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朱俊的军队被黄巾军打得丢盔卸甲,哭爹喊娘,全面败退。他们这一退不要紧,他们囤积军事物资和粮草的后勤供应基地长社城(今河南长葛东北)就这样暴露于敌前,然而城中只有左中郎将皇甫嵩先生率领的步、骑兵3000多人,眼看寡不敌众,不免人亡城陷,所有的粮草物资就要送给敌人。
黄巾军将领波才是张角麾下的一员悍将,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趁着大胜余威不失时机地带领全军倾巢出动,十几万人把一个只有3000守军的长社城围了起来,就像铁桶一样,并当众承诺部众:攻破城池之后,士兵们可以公开抢劫3天,抢到的东西全归自己所有。将士们每个人都欢呼雀跃,攻城的时候人人前仆后继,奋勇争先,个个都舍命求财。
而那左中郎将皇甫嵩先生却是一个非常会带兵的帅才,平日里对自己的属下是恩威并重,虽然这时候手里的兵很少,而敌人很多,但是却能够像平时一样镇静,一点都不慌张。凭借着墙厚城高、上下一心、将士效力,勉强守住了长社城。可是毕竟敌众我寡,时间长了就会支持不住。城里的军民在热切盼望援军的到来。
只是不知道援军什么时候能到,满城军民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这就是指挥着5000羽林军的骑都尉曹操先生。
那么这时候曹操在哪呢?他能不能成功援救城里的人?此时的曹操正率领着5000羽林军悄悄地靠近了长社城,离波才率领的黄巾军构成的最外围的包围圈已经不足10里。曹操没有贸然发动进攻,他熟读兵法,知道敌强我弱,敌人又是新胜之军,刚刚击溃了朱俊的军队,现在士气正盛,如果贸然进攻,肯定会惨败,就和飞蛾扑火差不多。况且自己带领的军队长途奔袭,现在已经是人困马乏。人是铁,饭是钢,不光手下的士兵需要吃饭、需要休息,战马也需要喂饮和休息。
于是他果断命令士兵停止前进,凭借着一大片树林的掩护,他们依傍着从林中流过的小河建立了一个临时应急的营寨,临河结寨就是为了解战马之渴。随后他又派人去了解城内的情况和敌军的情况,他得到了这样一条消息:长社城已经被围攻半个多月了,敌人多达10万之众。
这下子曹操放心了,因为长社城还没有被攻破,他对守城的皇甫嵩先生十分有信心,知道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将军。这样一来,曹操就不急于进攻黄巾军了,他需要找一个最佳时机发动进攻。然而,曹操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却是解除士兵普遍存在的怯敌心理,因为朝廷的军队早就听说黄巾军打仗很厉害,好像还听人说黄巾军的战士是打不死的,所以士兵们普遍存在一种畏敌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曹操派出了两队骑兵去攻打外围的黄巾军,杀了一些黄巾军,还生擒了十几个。后来,曹操当着全体将士的面,命人斩杀了这十几个黄巾军,将士们看到黄巾军并不是传说中的刀枪不入,也能杀得死,没什么好怕的,所以原来的那种畏敌心理就烟消云散了。而黄巾军的首领波才获悉自己的军队被攻击的消息后,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这些人只是被他击溃的朱俊的残部,在背后搞一些骚扰活动,就没有理他,也没有派兵去追击。
话说城内的皇甫嵩先生得知了城外围城的黄巾军有异动,就知道是援军到了。这时候他抓住了敌人的一个足以致命的漏洞,毅然发起了反攻。
那么,城外的黄巾军有什么漏洞被皇甫嵩抓住了呢?原来黄巾军的营寨是用草编成的,可以说是以草结寨。皇甫嵩先生高兴极了,心里面很是看不起这些泥腿子,嘲笑他们连《孙子兵法》也没读过,没文化真可怕啊!于是就选了一个刮着东南风的夜晚,向敌人发动了火攻,城外的黄巾军根本没想到城里的守军敢反攻,更没想到会发动火攻,于是这次他们真的抵挡不住了,开始四散奔逃,溃不成军,被烧死、杀死了很多人。
就在这时,曹操已经准确判断到城里的军队发动了反攻,而且还是火攻。他已经及时地把自己所率领的5000骑兵成功地织成了一张大网,牢牢地堵住了黄巾军南逃的必经之路。已经根本不用做什么战前动员了,5000名羽林军每个人都憋足了劲,都想凭借这场战役来升官发财。
谁都想痛打落水狗,每个人对此都非常有兴趣。这时候朱俊先生也带领他的残余军队加入了战斗。就这样杀到最后,据不完全统计,这场战役斩杀了几万名黄巾军。因为这一路起义军对东汉朝廷的威胁是最大的,结果最先被镇压下去,对全国的战局影响很大。此后,形势开始发生逆转,南阳、冀州的黄巾军在东汉政府优势兵力的不断围剿下,变得越来越被动,最后终于力量不支,被东汉军队各个击破。
黄巾起义军的主力被镇压下去以后,其他全国各地的黄巾军还是继续坚持战斗了很长时间,曹操后来还曾经多次率军与黄巾军作战,这是后话,在此就不多说了。
这次军事行动让曹操完美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向世人证明自己不但能文,而且能武。这一仗之后,曹操成功地跨入了军界,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杰出将领。至此,曹操人生的第二把大火被他成功地点燃了,他已经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雷厉风行的济南国相
因为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劳,皇甫嵩先生被加封为都乡侯,朱俊先生被加封为西乡侯,曹操也在这时候被提升为济南国相。应该说这时候曹操已经实现了年轻时的愿望:年轻时的曹操想做汉朝一个州郡的首长,想在一个州郡的地盘上去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愿望,得到了一个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汉朝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但又怕刘姓子弟的势力太弱,如果有外人造反,那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朝政府同时还把一部分刘姓子弟封为藩王,到自己的封国就职,再把一部分有功的人封为侯,也给他们一些封地,当时的人把这些封地叫作“郡国”。东汉的时候,王国的封地就相当于一个郡大小。
按照政府的有关条例规定,被分封的藩王只可以享受封地内的各种赋税收入,并没有一点行政权力。一个封国的国相就是中央政府委派到封国处理地方政事的官员,职位和年俸2000石的郡太守是一样的,相当于现在济南及其周边十几个县市的最高行政长官。曹操马上就要上任的济南国不是一个容易混的地方,他的合作对象是济南王刘康,这个人可是个十分猖狂的王爷。前几任国相都是敷衍了事,到了任期就赶紧走人,平日做事都是得过且过。
为什么说济南是一个不好混的地方呢?除了有济南王刘康这个不好伺候的主之外,济南所属的10个县的大小官员对上勾结朝中的高官权贵和宦官,对下则贪赃枉法,勾结地方豪强,倚仗权势祸害乡里,鱼肉百姓,弄得声名狼藉。因为他们的势力很大,所以前几任国相都拿他们没办法,也不敢管。
但是曹操可不管这套,因为曹操出身于地位不高的宦官家庭,自己又不是什么隐居在深山老林,可以提高身价让政府前来礼聘的名士高人,因此他自从举孝廉从政后常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他非常渴望得到一个郡太守的职位,以便自己能够实践平生的政治理想,做出一些政绩来树立起自己的声誉。所以他在洛阳市北区公安局局长、顿丘县县令以及议郎的职务上都是力图有所作为,而如今已经如愿得到了一个相当于郡太守的职位,他又怎么会退缩呢?
一上任,曹操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他嫉恶如仇、做事雷厉风行,曹操到任之后就把济南市下属的10个县的县令一口气罢免了8个,这样一来济南政坛上上下下都震惊恐惧,违法作乱的人纷纷外逃,济南境内一时间变得非常安宁,治安情况大大好转。这就是强龙猛压地头蛇,济南境内的官员纷纷请求外调,没多少人敢在曹操手底下当官了。
这件事还不是曹操在济南国相任期内做的最牛的一件事,还有更牛的在后面。话说济南这个地方的迷信风气很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西汉初年的时候,朱虚侯刘章因为参与诛灭吕氏有大功,汉文帝就加封他为城阳王,他去世之后城阳国为他建了一个庙祭祀他。山东诸郡也纷纷效仿,于是也就盖了很多庙,其中济南国盖的庙最多,多达600余处,祭祀之风因此就越刮越厉害。
一些有钱的商人在祭祀的时候把排场搞得很大,他们坐上了只有年俸2000石的官员才能够坐的马车,穿上了只有2000石的官员才可以穿的衣服,还请了一些民间的鼓舞艺人来搞一些娱乐活动,搞得就像今天的庙会一样,把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弄得很不严肃。他们还利用祭祀标榜祖先的功德,努力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同时还欺骗百姓,伙同官员骗取无知老百姓的钱财。
因而祭祀的风气越来越奢侈,老百姓也就越来越穷,而历来的官员却没有一个人对这种活动加以禁绝。曹操查知了这种情况,就毅然摧毁了济南境内的所有用于祭祀的庙宇,并且还严禁官民去参加祭祀活动,一时之间济南境内再也没有人敢提奸邪鬼神的事情了。此外,曹操在济南还十分公平地选用廉洁的官吏,决心让政治变得比较清明,曹操所做的这些事都非常鲜明地表现了他廓清吏治的决心。
曹操在济南的所作所为,进一步显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才干和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也为自己的人生点燃了第三把大火,照亮了以后的人生道路。
曹操的行动不可避免地大大得罪了政府里面当权的宦官,地方的各级豪强也对他恨得牙都痒痒。曹操很明白这些人都很恨他,他不愿意违背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去迎合那些权贵,去做一条听话的哈巴狗。但是他又不得不考虑到自己多次触犯了权贵的利益,再这样下去,自己的家人会遭到别人的报复。为了避免发生不可预测的祸事,曹操在当年借口自己得了病,向政府辞去了济南国相的职务,请求回到洛阳担任皇帝的警卫,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家闲待着。
政府正好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辞呈,但又再一次任命他为议郎。曹操虽然表面上接受了这个职务,但却常常装病,不去上班,白拿工资不干活。第二年,就是公元185年,政府让曹操去做东郡的太守,曹操这次还是说自己有病给推辞了。又过了些日子,他连议郎也不愿意做了,干脆就推托自己有病,辞了官回安徽老家读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