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英雄不问出身”,可是刘备人生最得意事之一便是自己汉室宗亲的出身。那么这个所谓的“汉室宗亲”到底值几斤几两?这样一个身份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他真实出身又是怎样?这样的童年经历又为他的成功奠定了怎样的基调?又是怎样的机遇让刘备这样一个卖草席的小商贩走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落魄的汉室宗族
刘备出生于东汉王朝后期,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黑暗的时期。他出生在东汉帝国的幽州涿郡涿县,也就是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距离北京是比较近的。刘备的家庭非常平凡,尽管他也算是东汉王朝的宗族,但是像他们家这样的宗族在当时实在是太多了,说不好听些就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觉得少,汉室宗亲刘备在当时就跟撒哈拉里面的一个小沙丘一样平凡。
不过,刘备这个汉室宗族的身份,在他以后的人生发展的轨迹中,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不管到哪里他都喜欢表明一下自己的汉室宗亲的身份,虽然说起来的时候比较响亮一些,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什么用的,因为当时天底下的汉室宗亲实在是太多了,不过,不管怎么说刘备总算有了一个汉室宗亲的招牌,算是有了创业的根基。
因为有很多人对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是怀疑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费些笔墨写写他的祖上。刘备的祖上可以追述到西汉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刘胜,而刘胜正是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弟。
刘胜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太史公在《史记》里还提到过他。刘胜被分封到了中山国,人称“中山靖王”,所以《三国演义》里刘备常对人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景帝阁下玄孙”,虽然这么说让人觉得很酸,但是好歹人家这么说也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胡扯。
刘胜是个风流才子,可行为和其他的王爷却不太一样,他不但诗文写得非常漂亮,而且总喜欢召集一些文人骚客一起饮酒作乐,然后再做一些诗词歌赋自娱自乐。虽然是个分封一方的王爷,但是从来不过问地方上的政事,乐于做个甩手掌柜。
他自己不管政事也就算了,还对自己的同胞弟弟,勤于政事的赵王刘彭祖有意见,他私下里对赵国的国相说:“你回去告诉我弟弟,做藩王就要有做藩王的样子,每天听听音乐,欣赏欣赏美女跳舞,写写诗,睡睡觉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替自己的臣子处理政事干嘛呢?”
赵国的国相回到赵国之后就把刘胜的话告诉了赵王,赵王对哥哥的话很不以为然,他还批评自己的哥哥没有担当起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根本就没有个藩王的样子。
其实我们现在再来看刘胜这个人,他当时的所作所为应该是属于大智若愚类型的。想想,当时的汉武帝刘彻是个多么有雄才大略,又多么有权力欲的皇帝,他为了巩固自己皇帝的宝座,一直都在想尽办法削减各地藩王的权力,对他们盯得很紧。这样的情况下刘胜只有以声色自娱,才能让刘彻以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从而减轻对自己的戒备,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安全地度过一生,所以他的声色犬马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韬光养晦。
刘胜先生平日里除了自娱自乐外,还忙着和自己的一大堆老婆们一起丰富性生活,进行造人计划。他一辈子让他的老婆们生了一百二十几个儿子,这个纪录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单从为人口所做的贡献上来看,刘胜也算得上是一个牛人。
因为刘胜先生的儿子很多,所以历史上中山刘氏是很有名的,他们这一支的人数非常多,渐渐地分散到了全国各地。也许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人多了,到刘备这里,汉室宗亲才变得那么不值钱吧!
刘胜有个儿子叫刘贞,被分封到了幽州涿郡做陆城侯,刘备就是刘贞这一支的。刘贞是个倒霉的孩子,他做上陆城侯没有多久,就因为向朝廷贡献的黄金成色和分量都不达标,所以被汉武帝借机免除了爵位,和他一起被免除爵位的刘氏宗族还有很多,可见,贡品不达标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只是他们的存在,让皇帝睡不好觉。
刘贞被免除爵位后,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了,不过,并没有被皇室除名,宗族的身份还是被保留下来的。只不过,从此以后他的子孙就只能在涿郡老老实实地待着,做个有名无分的汉室宗亲。
刘贞的子孙们,一直默默无闻,甚至有些生活得比较潦倒,刘备祖上就是属于潦倒中的一员。一直传到了刘备的祖父刘雄的时候,他们家才总算有了一点起色,刘雄年轻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在当时的兖州东郡的范县做过县令,刘备的父亲刘弘先生也做过县丞、县尉一类的小官。
刘备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落魄的汉室宗族家庭,他的出生给自己的父母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虽然刘备以后也当了皇帝,但是他出生却相当平凡,并没有像大禹、上汤那样,一出生就天将异象,什么红光祥云之类的东西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刘备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刘弘先生还做着官,是政府的公务员,有固定的收入,小时候的刘备在物质生活方面应该还是过得挺幸福的。也许正是因为童年的小康生活,以及亲爹亲妈的疼爱,后来的刘备才会有“声色犬马”的爱好。如果不是他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错,接触过这些东西,他又哪里会有这些贵族式的爱好呢?
如果没有意外,刘备这个东汉王朝落魄的宗室和低级干部子弟或许就会这样一直的生活下去,长大以后可能会娶妻生子,然后凭借老爹的关系弄个小官当当,这辈子也就过去了。但是历史总是充满了意外,刘备一不留神就被意外给撞了一下腰,而且,他遇到的意外实在是太大了,以致连他的人生都发生了偏转。
在他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幼年丧父是人的一生之中最为不幸的事情之一。那么父亲的去世对年幼的刘备都有些什么样的影响呢?
因为刘备的祖父和父亲为家里留了一点积蓄,父亲去世后,年幼的刘备并没有成为无家可归、流浪街头的孤儿,用不着去乞讨,也不用从小就给地主家干活或是放牛,他可以衣食无忧的继续生活下去。
“小人”有大志
失去父亲的刘备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迅速地成长,先是上了几年私塾,开始读书识字,接触些最为基础的知识。十五岁时,母亲又找关系,让他拜在当时非常有名的大学问家卢植教授门下,跟着卢植学习文化知识。
卢植在当时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是儒学方面的一位大师级人物,刘备跟他学习的也正是儒家的学说,后来刘备在以后的事业道路上一直强调“仁义”,这一点和他年轻时所受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
卢植和刘备是老乡,都是涿郡人,他年轻的时候和东汉王朝另外一个大师级人物郑玄(字康成)一起拜在了大学者马融的门下学习,而他们两个人在马融门下众多的弟子中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马融不仅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而且还是个喜欢特立独行的大名士,他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有个比较奇怪的嗜好,就是要在自己和学生中间设置一块纱帐,学生在帐前读书听讲,老师在纱帐后面观看歌舞,有时候怀里还会抱一两个青春美少女。
这样子听讲,对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真是一种折磨,大多数人都想着美女去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思读书。老师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可谓是后来那些魏晋名士的滥觞,他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但是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文学青年们的行事作风,他们放浪、怪诞的做派无疑都是从老师这里继承下来的。
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心思学习,但毕竟还有例外,卢植就是其中一个。他是个老实人,是东汉版的柳下惠。他跟着马融学习了好多年,硬是没有正眼看过那些美女一眼,总是一心一意的读书,最终成为了和自己老师一样著名的大学问家,。
卢植之所以出名,除了他有一个很牛气的老师和一个牛气的同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教出了两个牛气的学生。其中一个是公孙瓒,后来成长为东汉王朝北方一个有实力的军阀;另外一个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刘备。
刘备年幼时就表现出了一些和常人不太一样的东西,我们说刘备与众不同,不是像舜和项羽那样眼睛里长着两个瞳孔,也不像民间传说中所讲的那样真的是长着两只很大的耳朵。
传说中刘备的两只耳朵一直垂到肩上(两耳垂肩),刘备本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还有传说刘备的两只胳膊特别长,自然下垂时可以超过膝盖。
小时侯听家里的大人讲刘备的相貌,觉得刘备好神奇,长得这样与众不同,一看就知道是个英雄,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人们瞎扯的,根本就不符合常理,双耳垂肩那就和猪八戒一样,双臂过膝那就是个长臂猿,这样的怪人怎么会有呢?再说就算有,当皇帝又形象太差了点吧?
至于说刘备长得高大一些,帅一些还是很有可能的,耳朵稍微大一点也是有可能的,不然,后来他怎么会常被敌人骂作“大耳贼”。
毕竟人家是贵族血统,历史书上也说过刘备成年后有“龙日之姿,天日之表”,不过这也可能有很多水分在里面,中国自古以来对伟大人物的相貌都会进行相当夸张的赞美性描写,以此表达对伟大人物的景仰之情。
所以说年幼时的刘备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外貌,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英雄气质,也就是说,一个英雄并不需要什么五大三粗、满脸胡须的粗犷造型,文弱书生、风流才子照样也可以成为英雄。
西汉初年的张良,其实就是个白面书生,长得非常秀气,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英雄。三国时的诸葛亮,看起来就是个瘦弱的读书人,但是又有谁敢说他不是一个英雄。自古以来有多少读书人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从而被人们看作是英雄啊!
刘备没有什么英雄的外在气质,但是还是有些和常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因为他从小就胸有大志。
刘备小时候家前面有棵长得很大的桑树,原本门前长棵大桑树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因为刘备住的楼桑村到处都是桑树,村里大部分的人都靠养蚕为生。
但是刘备家的这棵桑树特别大,足足有五丈高,枝繁叶茂,有很多小鸟在上面安家。从远处看起来就像是马车上的华盖一样,非常好看。又像是一座空中楼阁,十里八村的桑树都比不上它繁茂。
楼桑村的老人早就预言过刘备家肯定会出贵人,年幼的刘备自然也知道这个预言。有一次,他和村里的伙伴们在自己家的大桑树下玩耍的时候,小伙伴们又一次嘲笑刘备家的贫穷,也顺带奚落刘备是个破落的汉朝宗室子弟。
年幼的刘备实在是有些受不了,就用手指着自己家的大桑树说:“你们别看我家现在穷,但我有朝一日一定可以坐上这么大华盖的天子之车!”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赞叹,英雄就是英雄,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有英雄之志,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有很多人都会说什么是英雄之志呢,现在还不是有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会说自己长大了要当总统或是国家主席之类的话,这不是吹牛吗?算哪门子的英雄之志啊!
其实,这件事我们可以这样子去理解,如果这个人长大以后真的当上了总统或是皇帝,那么我们就把他小时候的话看做是英雄之志,如果他以后还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小孩子在吹牛皮,或是他在胡言乱语。
刘备说他以后一定会做皇帝,以后他果真做了皇帝,我们就理所当然地把他小时候说的这句话看作是胸怀大志的表现。
小伙伴们听了他的话之后照例对他是一顿嘲笑,然后就各自散去了。后来这句话传到了刘备的叔叔刘子敬那里,把他吓了一跳,他赶紧把刘备叫过来训斥了一顿,还告诉他:“以后千万别乱说了,说这样的话是要灭族的!”
为什么会被灭族呢?因为像刘备这样的汉朝远支宗室通过正常渠道是根本没有办法做皇帝,要想做皇帝就只有去造反,而在封建社会造反是要被抄家灭门的,所以刘子敬先生才会那样的担心。
好在村里的人都把刘备的话当作是小孩子在吹牛皮,并没有人太在意这件事。
年幼的刘备虽然已经具有了英雄之志,但是只有英雄之志是不行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成功,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关键还是要靠辛勤的努力和一点点运气。那么年幼的刘备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梦想的呢?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刘备的志向无疑是远大的,但是志向远大的人也是要吃饭的,不吃饭就没有办法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活着也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
为了更好地活着,最起码不至于被饿死,年幼的刘备在母亲的带领下开始编草席、草鞋,然后拿到街上出售,以此赚几个零花钱补贴家用,勉强求得一个温饱罢了。
为什么刘备会去贩卖草席、草鞋呢?因为自从父亲刘弘去世之后,刘备的家庭生活日益贫困,他们家已经没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
虽然刘弘给刘备母子留下了些遗产,但是如果一直没有别的收入,就难免会坐吃山空,到时候连碗粥都喝不上,所以刘备的母亲觉得在断粮前应该找点活干,补贴家用。
那个时候的社会是非常歧视女工的,女人一般都没有工作,再说刘备的母亲是个妇道人家,力气活是干不了的,作为公务员家属的她也没有什么过硬的技术在手。
刘备那时候年纪又小,也干不了别的,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是相当有难度的,所以刘备的母亲就选择了门槛比较低的摆地摊、卖草席草鞋的工作。
这个工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母子俩很快就学会了编草席、草鞋的全部工序,然后就在涿县县城里开始了摆地摊卖草席草鞋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