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0700000007

第7章 家世(2)

“父亲去世后,最悲恸的和最痛苦的,是年仅40岁的母亲。但她坚定、倔强,眼睛里有一股从前没有过的韧忍的冷冻冰光。她办理丧葬,哺育一大群嗷嗷待育的贫儿,其中包括她自己的五个孩子,其中只有最大的一个已经出嫁。事业上受挫,繁重的工作和贫困的生活,这一切都在她面前出现了。需要多大的勇气,她才能战胜这种凄苦的命运,来将一切重新安排妥当。也许正是困难给了她力量。她默默地、但毫不示弱地顶着,继续担任她的副院长的职务。现在,救贫理想和贫儿院的事业集中地放在她一个人的身上了。贫儿院可少不了她这个副院长。成立以来一直是她管理着贫儿院的生活起居。贫儿们的里外衣服都是她和大伯母俩人在两台缝纫机上缝制出来的……”

陶莲雅在贫儿教养院前后工作了23年,直到日本人的战火把贫儿教养院烧成瓦砾堆,才悲愤离去。之后,她长期住在上海二女儿徐曼倩的家里。

1944年7月,徐舜寿的母亲陶莲雅患肺结核病逝,终年62岁。

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大姐徐曼珠,曾用名徐玲宝、徐雪明。她思想比较进步,解放前后,就把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送到北方参加革命工作。50年代,她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工作,能写一手娟秀小楷,曾被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聘为院办公厅秘书。

二姐徐曼倩,原名徐珑宝,家人称她“好姐”。1930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在上海万国储蓄会当办事员。1939年,她嫁给地产商兼银行家杨树康。杨家生活阔绰,有一栋三层楼的豪华楼房,有一定的社会势力。徐舜寿于1946年从美国回到上海时与姐夫见过面。由于志趣不投,很少往来。

三姐徐和,原名徐和宝,曾用名徐曼虹。1930年毕业于上海的两江女子体操学校。1946年,从北平奔赴解放区,先后在张家口、大连、哈尔滨、沈阳等地工作。在大连期间与时任沈阳卫戍区司令的伍修权将军结婚。

1951年9月,徐舜寿在《自传》中这样写到三姐:

“我和她幼年时代比较接近,但在1937年分开后一直到1949年才在沈阳见到她。那时我初到解放区,情绪方面不很安定,在这一方面她对我起了一些影响,奠定了我参加革命的信心。”

哥哥徐迟,原名徐桑寿。19岁在上海发表诗作,22岁出版诗集。抗日时期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工作和活动,结识许多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董必武同志指示回南浔镇办学,历时两年多。1949年后,先后任职于国际新闻局、《人民中国》、《诗刊》。1976年以后,徐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发表《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等系列作品。徐迟生前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徐迟年长徐舜寿三岁,兄弟俩从小在一起,亲情甚笃。徐迟引领徐舜寿结识了共产党人与进步人士,了解了共产党,直至奔赴解放区,参加革命。

徐舜寿在《自传》里写道:

“哥哥徐迟,年龄和我最近,比我大三岁,我所受到他的影响也最多……抗战后1939年左右在香港和共产党的同志们开始接近,思想转变很快。香港沦陷后逃难到桂林、重庆。1944年我在他重庆家中住了三个月,受到过他很多影响。”

注释:

① 《自述四十五韵》刊登在徐一冰先生编辑的《南浔贫儿教养院五年刊》中,见诸徐迟《我的文学生涯》。徐迟对该诗做了“一个不分行的散文译文”,摘录如下:

“当我还是一个儿童的时候,我跟我父亲来到湖北省,县城名鄂。父亲管教我是很严的,思想里他受着皇朝的考试制度的束缚。他爱我这么深,专给我建一座面临着长江的高高楼阁。那儿风景幽静,一半儿农村,一半儿城廓。我看到隔江的黄州赤壁,与我遥遥相对,朝霞在那儿飞逐;我看到阁楼左边的樊口西山,夕阳在这儿没落。我总是到夜半还诵读着诗书,直到月色已残,听到鼓打五更,其声柝柝……”

② 2005年4月23日的《城市快报》刊登了记者王志辉的一篇文章——“人种不强国安赖 上海滩上练体操”,其中第一节的小标题为“不忍列强侮辱 立志强身健国”。这篇报道记述的就是徐一冰先生的这一段历史,摘录如下:

不忍列强侮辱 立志强身健国

近代体育在我国的兴起至今不过百余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体育的水平十分低下。国弱民贫,被列强戏谑地称为“东亚病夫”。徐一冰就是成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国人的贫弱,列强的嚣张,时刻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爱国神经。

徐一冰又名益彬、逸宾,浙江湖州市南浔人。据他的大儿子、我国著名作家、诗人徐迟回忆,他平时威武而严肃,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自幼喜欢武术,常常练习摔跤,并喜欢作诗。徐一冰成长的年代,清王朝犹如一棵朽树,在风雨中吱吱作响、濒临枯萎。

每每听到有人称国人为“东亚病夫”的时候,徐一冰的胸中仿佛被压上了千斤巨石,不能呼吸。“不能这样,绝不能这样。”心里的呐喊燃起他的斗志。“学习体育,健体强国!”1905年,24岁的他带着要自强的梦想,雪“东亚病夫”之耻的壮志,坐上了前往日本的客轮……

徐一冰来到日本后,进入大森体育学校,专攻体育。据浙江省湖州市体委韩锡曾考证,大森体育学校(又称大森体育会)是当时的同盟会在日本办的一所速成体育师资学校,分一年和一年半毕业两科。课程有体育学、教育学、生理学、解剖学、音乐、徒手体操、器械体操、兵式体操等专业学科。1901年至1906年间,中国留学日本的1.3万名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到这里来学习体育的。

两年后,徐一冰回到祖国,来到了被人们称为“遍地黄金”的上海滩。不过,他带着的不是“淘金梦”,而是对民族体育的期望。一到上海,他就开始准备筹建体育学校。

建校上海滩 学校招生忙

今天的上海,浙江中路两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一片。在老上海的这条马路上,经过徐一冰的不断努力,我国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于1907年问世了。

据浙江大学体育史专家赵善性说:“中国体操学校并不是一所专门培养运动员的学校,它是我国培养体育专门人才、传播近代体育的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这所学校创建后,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

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创办中国体操学校,不是完全照搬大森体操学校那一套,而是一方面积极引进近代体育,吸收外国体育的有益部分,编译西洋体操与运动;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保存国技之精华”,主张“凡自高等小学第三年起,即可添入体操课内”,并派人赴精武体育会进修,学校办得很有生气,因此深受各界赞赏。

担任校长的徐一冰对学校的建设充满了热情,什么事他都要亲历亲为,虽然校舍和经费都非常紧张,但中国的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还是蹒跚上路了。

增设田径球类 学校迁回家乡

从1907年中国体操学校挂牌授课开始到1920年,学校风风雨雨地走过了13个春秋,中国历史已经翻开了她新的一页,体操学校也到了改革的时候。赵善性说:“上世纪20年代,由于欧美田径和球类等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兴起,以德、日兵式操练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已经过时。体操学校旧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徐一冰便决心改革教育制度,增设田径和球类等运动项目。”

但是,上海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给学校的改革设置了场地上的障碍,开展这些运动项目困难不小。于是他把眼光放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湖州南浔镇,那里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建造校舍,开辟运动场地。而且学校从“十里洋场”迁往宁静的乡村集镇,不仅可以节省办学经费,而且有利于学校教学。

浙江湖州南浔镇,素有浙江首富之镇之称。“中国体操学校”的最终落脚点,就选在了这里一个名叫西栅下塘的西庄村。

结合社会发展 增删教学内容

赵善性说:“当时徐一冰决定迁址,也有很多困难,当时他一无校舍,二无场地,三无设备,四无教员,原来的几位合作共事者皆各走他方,学校什么事全都靠他一个人。他东奔西走,筹捐募款,终于在1920年挂起了‘中国体操学校’的校牌,开始了正规的教育训练。”

新的学校占地50亩,除了教室、礼堂、宿舍、厨房、传达室外,还辟有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建有体操平台和风雨操场,添置了体育器材与器械。

中国体操学校办学初期,他为学校设置的课程是:学科——体育学、教育学、伦理学、兵学、国文、生理、急救法、音乐等;术科——兵式操练、器械操练、普通连续徒手操、哑铃、球杆、棍棒、应用操、游技、教授法、射击术、拳术、武器等。这次改革,他首先做的就是革除兵操。因为国外的体育运动已经向竞技体育转变,中国的体育也正经历这个潮流。

当欧美田径和球类运动在我国兴起后,他就将课程改为:学科——体育学、教育学、伦理学、国文、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英语、音乐等;术科——体操、棍棒、田径(田赛包括:跳高、跳远、铅球、铁饼、标枪、三级跳远、撑竿跳高等,径赛包括:110码、220码、440码、880码、1600码、110码高栏和接力赛跑等)、球类(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和网球)、国术等。当时,对要不要设国术一课,徐一冰据理力争保存国术精华。中国体操学校迁往南浔以后,他还延聘上海精武体育会著名拳师王凤岗前去担任国术教师。

据韩锡曾介绍,当时学校管理很严,学生生活军事化,学生冬天穿黑色校服,夏天穿白色校服。徐一冰身体力行,常勉励学生要为雪“东亚病夫”之耻辱,争民族荣光而勤学苦练,为兴国强民效劳。在全体教师的教育下,大家带着民族自豪感而刻苦锻炼,每天金鸡报晓即踏着晨露,活跃在运动场上,学校办得很有生气。

学校分成男女部 女生革命成女兵

徐一冰的“体育救国”,志在提倡体育,增强体质,振兴中华。他认为“强国之道,重在教育;教育之本,体育在先”,“人种不强,国家安赖”。除了提倡“正当体育”关键在于学校师资的培养外,他积极主张女子参加体育活动,把女子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体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赵善性说:“从日本留学回国以后,徐一冰首先任教于爱国女校,接着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女子部,大力培养女子体育师资,提出‘女子大小学校体操课必须延聘女子教员教授’的主张。辛亥革命后,他还协助同乡好友王明良创办爱国女校南浔分校。”

他还介绍,在中国的体育史上,还有一所上海中国女子体操学校,这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所女子体操学校。其实这所学校就是中国体操学校的女子部。该校创立于1910年,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办学方法都受日本教育制度的影响,其中以教日本体操、舞蹈闻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被迫停办,全体学生参加了学生革命军。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女学生革命军,一时传为美谈。

1913年学校恢复,因校舍经费均与男子分开,故改名上海中国女子体操学校。校长增聘了中国体操学校毕业生段钢诚、张梦吉等为教师,在宝山县宝山里租赁房舍作为校舍,学生增至40人。

办校十六载 桃李满天下

据赵善性称,中国体操学校创办16年,一共有36届毕业生, 1531人,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中间,有不少继承徐一冰的遗志,成了各地从事体育教学的骨干。上世纪20年代前创办的东亚体专、上海两江女子体专、上海体师、沪江女子师专、上海体专、浙江体师等体育专业学校的创始人,都是该校毕业生。

而今,南浔中国体操学校的校舍已变为稻田。但每当人们望着那葱翠的禾苗,谈起当年中国体操学校的业绩和徐一冰先生立志办校的可贵精神,仍赞叹不已。

同类推荐
  •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本书介绍了25位世界名人的生平事迹,包括:切·格瓦拉、文森特·凡·高、阿尔伯特·史怀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伊莎多拉·邓肯等。
  •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一位半路出家的文学青年,他对文学创作的不断追求如同跋涉在沙漠中的行者对水的渴望。他的一生著述等身,但同时也债台高筑;他崇尚纯粹的文学艺术,但却受生活所迫屡次成为令自己所不耻的文佣。他通过写实风格的小说来针砭时弊,他的慧眼观察如科学实验般可信。
  • 风雪多瑙河

    风雪多瑙河

    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就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方夜谭般的传奇。本书,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 徐志摩传

    徐志摩传

    没有人走的路,我偏要去走走;走的人多了,我又想换路走。我也说不清这是好习惯还是怪脾气。二十年前研究徐志摩虽已不属禁区,但仍受着世俗偏见的白眼。那时研究徐志摩的这条路上还冷冷清清。或许正因为冷清,我就毛手毛脚闯了进去,也顾不得谁皱眉,谁拍手,谁白眼,谁欢呼了。尽管路上有杂草、有荆棘,我还是一步步往深处走,想寻找点风光,想采撷几茎有色有香的花卉。后来这条路上越来越热闹了,摩肩接踵,五光十色,我的兴致却反而淡了,想换一条冷清的路走走看。有三分冒险,就有七分诱惑,才可能达到十分境界。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十二宫事件簿

    十二宫事件簿

    这,是一群制杖的故事。这个组织有一个中二的名称,有一个战法弱鸡思想白痴但是痴情又可爱的老大,有十二个星座各异能力各异性格各异取向各异种族各异的姑娘或是汉子,有遍布世界各地的朋友和敌人,有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的各色故事,有愿意留存到世界终焉的温暖记忆。当你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偶遇他们,请假装没有认出,擦肩而过的时候,可以低声问候——十二宫,Longtimenosee!
  •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夜落星曦

    夜落星曦

    她,本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大小姐,却因一次灭门事变,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在报仇之路的途中,邂逅了腹黑的他,她的坚强勇敢感动了他,他由此爱上了她。而当她得知自己深爱的是自己的仇人时,她又会如果抉择,是抛弃深仇大恨跟他携手一生?还是与他想忘于江湖,从此形同陌路呢.................
  • 帝神绝尊

    帝神绝尊

    家族走向灭亡,少年怀仇离乡,游走九州。在这实力为尊的世界,他该如何面对?“生死我不惧,天谴我都熬过了,还会怕这这些所谓的困难吗?不管前路如何看卡,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实力证明,我是王者!
  • 丹青墨赋

    丹青墨赋

    九州之上,妖仙人魔。笔墨所绘的,不过了了。堕花楼乃本族禁地,你若是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只能变得无比强大。
  • 自我爱情规则

    自我爱情规则

    浮躁的时代,病了的城市里,向往保留自我,实际无病呻吟的自以为的爱情故事,无鸡汤,很任性,想写就写,基本太监,烂尾属于人品爆发,
  • 青棺里的女人

    青棺里的女人

    协助二伯“送鬼”,被神秘老头开天眼,出殡下葬开棺,惊心动魄的灵异事件。我变成了一个可以附身在别人身上的“鬼”,附身死人身上,借尸还魂,下煞路人;附身女人身上,竟然被人追,大吼一声变态;附身懦弱者身上,威武雄壮,亮瞎诸多狗眼看低人……偶被“三叔”看中,成了老头孙女欣欣的保镖,斗法食魂者,玩转都市与灵异界,成为万人敬仰的传奇。爱情不过瘾?来一次虐恋吧,誓要戳痛你的泪点……
  • 弃妇之重生

    弃妇之重生

    当初的一纸婚约,却定成今日的悲惨命运。当初的千金小姐却因家道中落变成了今日自卑胆小的安雅琪嫁给了青州首富贵公子韩辰逸为妻。婆婆多疑难缠,丈夫表妹刻薄,心眼多。自己的丈夫还爱上了自己的表妹。当年那个自卑胆小的安雅琪因为自己的懦弱自卑一退再退!最后落了个凄凉地被自己的丈夫和表妹背叛失了孩子的下场!如今,老天眷顾她,让她重新重生在花轿中,当所有的一切都重来时,她是否能改变自己当初悲惨的命运,为自己某一个好的前程呢?如今的她,该何去何从呢?(因为桃子是学生,所以可能会晚一点地更。但因为是放寒假暑假就会每天多更点的。桃子保证:在校时间内,每个星期最少更3章,放寒暑假最少更5章。)
  • 我是红模

    我是红模

    她们都只知道我最红,然而她们不知道我到底经历了什么,她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很多……
  • 岳柱臣传

    岳柱臣传

    本文以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864年,太平天国覆灭的时间段,为历史背景,呈现了以岳柱臣为代表的武术家,在国家遭受外辱,人民罹患苦难之际,挺身而出,以一介武夫之力为国献身的悲壮故事。文中既有关天培、曾国藩、左宗棠、琦善等历史人物,也有陈长兴、杨露禅、董海川等技艺超群的武术宗师,还有岳柱臣、张屠蛟等虚构的艺术形象。在虎门大战,火烧圆明园,大败江南大营等历史事件中,穿插江湖武林的恩怨情仇,真假虚实之间,故事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