魂剑指天。回眸一世,皆为仇所困。这里是少年的战场,是一个传奇的成长故事。历尽磨难,终有一天,灭国残城,笑尽苍生。
  • 同心情结、同心英烈

    同心情结、同心英烈

    本书分“历史英才”“革命烈士”“时代楷模”三编,在认真查考史籍及遗文碑刻等史料的基础上,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收录了出生在同心、革命在同心、工作在同心的各个时期、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200多位优秀人物史料。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国学常识一本通

    国学常识一本通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其内涵丰富,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也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本书所呈现的是国学常识,包括官场政事、法典制度、饮食文化、礼仪习俗、文化生活、哲学宗教、择占秘术、行当人物、文艺娱乐、文学语言、轶闻趣话等方面,以追本溯源为目的,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探究传统文化的精髓。石赟编著的这本《国学常识一本通》内容丰富而精练,囊括了人们日常关注的、重要的、喜闻乐见而又不知其然的常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宠妃无疆之凤霸天下

    宠妃无疆之凤霸天下

    “我讨厌这样的金丝笼。”“宵宵,是你来到我身边的,就不要怪我不会放你走。”“她想要天下,那就打下天下让她祸害。”本来以为皇宫不过是她的一个游玩场所,没想最后走不出来,那么她愿意为了他画地为牢。冰冷的皇宫原来有她才会温暖,寒碧霄,你只能是我慕千寒的,来了就别想走。一生一世一双人,一念一生执子手。原来缘分早就注定,只待今生相遇,彼此的默念,会如此的刻骨铭心,无疆霸图,为你袖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