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62300000002

第2章 斯大林的选择(下)

2004年1月16日,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正式对外开放。在档案馆的开放档案借阅处,已经解密的8万多份中国外交档案,各国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自由查阅。在查阅过程中,有一份特殊的档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既不是外交文件,也不是政府公文,而是一篇曾发表在美国报纸上的时评,他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 斯诺。

埃德加·斯诺称得上是20世纪最传奇的记者之一,他曾经大胆而精准地预测过苏德战争爆发和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9年4月9日,就是这位传奇的记者,在美国《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中国会成为苏联的卫星国吗》,斯诺再次预言:“中国将成为一个共产党治理下,不跟莫斯科指挥棒转的大国。”这个预言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但后来的历史证明,他的预言又一次成为了现实。那么这仅仅是斯诺本人的运气,或者是历史的偶然吗?1949年的中苏关系,到底透露了怎样耐人寻味的讯息呢?

1949年元月,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此时,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已接近尾声,东北、华北以及整个黄淮流域都已基本解放,百万人民解放军正枕戈待旦,时刻准备挥师南下,直取南京。

面对这兵败如山倒的局势,1月8日,南京国民政府分别向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提交备忘录,希望由四国出面调停内战,实现国共和谈。事实上,国民政府所谓的和谈就是希望发动一场和平攻势,达成国共双方“划江而治”,以此来换取喘息的时间,待日后卷土重来。对于蒋介石的这个用心,毛泽东看得是一清二楚。所以,当国民政府陆续放出和平的烟幕弹时,中共方面就已经打定主意,拒绝和谈。谁能想到,就在这个时候,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却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苏联收到国民政府照会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10日,化名为菲利波夫的斯大林就致电毛泽东。电报指出:国民政府目的是向世人宣布南京政府赞成和平,如果中共“直接拒绝与南京和谈,就是向世人宣布它主张直接进行内战”。因此,斯大林建议毛泽东,应当同意国民政府的和谈请求。

他(斯大林)就给毛泽东起草了一封回信,说苏联从来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内战是你们自己的事儿,但是如果你们需要国外调停的话,只有苏联有这个资格。他说的意思是,那些在背后煽动挑动内战的那些人,没有资格参与调停。那当然说的就是美国和英国。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斯大林的这些建议,使毛泽东大为不满。这让他马上想起了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斯大林要他前往重庆谈判时的情景。他没有想到,当中国共产党即将要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斯大林会再一次要求他们向国民党政府妥协。

1月12日,毛泽东回电给斯大林,他首先为斯大林草拟了一个答复国民政府的文稿,直接代表苏联政府拒绝对中国内战双方进行调停。在这封很长的电报最后,毛泽东又特别强调:“人民解放军今年夏天将可渡过长江,攻打南京。似乎我们无须再次采取政治上的迂回行动。”

毛泽东的强硬态度,让斯大林感到有些吃惊,也有些难堪。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内,还从来没有人敢这样直截了当地违背他的意志。或许是为了弥补前一封电报的失误,1月13日,斯大林又再次致电中共中央。在电文中,他明确解释说:“我们提出的你们对国民党建议的答复草案是旨在阻扰和谈。”

这个电报说什么呢?说我给你写那个信,不是让你真的去和谈,只是让你要把和谈的旗子抓在手里,你不能把和平的旗子让给敌人,所以既然他们提出和谈,你应该接受,但是你可以提一些条件让对方无法接受,那么和谈也谈不成,谈不成么你该打也还打。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而耐人寻味的是,根据毛泽东俄文翻译师哲的回忆录,毛泽东是在1月13日收到斯大林发来的第二封电报的。可是,前苏联档案却显示,这封电报上标注的日期是1月11日,也就是在毛泽东回电的前一天。而且,这第二封电报在行文上也就像是第一封电报的“续电”。很多俄国学者由此推断,斯大林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让国共“划江而治”,他要搞“南北朝”的说法,也是一种误解。

其实,通过莫斯科的中共中央联络员,对中共不想和谈的立场,斯大林应该非常清楚。然而,他却还是明确表示希望出面调停。斯大林的这种用意,的确值得玩味。1948年12月27日,苏联驻华使馆向莫斯科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备忘录中透露出的某些讯息,似乎可以对斯大林的心思做一番解读。

“从杜鲁门总统的整个对华政策看,停止给蒋介石政权提供援助已不是意外之事”,有迹象表明,“美国人决心直接同共产党接触”。

这份电报表明,当时,苏联已经敏感地察觉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杜鲁门政府极有可能要对中国内政进行政治干预,为此甚至不惜抛开国民党,直接同中共建立关系。而这正是斯大林最大的担忧。一旦美国接触并控制了中国共产党,苏联将有可能失去中国,甚至有可能失去整个远东。而国民政府在这个时候提出和谈,无疑是让斯大林看到了一个控制局面的绝好机会。

他控制这个局面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他的利益,也就是东北华北这一带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如果能够占住长江以北对他来讲就够了,他的利益就得到满足了。至于如果要过江,那他就要冒风险,就是美国要参与怎么办?另外,如果这场政治干预苏联不能得手,而让美国人得手,那搞不好共产党都会被美国人控制, 这些都是对苏联不利的。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然而,让斯大林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会对他的做法如此敏感,甚至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在1月14日两人的来往电报中,斯大林便完全改变了态度,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1949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接到莫斯科的来电,在电报的末尾,斯大林出人意料地主动提出,可以派一位负责任的政治局委员到哈尔滨或者其他地方,就中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谈判。这让毛泽东多少有些意外,因为按照原计划,他本打算亲自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会谈。

根据已经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访苏是在1948年4月22日。当时,出于安全考虑,中共中央决定只安排少数的陪同人员,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师哲就是其中之一。

他(毛泽东)打算去访苏是什么目的呢?就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就是我们新中国宣布成立的时候,起码苏联得表示承认。那么他(毛泽东)给斯大林去电报说想去访苏,斯大林说,现在中国的解放战争正处在关键时刻,你这个主帅不能离开岗位。

——师秋朗(毛泽东的俄文翻译 师哲之女)

到了1948年7月4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斯大林,要求苏联或从大连派飞机来河北,或派轮船到山东半岛接他到大连,然后转哈尔滨前往莫斯科。毛泽东还特别表示,如果苏联从海空来接都有困难,他打算7月15日前后自己动身去哈尔滨。

斯大林说行吧,那你来吧。那毛(泽东)就买了新帽子、新大衣、新皮鞋,准备了很多文件。刚准备好,斯大林又来一封电报,说你还是别来了。你来的时候我们都不在莫斯科,所有政治局委员都下去收麦子去了。毛泽东给气坏了。(他说)我就不相信中国的命运还不如苏联收麦子重要。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毛泽东不得不再次把访苏的时间推迟到11月下旬。但是,到了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刚刚结束,紧接着淮海战役又在中原打响,同时平津战役也在紧张地筹备之中,战事如此紧迫,毛泽东更加不可能离开中国。于是,就在毛泽东致电林彪,命令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的同一天,毛泽东主动致电斯大林,要求再一次推迟访苏。

没想到,这一次斯大林却主动要求派代表来中国,听取毛泽东的意见,中共方面对此可以说是喜出望外。

1949年1月30日,斯大林特派的苏联代表辗转来到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当毛泽东见到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时,才知道,来的是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而对于米高扬来说,他也是第一次有机会亲眼见识一下,这位完全没有苏联留学背景的中共领导人。

他(米高扬)第一次跟毛泽东谈话以后,(对毛泽东)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任何事情谁都别想骗过毛主席,说观察秋毫是他对毛泽东的印象。

——师秋朗(毛泽东的俄文翻译 师哲之女)

由于种种原因,关于米高扬在西柏坡的会谈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档案中竟然没有一个字的记录,或者是做了记录,却直至今日没有公开。我们现在唯一能看到的只是几张模糊的照片,还有散落在当事人回忆录中并不完整的叙述。

这个米高扬一来就声明,他只是带着耳朵来的,他是替斯大林来听毛泽东的意见的。所以毛主席把建国前后的打算,建国以后的安排等一系列的问题就给他详细地讲了一遍。讲到青年团体的时候就说,要成立青年团、学生会等各种组织。米高扬插了一句,青年团有一个组织就行了,把全国的青年都团结起来。毛泽东就生气了,说中国有多少万青年,一个组织怎么能把他们都拢到一块儿?米高扬就说,我是只带耳朵来的,以后就再也没敢插话。

——师秋朗(毛泽东的俄文翻译 师哲之女)

随着前苏联档案的解密,我们终于有机会看到关于米高扬这次秘密之行的完整记录。在长达60多页的《米高扬与中共领导人谈话记录》中,详细记录了1949年1月30日至2月7日,米高扬与中共领导人的12次会谈,会谈的内容涉及了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从备忘录记录的时间来看,米高扬几乎每一天都会向莫斯科发电报,及时地汇报当天的会谈内容。虽然,当时斯大林给米高扬的指示电报,至今都没有公开,但是,从现在已经公布的档案里可以看到,斯大林精心安排的这场秘密外交,并非只是让米高扬“带着耳朵去”的。

当时,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政权,但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越是临近夺取全国政权,毛泽东就越感到,中共在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在经济管理和城市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因此,在与米高扬的会谈中,中共领导人多次提出,需要苏联派遣各行各业的专家和顾问,帮助新中国的建设。

干部准备不足,导致了中共对怎么管理国家,怎么坐稳江山信心不足。你再看后来周恩来、陈云、薄一波跟苏联大使的谈话,其实讲的都是这个问题。你这个企业怎么管理?没人管过企业,打麦子他知道,但怎么管工厂?还有技术人员也靠不住, 国民党的技术人员不敢用,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又不可靠,自己的又没培养出来,靠谁?还得靠苏联专家啊!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根据当时的会谈记录,仅经济建设这一个领域的专家,中共方面就提出需要至少500名。在最后一天的会谈中,毛泽东还向米高扬提出新中国需要苏联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而这些要求,米高扬都及时地反馈给了克林姆林宫,并最终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在米高扬访问西柏坡后,苏联也确实加快了向中共提供援助的步伐和力度。

透过这些档案,可以看出,正是米高扬的这次秘密访问,拉近了毛泽东和斯大林的距离,中国共产党和苏共中央的同盟联系,也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打下了基础。米高扬走了以后,毛泽东在党内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向苏联一边倒,这个政策是定了,但什么时候公开讲还要等待时机。”那么毛泽东究竟是在等待什么呢?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各野战军及南方各游击队,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终于打响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浩浩荡荡渡过长江,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4月23日,南京解放。

1949年的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文章中宣布,新中国将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这个消息一出,怒不可遏的美国政府就立即召回了司徒雷登,中共与美国之间的联系就此彻底切断了。

其实,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早在1949年6月就已经完稿,但是他却决定在7月1日发表,对于这个时机的选择,毛泽东显然是有着特殊的考虑。他一直在等待着来自莫斯科的消息。

原来1949年6月至8月间,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苏联秘密访问,计划与斯大林进行面对面的会谈。在当时随行的俄文翻译师哲的回忆录中,他曾提道“我们是7月2日从北京出发”,也就是说,刘少奇秘密访苏是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之后。由此,许多国内研究者都断定,毛泽东选择这个时机宣布“一边倒”,是在为刘少奇与斯大林的莫斯科会谈铺平道路。而当时斯大林对此还没有表明态度,中苏的这个结盟,是中方一头热。

有两件档案把这个事情整个翻过来了。第一个档案就是斯大林克林姆林宫办公室的日志,因为那上面写着每天谁进他办公室,几点几分进来,几点几分出去。日志上记的是6月27日晚11时,刘少奇、卡尔斯基(师哲)等人进入斯大林办公室,24点出来的,谈了1个小时。再有一个档案就是会谈记录。这个会谈记录非常有意思,上来斯大林就问刘少奇:“你来干什么?你需要什么?”刘少奇就说:“我需要钱,需要武器、飞机、军舰大炮,还要建海军基地,还要清除水雷。”斯大林说:“没问题,我都答应,要什么给什么,不要都给。”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在这次会谈中,斯大林几乎同意了此前中共提出的所有要求,甚至主动提出愿意帮助中共尽快占领新疆。而这仅仅是斯大林与刘少奇的第一次会面。这表明,斯大林此时,已确定了要以中共政权为盟友的对华政策,而且急于让毛泽东知道。

第二天,刘少奇就把会谈内容向毛泽东做了报告。三天后,毛泽东就正式宣布向苏联“一边倒”。由此可见,毛泽东对斯大林的态度已经十分清楚,新中国和苏联的结盟,是两国领导人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致电周恩来,表示苏联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10月3日,新中国和苏联正式建交。中苏关系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1949年12月,毛泽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身份,第一次出访苏联,为斯大林庆祝70岁的生日。很巧合的是,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生日只相差5天,所以毛泽东也是在苏联度过了他56岁的生日。但是,这一年的生日对于斯大林和毛泽东来说,似乎都有些不同寻常,因为等待他们的不仅仅是鲜花和蛋糕,还有一纸急需解决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1945年由斯大林和蒋介石签署的条约,成了新中国与苏联走向同盟的绊脚石,而要怎么搬开这块绊脚石呢?毛泽东和斯大林之间的一场正面交锋,即将在莫斯科展开。

同类推荐
  •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当前对于全球化时代治理转型的研究还显得太少,在已有的研究中,也是宏观、原则性研究居多,具体、深入研究较少。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发生了重大转型,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能进行线性理解,即不能将全球化作为影响治理转型的一个常量。它们之间是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全球化影响了治理转型,而且治理转型本身也属于全球化进程。由此,我们不但要研究全球化,而且要全球化地思考。本丛书期待能够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实现全球化研究与治理研究的双重推进。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本书设有趋势报告、政策报告、案例报告、舆情报告、数据报告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梦: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建设法治中国的江苏样本等。
  •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可以看做是一次探讨城市品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尝试。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未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它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视野和更久远的时空坐标中,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迁,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或许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是这样一块土壤,它以自身为支点聚焦了两个巨大无比的文化扇面,一面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另一面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文明,数百年来,正是这两种不同特质文明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与传奇,而这场传奇只是刚刚开始。
  •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是美国最具吸引力的总统之一,在中美关系史上也有着显著地位。《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通过对尼克松的研究,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半个世纪美国政界对国际政治和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并从中追寻到20世纪美国最具争议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尼克松的中国观的演进过程。
热门推荐
  • 地主田妻:暖夫喜当爹

    地主田妻:暖夫喜当爹

    谁曾想,装逼是真的会被雷劈?柳晓溪正是因为装逼太过,导致被雷劈死了!醒来后柳晓溪竟变成了柳喜儿,日子过得贫苦不说,家有包子父母,更有极品亲戚踩到胸口前来。叔叔能忍婶婶不能忍!且看柳喜儿怎么凭着自己的智慧和金手指发家致富,虐渣男斗极品。“夫君有三好,温柔可爱易推倒……”“娘子请自重,为夫并不是随便的人。”“可夫君你随便起来,不是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妃无良:腹黑王爷买一送一

    傻妃无良:腹黑王爷买一送一

    某日,京城里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东方闻璎看着这个大好日子终于心一横:“行,那就起价五个铜板!事成之后五五分成!”丽春院妈妈一听,一榔头砸了下去:“开拍了开拍啦,新鲜刚到的小倌啊,色泽如玉玲珑剔透的上等小倌一枚啊,跳楼价五个铜板起步啦……”珠帘后,被绑的面目扭曲的九王爷直接一脚就踹了过来:“东方闻璎,本王要诛你全家……”(这绝对是一个说起来全是泪的心酸故事,当大灰狼遇到了小白兔,按理说,没有好下场的都是小白兔,可为毛他这只大灰狼却混到连渣都不剩了呢?!!!)
  • 知道点世界名人(中国人文素质必读书全新彩图版)

    知道点世界名人(中国人文素质必读书全新彩图版)

    本书从政治巨子、军事风流、思想圣哲、文学大师、艺术巨擘、科学巨匠六部分,分别介绍了世界的历史名人。
  • 羽生结弦之sweet

    羽生结弦之sweet

    幕泠汀在大学开学前一个月获得成为羽生结弦的翻译的资格,其实她早就喜欢上了他,中国与日本的跨国之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浮萍花

    浮萍花

    西子湖畔,烟雨蒙蒙------烟雨濛濛如画!她秋水盈盈波动,唇边绽开纯纯的梨涡浅笑,美的不可思议。他鹰眼微微眯起,帅气的仿佛一个神话。她端庄高雅,含着天使般的微笑,穿行在云河里。她戴着大眼镜,穿着粗布褂,平凡而又善良。她娇柔无力,淑女的令人惊诧。不同的她,却含着动人的梨涡浅笑,她是谁?彷徨中,他却爱上了她!
  • 复仇之恋之EXO我回来了

    复仇之恋之EXO我回来了

    爱着,恨着,哭着,痛着,你明明知道的,我是爱你的啊!为何要来一次这么痛的爱......
  • 两界山门

    两界山门

    叶新宇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的老宅子,收拾父母的遗物,发现一枚古朴的戒指,意外划伤手指滴落血迹在上面,从而陷入昏迷,意识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场景之中。被认定为下一届山门守护者,所谓山门守护者,也就是看门员而已,不过这个看门员指的的是联通两个世界的大门。叶新宇在目瞪口呆中接受了守门员的职责,由于没有通过正常途径获得,从而没有正式认证,也就是不是正式员工,从而不受天地规则的约束,开启了他往返于两个世界的生涯。
  • Black Beauty

    Black Beau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追爱101:男神来敲门

    追爱101:男神来敲门

    【他说世上最好的爱情就是,你以你的方式任性着,我以我的方式宠着】一次醉酒她被糊涂的闺蜜送错了房,稀里糊涂一晚上,酒醒之后落荒而逃。从此他强行闯入她的世界,开始各种纠缠。传闻说,落家大小姐除了脸蛋漂亮身上无一优点,名声更是不好。名声不好没关系,一夜之间她从别人口中私生活不检点的女人,变成名媛中的典范!毕竟,他最擅长的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还有......不知疲惫的把她翻来翻去。他为她做尽一切,换来她的不屑一顾。他低过头,放下过骄傲,她却对外宣布,“是我不要他了!”很久的很久以后,她问:“我们真的合适吗?”“...”他用身体力行告诉她,他们不仅合适还是极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