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1600000005

第5章 道经(5)

薛汉夸他有出息,决定把自己的学识倾心传授给廉范,不做一丝保留。廉范学习期间,有地方官府征召他做官,廉范都以学业未成而回绝了。他对薛汉请求道:“若只想做个小官,我现在的学识应该可以应付了,可这样一来,我就失去了做大事的机会,请您让我留下,完成我的学业。”

廉范学业大成之后,陇西太守邓融请他到官府任职。廉范知道邓融为官不法,便毅然拒绝了。邓融对此事心存芥蒂,一心想报复他,廉范只好隐姓埋名跑到洛阳,做了一名狱卒。

后来邓融事发获罪,廉范正巧负责看管他。他一视同仁,对邓融悉心照料,却不肯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

有人劝廉范不要做这种傻事,也有人劝廉范说:“邓融有心迫害你,他落得这样的下场是罪有应得,你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呢!”

廉范回答道:“我读书很多,如果明白了书中的道理而不加以实行,那么我就白读了,那和一般人有什么区别呢?圣贤教诲我们要仁爱,我现在正是在学习仁爱啊。”

邓融在狱中得了重病,廉范没日没夜地守在他身边侍候,廉范对别人说:“仁爱是不讲得失的,否则就不是仁爱了。我的行为若给我带来麻烦,只要不是我的错,我都可以坦然接受。”

最后邓融死在狱中,廉范亲自赶车把他的灵柩送回他的家乡,把他安葬了。

廉范的义举渐渐传开,赢得了天下人的尊重,百姓纷纷写信向朝廷荐举他,朝廷也多次征召他。一时之间,廉范成了天下最有名的人物,被尊为当时的圣贤。

品德是官者的一面镜子,邓融和廉范这两个品德不同的人的不同结局,说明一个问题:为官者只有具备良好的人品,才能让百姓心服,让天下人钦佩。而那些作奸犯科的无德之吏,只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品德就是官者的一面镜子,为官者应该每日“照镜”自检其身,而别人也能从“镜”中看到为官者的全貌和本质,因此,为官者只有以德为本,才能受到众人的尊崇和拥护。

第九节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译文]

积累达到满盈,就该停下来。锤打得尖锐了,难以保持长久。金玉堆满堂中,没有谁能守藏得住的。因富贵而骄奢,就给自己种下了灾祸。功业完成了,就该急流勇退,这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

[本章要旨]

本章说明自满自傲的害处,告诉人们应功成不居。

[评析]

本章说明自满自傲的害处,告诉人们应功成不居。老子认为物极必反,盈了以后就要亏,锐了以后就要钝的正反的转化,这是事物的辩证法。告诫“富贵不能骄奢”,要善让;告诉人们“功成身退”,要知退。

[实例应用与分析]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成身退为明智

《道德经》中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原意为:积累达到满盈,就该停下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原意为:金玉堆满堂中,没有谁能守藏得住的。因富贵而骄奢,就给自己种下了灾祸。功业完成了,就该急流勇退,这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功成身退为明智”。

老子说的没错,积累达到满盈,就该停下来。因富贵而骄奢,就给自己种下了灾祸。功业完成了,就该急流勇退,这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懂得功成身退者,皆能保全自身。反之,轻则招来祸事,重则命丧九泉。

范蠡在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果敢地放弃将军之大名和“分国而有之”的大利而选择激流勇退,现在看来真是高明之举。

范蠡追随越王二十二年,他足智多谋、身经百战、精通外交,对成就越王的霸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灭掉吴国后,他又率兵向北挺进,打过淮河,使得齐国和晋国都不得不听从楚国的号令。因为有此大功,范蠡被封为上将军。

但此时的范蠡并没有被功勋荣誉冲昏头脑。他居安思危、位尊不恋,以为盛名之下,难以久居,应该适时而退。

他熟知勾践的为人,在以往“打江山”的日子里,勾践身处逆境、吃尽苦头,虽能忍辱负重、礼贤下士,表现出英明君主的作风,但勾践却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即可与人有难同当、不可与人有福同享。

于是,他表奏越王,表达了自己的去意,紧接着又面见越王说:“我曾经听人说,主上有烦恼,他的臣子应该为他分忧。当初您在吴国受辱,我们当臣子的就应该为您去死。那时臣下没有去死,是想替主上雪此大耻,现仇已得报,我也该领以前的罪过了。如果大王能饶恕我,就让我退休养老吧。”

勾践说:“我今天的成功多亏了你,我要将越国江山的一半分给你,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胜利的果实,你怎么可以走呢?”

范蠡听到勾践的话,心里更加不安起来,因为夫差当年对伍子胥就是这么说的。

范蠡说:“主上不杀之恩,我已感激不尽,哪还敢领受别的赏赐呢?”说罢,便退了下去,当夜就悄悄地走了。

此时,范蠡选择保身之时,并没有忘记与自己相约入越、共事多年的老朋友文种,在出走前,他曾劝文种也离开越国,否则迟早会被越王杀掉。

文种当时对此不以为然,没有理会范蠡的警告。范蠡离去后,又特意写了一封信语重心长而又一针见血地告诫文种说:“我曾听人说,飞鸟射光了,良弓就要收藏起来;狡猾的兔子被抓尽了,猎狗就要被煮来吃了。越王的脖子生得很长,嘴似鸟喙一样尖。我看此君可以和他共患难,却不能和他共享乐。我劝你还是早早离开为上策,不然早晚会有大祸!”

文种见书,心有所动,但其行动犹豫,未能果断地离开越国。文种最后的结果和范蠡料想的一样,勾践日益骄横跋扈,使得君臣离心,许多与他共患难的大臣都被疏远了。

有一天,勾践借探病之名,对文中说:“你教给我消灭吴国的七条计谋,我只用了三条就实现了,还有四条计谋在你那儿,你打算在什么地方用它们呢?”

文种被问的一头雾水,忐忑地回答说:“我不知道能用在哪里。”

勾践说:“那你就去地下问问夫差,看他愿不愿用你的计谋。”

说完便给范蠡一把剑,命他自刎,可怜这位功勋卓绝的老臣就这样含冤死去了。

范蠡胜在明智,文种败在不识人,且不知功成身退的道理。服侍君主,在不同的时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国家上下太平了,就要收敛自己身上的锐气,只有这样,才能明哲保身。

臣就是臣,永远都不能和皇上平起平坐。大多数的皇帝都对自己的皇位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即便再有功的大臣,一旦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威,皇帝也会毫不犹豫地除掉他。在这一点上,忽必烈的“第一智囊”刘秉忠看的就很明白。

刘秉忠是忽必烈的最得意臣子之一,他长期以来却一直无官无爵,而是以宾友乃至门客的身份参与政事。由于早年吃斋念佛的缘故,刘秉忠在生活上也很俭朴,繁忙的政务之余,还不时温习昔日斋居素食的生活,甚至身着僧衣,享受休闲的乐趣。

一些大臣和忽必烈都觉得应该给刘秉忠一个名份,忽必烈遂下诏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太保,参予中书省事。他又亲自做媒,把翰林侍读学士窦默的女儿嫁给了刘秉忠为妻,并将豪华的奉先坊赐给刘秉忠作私宅。

面对这一连串的殊荣,刘秉忠却再三推辞,但忽必烈执意为之,刘秉忠只好接受了。尽管有了爵位、豪宅和美妻,但刘秉忠却仍旧出居佛寺,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为了表明心意,他还自号“藏春散人”,韬光养晦。

刘秉忠一向爱才,喜欢推荐人才,他见一个叫王文统的人博学多识,尤擅长理财,便向忽必烈荐举,让王文统做了平章政事,进入了蒙古的中枢机构。可谁知王文统的女婿李璮借着岳父在朝中任职的条件,获取中央情报,伺机谋反。

中统二年,李璮擅自发兵修筑益都城墙,并谎报宋人来攻,忽必烈不知情,下诏拨给李璮十万枝箭。次年二月,李璮发动叛乱,忽必烈闻听事变,立即将王文统逮捕处死,下诏讨伐李璮。七月,元军攻破济南,斩杀李璮,平息了叛乱。

这件事,让忽必烈很是气愤,他下令严查王文统的关系网。经查,王文统是高挺、赵良弼、刘秉忠等人推荐的,这些人统统受到怀疑和牵连。但忽必烈不忍心处罚刘秉忠,而高挺、赵良弼等人被打入大牢。此事后,忽必烈和刘秉忠之间也有了些许的隔阂。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旦,忽必烈正式把都城从和林迁到了大都。一次朝贺结束后,忽必烈去昔日的发祥地上都做短暂巡察,刘秉忠要求随行。到达上都后,刘秉忠陪忽必烈游览了南屏山,说这里风光宜人,自己愿意在山里盖一间小屋,精心修行,只要皇上不召见,他就不再返回大都了。忽必烈沉默了一会,答应了刘秉忠的要求,君臣二人对视了一眼,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就在这年秋天8月,刘秉忠悄然而逝。丧讯传到大都宫中,忽必烈十分悲哀,对群臣说:“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缜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并下诏将刘秉忠安葬与大都,赠官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

元朝从草创到定型,刘秉忠出谋划策,立下了很大的功勋。但刘秉忠从不居功自傲,并且一直不担任何具体官职,这使他在处理与忽必烈的关系上可进可退,较为超脱。而他的功名荣誉,并没有因隐退而消失,更没有重蹈文种“兔死狗烹”的覆辙。

可见,功成身退虽然在一般人看来是不愿接受的,但从结局来看,这不失为一着妙棋。

地位显赫,冷暖自知;身处荣华,安危自思。不管一个人处在多么有利的环境里,都不要忘记“伴君如伴虎”的警句,尤其是生活在“风口浪尖”上的朝廷重臣,更不应被眼前平静的假象所迷惑,要知道,暴风雨随时都有可能来临。

李泌少时聪慧,成年后,精于《易》,逐渐得到玄宗皇帝的赏识。天宝年间,被任命为待诏翰林,供奉东宫,但李泌不肯接受,玄宗只好让他与太子为布衣之交。

当时李泌年长于太子,其才学深受太子钦佩,因此,太子常称他为“先生”。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肃宗皇帝。后来,李泌因赋诗讽刺杨国忠、安禄山等人而在朝廷无法容身,遂归隐家中。

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即位于灵武,统领平乱大计,李泌此时也赶到灵武。对于他的到来,肃宗十分高兴,遂与李泌出则联辔、寝则对榻,如为太子时。事无大小皆咨之,言无不从,至于进退将相亦与之议。

这种宠信实在是常人莫及,在这种情况下,李泌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平静如水。肃宗想任命他为右相时,他坚决辞让道:“陛下待以宾友,则贵于宰相矣,何必屈其志!”肃宗只好作罢。

有一次,肃宗与李泌巡视军队时,军士们悄悄指点说:“衣黄者,圣人也;衣白者,山人也。”

肃宗听后,即对李泌道:“艰难之际,不敢相屈以官,且衣紫袍以绝群疑。”

李泌不得已,只好接受,肃宗见李泌答应了,马上又任命他为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

面对如此殊遇,李泌并不志满气骄,而是竭心尽力辅助肃宗,在平定乱军,收复两京以及朝纲建设上,都建有不可替代的功劳,实际上是肃代两朝的开朝元勋。

平定安史之乱后,肃宗返回长安,李泌不贪恋恩宠与富贵,向肃宗提出要退隐山林。肃宗不同意。

李泌说:“臣有五不可留,愿陛下听臣去,免臣于死。”

肃宗问:“何谓五不可留?”

李泌说:“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

肃宗听后知挽留不成,只好听其归隐嵩山。

李泌在其官位极其显赫之时,激流勇退,后人看来不免有些惋惜。但自知官场风云变幻莫测、高处不胜寒的李泌作出归隐的决定,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种身受宠荣却不沉迷其中,对之冷眼看待的气度,让后人心生敬佩之情。

“功成身退,天之道”,这是老子提出的一条重要的人生信条,老子悟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即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这种功成身退,老子认为就像昼出夜没、寒往暑来、花草开谢一样,符合天道变化之道。

历史上的众多名士都深谙此道,最终得以避祸成福,而那些不识时务、贪慕富贵而至死不肯罢手者,都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北魏孝文帝时,高肇做为皇太后高氏的哥哥、孝文帝的舅舅,深受重用。宣武帝时,咸阳王元禧专权,高肇极力讨好他,并怂恿他和宣武帝对抗,元禧把高肇视为心腹。高肇的弟弟高显对他说:“元禧权势太大了,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你还和他交往,我们会有好下场吗?”

高肇说:“元禧自恃功高、傲慢跋扈,我让他独揽大权,就是想借皇上之手除掉他,他现在不知进退,离死不远了,他死以后,我不就可以替代他了吗?”

不久,元禧果然谋反,遂被杀,高肇成了朝中第一权贵。

高肇为了巩固权利,开始排除异己,他对弟弟高显说:“元禧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没有自己的私党,关键时刻无人可以帮他。趁现在方便,我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在重要岗位上,这样我就放心了。”

一次,宣武帝病了,高肇照样在他的府上饮酒作乐。他的弟弟高显有些担忧,对高肇说:“现在皇上宠信你,哥哥可以高枕无忧。如果改换了他人,哥哥还能这样享乐吗?你应该马上去探视病情啊!”

高肇觉得弟弟说的有理,急忙赶赴皇宫,他日夜守在宣武帝身边,直到宣武帝病好了才离开。

同类推荐
  •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可谓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广,有时讲到政治经济,有时又讲到教育,还有时讲军事等,不过都体现着它的哲学思想。当然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就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本书采取“化整为零”分章简介,以便读者理解原著。
  • 老子原来这样说

    老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内容简练,分别从人生、做人、智慧、修心、养生、处世、竞争、忍让等方面选择性地阐述了老子的智慧学说,以清晰明了的解说方式向人们讲解了人生的心态、感悟及真谛。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采撷了古代哲人的一些思想精华,以此勾画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线路图,包括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隋唐玄学佛学、宋元明清理学、近现代哲学等。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又见春暖花开

    又见春暖花开

    那时候她也曾是一个敢想敢为的人,没有什么顾虑可言,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而他那是只是一个想要安安静静地过完大学生活的学子,不想要太多的牵挂,因为他觉得没必要。而当她遇到了命里的克星他的时候,她以为自己就这么沦陷在这其中,她以为他是她的一切,他也从来没想到会遇到这么一个人让自己不过一切地想要保护她。可是,不是一切都可以那么地顺利,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两个人对彼此恨之入骨,一个“失去记忆”,一个远赴美国,四年后的Y市,两个人之间又再次擦起了火花,他们的故事又将重写......
  • 无言的相思

    无言的相思

    他们相恋到相爱五年,最后的结局就是默默的分手。没有原因,没有怨言,再次相见,他对她起了强烈的独占欲,霸占和狂怒掀起他邪恶的一面。她从始至终对他的爱都没有变,面对全然不同的他,她茫然了,失措了,只有再一次的离开。
  • 成神史诗

    成神史诗

    群雄莫欺少年穷,少年来日战群雄。苍穹巅峰俯众生,反手天地任我擎。他不知天高地厚,他不懂爱恨情仇,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唯一的目标就是成神,要么成神,要么,死!
  • 少爷的绝版公主

    少爷的绝版公主

    那天晚上她的闺蜜竟然和他合伙来骗她!她决心不再理他,就在那一天,他从后面环住她,“你难道没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你喜欢我吗?”“不喜欢。”他实话实说。“哦”她不禁有点难过。“我爱你!”(万能男神拽千金在此重新发布,因为复审实在太慢,以后会一天2/3/4更的!)
  • 医生,我老婆失忆了

    医生,我老婆失忆了

    某日,失忆的乐小姐遇到了失忆的闻先生,然后他们发现,两人除了是病友关系之外,居然还是……夫妻?!乐意:卧槽?!闻先生:离婚吧。女主每天在暴走,男主外表高冷内心住着小公举。
  • 笨蛋萝莉别离开

    笨蛋萝莉别离开

    “我想过为你卑微就像你曾经对我那样的放弃那些可笑的自尊等失去你以后我忽然明白如果连这点自尊都不要了自己还有什么深夜里有雨做陪是你所喜欢的原谅我穿越烟草未净的空气来找你我正好带了伞那你愿不愿来我心里躲雨....”
  • 我们的学园青春派

    我们的学园青春派

    写关于我们班的各种趣事,在临毕业之际,我们又能怎么面对呢?
  • 灵魂掌控传

    灵魂掌控传

    这只是灵魂掌控的前传小说,给各位看官交待一下之前的故事
  • 就算是地精我也认了

    就算是地精我也认了

    《神迹》是一款超越所有其他游戏一个时代的全景式网游。主角熊颜是其中一位普通玩家,但是因为一次日常对话,触发了隐藏剧情,从而获得了独特技能。并利用此技能不断赢得在线奖励。最终在一年后获得最终大奖时,却发生了意外。导致大家都穿越到了游戏世界里。而他更是成了一只绿皮细胳膊细腿的小地精。并因此遭到其他人的排挤。但就算是这样,已经习惯独来独往的熊颜并没有在意。反而还松了口气,并带着他那不能说的秘密,开始了他的游戏世界冒险之旅。
  • 始生

    始生

    希望能写完,希望写完是一本好书。不管能不能写完,这是一本细致的书。不想写小白文,不想写无限流,不想写无敌流,因为都不真实,想写一本读完能记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