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晓家住在二楼。楼下住着一家三口,是和善礼让的好邻居。正好邻居家的女儿毛毛(小名)当年也该上学了。于是,双方家长商定让他们做个伴,约好同去同回,也好互相有个照应。
开学那天早上,妈妈给曹春晓换上了新衣服,爸爸给他背上新书包。要上学了,曹春晓显得异常兴奋。他向往一种新的生活,一种不仅能读书学习还能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快乐生活。妈妈把他送到楼下,并叫上毛毛,向她亲切地交待了一番。毛毛的母亲也对曹春晓嘱咐说:“她是女孩,你是男孩。若有人欺负她,你可要好好保护她呀。”“伯母,我会的!”曹春晓回答得很干脆。
爸爸领着曹春晓和毛毛,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学校离家很近,不一会儿就到了。曹荫培先后找到校长和老师,对他们恳切地说:“这是我儿子曹春晓,这是邻居家的女孩毛毛,拜托你们多多关照。孩子不懂事,要是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就多教育他们。有什么事麻烦跟我们联系。”校长和老师都热情地说:“放心吧,我们会尽力关照好他们的。”
这所小学叫民生小学,校名取自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的“民生”,彰显着学校办学的宗旨是奉行三民主义,是为了国家建设和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培养人才。学校的校长、老师对孙中山都非常崇敬,他们教育学生说:“孙中山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与他从小就刻苦学习分不开的。”在这种校风的熏陶下,曹春晓逐渐把孙中山当成了自己心中的偶像。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个像孙中山那样既有革命精神又有真才实学的能造福民众的人。
第一学期,父母管得很紧,放学回家总要问这问那,比如作业得多少分啦,好好听课了吗,挨老师批评没有,和同学吵架了吗?并且每天督促着小春晓回家先把作业做完。其实,不用父母这样操心、鞭策,曹春晓自有足够的学习动力。期末考试成绩公布时,小春晓名列全班第一,获得了老师、父母、亲友、邻居们的一致赞扬,这使他备受鼓舞,极大地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小春晓想,在学习的道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能往上攀,绝不能往下跌。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春晓更加认真,上课时专心听讲,回家后先把作业做完再去踢毽、跳绳、拍三角、打弹弓、打乒乓球……在整个小学6年中,父母对他的学习很少操心,而他的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
小春晓上小学时,弟弟只有一岁,妈妈的精力不得不主要放在弟弟身上,对小春晓就顾不了那么多,有时还让他帮助照看弟弟,培养小春晓的独立生活能力。
近视眼惹大祸
曹春晓自幼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只要遇到没有见过、没有听过的新鲜东西,“精神头”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就马上想认知、破解。拿上语文课来说,只要新认识一个字,他就会高兴得不得了。到二年级时,常用字小春晓基本都认得了。三年级一开学,小春晓偶然发现一个高年级的同学在看《水浒传》,觉得好奇,就与这位师兄套近乎,磨了好长时间,师兄终于答应借给他看。几天后,小说到手,小春晓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之后,像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他都想办法弄来一一细读。小春晓作业做得快,每天回家后一做完作业,就看课外书,简直成了小书迷,常常看到天快黑了,还手不释卷。嘿!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翻到十万八千里之外;他那根金箍棒多厉害呀,翻江倒海,把龙宫都搅得摇摇晃晃,孙悟空怎么有那么大的能耐,他是怎样修炼出来的?小春晓每天都怀着浓厚的兴趣贪婪地阅读着。可是,这样一来,9岁时,小春晓便成了近视眼。父母想带他去配眼镜,但小春晓却怕同学们讥笑他是“小四眼”、“四眼狗”,一直不肯去,于是便埋下了祸根。
一天,与小朋友们相约到郊外玩耍,小春晓看到几只青蛙在草地上跳来跳去,很是可爱,就想去抓一个来玩玩。他扑了上去,但小青蛙“拒捕”,蹦跳到铺满水面的青色浮萍上。由于近视,小春晓以为那些浮萍也是草地,就跟着去“追捕”,“扑通”一声,便掉进了两三米深的水塘。小春晓不会游泳,慌乱之中用手乱划着、挣扎着,当浮出水面时,急忙大声呼救,幸好有人路过将他救了起来。
虽然侥幸躲过一劫,小春晓仍然不肯配戴眼镜。于是又出现了第二次险情。
这一次,他跟姨妈到亲戚家串门,亲戚家住的三层楼窗外搭了个与窗台齐高的玻璃顶棚,以作挡雨之用。由于年久,顶棚已被厚厚的褐色尘土覆盖,玻璃已不再透明。淘气又近视的小春晓误认为这是屋顶,就爬了上去。玻璃顶棚“嘎吱”一声就破碎了,小春晓坠落下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机敏的他居然用小手抓住了一根条框,亲戚们闻声迅速赶来把他拉了上来,好险啊,差一点就掉到天井的水泥地上。
又一次大难不死,使得小春晓好几天都惊魂未定。他反思自己的行为,接受了教训,再也不能怕别人讥笑而因小失大了。于是他很快配戴上了眼镜,之后,类似的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
这两件性命攸关的事对他触动很大,并深深刻在小春晓的心中。后来上初中时,他曾在一篇作文中,讨论过这两次事件,主要有两点感想:首先,草率决定不配戴眼镜是导致发生“落水事件”的根本原因,今后在做事尤其是重要的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正确决策,决不可鲁莽行事;其次,如果发生“落水事件”后,能及时接受教训,戴上眼镜,就不会发生其后的“坠棚事件”,因此,行事后必须认真思考成败之因,败者可调整行为而避免重蹈覆辙,成者可肯定行为而继续努力。这两点感想后来成为曹春晓一生遵循的“三思而行,行而三思”的为人处事之道的雏形。
妈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上四年级时,小春晓得了伤寒,发高烧、头疼,妈妈便给他熬中药吃,慢慢地快治好了。医生这时交待他,在病完全好之前不能吃油腻的东西。可小春晓好多天不见荤了,嘴馋得不行。于是,趁母亲不在家时,他悄悄到厨房偷肉吃。这一吃可坏了大事,伤寒又复发了,高烧不退、浑身酸痛、上吐下泻。母亲到处求医,可医生们都束手无策,有的医生甚至说没有希望了,但妈妈不死心,西医不行看中医,近点的医院治不了就背着小春晓到远处去。由于妈妈执着地与死神抗争,终于从死神的魔爪中救出了小春晓,小春晓终于又能活蹦乱跳地上学去了。为此,小春晓深深地感谢妈妈,他知道,是妈妈再一次给了他生命。
挺身而出
上五年级时,有一天放学后,小春晓在学校门口等毛毛一起回家。毛毛过来时,身旁有一个比她大的男生在纠缠,还拉拉扯扯的。毛毛极不耐烦地甩开他往前走,可那个男生还是死皮赖脸地追着。小春晓一见此景,立即跑过去大喝一声:“你要干什么?”那个男生看到有人护卫毛毛,只得悻悻离去,在转身往回走时,狠狠地瞪了小春晓两眼,眼睛里射出的凶光似乎在说:“谁叫你多管闲事,等着瞧吧!”小春晓也不示弱,眼睛直直地盯着对方,像是在警告他:“小瘪三,你莫狂!”小春晓虽然替毛毛解了围,但毛毛余惧未尽,禁不住“哇”地一声哭了。小春晓安慰她说:“别怕,有我在,没人敢欺负你。”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小春晓与毛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只是世事变迁,后来失去了联系,但这种两小无猜的纯洁友情至今仍深深留存于曹春晓的记忆之中。
屈辱激发他奋发图强
曹春晓勤奋好学,又爱看小说等课外书,他的语文水平提高很快,他的作文常常受到老师的赞扬并被当作范本在班上朗读。曹春晓从小在学习上是尖子,在各种活动中是领头人,这对于他以后成为科研团队中的领军人物,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上小学的这段时间,正是祖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的苦难岁月。小春晓的家就住在“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附近。一天,他看到公园门口赫然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当时,他的心震了一下,好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似的。把我们中国人与狗相提并论,把华人当成可被人随意宰割的猪、狗?小春晓的心中不禁生出一阵酸楚与愤怒。他感慨祖国的衰败,痛恨洋人的骄横,于是产生了奋发图强、为国雪耻的信念。从此,曹春晓更加努力地学习,后来接受了科学强国的道理,认为报效祖国一定要掌握真知识、真本领。
抗日情怀
1937年8月13日,日寇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史称“8.13”事变。9月8日,日军飞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附近的工厂、学校、慈善机构、寺庙等也被轰炸。11月12日,日军占领南市后,又连续3天3夜放火焚烧南市。南市区的200多家工厂被破坏了三分之二以上,死亡人数超过500人。
那时,曹春晓正值幼年,不谙世事。因为曹春晓家住在法租界内,所以他很少见到日本兵的行踪。但在那段时期,日寇强行在上海的学校施行奴化教育,要求学生都学日语。不过校方一般只持应付的态度,曹春晓和同学们也都消极怠学,还用谐音的方式取笑日语,把日语中的“哇达库西(意为我)”戏说为“滑得过去滑,滑不过去不要滑,你是滑不过去的”,由此可见,当时学校的师生们虽然身处日寇的统治下,却不甘做亡国奴。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下,于1945年9月9日,正式宣告抗日战争胜利,这一天是上海市全民狂欢的节日。曹春晓家所住的淮海中路一带,人山人海,锣声、鼓声、歌声、欢呼声,震天动地。曹春晓从来没见过这样盛大的欢乐场面,激动得不能自已。虽然当时他只有11岁,但却深深感受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有着多么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