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0500000007

第7章 体制创新(4)

昌飞公司发展汽车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当时全国有30多家企业引进生产微型汽车,有的企业全套引进生产线,连发展规划都是外国人做的;有的企业进口散件组装上市,在短时间内就占领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景德镇处于三线地区,交通不便,资金缺乏,没有工业基础,产品配套困难。这些都是发展大规模汽车生产的不利因素。昌飞公司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利的环境中生产出闻名全国的“昌河”汽车。

昌飞公司生产微型车与航空工业生产飞机一样,也是从测绘仿制起步,自己制造工装、模具。那时候昌飞公司还没有跳出航空工业单件研制、小批量生产方式,壮着胆子把汽车年产量定到3000辆、5000辆;就是这样的年产量,与生产直升机相比,许多人还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由于从头起步,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少,加上模具生产与国外存在差距,尽管当时“昌河”汽车年产量只有两三千辆,但质量问题不少,产品积压,市场占有率也上不去,只好以相当低的价格忍痛销售,眼看就要陷入困境之中。“昌河”微车刚刚驶入市场,就让市场经济毫不留情地给上了一课。

在直8直升机研制最困难的时候,昌飞公司用汽车生产的收入补贴直升机技术改造费用,在企业生产经营最困难的时候保持了一支敢打硬仗、善于攻坚的军品生产队伍。公司领导坚持把汽车生产的收益投入到直8研制中,尽管企业年年亏损,但直8的76项技术改造攻关依照轻重缓急没有停顿。据统计,到1984年昌飞公司以汽车生产利润投入直8研制的经费累计1亿多元,共完成直升机设计图样3万多张标准页,制造模线样板1万多块,制造直升机零部件1400多种。

1984年6月,经国务院领导批准,直8研制由缓变上。昌飞人靠实干迎来了直8快上的好形势。为了加快航空产品研制进度,提高研制能力,昌飞公司每年仍在直升机生产技术改造上投入2000万~3000万元,增添了一大批国内一流的设计、加工、检测设备和厂房设施,为将航空制造技术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1985年12月11日,直8直升机在景德镇首飞。1989年,昌飞公司开始向海军交付第一架直8,到1994年完成全部交付任务;其间昌飞公司又开始了直8改进改型。

直8上马减轻了昌飞公司民品生产负担的压力,“昌河”微型汽车生产也抓住了快速发展的好机会,加快规模经营步伐。20世纪80年代末期,“昌河”汽车销路不畅,年产5000辆汽车的生产能力,积压的车倒有2000多辆;车价一降再降,降到2万元一辆还销不动。1990年,“昌河”汽车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机遇。那时,北京出租车市场向微型车开放。从中航供销公司华北站传来消息,北京银建出租汽车公司要购买50辆微车作出租车用。昌飞公司抓住这一机遇,由此“昌河”微车开始成批进军北京市场。

北京一些出租汽车公司通过车型、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各方面比较,纷纷把目光投向“昌河”微车。昌飞公司看准时机,积极开拓市场,连续3年把微车产量的70%投向北京市场。依靠质量、价格、售后服务,昌飞公司敲开了首都市场大门,“昌河”微车很快占据北京出租汽车市场半壁江山。一时间,北京长安街上成串黄色“面的”成为首都一道新的街景,“昌河”车也随之名声大振,连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到昌飞公司视察时都指着“昌河”汽车说:“这车在北京挺有名气,叫‘蝗虫’。”

“首都效应”对“昌河”汽车销售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昌河”汽车销售很快从北京辐射全国。

汽车生产讲究规模效益,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都逼着“昌河”汽车生产一定要上规模。从客观条件上讲,昌飞公司位于地处三线的景德镇市,地方财政和金融机构都不可能提供大笔资金,况且汽车生产要一下子扩大到年产10万辆车的规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再说,如果不顾市场情况,一味追求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供大于求,出现生产过剩、产品积压的局面,不但投资发挥不了效益,还会使企业背上新的包袱。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昌飞公司领导班子在时任总经理杨金槐、党委书记吴全带领下,认真分析市场情况和企业承受能力,冷静地考虑企业发展方针,提出“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发展”思路,坚持从自身条件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决心走出一条“少投入、多产出、快产出”的新路。

为了尽快形成规模生产,昌飞公司投资4632万元,在1992年建成一条年产1.5万辆微车的生产线,当年就生产了8088辆微车,比上年4323辆翻了一番。1993年“昌河”汽车生产超万辆,达到12164辆微车。1994年,昌飞公司跨上年产2万辆汽车的台阶,这一年生产了20040辆汽车。

其后,昌飞公司又着手进行年产4万辆的生产线技术改造,分3年投资4655万元,增加冲压线、涂装线的设备,扩充改造焊装线、总装线。1995年11月,生产线改造通过国家验收,形成双班综合年产4万辆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微车25020辆,销售25067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7%,在全国汽车行业排名第14位。1996年昌飞公司突破汽车生产能力,在年产4万辆的生产线上生产了42194辆微车,销售40618辆,市场占有率上升到26%,居全国汽车行业第10位。1997年,“昌河”汽车共生产70118辆,销售70043辆,微车市场占有率上升到31%,居全国汽车行业第8位。按照规划,昌飞公司于1996年12月又开始了年产7万辆的技术改造,然后再在7万辆基础上滚动发展到年产10万辆。1998年11月28日,昌飞公司跨地域兼并安徽合肥淮海机械厂,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形成跨地区生产、经营的战略格局,总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5万辆,迈进了汽车工业规模生产的门槛。

汽车市场培育和发展有一个过程。“滚动发展”使“昌河”汽车生产紧紧追随市场开发步伐,既发挥了市场对生产的牵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昌河”汽车卖方市场,又避免生产能力过剩造成企业投资回收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的恶果,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上规模与资金短缺的矛盾,使经济增长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现在,昌河汽车公司已有景德镇、合肥、九江3个整车生产基地和九江发动机生产基地,具备年产30万辆整车和15万台汽车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二、艰苦创业,奠定辉煌

哈飞汽车集团引以为自豪的是———在我国微车行业中,哈飞汽车集团是唯一没有合资背景的大型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创业初期作坊式的零敲碎打到如今年产40万辆汽车的规模,从最初借鉴先进经验、引进技术、联合开发到今天自主研发,从单一的微型汽车到形成中高级轿车五大系列近百个品种……哈飞汽车集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哈飞公司总经理曲景文说,改革开放以来,民品生产保证了公司正常运转,同时在企业各个层面上使人们实实在在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作用。现在哈飞公司有“吃饭”的产品———运12,有“当家”的产品———直9系列直升机,有合作的产品———与法国联合设计、生产的EC120直升机,民品贡献功不可没。

在我国直升机发展历史上,直9引进、研制成功并国产化,使中国直升机技术一步跨越30年,我国直升机事业迈上了现代化的台阶。与以往国家批准立项、下达任务和经费的做法不同,当时按照“拨改贷”的政策,哈飞公司自主贷款完成直9引进和国产化任务。

20世纪80年代是直9研制最紧张的时候,也是哈飞公司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原来承担的直5直升机已经在1979年停产,自己研制的运11找不到用户;为了开辟国际民用飞机市场,哈飞公司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自筹资金率先在国内第一个采用国际通用适航标准,开始设计、研制民用飞机———运12。尽管航空主业产品任务为零,公司领导班子决心就是贷款也要上直9。那时候,公司主要靠民品生产的收入运转,液化气钢瓶、高速轧机、医药包装机械等成为公司的支柱民品。汽车制造为哈飞公司民品生产打开了又一扇大门。

1980年,哈飞公司开始了“保军转民”战略调整。在一个长30多米、宽15米的老工房点焊室里,长于飞机制造的一群精兵强将走上了“哈飞”汽车研制之路。1982年7月25日,我国第一辆微型载货汽车———“松花江”微车完成总装;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准备批量生产。同年,哈飞公司决定按照汽车生产规模经济的特点建立年产万辆汽车的生产线。1985年,年产万辆的汽车生产线全面投产。1986年,哈飞公司在引进微型货车基础上开发了双排座货车;加长轴距和车身,开发出用户欢迎的加长型单排座货车,丰富了车辆品种,打开了市场销路。

与昌河汽车公司“滚动发展”不同,哈飞汽车集团三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推动汽车生产完成了三次跨越。

1991年4月,当时的航空航天工业部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共同确定哈飞汽车集团微车生产线改造为部、省、市“一号工程”,目标是3年后投产形成生产能力,5年后达到年产5万辆车的生产能力。9月23日,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微车生产线破土动工。入冬前完成的土建工程都是干部员工一锹一镐挖出来的,为公司节省了四五百万元。

1994年9月20日,“一号工程”竣工投产,哈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哈飞汽车公司)同时成立,开始了“哈飞”汽车生产新阶段。1995年,包括单排座货车、双排座货车、厢式客车的“哈飞”系列微型汽车共产销42500辆,销售收入20亿元,均比上年翻了一番,实现了哈飞汽车公司第一次跨越。

1998~1999年的“双加”工程是哈飞汽车公司第二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公司投入1.98亿元扩建了焊接、涂装、总装3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提高到20万辆,平均每1.85分钟生产一辆汽车。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哈飞·中意”为“哈飞”汽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96年,哈飞汽车公司与来访的意大利宾尼法瑞纳公司高层人士确定,将开发“中意”车作为双方第一个合作项目。哈飞汽车公司与国外知名公司合作,联合设计、开发的汽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商标,结束了中国微型车多年来一直引进或仿制日本汽车的历史,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中意之路”。

1999年,“哈飞·中意”面世。不同于日系微车的造型吸引了消费者目光,一下子引起市场关注,提升了“哈飞”汽车在市场上的形象,提高了企业知名度,订货大幅提升。当年“哈飞”汽车生产8.6万辆,销售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50%。2000年汽车生产12.2万辆,销售12.4万辆。两年迈出两大步,连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哈飞”汽车历史上第二次跨越。

2000~2002年“哈飞”微车连续三年产销量全国排名第一,人们几乎忘记了哈飞公司主业是制造飞机和直升机。2003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哈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崔学文到北京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他在接受《中国航空报》记者采访时,一见面就说:“从全国人大开会到现在,来采访我的十多个记者没有问航空的,都是采访有关汽车工业发展的问题。”那时,哈飞公司销售收入已经从1998年的20亿元猛增到2002年的60亿元,航空主产品直9直升机、运12飞机市场形势越来越好,民用支柱产品———汽车已经形成年产30万辆生产能力,2002年在汽车行业综合排名第五位。

生产轿车是哈飞汽车公司苦苦追寻的梦想。在微车生产领域取得骄人业绩以后,哈飞汽车公司将目光投向轿车。2001年3月,年产20万辆轿车的“新一号工程”破土动工,历时7个月在上冻之前实现暖封闭。2002年5月28日,“哈飞·赛马”下线,1年后“哈飞·路宝”下线,2005年4月7日,“哈飞”汽车第一款三厢轿车———“哈飞·赛豹”Ⅲ下线……哈飞汽车公司又实现了第三次跨越。

从1982年到2003年,哈飞汽车公司用10年多时间生产了100万辆汽车,到2008年3月25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仅用了4年多时间。哈飞汽车公司在航空工业民品生产中创造了新的辉煌。

三、辉煌之后的思考

“军转民”以来,航空工业在军品研制和民品生产中创造过无数辉煌业绩。在这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中,“昌河”汽车与“哈飞”汽车在老百姓中的知名度仍大大高于昌飞公司、哈飞公司两家企业航空主产品的知名度。按照“强强联合”的规律,两家汽车企业若是南北联手,不说“打遍天下无敌手”,恐怕在中国小型车市场上也能称雄一方。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本书分“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关于收入分配”、“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综合经济问题”四个部分,收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论文近百篇。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中国当下经济到底怎么了,大家众说纷纭,官员、企业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书中明确告诉各位读者:中国经济萧条已经到来,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惨状。萧条也意味着希望,如果没有“次货危机”,美国经济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郎咸平教授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政府推动的所谓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其实都是伪命题。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动的“手”,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才该是应该做的。今天的萧条,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萧条,政府也必须束缚自己那只好动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书总结道:只有砸碎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枷锁,中国改革的的新红利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才有走出萧条的希望。
  • 创业农民

    创业农民

    本书是中国农民创业致富的调查报告。作者实地考察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80余家,走访了返乡农民工家庭60余户,选择了其中那些具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思路和最佳实践心得浓缩成本书内容。
  •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一书的写作是基于:1.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2.我国ICT产业已经.彤成了国际同步的态势;3.我国ICT研究领域基本上停留在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我国经济学界涉入该领域较浅或较少;4.综观世界近十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其理论成果基本都是集中在信息经济相关的经济学理论;5.笔者率先提出“非常经济概念”,是采取交叉学科研究的方式,意图填补我国“非现场经济”研究的空白;6.高等教学的学科内容应该始终走在社会发展实际的前沿;7.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分析的平民化趋势。
  • 喝茶聊天经济学

    喝茶聊天经济学

    经济学不是繁冗的公式,不是枯燥的定理,它的存在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喝茶聊天经济学》不是感性的第六感判断,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喝茶聊天经济学》用理性的思考和详实数据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答案。《喝茶聊天经济学》会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经济学,什么才是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它既生动有趣,又简洁明了,向大家说明了一个个现实问题的来龙去脉。读完本书,每位读者都会更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学是如何一点一滴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热门推荐
  • 逆袭豪门傲娇媳

    逆袭豪门傲娇媳

    恩情兑换的豪门婚姻只是梦幻如水,好似浮华梦境,真实却太过虚伪。豪门小姐登堂入室,霸占婚房成为女主人,与夫翻云覆雨表演清宫床戏。痴心只因为情根早就深种,无法摆脱,豪门阴谋,惊天命案,吞并公司,恶念交易。肮脏肉体交易的豪门生活,所谓的光鲜亮丽锦衣玉食,只不过是吞噬人性的开始。“贱人,谁允许你勾搭别人?”“我勾搭别人?笑话,黎枫傲你都让我陪别的男人上床了,勾搭谈不上,上床没什么你不是一直说我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吗?这点算不了什么。”“啪啪,贱人,为何?原本曼丽说的我还不敢相信,没有想到你竟然如此浪荡,你如此需要男人,那么服侍我一人,尽你妻子应尽的责任。”一手抱起满脸绯红的王可欣,衣服早已经褪尽。
  • 命运召唤

    命运召唤

    有人说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命运推动着他的一生,他终将回到那个世界,那个父亲曾经生活的世界,可能从他出生的那时,他的一切都被安排,注定卷入一场阴谋之中,他却一无所知。不过他终将冲破命运的束缚决定自己的命运。
  • 紫云横空

    紫云横空

    “你真的要与我们所有人为敌,与整个大陆为敌?”。强大的敌人看着紫云愤恨道。“抱歉!是你们逼我,我别无选择”。紫云说话之时只是看着身边的女子,目光中充满着爱惜之意。“好!我原本认为你是个天才,将来可与我等比肩。现在看来不过一蠢材。去死吧!”。“你后悔吗?”看着深受重伤的紫云,女子眼中含泪。
  • 朝华一世:冷酷战神拐回家

    朝华一世:冷酷战神拐回家

    六剑出,天下乱,神女现,天地灭。惨遭丫鬟毒手,坠落深谷,天却不亡她,赐她一个奶妈当师傅,到处穿越时空,回到以前直接修理渣男渣女,就一个字“爽!”扮猪吃老虎,就是她的代名词,你以为她是小白兔?那你就太天真了,她可是一个厚脸皮无下限的多大老虎。“逆天改命,有何不可,这命运,老娘一样能把它扳回自己的道路!”
  • 雅量

    雅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翀情岁月

    翀情岁月

    初见动心,再见时,因为错误的决定使他无法有借口靠近她,辗转在几人中的爱情,谁才是她的命中注定?没有办法伤害每一个,更没办法爱每一个。摘选:偶尔严应繁会上来赶我去吃饭,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会偷偷藏起我的鸡蛋三明治和鲜牛奶,这样饥饿的肚子就不允许我不去食堂。然而如意和李珂这几个月都很忙的样子,很少出现四人吃饭的时候,反倒我成了小团体里的常客。
  • 乖乖女的专属小爹妈

    乖乖女的专属小爹妈

    她生性淡漠,总是一个人来来往往;他性格开朗,总有一却有人相伴;她从小时起,便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爹妈总嚷着,女儿啊,你能不能出去闯个祸,捣个蛋,否则我们当父母的得多没成就感;他自小时起,便四处捣蛋,爹妈总嚷着,你个死小子,一天不惹事,一天老师不打电话上门,你就活着不自在是吧,你就不能乖点,给我们留点脸面;他调皮,他捣蛋,他不解风情,但自他认识她的第一天起,便将所有的柔情,所有的耐心,甚至是所有的唠叨,都给了她,将她照顾得无微不至,按她的话说,顾言,你简直就是我的小爹妈······
  • 指剑八荒

    指剑八荒

    陆子明,身世孤苦的孤儿,因为奇遇而来到纳兰小镇,从此踏上武修一途,恩怨情仇,最后解开自己身世之谜,回到水蓝星,解开蜀山封印,打开通往仙界大门
  • 王妃息怒阿,王爷不是故意的

    王妃息怒阿,王爷不是故意的

    看废材如何变身为天才。她,是丞相府的嫡女,世人公认的废材,却不知,她是世上仅有灵身之一,待她傲视世界,“爱妃。”某王爷再次不要脸地跟上来。他,高傲,冷漠,在她面前却喜欢撒娇卖萌,他亦是炎烁大陆的战神,尊贵无比的傲王爷。她强,他更强。
  • 射雕之叶青青

    射雕之叶青青

    叶青青:啊,我掉水里了,快来救我啊!陆冠英:青青,我不会水啊,怎么办,快来人啊来人啊!陆乘风:救你?先把这几年吃我们家的粮食还给我!初九:青青,我来啦!!【噗通】啊啊!!我忘了我也不会水了,救我啊!!黄蓉:青儿姐,你坚持住!靖哥哥也掉水里了,我先去救他。叶青青:TAT总之,就是叶青青在射雕的苦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