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生 林左鸣
摘要 本文以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来定位新经济, 并就“神化”了的知识经济; “舍本逐末”的符号经济;“买椟还珠”的虚拟经济进行分析阐述,提出了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出现的五个新特征:(1)资源与财富的不对称;(2)国际贸易中信息流和物流不对称;(3)国际金融中各国货币地位不对称;(4)虚拟经济系数的不对称;(5)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区域地位的不对称。作者指出,新经济定位决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观点是与非的探索,更是一个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道路,推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创新,拓展财富空间的重要实践。
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变化加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爆炸”成了描述新事物诞生的关键词,比如信息大爆炸、知识大爆炸、技术大爆炸,等等。在经济领域,随着商品大家族中新成员的不断涌现,商品的内涵和形式也被大大拓展了。我们把商品新内涵与新形式的迅速出现称之为“商品大爆炸”,当今五花八门的新经济定义实质上都是以商品大爆炸为前提的,如知识经济、符号经济等。尽管新名词纷呈,但始终难以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度。本文中,笔者试图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来定位新经济。
一、“神化”了的知识经济
什么是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就像资本主义经济(资本经济),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一样,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对此,“联合国研究机构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其主要标志为:(1)知识、智力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并如同劳动力和生产资源一样直接存在;(2)在经济生产发展过程中,知识可以形成产业经济,即以高科技产业为标志的产业化经济。”[2]在知识经济浪潮中,还有人提出了知识价值的概念,认为:“其实,知识是资源、资本是财富、知识是无价宝,同时知识价值是知识经济的尺度。”[3]甚至,“知识资本”的概念应运而生,认为“现在资本意味着知识,而不仅仅是金钱。然而,知识资本是无法衡量的。”[4]我们可以看到,主张知识经济观点的人,是想用知识取代资本对新经济进行定位。
笔者认为,如果仍然用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和基于“物本”的价值观来看待知识,“知识价值”其实是脑力劳动价值,“知识资本”不过是资本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知识所创造出来的价值不过是劳动对象化的衍生品,知识价值仍然可以在旧的经济学范式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实际上,新经济之“新”在于大批具有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虚拟价值的新商品,爆炸般地涌入经济活动主战场。而只能解释物质商品生产的实体经济范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广义虚拟经济现象,并对这种经济现象做出准确定位。而西方强国之所以为知识经济鼓与呼,却是和他们的新世纪战略有关。[1]
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给世界经济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它驱使国家间进行新一轮全球竞争,强迫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摒弃其传统的发展战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大肆渲染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转眼间知识经济成了一种新的价值观,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心理打击不可谓不大,它等于直白地告诉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又刷新了,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大量知识产权而永远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发展中国家的恐惧正达到了西方强国新世纪战略目的。在笔者看来,所谓的知识经济,不过是西方学者为虚拟经济带上一个迷人的面具而已。今天全球经济的“PARTY”仿佛是一个化妆舞会,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是其中的作秀“舞者”,掩盖今天世界经济的实质,用知识的光环把它神圣化,恰恰道出了控制和影响人们心理这个虚拟经济的核心本质。
二、“舍本逐末”的符号经济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德·德鲁克撰文指出:“世界经济中第三个重要的变化是出现了 ‘符号经济’:资本活动、汇率和信用流动。它代替了商品和服务流动的 ‘实际’ 经济而成为世界经济的飞轮。这两种经济看来日益相互独立的运行,这是最明显的然而最少被理解的变化。”[5]
自从德鲁克提出“符号经济”的概念后,有学者也试图用符号经济来定位今天的新经济时代,提出:“符号经济,简单地说,就是由经济符号创造(即发行)、流通所形成的与实体经济相对的经济体系。”“金融市场以及一切 ‘符号’ 或 ‘衍生工具’ 的功用都在于他们能够及时地将各种有关的信息反映在符号指数的变化当中,让市场上各行为主体(金融资产的投资者们)在交易过程中加以消化,使人们的投资意向被揭示出来,从而使实际资源的配置更少地出现浪费,更少投错了地方,减少 ‘沉没成本’,使资源更有效率。”“‘符号经济’ 是 ‘生产性的’ ———是由于它的作用使一定的资源产生了更多的物品或满足。”[6]这种观点认为,符号经济是生产性的,符号经济本身是实体经济的神经末梢,是隶属于生产环节的。
用符号经济定位新经济的学者是想避开虚拟经济这个词汇,他们认为,虚拟经济是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概念派生而来的,虚拟经济是非生产的,而非生产的就不是正当的,就是应当消除的,所以,他们建议用符号经济来描述今天的经济体。他们认为,生产性就是正确的,劳动致富才光荣,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传统的实体经济的观点。持这种观点者承认狭义虚拟经济而不承认广义虚拟经济,实际上“符号经济”不过是虚拟经济的狭义形态。主张“符号经济”论者试图想使它与“实体经济”合并同类项,即把符号经济理解为由实体经济衍生出来的附带品,而不承认广义虚拟经济也是独立的经济体。既然“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是同类项,都是生产性的,那么用符号经济来定位新的经济时代自然也就失去了资格。如果说对今天的世界经济做出“符号经济”的定位,那它和知识经济一样,仍然是西方强国少数国家的经济,因为大量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发展到符号经济阶段。在符号经济论者眼里,实体经济是本,虚拟经济是末。殊不知在虚拟经济时代,这样认识问题恰恰有可能本末倒置。我们如果不从虚拟价值,从生活对象化的人本观点出发,就难以重新定义新经济。
三、“买椟还珠”的虚拟经济
那么新的经济定位从何入手,有一个例子,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文革时期东北一个小县城生产的一种烟盒上印有京剧杨子荣形象的“雪原”牌香烟,当时的价格是两毛钱一包,今天这种烟盒竟卖到2000元一张。成语“买椟还珠”是实体经济时代用于讽刺舍本求末行为的,而在今天却成了再正常不过的经济活动现象。
再如:中国集邮市场价格曾一度狂飙,曾几何时,邮政部门重印发行了一批旧版邮票,结果一巴掌把中国难能可贵的集邮市场打入了万丈深渊,以至于后来居然可以在集邮市场上买到价值低于面值的旧版邮票。
这两则例子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新观念:(1)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对生理的需求(香烟)正在大量地、无情地被心理的需求(烟盒)所叠加甚至取代;(2)物本的人类活动(吸烟)正在让位于人本(收藏)的人类活动;(3)而劳动对象化未必能增加人类财富(再版旧邮票),只有建立在整个生活基础上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人类价值,生活对象化(买椟还珠)才是新时代财富的源泉。集邮市场中旧版邮票的虚拟价值就不是现代人所能够创造的,而是时代所赋予的;新财富是被人和社会所确定的,与传统的劳动本身没有联系,它非但不能创造价值而且破坏了价值。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买空卖空可以给出正面的定义,只要这里的“空”是相对于“物本”的观念,并且体现在“人本”的生活内容和形式中。人们在生活对象化中创造虚拟价值的活动,如果把它定义为广义的劳动,那么这种劳动是“同化的劳动”;它有别于只创造使用价值的“异化的劳动”(狭义的劳动);因此,同化的劳动不但创造使用价值,而且创造虚拟价值,这正是同化的劳动(生活对象化)优于异化的劳动(劳动对象化)之处;而广义虚拟经济的出现,新概念的分工(包括差异化的生活)也就应运而生,它不但是创造不同使用价值的分工,而且更主要的是创造附在其上的虚拟价值的分工。因此,我们说生活创造财富已经是充满我们今天的经济活动中的客观事实。今天的经济活动中,交换不但是实物与实物的交换,更多是实物与非实物的交换、非实物与非实物的交换。分配不但是实物的分配,更多是非实物的分配。资源的配置方式、财富的分配方式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实现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广义虚拟经济摆脱了对经济只从物本的层面去考量,而是从人本的角度去认识经济现象。实际上,人类进入新经济时代以后,广义虚拟经济的观念已逐步被所有产业所接受,并且落实到微观企业管理层面,创新价值比创新技术和创新功能更被成功的企业所关注。由韩国人钱金和美国人莫博涅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中认为,商业成功的要诀就在于超越现有需求的价值创新。[2]
新经济时代,经济活动越来越表现为:或者选定一定的题材,通过这个题材凝聚人气,创造新价值;或者通过人们的心理预期,进行时间寻租,把人们的预期价值提前变现,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而在这样的经济活动中,缘于人们心理的财富标志大量涌现而泛化,人们之所以收藏一张旧烟盒正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经济活动经历了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仿佛是由一个看不见的心导引着并且相辅相成,生生不息。其实这也是一种另类意义的“循环经济”、“和谐经济”。建立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来适应变化的世界经济,这也是我们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四、虚拟经济五个不对称的特征
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与传统时代有哪些不同呢?笔者认为,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出现了以下5个新特征。
1. 资源与财富的不对称
在实体经济时代,财富一定是和资源正相关的,可是在当今时代,“稀缺”反而给人们带来“富有”。资源并不意味着财富。比如说土地,经济学家在2002年的一次统计表明,中国各省人均GDP水平和土地资源并无关系。人均土地最少的省份其人均GDP达到13870元;人均土地中等的省份,人均GDP为8647元;而人均土地最多的省份,人均GDP却只有7279元。可见土地稀缺不但没减少财富,反而带来了财富。土地资源和财富竟是如此的不对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