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69400000006

第6章 火箭的故事(5)

火箭А—4第一次在试验台上的点火试验于1947年10 月16 日进行。人们立刻就发现了大量地面电缆网络和接插件的故障。整改工作进行了一昼夜。两天后,1947年10 月18 日,在靶场实现了第一次弹道火箭发射。发射结果良好:火箭А—4 飞行了206.7 千米,达到86千米高度。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火箭向左偏离目标达30千米,进入稠密大气层后就完全烧毁了。

下一次,10月22日的发射,仍然使用了Т批次火箭。还在火箭飞行的主动段,发射者们就捕捉到严重的向左偏离,竟达到180 千米!为解决问题,德国专家受邀而来。终于弄清,原来在一定状态下,由于振动,控制线路内产生了对有用信号的干扰。后来在线路中加了电子滤波器,才消除了干扰。

改进控制线路之后开始并延续至1947年11月13日的第二轮试验,发射了4枚Т批次和5枚Н批次(此批火箭是苏联和德国专家在德国组装的) 火箭。9枚火箭中,能够达到最大射程274千米目标的仅有5枚。

当靶场进行夏季飞行试验的时候,在НИИ—88 ,计及苏联国标(ГОСТ)、标准、规范和材料的要求,完成了对德国火箭技术资料的配套工作。此项艰苦而细致的劳动,就像研究和掌握缴获的火箭技术的总结一样,成为制造国产远程弹道火箭Р—1的基础。

事实表明,在苏联条件下,制造类似这样的火箭并不简单。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用国产类似材料替代德国材料。在制造火箭А —4时,德国人使用了86 种牌号和规格的钢材,而苏联1947年的工业技术,可以提供的仅有32种牌号。有色金属方面,德国人使用了59种牌号,而苏联的火箭,在自己家只能找到21种。橡胶、垫片、密封、绝缘、塑料,都是极端“困难的”材料。对于火箭,需要有87种非金属产品,而苏联的工厂和研究所能够提供的只有48种。

克服了巨大困难才掌握了控制系统舵面机构的制造。其第一批样件,无论是静力特性还是动力特性,没有一样达到要求。更严重的是,它们都没能达到密封要求。作为工作燃料的油,在这些机构中,当产生工作压力时,毁坏了橡胶密封件。另外,刚刚掌握了制造机构壳体技术的工厂,甚至不能保证最基本的品质。

用于制造泵主要零件的特殊铁和钢,在加工时被发现纯度不够。继动分流阀组件给已有大量废品的齿轮泵又添加了许多麻烦。掉入分流阀机构中的微小颗粒,导致机构卡滞。这种“污染”,使火箭失去了操纵性,并不可避免地发生事故。

在德国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时,大燃烧室的焊接并非不可捉摸。但在自己家里,焊缝却是带有凸瘤的,有大量烧穿,试验时还产生裂纹。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师们有了一种成熟的看法,即战后苏联的生产水平,不适应设计人员所创造的技术水平。要做的不仅是对操作工艺的改进,还要使工程师和工人从心理上有深刻改变。

尽管工艺落后,而且首批Р—1在形式上仅限于仿制火箭А—4,设计师们还是争取立刻采用新的方案。结果是,其显著改造了尾舱和仪表舱的结构,并有所加强。因为加大了酒精的加注量,火箭的理论飞行距离也得以提高,达到250至270千米。

计划于1948年9月17 日在卡普斯金亚尔靶场做第一次发射火箭Р—1的尝试,即А—4发射后的11个月。批号为I—4的火箭,发射后立即倾斜并开始水平飞行67。在发动机工作情况下飞行了10 千米后,火箭俯冲并毁坏。发射时发射台被损坏。

由于需要在靶场直接消除无数故障,故耽误了下一枚Р—1的发射。但最后还是进行了发射,日期是1948年10 月10 日。这一次,批号为I—1的火箭飞行了250千米。发射被认为是成功的,但这是10枚火箭批量中仅有的一次。故障原因主要是工艺性的:火箭的机械部件和系统制造质量不佳; 对部件和仪表的检测监控不好。为救活年轻的火箭企业,不致令其关闭,设计师不得不重新检查全部工艺链。

夏季第二阶段的试验准备了20 枚火箭。其中10 枚用于校靶,10枚用于考核。在1949年秋发射时,这一组中17 枚火箭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1950年1月25日,政府决定,火箭Р—1 装备苏联军队。而在1952年,该火箭在第聂伯尔彼得罗夫斯克的第588 工厂投入批量生产。今天,许多专家提出:火箭Р—1装备苏联军队并投入批生产了吗?要知道,军方认为它不可靠,老化了。但是,如果回顾这一段历史,从培养专业干部、积累经验、提高工艺水平的观点看,火箭Р—1的贡献不可磨灭——在4年的时间里,苏联火箭人员消除了落后10年的状况,在苏联,打下了发展新型企业的基础。此外,正是火箭Р—1使苏联开始了针对宇宙的直接研究。

1.7 首次地球物理探测

还在德国的时候,科罗廖夫即明白了,在火箭А—4基础上可以设计更先进的火箭,其射程可达到600 千米。在确定德国发动机在推力上可以给出16% ~35% 的加力之后,总设计师建议了5种新火箭方案,其中之一是基本型。

设计人员曾设想,标识为Р—2 的火箭,将基本类似А—4,但其箭身的柱体长度延长了1.9 米。尽管工期短、工作忙,1946年底还是完成了火箭的全部图样及说明书,甚至做好了3枚Р—2的试验样机。

1947年4月25日,在НИИ—88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上,进行了火箭Р—2的草图设计答辩。有一个问题引起极大关切。计算表明,加长的火箭在返回稠密大气层时会损毁。科罗廖夫将齐奥尔科夫斯基关于组装火箭的论述引用到自己论文中67 ,并提出了独创的思想:制造可分离的火箭弹头,使其独立击中目标,而不取决于运载器弹道轨迹的末段。

在改进火箭的过程中,还曾有过一些革命性的建议。例如,借助给箱体内部增压,可以使其有足够的刚性,以至能自身承受并“支撑”外部载荷。据此,箱体可以做得更小且无需另外制作保护外壳——外壳会增加火箭的重量。此外,研究表明,大的尾翼并不能改善火箭的飞行特性,从而否定了其存在的意义。

到1947年底,设计方案已经完成,但新的独特设想仅部分实现:仅限于承压的燃油箱。方案保留了氧气箱的防护外壳,保留了尾舱的尾翼。火箭的最终方案建议,把氧气箱做成承压的。因此,第一方案被划到特殊计划中,火箭被标识为Р—2Э。

对可分离弹头问题要给予认真研究。开始,НИИ—88 的工程师们感到,新的“组装”构图没有任何困难:关闭发动机,弹头用弹簧抛出,或者用传爆管射出。但是,几乎马上就出现了问题:只要发动机工作,就不能分离弹头(发动机就像从下方用火箭壳体托着它),而发动机关闭之后再分离弹头并不划算,因为,火箭已经不可操纵,弹头可能偏离航向。因此,分离要准确地发生在发动机关闭的那一瞬间。问题也正在这里,这一瞬间是不存在的!停止供燃料之后,燃烧室内的残余燃烧仍在继续,推力趋向减小,而完全消失却要经过7 ~10 秒。为了确定精准的停止供燃料瞬间,需要燃料残余燃烧的数学模型。而建立这样的模型,不要一年也要数月的时间。谢尔盖·科罗廖夫决定,不等待这一问题的理论概念完成,直接进行火箭Р—1 弹头的试射。他设想,在Р—2Э开始试验之前,和弹头分离有关的所有问题都将得到解决。于是出现了火箭Р—1А——阿努诗卡,这是靶场上人们对它的爱称。

可分离弹头的工作使科罗廖夫迈出了下面的一步,邀请科学院的学者参加导弹计划。科罗廖夫继续将自己的“宇宙”方针投向火箭制造,它需要经过检验的高层大气数据,以便投入宇宙飞行器的设计。

有趣的是,早在1944年,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就讨论过建造火药火箭210的问题,并以升至40 千米高的仪表,对宇宙射线进行测量。1946年6月,在列宁格勒近郊发射了3 枚此种火箭,火箭上安装了由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威尔诺夫68教授小组制造的仪器。但是,发射均以失败告终。不过,威尔诺夫没有失望,当他听说在伏尔加河边的荒原正在发射大型火箭时,他开始询问并找到了科罗廖夫。

1947年夏天,总设计师邀请威尔诺夫教授及其同行来到巴特里普基,参观工厂和设计局,展示了从德国缴获的火箭技术设备样品。参观结束后,科罗廖夫开始询问物理学家的计划。在谈话过程中,确定了科研设备第一个组件的重量为500千克。

得到科学院领导事先的支持之后,威尔诺夫教授又得到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许可,将自己的仪器放在了从德国运回的2枚А—4火箭上。1947年秋,物理学家来到卡普斯金亚尔。带有科学仪器的火箭第一次发射已经是11月2日,进行得近乎理想:火箭偏离理论轨迹仅仅5千米。仪器记录的信号可以接受,并对其进行了译码和分析。11月13日的第二次发射表现得“更纯净”,其偏离未超出80米,学者们得到了大量值得处理和思考的数据。

物理学家的兴趣范围扩大了,在得知带有可分离弹头的火箭Р—1А设计方案之后,他们欣喜若狂 :现在能够精确测量大气高层的气体组成和温度了,再也不用怕“整个”火箭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干扰”。

为支持科学研究,军方拨出8 枚缴获的火箭А—4 ,НИИ —88的工程师们逐个查看,进行必要的更改。一些火箭,安装了特殊结构的尾舱,同时,增加了使弹头分离的机构。该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停车”以后,操控仪表发出指令,使传爆管的爆炸螺栓断开,弹头和火箭壳体是用该螺栓连接在一起的。然后,弹簧机构平稳地推出弹头。结果,火箭Р—1А在壳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长度比原来的А—4增加了1米。

1949年5月7日,阿努诗卡第一次发射。分离的弹头落在距离发射点210千米的地方。激动的科罗廖夫立即要了飞机飞向目的地。他从空中看到两个弹坑,便说服驾驶员将飞机Ли—2 降落,自己去看火箭和分离弹头的着陆点。

又进行了还算成功的三次带有分离弹头的弹道发射。而对第5枚——安装着物理学家的仪器的火箭,则坚决地进行了垂直发射。科学研究部件ФИАР—1放在臼炮内的圆柱形仪器舱内,臼炮安装在尾舱,就在尾翼的旁边。在预定高度,用压缩空气将其抛出。

经过4秒钟,仪器开始收集样件,为便于着陆后寻找,仪器舱装备了无线电发射机。两枚准备垂直发射的火箭,分别安装了2 个臼炮和2个仪器组件ФИАР—1。

1949年5月24日,首批2 个组件ФИАР—1 被火箭Р—1А带到110千米高度。弹头分离机构正常工作,两个仪器舱分别飞向火箭两边,以便脱离“过量的燃气流”。一段时间内,仪器舱飞行时仪器没有启动,最后终于开始工作。但就在这一刻,降落伞突然提前打开了。巨大的空气压力将降落伞撕成布条,仪器舱随即落向地面。

4天以后,即5月28日,物理学家不再悲伤,因为科研仪器从102千米回落到地面依旧完整,没有损伤。

利用改进的火箭Р—1做科学试验持续了7年时间,火箭很适合用于研究高层大气。实际上,他们的标识已经不是“Р”,而是“В”(俄文“垂直”的字头)。这样,在Р—1А基础上,研制并发射了下列火箭:В—1А,В—1Б,В—1В,В—1Д,В—1Е。在Р—2基础上的是В—2А,在Р—5基础上的是В—5А。

至于大型火箭Р—2,则在完成一个循坏试验之后,又加以改进,并于1952年以代号8Ж38装备了部队。

可分离弹头不仅使人们能够确定大气上层成分,而且能够开始从事医学生理实验,研究火箭飞行因素对生命组织的影响。1950年8月28日,科罗廖夫批准了研制火箭В—1Б以及可分离密封舱的技术任务书。分离密封舱内可以安置供试验的动物。

但是,会是什么动物?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亚兹多夫斯基69对此给了答案。他此前在国家航空医学科学试验研究院(ГНИИИ) 70领导了密封舱和宇航服的试验,并成立了由三个医生和一个工程师组成的小组。

正如预想的,在选什么动物进行试验的问题上,小组成员之间发生了争论。起初有人建议选啮齿动物,也考虑过用猴子,因为当时美国在缴获的火箭А—4上,猕猴属的恒河猴已经飞过。但是,猴子常发生神经问题,因此,学者们被迫搭载上被麻醉的猴子,这大大降低了所得结果的价值。此外,没有一只猴子幸运地生还地面,因为火箭及其弹头毁坏了71。经过长期辩论后确定,宇宙试验的生物客体将是狗。因为狗能很好地接受训练,并极快地习惯于各种限制。下面一点也很重要:在俄罗斯对其生理的研究已经持续了数十年,而巴甫洛夫教授72的论文也广为人知,那些未来的宇航医学家们还是大学生时就知道了。

为飞行而选择的狗,其体重不能超过7千克。其他必要条件是:特别健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对各种不利外界环境因素保持稳定,具备这些条件的首先是流浪的、非良种的狗。年龄也有很大意义:年老动物和幼崽忍耐不利条件的能力较差; 幼崽好动,坐不住,过分地爱玩耍,这有可能导致试验失败。根据经验,应优先选择年龄在2岁至6岁的狗。

同类推荐
  • 辉煌60年

    辉煌60年

    2011年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为弘扬“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理念,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局、中国航空报社、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了“辉煌60年”征文活动, 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以著书立说的形式, 发掘航空工业的光荣历史。活动得到老同志积极响应, 收到来自集团总部及所属成员单位老同志撰写的征文320余篇。经过专家评审, 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共计100篇。
  • 朱育理文集

    朱育理文集

    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所编的《朱育理文集》是朱育理同志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担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领导期间发表的讲话和文章这些讲话和文章充分体现了朱育理同志深刻认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航空工业深化改革绘制航空工业发展战略蓝图高度重视质量。
  • 心芯相印

    心芯相印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艰辛的童年生活、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上航空事业道路的历程,进而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高层有效管理者。书中有不少篇幅再现了作者传奇般的经历。本书文字朴素、语言通俗、内容真实、感情丰富。适合青少年、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无小事,事事抓落实。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责任是安全的最好屏障,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福利。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唯有立足岗位,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做到防微杜渐,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才能让平安、幸福、和谐永驻身边。
  • 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社科联2008重点课题“西湖治理史及其生态学评价”成果的一部分,围绕着西湖治理这一中心,重点阐述了历次对西湖治理的具体经过,及其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并对每次治理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述。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糊涂胖妃,就是撞上你

    穿越之糊涂胖妃,就是撞上你

    刘美儿,我一枚普通大四学生,花一样的年龄,可是就在毕业典礼上,偶要和男神表白的时候,为啥好巧不巧的赶上穿越,我只是一枚普通人(作者:你不普通哟,可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女主哦。美儿:哥无恩,眼看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你赔啊!呜呜~~~~(>_<)~~~~满脸汗颜的作者大大:我赔)好吧穿就穿为啥是一胖妞,是想让我逆袭吗?可是我为啥还要遇见他,一腹黑男,我本就不坚强看来我是要到那两天就嘎嘣的人啊。。。。。。。。。。。。穿越不搞点事情对不起广大群众啊,让我们一对一,来段缘分咯!
  • 后宫:我的后宫我作主

    后宫:我的后宫我作主

    皇后又如何,皇上的爱妃又什么样,只有对我不客气的,我不会纵容,那个对我好,我自然对他好,那个对我不好,啍。。。。。。
  • 借你生个孩子

    借你生个孩子

    纪向南这个人英俊冷酷,翻脸无情,身边的女人如浮云,女人只是他暧床的工具。他从不愿意吃亏,她错赶了他的床伴,居然要她赔偿他,帮他做家事,打破花瓶,赔,毁了西装,赔,坏了电脑,更是赔。赔来赔去,她就差没卖身了。他不要爱情,可是他喜欢他,他说,借你生个孩子,我们一笔勾销。一百万,借她肚子生个孩子,不谈感情只谈结果。很伤人的话,怀胎十月,看着他的女人走马观灯一般,看着他订婚,看着他多情,就是唯独对她无情。生完孩子他却赖上了她,合约,不作数,她是他孩子的妈,拒绝去面对爱,却不得不知道,这就是爱。
  • 俊凯岁月留香

    俊凯岁月留香

    清新脱俗的她,俊俏可爱的他,俩冤家碰到一起,慢慢的从一见就骂,到细心呵护,岁月,留下不一样的香
  • 妃凡九天

    妃凡九天

    我爱你,追随你,我卑微如尘土。你却对我毫不在乎,她人一言你便将我随手丢弃。千百万幻兽,铁蹄铮铮,轻易踏平我拼命守护的疆土,只因为你不爱我。我终于明白,哪怕我穷尽一生,也换不来你真心以待。罢,帝王恩难承,既你对我弃如敝履,我更不会再多爱你一丝一毫。尽欢而散,终感悲凉。你既屠我疆域,我便还你狼藉天下。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而我爱你,气象峥嵘,偃息旗鼓。
  • 我最想要的投资理财书:女人一定要做后天有钱人

    我最想要的投资理财书:女人一定要做后天有钱人

    女人的财富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幸福指数。女人有了钱在某种意义上才能够拥有独立的人格,女人有了钱才会更有安全感,女人有了钱才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女人有了钱会使爱情、友情、亲情更加稳固……总之,钱可以说是女人幸福、快乐的保障。女人可以没有富贵的身世,但却不可以不做一个“后天有钱人”。
  • 重生之打造时尚王国

    重生之打造时尚王国

    意料之外的重生,沈之淇照样也珍惜多出来的生命。原只是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却换上一代大名媛的灵魂。在这个不属于她的时代,无意掀起一场难以想象的风暴。衣香鬓影,灯火辉煌,巧笑嫣然,名媛天成。而他,是天生的野心家。她华贵,他尊荣。她薄情,他冷酷。他们是注定的情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弱水尽三千

    弱水尽三千

    乱花纷扰,青丝浮沉,抬头一眼,惊鸿一瞥,便是一生一世。她,牢牢贴在他的怀里,满脸幸福,却道:我不爱你,从未爱过!他,紧紧搂着荏弱的她,允诺道:我也未曾爱过你。红尘一点、软红十丈,溺水三千,迷了谁的眼,乱了何人心。
  • 大荒少年行

    大荒少年行

    始有清浊两气,清气升为天,浊气降曰大荒。万物争命,炼体炼魄炼阴阳,修武修道修创世。堪论天机密,可晓星辰变。在岁月长河中,人族如风中残烛,浪中漂叶,夹缝求生,终成强族,旷古之姿,却引万族之首灵族忌恨,两族血战难休。神秘村落,神秘人群,刀开创世之道,剑立太平天下。
  • 病变:从天而降

    病变:从天而降

    生化X病毒来袭,灾难降临!你选择孤军奋战,还是服从团队?你会像往常一样袒护着你的朋友,还是为让自己活命扔下他自生自灭?这一切决定终将取决你是不是这个世界的主角!内容简单易懂,记录下幸存者一路冒险的故事,友谊是那么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