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我们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们要深刻领会江泽民关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的指示精神,要有对形势的危机感,抓住机遇;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要有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努力开创航空工业发展的新局面。这就是我们制订“腾飞计划”和召开这次重要的科技工作会议的目的。
二、增强科技意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解放科技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讲,发展是个硬道理,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我们今天召开科技工作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放第一生产力。1984年中央做出科技体制改革决定后,我们的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力和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逐步被社会所接受。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但是现在看来,解放得还很不够。还要继续深化改革,而且要随着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贯彻,随着我国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解放第一生产力的工作继续当作头等大事做好。
我们现在开的是科技工作会,我在此强调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要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面向”和“依靠”是一个整体,必须两方面都有积极性才能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方针贯彻下去,才能够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能够把科研成果不断地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和企业的生产力。
这一方针还远远没有得到落实。核心的问题还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防系统的国营大中型企业,观念还没有转变,机制还没有转换,深度还没有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我们在道理上都能够认识它,但在实际上,由于很多企业还没有走上良性循环,还在为吃饭发愁,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和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发展生产的战略思想还没有落到实处。
为什么国营大中型企业搞不活,不像三资企业[15]、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那样活?航空工业的产值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纵向来比,还说得过去,但是横向比较,和全国机械行业人均产值比,就差得很多。去年,全行业人均产值25万元,全国机械行业去年人均产值是3.2万元,比我们高近30%。根本问题是机制问题,但是还有几个原因。第一,国营大中型企业税赋太重,同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处在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上。第二,军品价格不合理。现在讲发展经济、提高效益,主要是搞非航空产品。就是搞民用飞机,现在的价格也没有竞争力。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第三,国营企业都是“小社会”,包袱太沉重,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没有这个问题。第四,国营大中型企业“婆婆”太多,谁都可以管你。这些原因,再加上国防工业多年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观念转变滞后于一般的民用企事业单位,使机制转换的难度就更大,改革的难度也更大。正因为如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真正落实,难度也很大,必须下最大的决心。所以,总公司成立以后,党组专门研究了多次,认为航空工业振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真正地而不是口头上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首先在组织上采取措施,就是把研究院(作为一级管理机构的研究院)和科技部(也叫科技局)合并起来。由它来统管全行业的科学技术工作,实行归口管理,把独立建制的研究所、设计所、高等院校和企业所属的研究所,统统组织起来,合理分工,进行攻关。另外,在制定《航空工业总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时,力求搞得实一些,解决一点儿问题。现在应当说,真正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方针的客观条件逐渐地成熟起来了。最主要的是有了三中全会的决定,国营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这一重大的带根本性的措施可以得到落实了。这就必然激发各个单位的总经理、厂长们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经济的路,否则企业就没有后劲,就要垮台。
很多同志指出,在军品预研工作中依靠科技进步应该说是成了传统,措施也比较具体有力,但是在民用飞机和非航空产品方面我们的措施不够。的确如此。现在我们要发展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还要依靠非航空民用产品,特别是全行业支柱性的非航空民用产品,像汽车、摩托车、制冷设备、纺织机械、食品机械和制药机械等。这些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我们应该把非航空民品的发展也提高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一轨道上来,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前一段时间,我们到一部分厂所看了一下,到了东北、贵州、江西、河北和上海等地。我个人觉得,航空工业的非航空民用产品,从开始的“找米下锅”到今天形成支柱产品,可以说,开始进入了发展的良性循环。它的标志主要是:形成了若干个有市场前景的支柱产品;初步形成了规模经营;开始重视以质量取胜;很多企业开始重视依靠自己的科技优势开发自己的产品,就是说,开始摆脱那种引进散装件,进行组装,再上市出售的做法。为了发展产品,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设计开发队伍。所以,要从原来搞航空产品的研究机构里分离出一部分人,专门搞非航空民用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前不久美国的大汽车巨头开过一次会,要发展面向21世纪的节能的、高技术的、没有污染的汽车。美国航空界的一些企业、一些研究单位,也介入了这项工程。航空工业有很多高技术可用来发展高档汽车。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我们可以把相当一部分力量组织到这方面来。前几天报上登出韩国大宇公司领导人谈的经验。开始他们也走引进散装件组装产品这条路,后来他们认为按这种方式发展产品是永远跟着人家屁股走。于是下决心重金聘请了意大利一个汽车设计师,设计了“小马”汽车,搞出了他们第一代的、拥有知识产权的汽车。现在大约年产汽车200万辆。现在汽车行业的形势是美国怕日本,日本怕韩国。大宇公司这位领导还向我们建议,亚洲国家联合起来,以中国为中心发展亚洲的“空中客车”。现在,他要搞飞机了,飞机和汽车行业有点儿兼并的趋势。德国MBB公司进入了奔驰集团,加拿大德·哈维兰飞机公司也和搞汽车的庞巴迪集团结合起来了。所以,要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现在各个方面,不管是军用飞机、民用飞机、转包生产还是非航空产品的发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我们准备做出这方面的规划,加强非航空产品科研,成立一些开发中心,发展高技术产业。现在,光提“军转民”和“军工技术转民用”已经不够了,要专门针对非航空民用产品的发展来进行开发、预研,这样,我们行业的经济实力才能尽快发展起来。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使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起来。
厂所结合这个方向不能动摇。有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必须坚持走厂所结合的道路。当然结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合二为一是一种形式,还有其他多种形式可以结合,还可以联合。最近请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王仕元讲解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他参加了起草工作的全过程)。他提出,研究所可以兼并企业,自己也可以办企业。这也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但不管怎么样,必须走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道路。
还有国际合作。我们要把过去简单的进出口,更多地转向支持科研单位(包括企业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今后总公司应拿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厂所院校的科研单位与国外搞科技合作,要拿到知识产权,不要总是跟在人家后边跑。我们还应把握一点,就是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达到或者赶上国际水平,就是要拿到几个“撒手锏”,有几手克敌制胜的“绝活儿”。只要这几个“绝活儿”是高于人家的,它就是我们和对方开展合作的重要筹码,就有了互补性,就不至于在国际合作中总是当人家的小伙计。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谢光[16]在开幕式上讲,科技的载体是人。现在我们航空工业的优势就剩下人才了。我们的设备优势确实是没有了。我跑了一些厂,看了一下,都是厂房破旧,设备老化,连“文化大革命”前的那种局面都看不到了。我们要抓紧把人才这个重要资源开发出来,要造就一个使优秀人才倍增,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这也是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应该做的工作。
三、发展经济,加强科技投入
党组经过多次研究,确定了总公司“突出主体(航空产品),加强两翼(民品和第三产业),发展经济,振兴航空”的工作指导方针。关于这个方针,征求过多方面的意见,大家是肯定的。突出主体,实际就是“航空为本”或者“航空第一”。加强两翼,就是多种经营,也可以说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关键是要把经济发展起来,经济不发展,口袋里没有钱,什么都搞不成,连队伍都稳定不了。当前不少企业很困难,全行业产值的90%是十几个效益好的企业创造的,不依靠科技怎么得了!要发展科技、高技术,就要有大的投入。没有一二十亿美元怎么发展民用飞机?搞预研也需要很大的投资。经费怎么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单纯依靠国家拨款、贷款这一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了。
还可以告诉同志们,明年随着分税制出台,随着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外贸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军工部门原有的优惠政策不仅可能保不住,而且可能要失掉一大块。这又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难。我已让总公司机关找几个企业好好算算账,看看新税制会给我们带来多大困难。当然,我们也在积极地向政府汇报,要保住这些优惠政策。
金融体制改革最大的一个措施,就是把现在的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都变为商业银行。将来贷款要看效益的高低来决定给不给你们,利率也随行就市。我们现在效益这么低,银行肯不肯向你贷款?这是个很大的问题。金融改革还将包括汇率并轨,对我们进出口也会有很大影响,这又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还得想办法。所以在解决投入问题时,除了依靠国家拨款和国家贷款之外,要多渠道吸收资金。我们准备搞一些三产性的金融机构,像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我们还准备建立几个基金,搞一个奖励基金。另外我们在香港建立了航空基金,现在看来这个方法比较好。李岚清副总理听了汇报,他肯定了这个方式。前天到国家体改委,要求企业上市,发H股到香港上市。我向刘鸿儒[17]汇报,他也说我们搞的航空基金很好。只要你有好的项目,外商也识货,不愁没有钱。从1978年到现在,航空工业真正引进外资只有1200万美元,而中国航空基金首批就是9660万美元,给了8个企事业单位。航空基金还有两个好处,第一,算外商的投资,接受投资的单位享受合资企业待遇,但外商不参加经营管理,只坐等利润。他不参加经营,我们就好办了,党委、工会活动就不受限制。第二,不改变产权关系。这是我们初步走出的一条融资道路。所以,只要我们的科研成果人家看准了,能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商品,不愁没有投资者。但要靠我们去宣传,去招商。现在是科研成果形成商品的中间断档,国家也没有钱,而且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很多外商愿意承担这个风险。这里面有一个产权的问题,还有一个保密的问题,也值得注意。总之,通过想一些办法,完全可以筹到发展资金,关键是要把它用好。
四、总公司下一步转变职能、转换经营机制和加快发展的思路
最后简单地向同志们介绍一下总公司下一步转变职能、转换经营机制和加快发展的一些思路。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将来总公司对全行业怎样行使它的职能;第二个问题是总公司自身将来怎么发展,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模式。
(一)总公司的职能
航空工业的体制几经变化,这次从一个政府部门变成总公司是一次质的变化,变成一个经济实体,是“集体下海”。这个变化我们一下子还适应不了。但是,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改革大趋势的一个必然结果。李鹏总理找我们谈话的时候说,“你们先走了一步”;“还有两个总会呢,轻工总会和纺织总会他们也先走了一步”。总公司成立后国务院发的53号文件把我们原来具有的一些政府职能共6项,分别分解给国务院的有关综合部门,如国家计划委员会(简称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国防科工委。政府职能我们没有了。如果需要代行某种政府职能,由总理临时签署授权书。
属于企业的权力,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要下放给企业,不折不扣地要下放。去年我们搞了一个《实施办法》,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和当时的航空航天工业部,联名下发了,现在企业在执行,反映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