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1600000001

第1章 道经(1)

第一节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能说得出来,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叫得出来,它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原,“有”,是万物之根本。

所以,应该从万物永恒的原始状态中去观察“道”的微妙,应该从万物不变的根本之处去观察“道”的显豁。“有”与“无”同出一源而名称互异,它们都称得上是深远莫测的,从有形的深远境界到达无形的深远境界,这就是通向一切奥妙神秘的总途径。

[本章要旨]

本章阐述“道”的本质和特性。

[评析]

本章阐述“道”的本质和特性。老子第一次提出“道”这个哲学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核心。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微妙玄虚。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或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第二节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能分辨出什么是丑的了;都知道善良的东西是善良的,就知道什么是恶的了。所以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依存,音与声互相和谐,前和后互相随顺。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加倡导,万物生成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要其报答,万物兴旺而不居功夸耀。因为不居功夸耀,功绩也不会泯灭。

[本章要旨]

本章说明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各自以对方存在为依据,同时还阐述了“无为”的思想。

[评析]

本章说明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各自以对方存在为依据,同时还阐述了“无为”的思想。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一切事物的存在,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鲜明地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的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是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实例应用与分析]

居功而不夸耀——韬光养晦掩锋芒

《老子》中的“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原意是:培育万物而不要其报答,万物兴旺而不居功夸耀。因为不居功夸耀,功绩也不会泯灭。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韬光养晦掩锋芒”。

老子是个大智者,但他从不表现自己,并劝告世人不要太爱表现自己。因为,显山露水,出尽风头,带来的往往是无穷后患。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张扬自己的才能,不会吹嘘自己的功绩。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俗话又说“枪打出头鸟”,要想立足于世,就要做到隐忍,就要隐藏锋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有些人喜欢平淡从容,有些人则喜欢锋芒毕露。在官场当中,踏踏实实的人很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而锋芒毕露的人则难以得到好的下场。所以说,尽量不要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曾国藩自从组织成立湘军后,便冲锋在对抗太平天国革命的最前列。但在此后的征战当中,他曾屡屡受挫,还时常受到来自清政府内部的多方掣肘,真可谓身陷炼狱、艰难备尝。他竭蹶经营,咬着牙关坚持了下来。

在咸丰七年回家守制时,他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率湘军出征以来的经验教训,后来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年,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

此后,当曾国藩在咸丰八年再次出山时,变得十分注意自我克制了。他时常提醒自己以李德裕、霍光等人专横跋扈而不得善终为戒。即便他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兼节制四省军务时,内心更多的也是忐忑不安。

曾国藩在日记中披露了他的真实心迹:“古之得虚名而值时艰者,往往不克保其终,思此不胜大惧。将具奏折,辞谢大权,不敢节制四省,恐蹈覆餗负乘之咎也。”

曾国藩时常提醒自己要注意“富贵常蹈危”这一残酷的历史教训,因为他十分清楚旧中则昃,月盈则蚀,王行生克,四序递迁,休旺乘除,天地阴阳一定之理;他更清楚“狡免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封建统治术。他深知只有推美让功,才能持盈保泰。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精力充沛、有谋有勇、敢作敢为、敢为人先,但他也时常骄纵、蛮横和傲慢。好大喜功的他,无论如何都听不进曾国藩对他讲的“稍让功于李鸿章”的话,他抢在淮军到达天京之前将城攻破,首功拿到了,可接下来的“杀威棒”却实在是让他难以接受。其中的奥妙还是曾国藩看的明白:“沅浦之攻金陵,幸而成功,皆归功于己。余常言:‘汝虽才能,亦须让一半与天。’彼恒不谓然。”

曾国藩是个有智之人,他对官场之事也是看的清楚。对于如何通过“推美让功”、“隐藏锋芒”来保全自己,他理解的更是透彻。官场险恶,只有像曾国藩这般明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隐藏锋芒是一门需要修炼的功夫,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对外宣扬就是向别人暴露自己的缺点,不但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甚至还会由此引来祸患。

刘备就是个很擅长保护自己的人,他的韬晦之术让他远离了灾难。

三国时,“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从刘备采取的处事策略来看,他是极为高明的。

刘备落难后,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前去投靠曹操。因刘备曾经在衣带诏上签过名,为防曹操谋害,便装成胸无大志的样子整天在后园种菜,想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其对自己的注意。

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议起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便问道:“谁人当之?”

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好在当天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惶乱掩饰了过去。曹操见刘备如此胆小,内心不仅暗自欣喜,也逐渐对刘备放松了戒备。

刘备用掩饰锋芒的策略,避免了被易猜疑的曹操加害的命运。他在羽翼未丰之时,对自己远大的抱负深藏不露,这才有了日后和曹操鼎足而立的机会。

可见,有些时候保持低调、不显山露水也是一种必要。

常常锋芒毕露会使一个人众叛亲离,走进死胡同,而懂得隐藏锋芒,才能够保存自身。王翦正是深知“功高盖主”的道理,巧妙的采用韬晦之术,才使自己免遭猜忌。

王翦是曾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一位将领。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告老还乡。顶替他的青年将领李信因错误的估计了敌人的实力而在交战中溃败,秦王极为恼怒。此时,他想到了王翦,于是亲自到王翦府上请他重新出山。王翦推辞不掉只得应允,秦王遂将六十万秦军交给王翦调遣。

秦王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把倾国之师的指挥权交给王翦自然有很多顾虑,王翦也觉察到了这一点。

在出征前秦王为他设的宴会上,王翦向秦王请求道:“臣别无所求,惟望大王赐我田地几亩,房舍几间。”

秦王想也没想,当即满足了王翦的要求。当王翦率军出征以后,又分几次接连派人向秦王请求赐予田舍。副将蒙恬大惑不解,最后终于忍不住地问道:“老将军如此频繁地向大王请求田宅,岂不太过分了?”

王翦对他附耳而言道:“秦王之为人,好猜忌、不信人,今以倾国之师交付于我,必然对我不放心。假如有人从中挑拨,对我约束牵制,必难成其功。我一再向秦王请求田宅,就是要大王相信我王翦只图产业、胸无大志,能放心用我,使我免除后顾之忧。”

蒙恬听后恍然大悟,不禁对王翦佩服不已。

王翦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后,一回到咸阳就主动向秦王交出兵权,回到老家养老去了。王翦重新选择了退隐可谓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决策,此举既能功成身退,又使秦王打消了顾虑,继而保全了自身。

对于臣子来说,功劳越大,对君主的威胁也就越大。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在众人面前总是自恃功高而目中无人的话,很可能会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王翦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他激流勇退、得以善终,这种肯放弃富贵荣华的果敢很令人敬佩。

韬光养晦之术,就是要收敛锋芒、深藏不露,这样才能使人解除戒心,以此自保、远离祸患;韬晦之术的关键是含而不露,把自己高远的志向、高超的才能、盛隆的威望、炽热的情感都掩藏起来,让人觉察不到你的威胁。

刘伯温曾作过一组《感怀三十一首》,其中第二十七首云:“象以齿自伐,马以能受羁。猛虎恃强力,而不卫其皮。世人任巧智,天道善盈亏。不见瑶台死,永为天下嗤。”

诗中的隐含意思说,自然界或人类社会那些被认为是强大的东西,大多是其锋芒外露,为其所害。有的人隐瞒聪明比隐瞒愚蠢更努力,为什么呢?大智若愚!外在的精明往往是内在愚蠢的表征。好炫耀的人往往被明哲之士所轻视,就是这个道理。

洪武四年,朱元璋开始清理身边的功臣,标志就是李善长被罢相。刘伯温机智地捕捉到了朱元璋的意图,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留在朝廷早晚会被抓住把柄,不如早些隐退。于是,他向朱元璋提出退休,告老还乡。

归隐后的刘伯温每日饮酒作乐、口不言功、藏形循迹,并且不与任何官员来往。刘伯温如此实属无奈之举,朱元璋经常会派人去侦查官员们私下的言行,所以低调地归隐让刘伯温远离了喧嚣而处处暗藏危险的朝廷。

而更能体现刘伯温隐忍智慧的则是他对自己后事的安排。洪武八年春,刘伯温患病,朱元璋派医生前来治病,刘伯温在服下医生所开的药房后,病情却急剧加重,不久便去世了。后人怀疑是朱元璋指使医生给刘伯温服毒而致其死亡。

临死前,刘伯温嘱咐家人把尸骨焚化,不要安葬,这显然是自己毁尸灭迹,让死因与尸体一同灰飞烟灭、无处可寻。这样做的目的是不给家人留下祸根。

同时,他深知朱元璋对阴阳术数很敏感,嘱咐家人把自己保藏的天文书送给朱元璋,因为他明白,朱元璋知道自己有此类“天书”,并害怕这种东西流落民间,落入异人之手,如果不主动交出,此后必留大患。

刘伯温临死还不忘避开朱元璋的锋芒,把朱元璋的顾虑统统打消,从而保全了家人,这种大智慧,实在让后人慨叹万分!

大到官场做官,小到举止言谈,但凡聪明的人,都是懂得居功而不夸耀、韬光养晦掩锋芒的道理!

盛名之下要韬晦,才能不开嫉妒之门;成功之后要谦虚,方可免走忿争之路。也就是说,越是“春风得意”之时,越要韬光养晦,以免被人由嫉生恨。

春秋时代,孙叔敖很得楚庄王的信任,三次出任楚国令尹,权力很大。

有一天,狐丘地方的一位老者问他:“你是否知道,别人对你有三种怨恨情绪?”孙叔敖说:“我不知人们怨恨我什么,请您多多指教。”

那位老者告诉他:“你的爵位高了,那些尚未显贵的士子就妒嫉你;你的官职大了,君主就会疑心提防你;你的俸禄丰厚了,想沾你光的人就会对你有怨言。”

孙叔敖感谢老者的提醒,并对他说:“我有办法平息这三种怨恨情绪:爵位越高,我的态度就越是谦恭卑顺;官职越大,我就越发小心谨慎用权;俸禄越丰厚,我施给别人的财物就越多。”

孙叔敖正是用这三种方法,处理好了人际关系,平息了人们的怨恨情绪。正因为孙叔敖从来不表现自己的才能,不炫耀自己的荣宠,不吹嘘自己的政绩,所以能够善始善终,深得好评。

第三节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使老百姓不互相竞争;不重视稀有的财物,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人们贪欲的东西,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净化人的心思,填饱人的肚子,削弱人的志向,强化人的体魄,永远使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让聪明的人也不敢胆大妄为。以这种“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那么,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本章要旨]

本章进一步阐述无为的思想。

[评析]

本章进一步阐述无为的思想。老子看到了古代社会现实动乱不安、矛盾突出,所以提出“无为”思想来减轻或避免社会矛盾。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人们回到一种“无为”境界。人人与世无争,社会就能安定;个个心安理得,天下便会太平。

同类推荐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以一种全新、简洁、有效的创新思维技巧,帮你迅速突破事业的瓶颈,提升竞争力。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改变思考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你仍被“标准答案”束缚吗?你知道什么是“多元化思维”吗?你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了吗?你准备好“灵感笔记本”了吗?停下无目的的忙碌吧!你需要的是丢掉不必要的东西,为大脑腾出空间整理思绪,保留真正重要的想法。
  • 打开哲学之门

    打开哲学之门

    哲学未必就是一门艰深的学科,《打开哲学之门》是一本专为初次接触哲学的读者写的书,《打开哲学之门》舍弃了繁冗芜杂的哲学概念,从人应该如何生活等问题入手,结合人们切近的生活问题、认识问题、信仰问题,整合提炼哲学史上最优秀的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借助故事及相关例子,用平易近人的文风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 创造进化论

    创造进化论

    本书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和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进化:机械论与目的论”、“生命进化的不同方向——呆滞、智力、本能”、“论生命的意义:自然秩序与智力形式”等。
  •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说禅事,讲禅理,禅里禅外话人生。本书将通过讲述一个个禅理小故事,为你禅释生活大道理。当你疲倦时,当你内心迷茫时,在本书中畅游一番,就会感到有一个风月无边的广大天地。你心中的迷茫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消散开来,啊!原来一切如梦亦如幻!请不要执著,速速把心清净下来!不要让尘境污染你的纯真心,不要让世情剥掠你的爱心,赶快埋弃一切妄想是非,就此泅出生命的苦海,恢复你内心和谐光明的理想世界!
热门推荐
  • 茯苓谣

    茯苓谣

    奏茯苓谣者,引百鸟争鸣。茯苓谣,奏千古。世有茯苓谣,弹奏者知天命,晓鬼道,命运之坎坷。能奏出茯苓谣注定孤独一生。那么她,他何去何从?
  • 竞神诀

    竞神诀

    谁说草莓吃得再多也不会吃死人?这里的草莓只要吃上十几颗就能毒死你!大巫说:“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固定的,被神灵注定了格数,直至死去。但是,只有极少极少的人的命运,是不受神灵掌控的,所以他们是被神灵抛弃和厌恶的人。这种人,就叫辟命人”
  • 胡适的圈子

    胡适的圈子

    本书从胡适的朋友圈着手,切入胡适波澜起伏的人生与情感世界,作者舍弃了那种常见的文史资料堆积的枯燥写法,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打捞胡适与朋友们交往中发生的一个个鲜活、生动、有趣的故事,给读者以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本书还配有150幅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也以生动传神的生活照为主,进一步勾勒出胡适丰富的情感世界,让读者看到大师亲切、温情的一面。
  • 龙泉传

    龙泉传

    东盛神州,神国第一太山学宫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唯龙不入——即,唯独龙姓者不得入内。神国十六年春,少年龙泉乘着金翅狮鹫降于太山学宫,因此触犯了宫规。于是,明面上,学宫内的少年强者们向龙泉发起了挑战;于是,暗地里,五大家族与太山宫主的博弈悄然展开;于是,为了打破“命龙之运”,少年开始了一段破规逆命的传奇!
  • 以宠犯禁:替身总裁轻点爱

    以宠犯禁:替身总裁轻点爱

    "他是权利帝国的王,运筹帷幄、翻云覆雨,性情暴虐无道;她是落魄少女,胆小怕事、艰难度日,一天三餐都成问题;一场阴差阳错,欲火焚身的她碰到了禁欲三年的他;他们的初遇,他搂住她的腰,将她压在床上,动作极具侵略性,她比他更疯狂,主动得像个小妖精,狠狠缠住他;“小猫儿,轻点儿咬。”“唔……”她迷糊呓语。“呵。”他轻笑,将她乱摸的手扣到头顶。Now,他掌握了控制权,游戏开始。和妖孽总裁颠鸾倒凤之后,她却淡淡地说:“打扰了,认错人了。”他心里恨得要命;她也总是触着他的逆鳞;他还是宠她爱她,把她放到心尖尖上;他遍体鳞伤时也只是说:“只要你喜欢,我所有的逆鳞都能拔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若爱只是擦肩以逝

    若爱只是擦肩以逝

    那年,他,她,相遇那年,他,她,相识那年他,她,相知那年,他,她,相恋那年,爱……
  • 十年一同走过

    十年一同走过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三个少女遇到了tfboys,源源,小凯,千玺,几个少年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逐渐成长,一路风雨,一路欢乐。甚至经历了早恋风暴……可到最终却……
  • 按西点的方式做事(Ⅱ)像西点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按西点的方式做事(Ⅱ)像西点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本书深度挖掘西点军校做事的核心精神,如西点校训(责任、荣誉、国家),西点训条(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都将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去深思,去学习。
  • 犹太艺术家传奇

    犹太艺术家传奇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蚀骨绝恋:血族迷情

    蚀骨绝恋:血族迷情

    当爱达到了极致就会变成一种无法言语的痛苦;如果不能完全的拥有,必毁之;血,染红了曼陀罗花,冰冷的獠牙,妖治的曼陀罗,莉莉丝·托利亚: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那么我只能走到尽头,哪怕前面是地狱,我也义无反顾亦毫不犹豫,因为,在爱上你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索安娅:如果能再来一次,我愿我从未遇见过你,是不是,只要不爱了,心就不会痛了?莫森?法克斯:什么也不愿,什么也不求,只愿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