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主要作品:《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诺奖演说《一个讲故事的人》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诺奖演说《一个讲故事的人》
姑姑说不知道有多少婴儿、产妇死在这些老妖婆的手里。姑姑的描绘给我们留下恐怖的印象。那些“老妖婆”似乎都留着长长的指甲,眼睛里闪烁着鬼火般的绿光,嘴巴里喷着臭气。姑姑说她们用擀面杖挤压产妇的肚子。她们还用破布堵住产妇的嘴巴,仿佛孩子会从嘴巴里钻出来一样。
——《蛙》
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的。
——《生死疲劳》
这亲戚,听起来怪神圣的,可仔细一想,所谓亲戚,都建立在男人和女人睡觉的关系上。
——《丰乳肥臀》
石桥附近传来大喇叭凄厉的长鸣和机枪分不清点儿的射击声。奶奶的血还在随着她的呼吸,一线一线往外流。父亲叫着:“娘啊,你的血别往外流啦,流完了血你就要死啦。”父亲从高粱根下抓起黑土,堵在奶奶的伤口上,血很快洇出,父亲又抓上一把。奶奶欣慰地微笑着,看着湛蓝的、深不可测的天空,看着宽容温暖的、慈母般的高粱……
——《红高粱》
作家小传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平安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庭成分为富裕中农。高密东北乡是一个人杰地灵、故事成山的地方。在那里,每个人都能讲一段宋江或者蒲松龄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通过祖祖辈辈的相传,已经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浸淫在村头的土地上。这些充满勇士侠义和鬼怪传奇的故事,也深深影响了莫言后来的写作风格。
莫言原名管谟业,小时候很爱说话,母亲一度以为这个孩子“有病”。不过,长期的农村劳作,无人交流,也没有倾诉的对象,让莫言觉得孤独难耐,导致他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有时候,身边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嘟囔什么。这个毛病,还为家里带来不少麻烦。在别人的劝说下,他答应母亲不再胡言乱语。后来,当他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时,便取了笔名“莫言”,以提醒自己少说话。
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读到小学五年级时,因“文革”爆发,他的家庭成分让他变成了“出身不好的那一类人”,随后他和老师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失去了上中学的资格,不得不回家务农。由于年龄尚小,莫言常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独自放牛的日子,莫言的周围总是空荡荡的,看不到一个人影儿。村子里经常流传一些狐狸变美女的故事,莫言就经常幻想着一个狐狸能够变成美女,出来陪他放牛,和他说说话,聊聊天。但是他的愿望从来没有实现过。
在家务农的生活,给莫言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孤独和饥饿。他在得奖演说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拿着热水瓶去打开水,因为长期饥饿,手脚无力,他失手将热水瓶打碎了。一个热水瓶算得上家里一件不小的财产,莫言吓得要命,在草垛里躲了一天,直到妈妈出来喊他,他才胆怯地从草垛中钻出来。莫言原本以为母亲会骂他或者打他,结果母亲只是摸着他的头,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为了摆脱贫穷和饥饿,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或者为了心底那股抑制不住的表达欲望,莫言后来选择了文学这条路,让他的内心跟着文字一起发声。
1967年,莫言12岁,在水利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一根红萝卜,结果被押送到工地。工地的人专门为他召开了一次批斗会。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自己再也不偷生产队的东西了。批斗会结束后,莫言回到家又遭到父亲的毒打。这个惨痛的记忆,后来被莫言写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
莫言18岁时,进入县城的棉油厂做临时工,在厂里干了三年多,转正遥遥无期,成为工人的出路也被堵死了,他的美好愿望泡了汤。棉油厂的生活也并不如意,城里人对乡下人的轻视,临时工和正式工之间的待遇差别,令这个年轻人的自尊心备受煎熬。
1976年,这一年莫言21岁,他通过“走后门”的方式,顺利地应征入伍,开始了他在部队的生活。因为“走后门”从军,他和家人一时间成了村子里众人唾骂的对象。
在渤海边上,莫言每天的生活除了站岗,就是喂猪、种菜。在部队工作多年,他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直到1997年10月,莫言才从部队转业,进入《检察日报》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在部队任职期间,他开始陆续发表文学作品。1981年,莫言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第五期上发表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这篇小说是他的处女作。1982年,在《莲池》第二期发表短篇小说《丑兵》、第五期发表短篇小说《为了孩子》。1984年春,在《长城》双月刊第二期发表小说《岛上的风》、第五期发表《雨中的河》。同年秋天,莫言得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徐怀中先生赏识,进入该系学习,并于1986年顺利毕业。
1985年春,莫言在《中国作家》第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专门举行了一场讨论会来讨论这部作品。莫言曾经说过:“如果硬要我从自己的书里抽出一个人物代表我自己,那么,这个人物就是我在《透明的红萝卜》里写的那个没有姓名的黑孩子。”莫言之所以这么说,正是因为他少年时代像黑孩子一样吃过那些苦,忍受过生活环境的寂寞与荒凉,也在无人理睬的情况下,度过了一段沉湎于幻想的时光。
到了1986年春,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莫言随后连续发表了《红高粱》系列作品,包括《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和《红高粱》。同年夏天,莫言与张艺谋等人合作,将《红高粱》改编成电影剧本。
当时,张艺谋还未成为内地数一数二的大导演,两人第一次见面时,他穿着一只鞋,手里提着一只鞋,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生产队长”。莫言回忆说:“张艺谋找到我,要改编我的小说,我非常高兴,我觉得我要发一笔大财了。”
莫言卖掉了小说的版权,获得了800元的收入,这让莫言第一次尝到了“富翁”的滋味。后来,莫言参与了电影的编剧工作,又拿到了1200元的稿酬。到了1988年春天,电影《红高粱》获得了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引起世界对中国电影的关注,这是参与创作的人,谁都没有想到的。
1989年3月,小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小说在2003年被导演霍建起改编成电影《暖》,获得了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奖。同年冬天,莫言在高密老家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1993年2月,《酒国》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年春节,莫言在高密创作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同年秋天,五卷本《莫言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同年冬天,《丰乳肥臀》在《大家》连载,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并获得十万元奖金,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文学奖金。《丰乳肥臀》的单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06年,莫言的新长篇《生死疲劳》获第二届红楼梦奖;2009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亲自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并发表演说。
莫言获诺奖的消息一出来,知名学者许子东就在博客上分析了莫言获奖的六个原因,但是,他并没有提到一个积极为莫言奔走的人——大江健三郎。
莫言和大江健三郎的相识,源自2002年。当时,日本NHK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希望由大江健三郎担任嘉宾,到中国采访莫言。新年前夕,大江健三郎来到北京,见到莫言,随后两人一起回到了高密的家,在茅屋里、土炕上度过了新年。
短短三天的行程,大江健三郎参观了莫言笔下的村落和他的旧居,他和莫言每天深入交谈数小时,谈论的内容都是关于文学创作。两人的友谊从此进一步加深。随后,大江健三郎多次写推荐信给诺贝尔奖评委会,建议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的莫言。
大江健三郎出生于1935年,莫言出生于1955年,两人的年龄相差20岁,成长背景和文学风格也不尽相同,可以说,他们在思想上交流广泛,但是各自坚持自己的文字风格,并没有互相影响。
莫言的写作从20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乡土作品获得关注,文字间充满了“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因此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同时,他的作品也以新奇大胆,想象诡异著称,小说里充满进攻型的语言。尤其在《红高粱》系列中,莫言用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变换中演绎革命的历史。故事中的那片高粱地,也被描写成广袤狂野之态,变成了历史与传统、城市和农村纵横交错的辽阔空间。
莫言的后期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出现了神秘的时空转换和魔幻写实。以美写丑,刻意暴露丑陋、肮脏的东西,这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莫言的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魔幻的场景,比如鸟老头大把大把地吃墙上的蜗牛及腐土里的红蚯蚓,蝈蝈与茧儿那种粗野的、狂暴的性爱,漂泊在上官金童脑海中各种奇形怪状的女人乳房,等等。
虽然莫言的写作风格呈现“先锋”之态,莫言自己却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曾经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我喜欢莫言,就是因为他非常会讲故事!”他还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好了,但是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作品赏析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代表作。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红河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这本书在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引来了多方的争议。
直到今日,网络上仍然有人回顾这本书,同时回顾这本书在当时带来的讨论和争论。小说刚刚出版的时候,有人说小说的内容格调低下,非常下流,甚至有人说“没有想到我们的文坛竟然堕落到这个地步”,就连莫言本人也被骂得狗血淋头。一时间,许多人觉得诧异,并引发了一场关于“乳房和屁股”的讨论。
在这样的情况下,莫言被迫去写检讨,被迫写信给出版社,要求停止印刷他的作品。最后,在军队生活多年的莫言也脱离了军队,开始了在报社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丰乳肥臀》带来的攻击和批判导致了莫言的心绪不佳,在未来的三年中,他都没有再写长篇小说,只写了一部话剧《霸王别姬》。
说回小说本身。《丰乳肥臀》全篇只有两个主角,就是母亲上官鲁氏和儿子上官金童。上官鲁氏在生养了一个又一个女儿之后,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儿子,取名叫金童。作为上官家第九个孩子,他有八个姐姐和五个姐夫。整部小说的故事,也就在鲁氏、金童和他这八个姐姐的身上展开。
《丰乳肥臀》是莫言内容最为饱满的长篇小说,时间跨度从抗日战争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在这几十年的社会变化中,上官家的女儿们纷纷卷入了社会大潮中。大姐上官来弟嫁给了沙月亮,新中国成立后又被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身体残疾的孙不言无法发泄内心的不满,便对大姐性虐待,在夜里疯狂地折磨大姐。遍体鳞伤的大姐爱上了鸟儿韩,最后因为打死了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嫁给了抗日别动队的司令,最后中弹身亡。三姐上官领弟代替大姐嫁给孙不言,结果神经错乱,成了鸟仙儿,在悬崖上练习飞翔时摔死了。四姐上官想弟为了救全家沦落成妓女,在“文革”中经历了残酷的批斗,死于全身溃烂的旧病。五姐上官盼弟嫁给了爆炸大队的政委,后来在“文革”中自杀。六姐上官念弟嫁给了美国飞行员巴比特,婚后第二天就被俘虏,后来和巴比特同归于尽。七姐上官求弟早年被卖给白俄女人,后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因暴食生豆饼而胀死。八姐上官玉女,一出生就双目失明,困难时期因不忍拖累母亲,投河自尽。
当上官家的众姐妹纷纷在不同的历史格局中死去时,金童却懦弱地长大,窝囊地活着,最后不得不以疯癫的状态存在于世。在以“生命传承”为生存第一要义的思想下,母亲将金童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金童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恩宠和呵护。可是,他非但没有挑起大梁、担起大任,反而在八个姐姐的衬托下,显得越发让人鄙视。
在上官家,金童是母亲上官鲁氏的希望,当然,最后也让她彻底地陷入绝望。从出生那天起,这个上官家的“命根儿”就以中外混血的“杂种”形象示人,虽然母亲说那证明他是“瑞典的贵族”,却抹不掉他从心底泛起的自卑。
由于母亲的溺爱,上官金童吃了十几年的母乳,成了一个具有严重“恋乳癖”的人。快到三十岁的时候,他因为杀人奸尸被判了十五年,出狱后也是恍恍惚惚地生活,是个十足的窝囊废。当然,这也是莫言写作的用意之一:用男人的软弱来凸显女性的勇敢和强悍。
全书以上官金童的视角进行描写,于是,作者让上官金童在不同的场景下看到了不同的乳房。在他的眼中,无论是母亲的乳房,还是其他女人的乳房,都是富有生命力,让人深深着迷的。它们有的像葫芦,有的像瓷花瓶,有的像小鸽子,这种迷恋满足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一段时间内还让他成了一个“乳房鉴定专家”,能够通过抚摸鉴定出是真乳房,还是填充了化学物质的整形乳房。可是,这个癖好终究断送了他的一生。上官鲁氏最终也意识到:“与其养活一个一辈子吊在女人奶头上的窝囊废,还不如让他死了!”
当上官金童经过了十五年的牢狱生活,重新回到社会上时,他的恋乳癖没有消减,反而因为独乳老金而重新爆发。虽然鲁氏一再祈求,老金却坚定地想要将这块“鼻涕”炼成“钢铁”。到最后,老金也决定放弃了。她说:“上官金童,你是抹不上墙的狗屎,扶不上树的死猫,你也给我像那方金一样,滚你妈的蛋!”
几十年的人生,上官家的女人都散落在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进程中,只剩下上官鲁氏和上官金童,还有几个外孙。此时,鲁氏经过了人生的起落,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和痛苦,对美好的未来,对金贵的儿子都已经彻底绝望,上官金童却依然带着一脸的茫然看着这个世界,尽管他知道,“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他这个杂种是永远看不懂,永远猜不透,永远格格不入的”。
小说洋洋五十万字,仿佛倾泻而下,辉映出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社会变革对一个家族产生的影响。作者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朴素、无私和隐忍,同时也在说明一个“生命永远是第一本位”的道理。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背景下,生命的传承和人类的延续都是永恒的存在。一切事物,因着生命的存在而呈现不同的意义,当然,也因着生命的存在而呈现出各种荒诞、离奇,甚至荒谬。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也充斥人性的丑恶、女性的屈辱命运和时代对人的异化。
《丰乳肥臀》引来了很多争议,同时也得到了多方的赞誉。作家徐怀中评价说:“从黄河里舀起一碗水,不难看到碗底的泥沙。不过我们站在河边,首先感到的是扑面而来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著名作家汪曾祺则说:“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是一部严肃的、诚挚的、富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对中国的百年历史具有很高的概括性。这是莫言小说的突破,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突破。书名不等于作品。但是也无伤大雅。‘丰乳’、‘肥臀’不应引起惊愕。”美国《出版者周刊》曾经对《丰乳肥臀》赞誉道:“引人入胜的细节,毫不畏缩的描写……莫言的这部小说是一次感官的盛宴。”莫言自己甚至坦言:“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四个字,望文生义就会让人觉得是对女性身材的一种描写,一种赞誉。许多不了解内容的人很容易误会,以为这是一本黄色小说,因为书名太耸动了——丰乳肥臀,看到书名就容易联想到一个女子丰满的胴体。但是,莫言并没有在书中赞誉女子身材的美好,上官家所有“丰乳肥臀”的女性都没有因为这种身材上的优势获得赞美或夸耀,相反的,因为这种“惹火”的身材,她们成了男人眼中“生产的工具”、“发泄的对象”,每个人都在生命中经历着悲惨的命运。
母亲鲁氏一生生养了八个女儿,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没有为家庭添加喜悦,却让人觉得生命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贱。鲁氏在生产第八胎时,怀的是双胞胎,并且和她家的黑驴一起遭遇难产。
她的婆婆说:“轻车熟路,自己慢慢生吧。你公公和来弟她爹在西厢房里给黑驴接生,它是初生头养,我得去照应着。”母亲鲁氏的生产不及一头牲畜值得重视时,对生命价值的蔑视像针一样刺痛了鲁氏的神经。终于,第八胎是一对龙凤胎,鲁氏因为这个“金童”的到来挽回了在家中的地位。她本以为从此能过上“人”的生活,却再一次被卷入更深的苦难中。
鲁氏一生受苦受难,却始终像太阳一样闪耀着光芒,照耀着这个人口庞大的家族。母亲身上那股顽强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她能够在艰难时刻自己存活,更在于她在苟活自身的同时,还在引领着新的生命。这是那个时代众多母亲的写照,也正是莫言写作的深情所在。
莫言曾经坦言,他自己是五岁才断奶,书中的上官金童有他自己的影子。莫言的母亲也生养了八个子女,一生都在穷苦和辛劳中度过。莫言说:“母亲在生产的当天,还在麦场打麦子,直到羊水儿破了,才被送到家里。”书中各种苦难的经历,也是村里好几个女人的亲身经历。
在写作本书之前,莫言72岁的母亲病逝,正是这个契机,让莫言产生了写“母亲大地”的想法。一年之后,莫言写成了这部五十万字的巨著,而小说的扉页上赫然写着“献给母亲在天之灵”。莫言想借助这部小说表达他对母亲和大地,对饱经沧桑、饱受蹂躏的20世纪中国人民的景仰。莫言说:“认识人类之恶、自我之丑,认识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各异的悲惨命运,这才构成我所要追求的真正的悲悯。”
在写作手法上,许多读者对《丰乳肥臀》的第一印象除了强烈的感官刺激,扑面而来的尘土和血腥味,就是看到了《百年孤独》的痕迹。的确,这两部作品在感官意向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在一个村庄里几代人的生命延续和兴衰,比如魔幻与现实的互相交杂,比如偏爱对磅礴大雨的描写,比如鸟仙与疯姑娘……整体故事架构和背景也都有相似之处。不得不承认,莫言在创作《丰乳肥臀》时,将魔幻现实主义搬到了高密的东北乡,对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和故事进行了马尔克斯式的奇妙想象和荒诞处理。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和传说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泉源。少时在乡下听到的鬼怪故事,也成为日后他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在众多喜欢写土地的作家的作品中,能够将“土地、农民、母亲”这三个主题近乎融为一体的作品,没有哪部比《丰乳肥臀》体现得更深邃。
《丰乳肥臀》故事情景的华丽炫目、荒诞无稽,鬼灵精怪的想象和澎湃的语言都让人惊叹不已。带着粗鄙的心态来读它的人,自然只能读到“亵渎”而非“敬意”,只能读到“抄写”,而非“自我创造”。那些荒诞的想象、奇怪的意象,都是带着莫大的真实存在于时间的某一点上,记录着莫言对母亲的感情,对国家历史、对土地、对战争与和平的一些想法。他并不是注目虚幻,而是将赤裸的真实隐藏在了虚幻当中。诚如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