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踏上仕途,曹操干劲十足、锋芒毕露,几次三番向当朝权贵发出挑战,也为自己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身上的锐气也在逐渐消磨。照这样发展下去,曹操很可能会沦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官油子。幸运的是,黄巾大起义让他的血液重新沸腾了。仇人想置他于死地,将他送上战场,却给了他一个展现军事天分、建功立业的机会。
不怕长得丑,就怕没人捧
读过前文之后,我们知道少年的曹操就是一个类似今天的地痞流氓的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只有些小聪明,又长得其貌不扬的人居然也当了官,那么曹操凭什么能当官呢?
现代社会如果你想当官,就得参加公务员考试,在隋唐以后的中国如果你想当官同样得参加考试,有的读者会说买一个也可以啊,在封建社会买来的官其实是不被社会认可的。但是在曹操的那个年代,东汉末年的时候当官是不需要考试的,那怎样才可以当官呢?政府又怎样去选拔干部为国家工作呢?
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察举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推荐制度。当时推荐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举孝廉,就是由各州郡的一把手负责推荐选拔一些孝敬父母、廉洁奉公的人出来为国家服务。可问题是这些领导平时那样忙,他们又怎么知道到底哪个人符合条件呢?这就需要一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推荐和自己家庭的努力。
首先因为曹操出身于一个显贵之家,从小就认识了许多显贵之人,或者是一些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对曹操都作出了一些很有分量的点评和推荐,这些点评和推荐让曹操的名气大大提高,对日后能够举孝廉大有帮助。我们先来简单讲一下当时的点评和推荐,当时人们主要从两点来评价一个人:一是容貌,二是才华,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门第,就是说必须是显贵之家,平民是没有多少机会被人点评和推荐的。
如此说来,曹操先生在相貌比拼上根本就没有一点优势,更何况他的名声也不好,属于小流氓一级的人物。但大家也别忘了,事情没有绝对的,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欣赏曹操的,因为他出身于显贵之家,还是有一些上流社会的朋友,也总是有人能看出曹操身上那不一般的才华的。那么曹操这颗珍珠是被谁最先发现的呢?又有哪些重量级人物给过曹操精彩的点评呢?
可以这样说,曹操的运气很好,因为在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他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非常赏识自己的人,也是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大贵人,这就是桥玄。在曹操15岁的时候,他遇到了桥玄。桥玄是个很牛的人,品质很好,谦虚正直还很清廉,死后连棺材都买不起。官职也很高,因为平定羌族叛乱有大功,被封为太尉,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就是曹操的老爸花了一亿钱买的那个官。
回到正题,桥太尉见到曹操之后对他说:“天下马上就要乱了,没有杰出的才能就不能让国家恢复平静,我见过很多人,不过我觉得日后能够平定天下的人,肯定是你,你要好好努力啊!”
曹操听了桥玄的话,可以说是激动万分,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知该说什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桥玄这个人声望很高,属于大佬级人物,受到大家的尊重,重要的是他有许多亲戚和朋友都在朝中做官,很有影响力。他能够如此评价曹操,对曹操的前途是很有帮助的,这就好像是天上掉馅饼,还正好掉在了曹操嘴里。更为重要的是,曹操在不被大多数人看好,根本无人喝彩的情况下被桥玄称赞,就等于是给当时非常无奈茫然的曹操指明了一条金光大道,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让他有了人生的目标,让曹操坚信自己会成功。
桥玄还把自己的妻女很郑重地托付给曹操,让他在自己去世之后代为照顾,这又是何等的鼓励和信任啊!桥玄和自己看重的这个小青年这样调侃道:“我死了以后,如果你有机会路过我的墓地,一定要带上一只鸡和一壶酒来陪我聊聊天啊,不然的话你走出七步之外如果肚子痛,可不要怪我啊!”
30年后的春天,45岁的曹操带领军队驻扎在谯县,这里离桥玄的墓地并不远,想到了30年前的往事,曹操不胜感慨,于是就抽空带了少许人马并准备了一只鸡和一壶酒去祭拜桥玄,还写了一篇情深意切的祭文。曹操在桥玄的墓前哭的是稀里哗啦,足见他是多么地怀念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
除了桥玄,还有一些人对曹操作了点评。比如说何顒,这也是一位挺牛的人,他是东汉末年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官也做得很大,是东汉王朝的司空,三公之一,他对曹操也作出了同样高的评价。他在汝南避难时见到了曹操,他对曹操说:“汉朝的天下马上就要没了,能够安定天下的人,必定就是你吧!”
据说还有一个名人也看出曹操是个不平凡的人,这个人叫李瓒,他的父亲就是李膺,也就是当时太学生的偶像——“天下楷模李元礼”。李瓒在快要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对自己的儿子这样说:“天下就要乱了,能够平定乱世的,只有曹操,你们以后紧跟着他混吧!”
就这样,经过一系列的炒作和宣传,曹操从一个没有人看好的丑小鸭,变成了得到这么多重量级人物评价的黑马,因为他的起点实在是有些低,所以他这匹黑马黑得实在离谱。因为当时品评人物的风气很盛,而给曹操作出点评的这些人又都是当时的名流,所以他们的言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舆论,也慢慢改变了人们对曹操的看法。年轻的曹操开始慢慢有了些名气,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轮成功的舆论炒作。
但是这些炒作到底能不能帮曹操混入官场呢?桥玄和曹操心里都没底,他们想找一个可以一锤定音的人,找一个说话靠谱管用的人,于是他们就想到了许劭。
为什么要找许劭呢?他有什么特殊之处?许劭是当时点评界的泰山北斗级的人物,是大熊猫一级的人物。许劭是非常专业的人才鉴定专家,他和他的堂兄许靖在每个月的头一天都要对全国各地来的人作出全面的价值鉴定,美其名曰“月旦评”。如果谁能够得到许劭的赞许,就能立马身价倍增。如果说桥玄等人的赞许是一张大学毕业证,表明一个人有学位,有点能力,那么许劭的赞许就是专业资格鉴定证书,证明你绝对有能力胜任这个工作。
正因为这样,曹操才大老远地拿着桥玄的推荐信和一堆贵重礼物,赔着笑脸来找许劭,希望他能给自己赞许。许劭一方面觉得曹操有些与众不同,一方面可能也听说过曹操的一些事迹,心里很看不起他,但是因为曹操苦苦地纠缠,也碍于桥玄的面子,没办法只好对曹操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听到了这样的评价,曹操十分满意地大笑着走了。曹操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足以说明他身上存在着过人的才华和能力。由此,曹操的优秀能力正式得到社会的承认,后来曹操的老爹又给郡守大人送了好多礼物和钱财,因为曹操现在的名气已经很大了,所以郡守大人也就顺水推舟,向朝廷举荐曹操为孝廉,从此正式步入了东汉政府的公务员行列。20岁的曹操就这样在经过一番炒作之后很顺利地当官了。
不畏权贵的公安局局长
20岁的曹操被举荐为孝廉,可以说是少年得志。他很快就被任命为郎,经过朝廷的尚书右丞司马防先生(司马懿的父亲)推荐,做了东汉首都洛阳市北区的公安局局长,负责洛阳市北城区的治安工作,平时专管些查捕盗贼的事情。为什么司马防会推荐曹操做这个工作呢?因为按照东汉的法律,从孝廉的职位上被任命为郎官的人都要充任尉这个官职,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公安局局长的职务,这已经成为定例了。
曹操因为刚当官,心气很高,想做洛阳市市长,但是主管政府官员任命的政府人事组织部部长梁鹄先生根本就没给曹操面子,也因为司马防老爹也只是推荐曹操做公安局局长,所以梁鹄就还是根据司马防的建议任命曹操为洛阳市北区公安局局长。这件事让曹操一直耿耿于怀,一直等到自己62岁被加封为魏王的时候,还开玩笑地跟司马防先生说:“你看我现在还能不能胜任洛阳令,是不是还只能做洛阳北区的公安局局长?”司马防先生回答说:“我推荐你的时候你最适合做洛阳北区的公安局局长。”曹操听了这句话,哈哈大笑。
曹操第一次当官,就和第一次娶老婆一样,十分地兴奋。但是说实话,他的第一份差事并不好做,一个区的公安局局长官职不大,事情却很难办,因为处于天子脚下,显贵之家很多,他们这些人根本不把法律当回事,违法犯纪的事做了很多,以前根本没人敢管,杀人放火、偷税漏税什么的多了去了。
曹操可不管这些,他年轻气盛,憋足了劲去工作,一心想做出点成绩来给大家看,因为他迫切地需要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一上任,就让手下人把官署的四个大门都修缮一新,该换的换了,该补的也补了,还刷了新油漆,总之是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气象。他还做了很多五色大棒,在每个门的两侧都挂上十几根。还将政府禁令也就是治安条例各抄几份,悬挂在大门旁边,再向大家宣传解释这些禁令,说明谁要是违反了这些禁令,那么不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显贵,都要被乱棍打死。
说来也怪,过了没多久考验曹操的机会就来了。这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大宦官蹇硕的叔叔违反了夜行的禁令,被曹操抓了个正着。那么到底杀不杀蹇硕的叔叔呢?这实在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蹇硕是皇帝宠幸的人,现在权势正盛。蹇硕这个人身体壮健而且非常有武略,这时候虽然只不过是一个领600石俸禄的小黄门,职位也不算高,但因为他常常随侍在皇帝左右,负责沟通朝廷内外和上下之间的联系,手中还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是一个前途不可限量的人物(十几年后,蹇硕被汉灵帝任命为上军校尉,是负责统率禁军的西园八校尉之首)。
蹇硕的叔叔正是因为自己有一个如此有权势的侄子,才敢如此地嚣张。再说整个宦官集团这时候也正处于炙手可热,几乎只手遮天的时期。历史记载公元175年,宦官可以担任公职了,从此之后他们担任的职务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大。第二年,永昌太守曹鸾给皇帝上书请求宽恕党人,结果不仅本人被杀,他分散在全国各州郡的党人门生、故吏、兄弟也都受到了牵连,他们之中当官的人全都被免除官职,终生不得再做官。
形式如此的险恶,曹操却还是全然不顾,毅然按照禁令把蹇硕的叔叔用五色大棒乱棒打死。就这样整个洛阳城在一夜之间安静了下来,变得一片肃杀。这一招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打那以后每个人都记清楚了治安条例,不敢违抗,从此“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洛阳城的治安状况大大好转。
曹操为什么敢如此果断地杀掉一个豪强呢?第一,他太想出名了,太想烧起第一把火了,他特想一鸣惊人。第二,他要摆脱自己身上的宦官之后的印记,所以只有勇于拿一个和宦官有联系的豪强开刀,才能向天下人证明自己和宦官势力是绝对对立的。第三,曹操骨子里有种好大喜功,不计后果的个性,让他做什么事都无怨无悔,他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人。
好了,曹操的目的达到了,他把自己当官之后的第一把火点着了,而且还很旺。曹操不畏权贵,杀了大宦官的叔叔,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好名声,也为自己赢得了士人的支持。
上书皇帝,扬名立万
曹操点燃了第一把火,烧了别人也烧到了自己。他杀了蹇硕的叔叔,惹得皇帝和宦官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们不想在洛阳再看见曹操了,但又不公开惩罚他,因为他都是在按照国家的法律办事,所以就想了一个刁钻的法子,用明升暗降的方法把曹操调到了顿丘(今河南清丰县)做县令。曹操心里明白这是宦官们对自己的报复,但也无怨无悔,还是很认真地去工作,把顿丘县当成了自己的实习基地,干得也很不错。
公元214年7月,已经60岁的曹操要带兵南征孙权,临行之前他对奉命留守邺城的三儿子曹植说:“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这说明曹操对自己在顿丘时的工作还是相当满意的,可以说是引以为豪的。
过了没多久,曹操就得到了一个回洛阳的机会,朝廷征召他为议郎,专门负责给皇帝和政府提意见,属于查漏补缺型的小官员,因为没有固定的职务和工作,所以非常清闲,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但曹操这个闲官没做多久就因为一件大事被牵连,丢了官职。这是什么事情呢?我们简单地说一下。
因为在曹操24岁那一年,朝廷掌权的宋皇后和宦官发生了利益冲突,后来被宦官摆了一道,最后给废掉了,失去了权力。倒霉的是曹操有个堂妹嫁给了宋氏家族里一个叫宋奇的人,就这样因为这一点点亲戚关系,曹氏家族也被牵连了,如此曹操的官就没得做了。
丢官之后,曹操在洛阳没有事情可以做,就只好回到安徽老家去读书,这次回到家因为饱经世事冷暖,对人生也小有感悟,书是真的能读进去了,读了书之后,就免不了要写诗写文章,写得还不错。这时候的曹操已经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了。
公元180年,朝廷需要一名议郎,条件是要熟读经典,还要能活学活用,经过多方采集意见,最后大家一致推举曹操,可见这时候的曹操已经比较有学问了,在家读的书没有白读。这次曹操也顾不上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了,高高兴兴地去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