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6300000008

第8章 独尊儒术,千古流传(2)

郑玄一生的学术成就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在经学方面,郑玄遍注儒家经典,创立郑学,融合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让经学实现了“小一统”,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郑玄在经学方面最大的功绩就是编辑、注释了《周礼》、《仪礼》、《礼记》这“三礼”,他的《三礼注》成为后世治礼学者的必备工具,也就此奠定了郑玄在礼学发展史上无法替代的地位。他所注的《诗经》,也被看做是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可以说如果没有郑玄,那我们今天可能就根本看不懂儒家经典;如果没有郑玄,儒家的经典就可能会永远地被束之高阁。

郑玄还校对整理了古籍,对词汇学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魏晋玄学

玄学的观念出自《老子》,“玄”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问题的概念。“玄学”又被称为“形而上学”,具体是指用思辨的方法来阐述经验以外的各种问题,包括神灵、灵魂、意志自由以及世界的本质、物质存在的终极原因等等。玄学吸收了道家的某些思想,玄学家们所讨论的问题都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而来。

“玄学”在魏晋时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西汉时因为儒学受到政府的提倡和重视,所以学习研究儒家经典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种风气,后来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发展到为了解释儒家经典中的几个字而写上洋洋数千言甚至是上万言。渐渐地这种繁琐的经学开始被知识分子厌弃。

东汉中后期,广大知识分子屡受宦官和外戚的打击,但他们中的正直之士仍不顾“党锢之祸”,勇敢地发表“清议”,表达自己对国家政事的见解,针砭时政。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士大夫在失望之余进一步培育了清谈的风气。到了魏晋时期,曹氏和司马氏的政治斗争越来越激烈,接连不断的血腥残杀让广大知识分子觉得人生无常、灾祸随时都可能降临,于是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成了知识分子的主流人生态度,放浪形骸、纵欲享乐成了很多人的生活目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一本正经的儒学已经没有办法让知识分子信服了,于是虚无放荡的“玄风”就蔓延开来,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原来繁琐的汉代经学,用老庄思想来解释儒家经典。他们把《老子》、《庄子》和《周易》结合起来,称为“三玄”,至此玄学正式登上中国的哲学舞台,逐步取代了经学的地位。

通常认为,玄学的演变和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正始时期;以嵇康、阮籍、向秀为代表的竹林时期;以裴顾和郭象为代表的元康时期;以道安、张湛为代表的东晋时期。

“清谈误国”——玄学代表人物何晏和王弼

何晏是正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原本出身名门,祖父是东汉的大将军何进,但是无奈家道中落,7岁的那一年和母亲一起被曹操收养。7岁的何晏非常聪明,富有智慧,曹操因此很喜欢他,就把他安置在自己家里,还想认他做儿子。何晏知道后就在地上划了一个方框,自己坐在里面,有人感到奇怪,就去问他原因,他说:“这是我何氏的房子。”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就打消了认他做儿子的念头,派人把他送出去,找名师好好培养。

何晏在少年时代就才华横溢,喜欢谈论老庄之言,再加上长相俊秀,所以得到了曹操的宠爱,长大之后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为妻。这样一来,他同曹家的关系就非同一般了。

何晏在政治上无甚作为,主要是倾向于曹氏集团,和曹爽一起胡作非为,结果被司马懿杀害。他的主要贡献在学术方面,他和王弼等人在一起竞相玄谈,大开玄学之风气,被称为“正始之音”。何晏有《论语集解》一书传世。

王弼和何晏相比更是年轻有为,他是王粲的侄孙,家学的底子比较厚,又天资聪慧,十几岁的时候就迷上了老庄思想,能言善辩。何晏见到他之后,就把他引为知己,总是和他一起谈论玄学问题。何晏还把王弼推荐给曹爽,可是没有受到重用。何晏遇害的时候,王弼也受到连累,被罢免了职位,当年秋天病逝,年仅24岁,有《周易注》和《老子注》传世。

王弼以雄辩的口才享有盛名,如果要论对玄学的随意发挥,王弼不如何晏,但是要论对玄理的认识深度,王弼却比何晏要高一筹。王弼这个人恃才傲物,总是喜欢笑话别人,遭到士大夫的忌恨。

何晏和王弼都用“三玄”来解释《论语》,在哲学方面他们都主张“贵无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而“有”又由“无”所生,又复归于“无”,这就是他们的“无中生有”理论。在动与静的问题上,他们主张静是根本的,静生动力,动又复归于静。他们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哲学范畴“本末”,把“无”、“静”看作是本,把“有”、“动”看作是末。在认识论上他们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在政治伦理方面他们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在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上他们提出“名教出于自然”,应该按照“自然”的原则去对待名教。

当然,他们在思想上也有某些分歧,例如何晏认为“圣人无情”,圣人们并不具备一般人所有的喜怒哀乐,而王弼认为“圣人有情”,关键是圣人能从情中超脱,不被情感、欲望所束缚。

他们两个人的影响很大,一直到西晋灭亡,偏安于江南的东晋建立后,他们还被认为是清谈的祖师爷。

开理学之先河——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书,号濂溪,后人尊称为“濂溪先生”,北宋时的着名哲学家,学术界公认的理学一派的开山鼻祖,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就喜欢读书,注重名声和气节,在家乡小有名气,人们都说他有古人的风范。14岁的时候周敦颐的父亲去世,15岁时他和母亲一起到北宋的都城开封去投靠做大官的舅舅,他聪明仁孝,得到舅舅的喜爱。

周敦颐20岁的时候在舅舅的帮助下得到一个主簿的职位,在任职期间他竭心尽力为百姓办事,深得民心。就在此时,他开始研究《周易》,后来写出了着名的《太极图说》。

周敦颐一生都在外地任官,后来又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讲学,所收弟子之中有着名的“二程”兄弟。

周敦颐生前的学术地位并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是个好官,而且还有“山林之志”,具有洒脱的胸怀,看起来仙风道骨,可并没有多少人了解他的理学思想,只有“二程”兄弟的父亲程太中老先生知道他的学识很深,所以才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周敦颐那里学习。我们不能不说程老先生是多么地有先见之明啊!

“二程”后来成为着名的理学家,开始极力宣扬老师的理论,后来南宋的大儒朱熹也极力地宣扬周敦颐的思想,他的名声才大盛起来。以后他的地位越来越高,从祀于孔庙,最终奠定了理学开山祖师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从魏晋玄学盛行开始,儒学就开始衰落,后来又经过南北朝和隋唐时的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冲击,儒家学说好像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之中。周敦颐作为理学的开山祖师,在继承发展孔子、孟子、董仲舒和韩愈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又汲取道教、佛教的唯物和唯心主义思想,糅合阐述,建立了理学,在儒学发展史和中国哲学史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提出了一系列的哲学范畴,比如太极、理、气、性、命等,后来都成为宋明理学共同探讨的基本范畴。他的着作模仿《易传》、《中庸》等书,把文字写得简约,语义又很含混,后来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周敦颐在他的《太极图说》里提出“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了阴阳万物。他认为世界的本体就是“太极”,太极无形无相;万物的运动都是通过“神”来推动的,物体本身并没有动静之分。

周敦颐还认为“诚”是万物的本源,诚的具体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为了让人能够达到“中和”的道德境界,周敦颐提出了主静的原则,也就是要求人们要没有欲望。在“诚”和“主静”的基础上,他还继承了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思想,把仁义说成是“天道”。

周敦颐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关学”的创始人——张载

张载,字子厚,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的分支“关学”的创始人。他是“二程”(程颢、程颐)的表叔,和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一起合称为“北宋五子”,原籍河南开封,后来迁徙到陕西眉县横渠镇,所以被人称为“横渠先生”。

张载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少年丧父,所以他在年少时就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宋仁宗时,西夏王朝经常骚扰宋朝的西部边境,后来西夏和宋朝达成和议,西夏向宋朝称臣,但是宋朝每年要给西夏大量的财物,也就是“用物资换和平”。这对“少喜谈兵”的张载造成了极大的刺激,他在21岁时向当时驻防宋王朝西北边境的军事长官范仲淹上书言边事,表示自己要组织民兵为国家收复失地。范仲淹非常欣赏他,就勉励他好好读书,先不用研究军事,以期将来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张载接受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之后就开始刻苦研读《中庸》,读后仍感不足,于是他又读道家、佛家的着作,结果依然觉得书中所写无法帮他实现伟大的抱负。于是,他又转而研究儒家经典,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研读,他终于悟出儒、佛、道三家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

张载在38岁的时候和苏轼、苏辙兄弟一起考中进士,得到宰相文彦博的赏识,在开封宣讲《易经》。一天晚上,他遇到了“二程”兄弟,“二程”是张载的表侄,但是张载仍然虚心待人。他静心听取“二程”对《易经》的见解后,感到自己所学尚浅,于是就推荐“二程”接替自己讲《易经》。但是他为了不让自己的学说受二程的影响,就没有再听二程讲课,而是依靠自己去开拓学术的疆土,在这一时期写成了《易说》。

张载中进士后,先在地方任职,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宋神宗登基后,御史中丞吕公着向神宗皇帝推荐张载,结果宋神宗接见了他,对他非常赏识,想要加以重用。后来因为和王安石不和,自己的弟弟又反对王安石变法,张载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就辞官回到横渠。

张载回到家乡后,在聚众讲学的同时仍然精心研读儒家经典,每当有心得体会就会马上记下来。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着作,对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因为他和他的弟子大多是关中人,所以他们的学术思想就被称为“关学”。张载在研究学问的同时,还带领自己的弟子进行了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努力,并亲自进行了实验。

公元1077年,吕大防向宋神宗推荐张载,希望朝廷任用张载,于是神宗下诏召张载回朝廷任职。当时张载正患肺病,但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仍然带病入朝。入朝后他在礼部担任副职,结果又和朝廷其他官员因为恢复古礼的事发生冲突,再加上病情越发严重,于是他就辞官回乡。路经洛阳的时候见了“二程”一面,然后继续西行,途中在临潼的馆舍中病逝。

张载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宋以后的思想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他的着作被明清两代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

张载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气”,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太虚”,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作为万物本体的“气”的客观实在性。他认为“气”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凝聚,气凝聚之后就变成了有形的万物;一种是分散,分散之后就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它仍然客观存在着。气的聚合和离散都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天、地、人都是由“气”聚合而成的物质,万物与人的本性是一样的。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其中充满了互相矛盾对立的运动。

在认识论方面,张载提出了“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的差别,认为见闻之知是由感觉经验得来的,德性之知是由修养获得的精神境界。在社会伦理方面,他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主张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的扩充去“尽性”。除此之外,他还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精神和宗旨。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这四句话被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

2.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

——《性理拾遗》

洛学的代表——“二程”兄弟

“二程”即北宋着名哲学家、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颢与程颐兄弟的并称。程颢,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出生于湖北黄陂,宋代大儒,着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颐,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也是北宋着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是程颢的亲弟弟。

“二程”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经拜周敦颐为师,也都受过长时间的佛教思想的影响,和周敦颐一起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因为“二程”长期在洛阳讲学,所以他们的学说又被称为“洛学”。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楚辞

    中华国学经典:楚辞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华谚语(第一卷)

    中华谚语(第一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亦可以知兴衰,最真实的是历史,而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就在于此。“人杰”是历史中极具魅力的一群人物。顾名思义,“人杰”简单地说就是人中之杰,是芸芸众生中的杰出人物。既包括那些定国安邦、成就霸业的人杰,也包括那些心怀壮志的豪侠之士,而那些忧国忧民、满怀豪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称之为人杰。人杰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热门推荐
  • 婚谋不轨,新妻难上手

    婚谋不轨,新妻难上手

    欠姐姐一条命,她心甘情愿被他囚禁两年。却没有想到他会在两年后征服她。“是不是看到我就觉得恶心?”陆越辰挑着眉问她:“还有更恶心的要不要看?”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化验单,上面写着她妊娠两个月。“要么嫁我,要么生下这个孩子。”陆越辰似笑非笑地说。“好,我嫁你。”她痛快的回他。【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昆墟大帝

    昆墟大帝

    昆虚之上,灵山之间,有一群人隐于世间,不入红尘,孜孜不倦的追求着成仙。电光灼处寻真种,风信来时觅本宗。霞光万道笼金鼎,紫云千丈罩天门。若还到此休惊怕,稳把元神守洞门。且看一顽童小子,如何在修仙炼道途中披荆斩棘,成就大道金仙。
  • 幸福的手指

    幸福的手指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为了骗取包工头的赔偿金,他们铤而走险,切断手指勒索。一个少女的纯净,改变了少年的歧途。他果断报警,使得震惊内幕曝光天下。在关注案情的本身,我们也该关注那些飘摇的命运。是什么叫他们如此凶狠?在北京,他们是普通的挖藕工,他们的世界神秘。走进去,接近他们,看看骄傲的《北京的藕》,你会发现,人生却原来如此厚重生动。
  • 香奁润色

    香奁润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幽揽夏

    清幽揽夏

    怎么回事?我不过是个无辜的小药师被误伤“打死复活"后竟回到了十年前?好吧,这么费脑的事我不想了,但是为避免再次被“打死”的悲剧这次我要选择高功的法师职业。可是,谁来告诉我“玄”里什么时候有“吸血鬼”这个设定了?我那一去不复返的平静生活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 五行阵记

    五行阵记

    先天五行,人之修行根本。人之道,修行、修心、修德……
  • 鬼神档案

    鬼神档案

    sss级研究小组成员卢教授被人枪杀,行动小组成员王卓,李道云相互怀疑,一连串的诡秘事件接憧而来。修习得神秘莫测的九字真言印,王卓正式进入sss级神秘部门,开始寻找传说中的鬼神,归结成为《鬼神档案》!
  • 牧场

    牧场

    无人区中危机重重,牧场别墅惊现孩童,特种兵背负艰巨任务,开始了奇妙的旅程。。。
  • 跟着鬼夫闯天下

    跟着鬼夫闯天下

    第一世,他们都是现代同学。他俩都不愿意负责,结果一出门都被雷劈穿了。第二世,他们都不是人。她被骗财骗色,他为她打抱不平,结果都被罚下凡间。第三世,他们是古代同学。又是一夜情后……“不想负责就算了罢,又不是第一次了。”某女有些忧桑。某男不语,心里有了盘算。第二天,某女傻乎乎的成了新娘,某男在婚礼上坦白……“我在这个世界没有房……”“我不在乎,有你就行。”“我在这个世界没有权……”“我不在乎,有你就行。”“我在这个世界是半人半鬼……”“我不……,呃,自动空调,也不错……”“我在这个世界有天命……”“没事,要找什么坑爹的宝贝我陪你。”三天后,由六界组织起来的寻宝小组开始走上不归路…
  • Forty Centuries of Ink

    Forty Centuries of In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