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4500000008

第8章 还我本来面目——自我、同一性和人格(3)

自我概念的形成,往往需要通过他人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个环节。从具有自我概念开始,个体便在他人的评价中获得关于赞美或者批评的信息。在生命的早年,尤其是童年期,如果获得的赞美多过批评,比如父母评价你是一个乖孩子,老师评价你是一个好学生,朋友评价你是一个好哥们,在未来的成长中,你的自我概念会比较积极。

反之,如果一个人从小都在接受批评或贬低的评价,自我概念也会变得糟糕——“反正所有人都说我没出息,我还努力什么呢?”所谓物极必反,始终生活在赞美中的人,也容易形成错误的自我概念,变得自满、自大、目中无人。

就像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一样,自我概念也是在社会比较中逐渐形成的。和同学比成绩时,就会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足够努力的人;和朋友比收入时,就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有钱人;和其他公司比效益时,就知道自己并不算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无论什么人,从出生到死亡,从家庭到社会,都情愿或者不情愿地生活在社会比较之中。在比较中获得优越感的人愈加肯定当前的自我,被社会比较伤了自尊心的人则可能重新定义自己,建立新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形成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当一个人能够从他人的评价系统中脱离出来,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审视自己,用自己感觉好或者不好的标准定义自己,自我概念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像你成功修理了罢工的电脑一样,在他人缺席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对个人行为给出肯定的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概念的积极与否决定了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不过,和那个真正的、本身的你相比,自我概念难免造成认知上的偏差。比如,一个身高160厘米、体重50公斤的女孩看起来体型正好,朋友的判断也是“不胖不瘦”,如果这个女孩本身偏偏要和45公斤甚至体重更轻的人相比,难免造成“胖”的自我概念。

在“白骨精”盛行的审美流行观念之下,一个对自己体重不满意,每天嚷嚷着减肥的女孩,自尊水平自然受到影响。可是,又有谁能够阻止她因为自我概念偏差做出的一系列减肥行为,谁又能帮其重新建立恰当的自我概念呢?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我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而实际上他不是,那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自我感觉良好会让人看起来充满信心,但是过分乐观的自我评价往往不是好事。毕竟,一个人的自尊应该建立在正确的自我概念之下,如果过分的自信变成了自大甚至自负,到最后只能惹人厌烦了。

可以说,无论自尊水平的高低,都要建立在客观的自我概念之上。高估自己,或者低估自己,都不是认识“我是谁”的最佳途径。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我同一性

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理和身体每天都经历着“疾风怒涛”般的变化。在周围的大人尚未觉知这些变化之前,青少年已经开始因为过度关注自身而变得敏感。类似于“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几乎成为每一个青少年头脑中思考的问题,也是令所有人迷惑的地方。

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所在。大人往往只看到孩子身体长高、头脑变得聪慧、充满青春活力的一面,而常常不自觉地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此,当青少年遇到了成长中的问题,比如逃学、追星、穿着奇装异服、吸烟甚至吸毒,形成社会所不承认或者不愿意接纳的角色时,大人往往首先感到沮丧,而忽略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在上一节中,我们提到自我概念的建立。自我概念的建立帮助一个人从童年期开始渐渐地认识自我,找到真正代表自身的人格特质。这一过程到了青少年期变得尤为重要,所有渴望成长的孩子都必须认真思考,动用短暂的人生经历中积累的所有关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认知,建立一个对自我的基本评价。

在众多的尝试和选择之后,青少年会形成自我概念,同时按照这个概念形成某一种生活策略。这一生活策略往往是固定的、不会轻易变动的,可能在未来几年、十几年的生活里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因此,一旦青少年达到了这一程度,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自我同一性,形成了打上一系列固定标签的统一人格。

在这个人格框架中,既包括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也包括他的目标、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自我同一性证明了一个人的身份,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独具风格的自我,还是将过去生活、当前状态和未来计划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试想,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观念都是含糊不清的,又如何能够对未来的发展作出思考和判断呢?

在整个青少年期,大概从12岁到20岁之间,成长的核心问题便是同一性的发展。在一个人从童年过渡到青年期的这几年间,青少年开始脱离曾经充满梦幻和童话故事的童年世界,试着思考一些人生的大问题。因此,“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也非常容易在这一阶段出现。

作为着名的精神病医师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系统地研究了青少年人格发展的课题。他将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分成了八个阶段,从生到死,每一个阶段都有专属的任务,也会在各个年龄段遇到不同的问题。埃里克森认为,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一个人能否在成长中顺利地度过每一个阶段,则由环境决定。

一旦某一个阶段的发展出现问题,比如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出现问题,或者在某一个年龄段出现了教育的失职,都可能给一个人的成长造成障碍。可以说,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或者是心理品质存在问题的人,必定是在人格发展的某一个年龄段遇到了障碍。这一障碍便成为人格无法完善的症结。

在青春期,出现同一性混乱的青少年,往往怀疑自我认识的正确性,一旦从他人那里得到了不一样的讯息,就会重新定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在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懒散、怠惰与遭遇失败这种因果关系上往往看不清楚,因此导致做事情马马虎虎,容易误入歧途。如果在性别问题上出现角色混乱,认识不到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则可能发展为同性恋或者性别倒错。

此外,如果年轻人无法顺利建立自我同一性,或者遵从他人的意见,让别人来替自己作决定,或者回避问题、拖延决定,往往无法在社会环境中确立生活的角色,也就是无法发现真实的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旦陷入消极状态,则可能背离社会标准,变成不融于社会规范甚至反社会的人。

为此,埃里克森曾经深入研究自我同一性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他列举了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自我同一性过剩,一是同一性的缺乏。自我同一性过剩的青少年,往往很容易对某一种文化或者某一团体产生超出理性的热情,埃里克森称他们为“狂热主义”。

理想主义和对世界非黑即白的认知,让青少年非常容易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信念,甚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在团体文化的熏染下,更容易坚决地排斥他人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态度、思想和行为是唯一正确的方式。正因如此,青少年的热情往往很容易被煽动,甚至成为社会事件的牺牲品。

同一性的缺乏指的是一个人拒绝承担社会角色。在宗教组织、复仇组织和吸毒组织中,这种同一性的缺乏尤为明显。青少年将个性掩藏在群体之中,否定自身的需要,放弃原本的社会规范,彻底成为团体的组成部分。一旦这些团体涉及反社会的行为,比如暴力、威胁、攻击,他们的人生将随着自我同一性的丧失而走入另外一个境地。

实际上,即使自我同一性能够顺利发展的青少年,在放弃了童年时期的价值体系,重建新的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也要经历一段敏感的、情绪化的和叛逆的阶段。由于过度关注自我,许多人往往无暇顾及别人,甚至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主动去理解别人。

对于那些行为上非常内敛、表情平静、没有过多情绪化举动的人来说,往往心理上的挣扎比任何人都要强烈。就像一位作家曾经形容的一样:“内心其实早已经兵荒马乱了,但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安静了些。这个是属于你自己的战争,你注定单枪匹马!”

成为内心的观察者——自卑与超越

你是否害羞,不敢在别人面前大声讲话、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你是否喜欢和别人比较,当自己比不上别人时,内心感到非常不舒服?

你是否对于那些有成就的同事、朋友甚至同行心存嫉妒?

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时,你是否本能地想要为自己辩护,甚至讨厌那些批评自己的人?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一个人全部选“否”,他要么是对自己的认识不够,要么是圣人。如果有一个问题答案为“是”的话,这个人虽然有些自卑感,但属于正常心理。如果全部都选择“是”,你可能要为心理上的自卑感多花些心思了。

当然,这样的测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可言的。即使没有这样的测试,甚至也没有专业化的自卑感测试,自卑的存在也是毋庸置疑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就曾说过,人或多或少都是自卑的,这种感觉会在一个人面对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出现。当他说“我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自卑的情绪便出现了。

什么是自卑呢?心理学上将其定义为“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通俗地说,自卑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轻视自己,认为自己赶不上别人。怀疑自身价值的心理,往往发展成为一种人格上的缺陷和失去理性的行为状态。

在外在行为上,自卑者常常采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如嫉妒、猜疑、孤僻、自欺欺人等。自卑者内心十分敏感,无法接受他人的批评,甚至经不起任何刺激。自卑情结来自身体上的缺陷、家庭背景和出身,更多来自自己的错误认知。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在5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不管儿童有无器官上的缺陷,自卑感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自卑并不是一件坏事,实际上,只要作为人,就无法避免地要感受自卑。

一个首要的原因便是儿童弱小的身体和必须依赖成人生活的经历。人的整个早年时期,儿童的一举一动都受制于成年人,这种被动的生存模式造就了儿童的紧张状态。当儿童长大成人,能够采取行动改变自身的紧张状态时,便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摆脱这种状态。

没有人能够长久地忍受自卑的感觉,即使一个人没有能力通过勇敢地面对生活来获得优越感,他也会通过麻醉和欺骗的方式,让自己摆脱自卑的状态。当然,这样做非但无法克服自卑,还会导致自卑感越积越多,进而进入一种病态。

阿德勒曾经在书中讲述过一个奥地利患者的病例,这位患者通过心理暗示来摆脱自卑带来的紧张感,最后非但没有克服自卑,还走入了精神病院。患者在家中排行最小,因此在童年期,他的体能和智力都比不上家中的哥哥姐姐,为了躲避批评,他有时需要抄袭哥哥的作业。

有一天,他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抄袭行为,并且表示这样的行为让他感到非常内疚。没想到,父亲没有因为抄袭而责罚他,反而因为诚实的品质表扬了他。从此以后,他如同获得拯救一般,在道德上找到了超过哥哥姐姐的品质,这一道德品质为他赢得了家族中的优越感。即使这种优越感存在虚无的成分。

长此以往,他在内心形成了这样一种异常的心理模式。虽然他体能较差,成绩也不是太好,但他坚信,自己在道德层面上是比任何人都优越的。所以他不需要锻炼身体,也不需要努力学习,只要在道德上继续保持这种优越感,就可以战胜因为其他方面的不足而带来的自卑感。

成年后,这位患者不但身体瘦小,而且一事无成,不过,他找到了另外一种获得他人尊重和爱戴的方法——虔诚地忏悔。做礼拜时,他会当着众人的面坦白自己内心的罪过,事无巨细地列举他曾经愧对上帝之处,他的这一行为赢得了众多教友的钦佩——甚少有人能够赤裸裸地揭露自身的丑陋。

然而,这种道德上的优势并没有帮助他真正克服内心的自卑感。在职业、家庭和人际关系上屡屡受挫之后,他不得不完全依靠宗教信仰来获得虚妄的道德优势。最终,他患上了精神疾病,精神病院成为他最终的归宿。

同类推荐
  • 心理洞察术

    心理洞察术

    什么是洞察力? 洞察力是人们对相互关系的犀利观察,对行为动机的透彻分?,对大众心理的快速判断,它是一种心灵的能力,一种智慧的升华。 洞察力使我们看清形势,认识困难,权衡利弊,妥善规划,把握机遇,它把我们的思想和注意力引向正确的方向。 大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至一个单位、一个人,我们的洞察力如何,往往能够决定事情的成败,它是做人做事的第一项修炼。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 把职业当事业,把企业当家

    把职业当事业,把企业当家

    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公司,有的人受到上司的赏识,成为公司的骨干,有的人却被企业解雇,四处找工作?为什么同样的能力在工作几年后会有不同的结果?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企业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的差异?这就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 坍塌的心墙: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亲历手记

    坍塌的心墙: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亲历手记

    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精神病人案例采撷,全部来自作者的第一手资料。每一个案例都是一种类型的精神疾病,书中将向你描述这些案例背后的故事,以及每种精神疾病的表现。这些故事或让你觉得无法理解,只当逗乐解闷,或让你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从而有所反思。在内容设置上,每一个故事后面,会有一小段“科普时间”——主要是对精神病、变态心理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拓展阅读”——主要是谈一谈精神病产生的社会因素,社会心理中的变态倾向,以及如何应对自己的不良情绪等这些我们平常会遇到的问题。
  •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此书是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马斯洛探讨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全书共8篇23章。书中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书中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希望我们精心策划和编辑的这本“人性指导书”,能为迷茫中的人在寻找存在意义的路上指明方向。更希望通过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水晶高校的理事长

    水晶高校的理事长

    自古以来,校长都是学生们怨恨的对象。学生们表面上对校长恭恭敬敬,其实,他们都在背地里暗骂校长:干嘛要办学校啊!但是,你想过没有?其时也有让学生们都喜欢校长。这里的校长,就是学生们人人都爱慕的、敬佩的对象,伟大的理事长大人、叱诧风云的理事长大人!听,每当这位理事长他人走过的地方,都会有震耳欲聋的呼喊声“理事长大人万岁!伟大的理事长大人万岁!我们爱你!哦哦!!”接着就会有一阵女生的尖叫声“理事长大人看过来,我是你的忠实粉丝!!”这就是伟大的理事长。哦耶!!!
  • 阳世阴兵

    阳世阴兵

    外冷内热的阴兵百夫长处事圆滑的世家公子满嘴脏话的符箓派门人仗势欺人的牛头马面阴阳怪气的黑白无常永不低头的忘川之主心高气傲的十殿阎王还有那忘川之中飘荡千年誓死不入轮回的红衣女子……原以为只是到阳间执行一次普通的军务……可是百夫长逐渐的发现自己好像正陷入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身不由己……
  • 花神的争夺

    花神的争夺

    两个女孩,原本是普通的人类,因为,有个厉害的娃娃,菲灵梦找了其中一个女孩做主人,等长大后又可以继承王位,因此其中一个嫉妒起来,又来了一个邪恶的娃娃,她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看章节。
  • 神医小胖妞

    神医小胖妞

    一场大火吞噬了整个房子,无人从中幸免。江月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结束了这一世长相丑陋的躯体,带着记忆投身到了一个平行世界的另一个她。她以为会重新开始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她错了,当她坐在镜子前。她崩溃了~业余写手,周跟2次,望亲谅解
  • 阴蛊蚀魂

    阴蛊蚀魂

    妹妹的体内养着救我的蛊虫,一次失败的续命,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 洛昀之逆

    洛昀之逆

    夏落冉是一个孤儿,身世背景一无所知。校园内处处被人欺负,排挤,嘲笑,甚至被谋害,人人称为校园弱女。殊不知在某一天醒来,发现重生成为黑帮千金,她发誓一定要他们在她身上加受到的伤害通通以十倍的代价还回去。她不知道在她自己的身世背景里又有一场怎么样的阴谋?
  • 若果世界哭泣的话

    若果世界哭泣的话

    七年已經過去,當天純真的少女已不再天真,為了當天的仇恨,賭上一生也不在乎。
  • tfboys躲不掉的桃花劫

    tfboys躲不掉的桃花劫

    明明不爱,却偶然巧遇……。她是魔女,是让老师和校长头痛的人物,而他却总是有办法让她安分守己,这就是所谓的一物降一物吗?看样子他们还真是有缘到般配呢!
  • 笼外的幸福

    笼外的幸福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并不是所有都如大家所见的那么幸福!外面的世界那么普通平凡,可在我们女主角身上那是来之不易的幸福……
  • 重生之冷王癫妃

    重生之冷王癫妃

    她,大楚左丞相府庶女,原本天真无邪,却毒杀了相府所有人,也用那绝望却凄美的一跃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一朝重生,竟被告知自己是仙灵血的承载者,自此上天入地永无宁日。他,大楚杀伐果决的冷傲王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世人都道他惊才绝艳,却冷心冷情、高不可攀。怎料,他冷得了天下繁花却独独冷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