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办好航空工程教育,清华大学于1934年暑期前函聘美国加州大学航空工程科冯·卡门教授来校任教,并筹备设计风洞等事项。冯·卡门本人因故不能应聘,推荐了跟随他近10年的得力助手华敦德来清华大学任教。当时在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组任教的还有王士倬①、冯桂联教授和张捷迁助教等。
徐舜寿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在同年学生中年龄最小,同学们叫他小徐。同学中有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为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我国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梁守 和曾任贵州大定第一航空发动机厂副厂长、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汪福清。
参加“一二·九”运动
1935年6月,日寇铁蹄肆意蹂躏我国东北,中华民族处于危急的关头,清华大学学生蒋南翔(中文系1936级)奋笔疾书,起草“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发出了悲愤的呐喊:“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这个时期的清华,一些人在做着其他的事。
1933年8月起,清华大学开始筹建航空馆与飞机库房,自制试验风洞,购买实习用飞机。1933年10月,国防设计委员会、航空委员会开始具体实施协助大学办航空工程系的计划。国防设计委员会、航空署等与清华大学协商,从1934年起,资助清华大学设立航空讲座教授,具体由机械工程学系承办。1934年8月,在原机械系飞机及汽车工程组的基础上,清华大学筹备建立航空工程组。1935年秋季,机械系航空工程组正式成立,并开班上课。
徐舜寿在《自传》中谈及这一时期的思想认识:
“1933年我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机械系。功课很重,又因为我年纪很轻(入学时16岁),所以只知道读书。和我接近的同学大都是小资产阶级出身,又多是学工程的,所以大多数都有共同的缺点,功课第一,瞧不起政治活动……”
1935年12月9日,满腔热血的北平(现为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示威,沿途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华北防共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向当局提出六项要求。清华大学学生队伍于清晨步行至西直门,军警紧闭大门,学生们在城门外,向市民们进行抗日演说,散发抗日传单,直至傍晚回校。
这就是震撼全国的“一二·九”爱国民主运动。
徐舜寿在《自传》中叙述了在清华大学的这一段历史:
“1935年以后,随着日寇紧逼华北,华北的进步学生正以‘一二·九’、‘一二·一六’等运动向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激烈的斗争。那时候,我一方面看到日本人在华北的气焰,觉得中国应该抗日,但是另一方面,我因为是南方去的学生,受到过国民党宣传的影响,以为国民党是在建设(当时为进攻苏区而造的浙赣铁路、粤汉铁路等都被宣传为‘建设’),是要抗日的,相信‘抗日必先准备’、‘牺牲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这一套理论,带着正统思想,因而有时候我觉得游行示威是可以的,有时候又觉得学生运动‘闹得太凶’,是过火的。”
12月16日是反动当局原预定正式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日子,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再一次组织了游行示威。
“一二·一六”是一次更大规模的游行。12月9日的游行是“一二·九”运动的序幕,而12月16日则是“一二·九”运动的高潮。
徐舜寿是这次游行的参加者之一,他认为:
“我 参 加 过‘一二·一六’游行,但当学生领袖被学校记过,群众要包围校长室去要求收回成命,我便反对,觉得这便是‘过火’。
……学生包围校长室,要打教务长,这些都损害了权威的威信,而这些权威,正是我的‘模范’的‘榜样’,所以是反对的。”
(徐舜寿《自传》)
那个时期,清华大学教务长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潘光旦,教授中的朱自清、冯友兰、闻一多、张奚若、吴有训、顾毓 、庄前鼎、陈岱孙等,都是有影响力的社会名流。
中央大学航空机械特别研究班
1937年5月底,徐舜寿大学毕业,有过一段短暂的工作经历。他被分配到杭州笕桥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检验部门工作。他对这个工厂的感受是:
“洋气十足。我在检验部门工作,上司依靠洋人,气焰很甚。我看不惯,所以去上海投考了前中央大学航空机械特别研究班。”
(徐舜寿《自传》)
中央大学航空机械特别研究班(简称中大机特班),1935年创办,学制二年,从各大学工科毕业生中择优录取。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虎视眈眈,搞国防教育不能公开,就起了这样一个名称。中大机特班不公开登报招生,由各大学工学院长遴选本校工科毕业生及助教中的优秀者保送入学。抗战开始后,航空委员会急需航空机械人才,委托中央大学开办航空机械训练班。1937年秋,招收各大学工学院毕业生。
徐舜寿得知国立中央大学航空机械特别研究班招生的消息,恰值不满工厂状况,希望继续深造,就去上海报考。考试成绩优异,遂被录取。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8月14日,笕桥的飞机工厂被炸,学校通知录取新生到抗战大后方重庆报到。徐舜寿于9月到四川,再度攻读航空工程。这个班共招收50多人,原定培训9个月毕业。开学后,航委会决定,把全部学员转到航委会自办的高级机械班继续学习,直至1939年才正式毕业。
中大机特班毕业四届30多人,校友中有后来成为著名教授、专家的黄玉珊、李耀滋、柏实义、冯元桢、陆元九、谢安祜、昝凌和陆孝彭等。
中大机特班的学习十分紧张。1939年3月毕业后,按照国民政府规定,全体毕业生被分配到空军工作。
徐舜寿到了位于成都的空军航空委员会技术所研究室,研究室隶属航委会机械处。
注释:
① 王士倬,1905年9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3岁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部就读。192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0年取得航空工程师、航空学学士、航空学硕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研究员和该馆驻北京京华印书局经理。1932年9月任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1935年8月任南昌航空机械学校筹备处副主任。次年3月航空机械学校正式成立,就任该校教育长。1938年10月调湖南芷江第二飞机修理厂任厂长。1939年9月调航空研究所空气动力学组任组长。1941年4月改任航空委员会军政厅编译处副处长,同年 游览长城
10月出任该会驻美国华盛顿办事处技术联络员。1945年8月回国后,任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厂长。1948年2月调任航空工业局副局长,同年8月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乡村工业示范处邵阳华中分处主任兼总工程师。邵阳解放前夕,为迎接解放,保护人民财产做了有益的贡献。1949年邵阳解放后,任邵阳公营企业公司经理。1950年5月调到北京,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筹备小组组员。1951年11月,调任汉口(后迁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教员。1955年,在肃反运动中,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1976年初,被特赦并回到北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直接关怀下,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为王士倬同志彻底平反,推倒了强加给他的一切污蔑不实之词,恢复了名誉。1981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王士倬是我国航空工业界的先驱。他是我国第一个航空风洞的研制者之一,是第一台自制飞机研制工作的组织者。当年,包括钱学森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航空工程专家均受过他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