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6400000006

第6章 世界上古卷(5)

在伊斯兰教出现后,受到阿拉伯人的征服,波斯文明的踪迹消失了。

趣味链接 拜火教

拜火教,又称琐罗亚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曾被伊斯兰教徒贬称为“拜火教”,在中国称为“祆教”。拜火教的称呼带有一定的贬义。琐罗亚斯德(前628年-前551年)是该教的创始人。他发现从地下喷出的一种气体,可以点着火(其实就是天然气)。那时,人们不理解这种奇怪的火,把它叫作圣火。琐罗亚斯德由此而建立了拜火教。教徒们在圣火处建筑了庙宇并塑造了神像;然后,教徒们穿着红色道袍,对着圣火、神像顶礼膜拜。在伊斯兰教出现后,拜火教就逐渐消亡了。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巴文化——一个消失的文明时代

印度是人类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古代印度,曾先后出现了几个文明。大约距今五千多年之前,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兴起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这个文明有大量用火砖盖起的房屋,规划严整的城市建设,先进的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多枚刻有文字图形和其他图形的印章……这一切都在向后人昭示,这是一个代表着当时世界发展最高水平的文明。由于这个文明的发现地是在旁遮普邦的哈拉巴,因此被叫哈拉巴文明。

哈拉巴文化和印度河流域文化基本是同义词。印度河流域有两个中心,一个是哈拉巴,另一个是摩亨佐·达罗。以这两个城市为中心,印度河流域文明覆盖了广大的地区,超过了一百万平方公里,是当时最广大的文明区域。不过这个文明却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

哈拉巴文化消失的原因,有几种猜测。一种是和地质变化有关:如河床的改造、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灾,这一切可能给古城文化带来巨大的破坏。还有河水的泛滥、沙漠的侵害、海水的潮汐也会引起生态的巨大变化。不过古城文化毁灭的原因,可能因地而异。例如海水的后退,对沿海的港口城市会带来很大的破坏。而其他地方则可能毁于别的原因。还有人提出了火山活动说。按照这种说法,地下的火山活动使大量的泥浆、淤泥和沙子涌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个很大的湖泊,把文明的另一个中心摩亨佐·达罗全给淹了。几十年后,堵塞河道的堤坝渐渐磨损,河水流过堤坝,大河又恢复原来的水道,不过,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已遭毁灭。从摩亨佐·达罗的一层又一层的淤泥判断,这一灾难至少发生过五次以上。

还有一种是外族入侵说。持此说的学者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这种说法和古书《梨俱吠陀》中提及的古代雅利安人攻打印度河地区一事在时间上吻合。其中描述新来的人攻击原住民的“有围墙的城市”或“堡垒”,雅利安战神因陀罗攻破城池“就像时间消蚀一件袍子般”,也就是说战争前后持续了很久。而且在这座城市的街巷和房屋里留下了不少像是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在一所房屋里,发现有13个遇害成年男女和儿童的骨骼横躺竖卧,杂乱无序。同时,被杀的人中还有一个头盖骨上有146毫米深的刀痕,大概是被入侵者用剑砍杀而死的。此外,在街头井旁发现有尸骨,有些尸骨上留有刀痕,有的四肢呈痛苦的挣扎状。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哈拉巴文明大约是在公元前1750年消失的,原因仍不知道,成为了历史之谜。

趣味链接 古书中的线索

在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对摩亨佐·达罗城的毁灭作过这样的描述:“空中传来震耳欲聋的声音,然后是一道闪电划过,一道火柱从天而降,比太阳还要耀眼的光芒将天空分割成两半,空气在剧烈燃烧,池塘里的水像烧开一样地沸腾。所有的生命,都被高温毁灭。周围是死一般的寂静……”古诗的描述让哈拉巴文化的消失之谜更神秘了。

吠陀时代——神圣的知识记述的时代

印度河流域文化消失以后,古印度的历史进入了“吠陀时代”。关于这一时期,迄今尚无重大的考古发现,只有丰富的传说材料。这种传说材料收集在被称为“吠陀”的一种文献中,因此这一时期就被称为“吠陀时代”。

“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是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吠陀是包括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在很长的时期中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传下来的。吠陀分为四部:《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产生最早,约编撰于公元前12到前9世纪,它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900年)。《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产生较晚,被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期,又逐渐出现了解释吠陀的文献,即“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这些文献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后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900-前600年)。

吠陀文献的编者们自称为“雅利安”,意思是“高贵的人”。现在研究界普遍认为,雅利安人是从外地来到印度的,具体怎么来的则不详。根据《梨俱吠陀》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征服塌鼻、黑色肤种的原住民,在旁遮普开始过着以畜牧为主、农业为辅的生活。他们将大自然予以神格化,崇拜多神。以火、赞歌、食物祭供,后来则有专司祭祀仪式的祭师。在雅利安部族中已经分化成三个阶层,即以部落首领为主的有权势者、世袭的祭师、一般民众。

后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扩展到恒河流域,进入农耕社会。随着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发展,从前的军事民主制机构逐渐变成了国家,部落首领变成了世袭的君主。此时祭祀的重要性提高,祭师阶级发展为婆罗门阶层,主管宗教祭祀,也参与政治,享有很大权力。原先的普通民众发展为吠舍,在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劳动,并以捐赠和纳税的形式供养完全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世俗贵族。这些渐变成为后来的种姓制度的雏形。

趣味链接 雅利安人

古代印度的主要居民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一词源于古波斯语Ariya,意为“有信仰的人”。在印度古文献《梨俱吠陀》中,意为“高贵的人”。雅利安人是指使用雅利安语(属印欧语言)的人,不带有任何种族的含义。雅利安人最初的故乡是在南俄草原,后来他们从这个地区向亚洲和欧洲迁移。其中的一支——“印度-伊朗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荡之后定居在中亚两河(阿姆河与锡尔河)平原。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称印度-雅利安人(在古代印度文献中只称雅利安人);而另一支进入伊朗,称伊朗-雅利安人。

瓦尔那制度——严格的种姓等级制度

瓦尔那制度是指古印度的一种种姓等级制度,西方人称之为喀斯特制度。这种制度正式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跟雅利安人有关。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把自己较白的肤色同土着居民较黑的肤色区别开来,开始使用种姓一词。在雅利安人占领的地区便出现了雅利安种姓与达萨种姓。随着雅利安人的社会分化,从事祭祀的僧侣和以部落首领为首的武士集团逐渐同雅利安一般人民大众脱离开来,而成为两个特权等级。一般人民大众则成为雅利安人社会内部的第三等级。这样,再加上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在社会上便自然地形成了四个地位不同的社会等级。关于这四个等级产生的最早记录,见于《梨俱吠陀》最后一篇的《普鲁沙赞歌》。其中依次提到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教的典籍规定了各个等级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个等级是婆罗门。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阶层的祭司。他们也参与政治,享有很大的政治权力。

第二个等级是刹帝利。刹帝利是从部落首领发展而来的。但是刹帝利并不限于王和王族,世俗贵族也属于这一等级。刹帝利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享有国家的世俗权力。

第三个等级是吠舍。吠舍就是平民,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吠舍没有政治上的特权,必须以捐赠和纳税的形式供养完全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不过吠舍还是雅利安人部落公社的成员,他们可以参加公社的宗教礼仪。

第四个等级是首陀罗。首陀罗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他们大多数是以前的印度土着居民,也有失去公社成员身份的雅利安人。这个等级的人不能参加宗教礼仪,得不到“宗教生命”,因此也就失去了在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护的权力。

种姓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职业世袭和内婚制。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并坐。如果不同种姓通婚,他们的后代被称为“贱民”,地位低于以上四个等级,受到最严重的鄙视。

种姓制度在长期的演变中越来越复杂,出现了其他许多种姓和亚种姓,制造了种姓隔离和社会的不平等,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

趣味链接 废除种姓制度

印度在独立后,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消除种姓歧视。首先是制定了有关法律规定。1948年国会通过了废除种姓制度的议案。后来宪法和各邦法律也都做出相应规定,保护低级种姓利益。政府还在教育、就业、福利等方面对低级种姓者提供大量帮助。但是种姓制度的影响在民间仍然存在,真正的消除还需时日。

婆罗门教——统治印度的主宰

文明开始的时候,各地盛行自然崇拜,古印度也不例外。早期的雅利安人畏惧自然,把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力想象为人格的神,以献祭和祈祷的方式求神消灾赐福。

早期吠陀时期,雅利安人崇拜的神主要有天神梵伦那、太阳神毗湿奴、暴风雨之神楼陀罗等。早期吠陀时代的祭司很简单,祭司并没有形成一个特定的神权集团,也不存在抽象的宗教哲理。

后期吠陀时代,暴风雨之神楼陀罗改名为湿婆,并成为最主要的神。太阳神毗湿奴取代天神梵伦那的地位,成为世人的救星。这时候的神已不简单的是自然力的化身,而是更多被赋予了社会的功能和抽象的性质,例如暴风雨之神也有慈祥的面目。后期吠陀时代的神已经跟王权结合起来。国王宣扬君权神授,极力提高神的地位,相应的祭祀仪式也变得盛大起来。国王利用献祭来神化王权,婆罗门祭司们则从中获得大量的财富和特权,形成一个掌握神权的特殊等级,垄断了对婆罗门教义和教法的解释权,这个等级就是婆罗门教。

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古印度进入“列国时代”,诸邦林列而无统一的国家。列国时代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尖锐化,反映到意识形态上就是“百家争鸣”,各种新思潮纷纷兴起。这些新思想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具有反婆罗门教的倾向,例如耆那教和佛教都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教的种族等级制度。

孔雀帝国时期(公元前322年-前185年),阿育王大力宣扬佛教,佛教势力崛起,婆罗门教一度衰落。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解体,大臣普沙密多罗篡位建立巽伽王朝。普沙密多罗出身于婆罗门家庭,信奉婆罗门教,于是婆罗门教再度兴盛起来。

4世纪笈多王朝崛起后,婆罗门教文化空前繁荣。在笈多诸王统治时,编纂了很多经书,吸收了大量的民间信仰,融合了佛教、耆那教的思想内容,崇拜“三神一体”的梵天、湿婆和毗湿努,并根据对主神的崇拜创立了各种教派,建立了寺庙等。这样,婆罗门教就完成了向印度教的转化,现在的印度教就是来源于婆罗门教。

趣味链接 婆罗门教的三大主神

创造神梵天,他创造了世界万物,他的坐骑为孔雀,妻子是辩才天女。由于在宗教观点上他已经完成了创世的任务,因此不广为印度教教徒崇敬,全国四千多座印度教寺庙只有一座是供奉他的。保护神毗湿奴,有众多化身,其中最着名的是黑天神克里希纳。他的坐骑为大鹏金翅鸟,妻子是吉祥天女。印度教徒有一派专门供奉他,全国有一千多座庙宇。破坏、再生和舞蹈神湿婆,妻子为雪山神女,他在印度的影响最大,全国有三千多座庙宇供奉他或他的妻子。专门崇拜他妻子的为性力派。

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寂默贤者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是他的名字,悉达多是他的家族姓氏。他是伽毗罗卫城(在今尼泊尔境内)释迦族首领净饭王的儿子,幼年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乔达摩属于刹帝利种姓,出身高贵的他却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估计是与他生活在诸国混战的列国时代有关。乔达摩自幼关心的是人间疾苦,思考的是人生问题。苦苦思索而不得,他终于在二十九岁的时候决定出家修道。

离家之后,乔达摩先到王舍城郊外学习禅定,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六年之后,人瘦成了皮包骨头,差一点死去,仍然没有得道。于是他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来到伽耶城外的菩提树下,沉思默想。七天七夜之后,乔达摩顿悟,相信自己已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是他出家修行第七年的事。

乔达摩在恒河流域游历传教四十多年,至八十岁去世(约公元前486年)。他被人们尊称为“佛陀”(简称为佛,意为觉者)、“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寂默贤者)。释迦牟尼身边弟子五百人,着名的有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优婆离等十大弟子。佛教的佛、法、僧“三宝”已具备,佛教正式形成。

同类推荐
  • 我的乾坤我做主

    我的乾坤我做主

    《天朝系列第二部》之《我的乾坤我做主》:一位生于中国上海、长于美国纽约的天才少年,富三代、官二代出身,他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妖孽之容,更有着过目不忘、入耳不漏之天赋异禀。他沉稳冷静,博学善谋,十六岁便拿下了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拒绝了家族“美意”,揣着东借西凑而得的微薄资金,咬牙切齿地踏上创业征途……期间,以歌手的身份问鼎格莱美,以演员的身份夺得奥斯卡,以学者的身份摘得诺贝尔……二十五岁之时,便已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然而,一次回国“支援西部”之旅,他把自己耗资五百万美金组装的满载药品的超长豪华房车,驶入了历史时空……
  • 中国皇帝全传

    中国皇帝全传

    本书汇集历代约400余位皇帝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以史实为主,以政事为主,兼涉轶闻、生活,后附历代皇帝一览表。
  • 南北史风云

    南北史风云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历史近乎尘封,鲜有文艺作品演义,这段岁月也是我国文化发展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本书将结合史实,以通俗小说之手法,为读者展现南北朝时期三百年的峥嵘岁月和铁血文明。
  • 国民老公在古代

    国民老公在古代

    当别人叫我国民老公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不能别人叫我国民老公,我就真的以国民老公自居,那样会很假,老百姓一定会骂我的,根本就没有这种国民老公的。后来试着做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做这个国民老公起码还是做的很放心的。现在,不仅我身边的朋友都叫我国民老公,几乎所有人都叫我国民老公。我就是国民老公,国民老公就是我,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 罪恶力量

    罪恶力量

    恶,无孔不入。罪孽,万劫不复。执着的恶念,凶险的人心。看他一个小人物步步陷入迷局,如何剖开一个个谜团,成为动荡乱世里的一代枭雄。悬疑,谜案……纯属虚构,能力有限,请毋深扒,兴趣之作。
热门推荐
  • 飞游星传

    飞游星传

    刘晓晴一只手抓住插在石壁上的宝剑,战败四名武林高手,还打得他两死一伤,宝剑脱出,她掉了下来。晓晴闭着眼睛往万丈悬崖下坠,她想着我就要这样死了,想起猴子和仙儿,她就喃喃自语地念着‘我的小狐猴,你在哪里去了?以后你要照顾好自己,我不得照顾你了。她又念小仙儿你在哪里去了?你赶快回去找你师父吧,姐姐没时间照顾你了。’这时猴子和仙儿正在好玩,他们听到小晴在叫他们,他们知道主人有难猴子腾云、仙儿遁土就赶了回来。小晴突然感觉不在往下坠了,好像落在什么东西上软绵绵的,她睁开眼睛一看,是猴子抱着她,她想问,猴子就捂住了她的眼睛
  • 恶魔竹马别乱来

    恶魔竹马别乱来

    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创造了让旁人羡煞的倾城绝恋。
  • 神奇大学:修炼之路

    神奇大学:修炼之路

    一个来自未来的大学,一改往日的文理科学习,这里只有战斗!战斗!战斗!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一切!用积分来兑换自己所需的一切,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离开这里!
  • 王源之缘分注定

    王源之缘分注定

    我这辈子只爱你一个人,我喜欢你,没有什么喜欢的理由;我爱你,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只想和你拥有一个甜甜蜜蜜,简简单单的爱;我爱你,王源---冰羽若
  • 南天风云

    南天风云

    岭南震南镖局的总镖头南国威押镖北上,在湖南衡山遭劫,夫妇双双遇难,儿子小牛儿被神州四仙所救而幸存。小牛儿拜师学艺,并取名为南天风。十几年后,南天风艺成离师,寻亲复仇。当其时,岭南武林一叫虎教的邪派组织刚刚崛起就到处寻衅滋事,制造恐怖,而岭南侠道各派又互有过隙,摩擦争斗,代表武林十大门派的武当派玄灵子道长南下游说各派共同对敌,朝廷派遣高手侦查当年劫镖案并缉拿主谋元凶,以东方绝为首拉起了逆天行事的圣教大阵,武林一代巨魔天地大帝销声匿迹四十年后复出。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以南天风为代表的侠道人物终于团结起来与各种邪恶势力进行了殊死的争斗,最后聚而歼之,粉碎了邪派组织妄图一统武林的阴谋。
  • 血恋之血色世界

    血恋之血色世界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惊恐地发现自己的族群中出现杀人吸血的生物,一场剿灭吸血鬼的大战开始了,初现于世的吸血鬼渐渐销声匿迹......百年后,吸血鬼大量出现,以绝对的姿势入侵人类领地,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称自己为:血族。纷乱的世界不得安宁,血族中出现和平主义者,他们期望能与人类和平相处。人类与血族都不知道,一场巨大的阴谋在地下酝酿,这个世界并不只有那么点大......
  • 不止游戏

    不止游戏

    推广这本书的时候朋友问我这本书写的是个什么故事。我说:游戏为起始主线,背景多世界,各种各样的故事,最后统一主线。朋友表示没听懂。然后我在起点发书选分类的时候看着分类上的【游戏】选项犹豫了半天。毕竟我的游戏可【不止游戏】。
  • 污能力供应商

    污能力供应商

    第一、这不是淡淡小清新,这是浓郁污能量。第二、这卖的是污能力,不是巫能力,更不是超能力。第三、这位记者女士,请不要妨碍我卖东西,至于你问的x巨星、x天后、x总统有没有来过这里,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私下谈!等等!你想干什么,别往我身上靠,我是个很正经的人!吃我一发大理段氏一阳鹰之指!王乌看着瘫坐在地上,一脸红晕的女记者满意的笑了。
  • 冷魅校草遇见可爱女生

    冷魅校草遇见可爱女生

    李梦凭自己的努力来到了樱花梦樱黄家贵族学院,在这里她遇见了自己一见钟情的男生—冷冰寒,她打算追求他,几次向他表白,可都被拒绝。第二天,有一个管家说:"小姐,和我回家吧。"在车上管家告诉她,她是冷家的二小姐,叫冷冰霜,冷冰寒是自己的哥哥……她听了什么也没说,到了冷家,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有礼貌的问了个好,就和管家一起上了楼。她的性格变了,变得和冷冰寒一样,她让人不敢靠近,后来冷冰寒渐渐喜欢上了她,并向她告白,她答应了,但她们的父母不答应,他们决定去国外结婚,就给她们的父母撒谎,不久他们就去国外了,在国外他们结了婚,一年后,他们回到国内,却发现自己的父母被别人陷害了,她们的复仇之路由此开始……
  • 此禽可待

    此禽可待

    他们说,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久别重逢,吴微禹咬牙切齿,“容忆,咱们来日方长。”简而言之,这是两只“禽兽”相爱相杀的纯洁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