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2900000002

第2章

一、儿童篇

我的老家坐落在蓬莱市东南方向的丘陵中。那里沟壑纵横、村庄密布,山岗坡地依山就势层层相连,沟河的水左右逢源长流不断,一年四季山清水绿天蓝。

蓬莱城东30里地的大村镇是刘家沟,刘家沟的南面有个由西向东蜿蜒的丘脉“乌沟”。乌沟岭坳一溜有十多个村庄,散落在沟左沟右绵延向东十多里。翻过蝎子岭后,可见一条小河曲曲弯弯地向东北方向流淌,穿越十多个村旁,便从解宋营村口流进黄海。由于这一带的沟沟岭岭比乌沟岭坳稍宽稍平,人们俗称为“接夼”。接夼共有6个村:袁家、卢家、姜家、段家、孙家、赵家。接夼六村的下一个邻村是五十里堡,顾名思义,这里距离蓬莱县城大约50华里。这就是我的出生地——接夼段家。

段家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从西南和西北流来的两条小河在村里交汇,把个百户小村又分为下疃、河南、西庄和南庄。全村段姓人家占多数,住在下疃和西庄。少数张姓和丁姓人家,住在南河沿和南庄。下疃是中心村,当年的关帝庙、村公所、祠堂和学校都设在下疃。段家学校又是接夼6个村唯一一所完全小学,周围村庄的适龄学子,都来这里上学读书。

段家西庄仅离中心村下疃200多米,西庄村前村后、园场两旁全是高大的杏树。西庄背靠的是一座大顶山,西边又与蝎子岭相望,方圆几十里无人家,山山岭岭全是矮矮的油松和野草;岭坳两旁的梯田因山就势,地块不大,层层叠叠。几十条沟壑汇聚成的一条小河,弯弯曲曲流经西庄的田园和村头,汇入到下疃的大河中去。

西庄共有30来户人家,整个村落居高临下,背山面河。横向东西两条街,纵向南北6条胡同。村西头低凹处有一口水井,是全村唯一的水源。家家户户一早一晚总有人来这里担水。村街的中心处,有一棵大楸树,树下有一个很敦实的石堆舀,供全庄人家舂捣五谷杂粮。楸树长得又高又粗,一个人搂不过来。树荫下,庄户人家爱在这里说话拉家常。树上还有两个喜鹊窝,喜鹊常年在树上树下飞来飞去,叽叽喳喳。

西庄村杂果树品种特别多:枣树、柿子、樱桃、白果、梨、苹果、核桃、李子、桃子、石榴和杏及软枣。杏树最多,树龄都在300年左右,是老辈人给后人栽下的。家家户户都有几十棵,有的人家有上百棵杏树,大的杏树两人能合围起来,高大的树冠能遮荫半分地。段家西庄的杏树闻名于全县,当年是有名的杏花村。一到春季花期,十里八乡都来这里走亲赏花;麦收前后又来这里品尝多品种的甜杏,那个时节正是甜杏下树的日子。

我的祖屋就在西庄大楸树旁那条深深的胡同里。走进这条胡同要穿过4个过道房,跨过6道门槛才能看见自家房院。从南街门口蹬上3级石板台阶往胡同里望去,迎面是一座白底黑“福”字的照壁,建得很艺术醒目,走进走出给人一种吉祥如意的感觉。从南门口到照壁约有50米深,途经我大爷爷和二爷爷家3个过道房。他们的正房和南屋都是5间,留出东头一间为过道房,成了大家共用的胡同过道。拐过照壁再往里走,还要经过一个过道房,这5间老房是我爷爷辈的真正故居。穿过老房过道是新建的一个院落,5间正房,2间西厢、3间东厢,院墙坚固,大门口南向,正对着祖居低矮的老屋。这座宽敞敦实的四合院,是由青砖雕石、小黑瓦和红松梁构建的,十分结实、气派。它是我爷爷用大半辈子闯关东、节衣缩食的钱为儿孙们建起的家园。它竣工于1938年,那年阴历五月二十三日,新房尚未完工,我便降生于祖居老屋。为了庆祝新居落成,父母给我起了一个乳名叫“来庆”,意思是把我作为礼物,来喜庆新房建成?抑或是用新房作为礼物,喜迎我的降生?我猜想两个意思都有。那年,我们家确实是双喜临门。

从我记事起,我逐步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我爷爷叫段大田,兄妹两人。我的姑婆婆嫁到赵家庄,生了一个女儿便守了寡,因离家近,经常回西庄娘家。我爷爷取了梁家奶奶,生了我父亲和一个姑姑。我父亲8岁、姑姑10岁又没了妈。我爷爷为了养家糊口,只身一人去辽宁省沈阳北边的铁岭打工挣钱,后来开了一个粮店,为人加工面食和粮米,赚些体力钱。老家托我姑婆婆照顾。在我姑婆婆的操办下,我父亲16岁娶了大他6岁的张氏来家,这就是我的母亲,一生连个大名都没有,只能叫她段张氏。

爷爷和姑婆给我父亲娶了个大媳妇的目的,是为了支撑起这个家。我母亲进了段家的门后,日子出现了勃勃生机,里里外外都在她的操劳中,家景兴旺,邻里和睦,温欣安康。我母亲从小裹过足,属小脚女人,但个头很高,人长得标致漂亮。虽然没上过学,但十分聪颖,居家过日子的长远打算和短期安排,人情往来的应酬和交流,全由她来替我父亲谋划。

我父亲大名叫段积富,个头不算高,红脸膛,很壮实。上过几年小学,文化水平不算高,但注重实用。天文、日历、民俗、节气蛮精通,还很有创意。他为人太刚直,没有城府,从不会算计人,有什么想法会原汁原味地说出来,甚至“冲击”到人。但他心地特别善良,从不记恨人,也乐于帮助人。1947年淮海战役时,他到临沂战场为解放军送粮,抬着担架护送伤员,立了功入了党,他是我们村入党较早的老党员。但他的火爆脾气最让我母亲伤心。他们两口一辈子结合在一起十分不易。由于性格秉性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虽然相互磨合70多年,到头来谁也没有改变谁。俩人优势互补时,日子就会风平浪静,但偶尔也会你争我吵,伤心流泪。我们姐弟6人先后降生在这个家庭,在这个庄稼院里慢慢长大,他们俩也渐渐变老。

祖父给我父亲留有16亩贫瘠山地,为了种好这些地,家里还养了一头老骡子,种些五谷杂粮。年成风调雨顺时,全家人一年忙到头,吃穿还有余;赶上旱涝和风灾、兵荒马乱,交完地粮和杂税,就得吃糠咽菜。

我父亲出力种地是一把好手,主要作物是玉米、小麦和地瓜,高粱、花生和谷子也多少种些。小地块还种点豆和黍子。靠河边的地打了一口水井,围了半分地做菜园,葱、韭菜、辣椒、茄子和大白菜都自产自销,种什么吃什么,没有也不会去买,庄稼人祖辈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过去种庄稼和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没有化肥和农药,也没有机器。家家户户的地块都很分散。我家十几亩地分散在6条沟坳里,远的地块离家有10里路。春种秋收,耕耙耧播,全靠体力和经验,根据不同年景和气候,如何轮茬下种,全由我父亲决断。山坡地用的是自家有机肥,靠的是自然雨水,产量低但质量好,自家地种出的五谷杂粮和果蔬既好吃又养人。因为庄稼人舍得用力气和汗水,深耕细作,常年辛劳。打小我就记得,过了正月十五,老人们便说“年”已过完了,人们便忙于农事备耕准备事宜。先是把牲畜栏里的粪挖出来抬到街边捣碎备用,再用牛、驴、骡将备用的粪驮到地里,撒匀在土里当肥料。谁家的粪多,谁家地里的庄稼就能多打粮。为此,家家户户庄稼人,每天早晚要担两筐土填在自家牲畜栏里,搅上草木灰和牲畜的粪便成为有机肥。过一两月,就得起一次栏,挖出沤的肥,再掺和茅坑的人粪,这就是祖祖辈辈农家院有机肥料的生产程序和山脊坡地赖以生机的主要肥源。它取之于土,又还原于土,符合绿色良性大循环规律。

春节后到春耕春种大约要两个月,这个漫长的春寒季节,农家院里的孩子最受苦受累。记得不上学的日子里,每天早上就被大人喊起来上山送粪。赶着牲口,顺着西河弯弯曲曲往地里送,一天要走五六十里路,要赶着骡子送几趟粪。一会儿过河,一会儿拐弯上坡,路越走越长,又冷又累,春天的山风很凛冽,吹裂了手和嘴唇。大人们更不轻松,在自家的地块里抡镢刨地,把每块地堰的毛毛草挖出来,拢成堰台,修整地块,等待春雨,以便春耕春种。

老人们常说,春雨贵似油,诗人们则讴歌好雨知时节。几场春雨后,草变绿了,树上的枝条长满了花蕾,蓄势含苞待放。常年不断流的西河水,更显得生机盎然,河湾里青蛙和蟾蜍产下了一片片黏网状卵子,在不经意中变成了一群群黑蝌蚪,在清清的河里游来游去。没几天就成了会蹦蹦跳跳的小青蛙和蛤蟆。河边的柳树上各种小鸟飞来飞去。桃花开了,迎春花蔫后,一夜间,杏花便绽放在西庄村几千棵老杏树的枝头。铺天盖地的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尽情舒展那白里透红的花瓣,让那黄黄的花蕾,含情脉脉地触摸湿润的天空。

十多天的花期时节,每当晨曦或晚霞里,杏花掩映下的段家西庄,炊烟袅袅,欢声笑语,鸟语花香,呈现出一幅人间仙境的景象。这景象不是虚幻缥缈的仙人仙迹,而是勤劳的身姿,真实和谐的农家生活情景。人们起早贪黑春耕春种,用辛勤劳作和汗水,趁着墒情,适时播种春谷、花生、地瓜、玉米、高粱等主要农作物,实现老古语“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训教。

春暖花开时节,庄稼人十分珍惜农时,家家户户抢耕抢种,农活又多又累。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下学后,有的帮大人干杂活,有的上山挖野菜。春天的野菜特别多,先是挖麦地里的“马蹄”菜和地堰上的苦丁子。把嫩嫩的野菜洗净,用豆面做成菜糊糊,既鲜又有营养,农家饭桌上,每年都要适时尝新鲜。还有一种野蒜,细长的叶像韭菜,它的根如同独头蒜,蘸着面酱下饭十分可口,还有去火开胃之效。

春天里常常刮南风,一夜南风紧,第二天早上满山都是鸟叫声。这个季节正是候鸟由南向北迁徙的时候。我们西庄同大小的男孩常常结伴去下网捕鸟。有的用弹弓打,有的用网和夹套抓。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大同伴网了两只“雷胡”鸟,个头有一斤多重,长了一只细长的嘴,专吃蚂蚁和蚯蚓。它通常卧趴在松树下,惊觉性不大,顾头不顾尾,撅着尾巴低头啄土。我们看见它后,便迂回到前面把网张在两树之间,用石块把网底压实,又从那边悄悄回来,先用小石块往前扔,把它赶起来,让它朝正前方网的方向走,待离网有一米左右时,我们就一齐朝前跑,边跑边喊,在喊声中它就乖乖进了网。把这样的大鸟捉到手,是我童年最高兴和难忘的事。虽然常常劳而无获,偶尔才有好运,可还是傻乎乎地跟着伙伴们满山巡跑,乐此不疲,劳而无怨。还记得有一年捉了两只山鸡鸟,母亲用春天发芽的葱炒了一盘菜,我吃了几口,至今想起来还垂涎欲滴,认为是世上最好吃的佳肴。直到今日古稀之年,吃过全国各种名菜和小吃,也没有哪种名菜的味道超过童年尝了几口春葱炒山鸡的记忆。

春天里,美好的童年记忆还有很多。赶上好年景,父母还会千方百计改善我们的生活,撸些柳树叶,摘些槐树花,用开水氽好浸泡后,用全麦面包成菜包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用绿色食品。农历谷雨前后,是百鱼上岸的时节,我们家离海边有十多里路,每当这个时节,我父亲便会挑上一担松树枝柴草到刘家旺渔村去卖。我有时也跟去帮忙,卖完柴草便到海边等渔船靠岸。那时渔民出海打鱼,用的是木帆船,随着潮流在近海捕鱼。天擦黑的时候,渔船陆续靠岸,刘家旺海滩,提灯高擎,人潮涌动,喊叫声伴着海浪。人们把船锚抛向海滩,搭上大跳板把鱼货从船舱中一筐筐抬到海滩上,开始叫行,通过中介人把鱼卖给买主,十分热闹。我父亲等人家把好鱼买走后,便买条最不值钱的狗鱼,即学名叫安康鱼放进筐里,再买点小杂鱼回来。用狗鱼熬上一锅菠菜汤,全家人尽情吃一顿海鲜;小杂鱼便放盐腌咸晒干,平时下饭。在鲐鱼和鲅鱼上市的时候,自家地里种的春韭又绿又嫩,老人每年也会买两条鱼包韭菜饺子吃。农家的韭菜饺子个头又鼓又大,像个小包子,大锅煮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当吃韭菜饺子的时候,全家人像过年一样高兴。因为这样好的海鲜饺子,一年只能吃上一次,有的年景还吃不上。

同类推荐
  •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呈现了一个富有精神乌托邦色彩的写作者张杰,20年如一日在村庄和偏僻县城的所有精神努力。他尝试了精神存在对于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在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文字结局里,得出一个悲怆性的结论,至少在一些区域,精神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望,而且其普遍性已逼近时代的本质部分。
  • 布达拉宫的月亮

    布达拉宫的月亮

    集子中大量篇幅记录着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比如《梦游枫桥》,写的是张继和他那首永远的《枫桥夜泊》,作者游弋在枫桥及运河水面,试图感受张继夜泊的情怀,但是却无法找到张继的感受,因为张继为枫桥建立了至高的标杆,给后人留下了永远的绝唱。作者的足迹还曾抵达过非洲、欧洲、澳大利亚等诸多角落,他的文字同样给我们留下了幽远而沉重的思考。
  • 钟表成长之歌

    钟表成长之歌

    我就像是一只游·走在时钟上却并不甘于流逝和遗忘的指针,在时间中留下了书面的证据。或许每一个人都会如此,在若干年后的追忆中,发现更多的不是填满时光的一幕幕往事,而是大量无从记取的空白。然而人生或者生命的指针是一直有规律地运行着的,从未漏失过一分一秒。
  • 风会记得那朵花的香(天下美文哲理卷)

    风会记得那朵花的香(天下美文哲理卷)

    本书为你讲述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贯穿着对人生、对情感、对生活的感悟,折射出世界的简单与复杂。让你能于喧嚣尘世中享受孤独与寂寞,坦然面对得到与缺憾,在世间百态中领略平凡的美,保持一颗释然、宽容的心。
  • 鹅湖新绿

    鹅湖新绿

    《鹅湖新绿》编辑推荐:鹅湖,因了一位长者的文化反哺,因了一群思想活跃,执着勤奋、怀抱梦想的鹅湖传人的激情创作,重又绿意青葱、鸟语花香。
热门推荐
  • 四大鬼门

    四大鬼门

    举头三尺有神明,千里神州鬼弄影。人们向来供奉神明,扫鬼出门。可有些人不同,他们逆天行事,供奉“招鬼冥器”,自成一派,称为“鬼门”。鬼门又分如沙,流油,烈纸,埋银四大鬼门。自古以来,门下众人称为“鬼使”,他们与鬼合作,各取所需。但鬼门门人发着死人财,多有死于非命,因此,“招鬼冥器”就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会死得不明不白,一命呜呼哀哉。少年程昊峰被鬼“弄了一下影”之后,稀里糊涂的当上“鬼使”。但他这个“鬼使”当得比较窝囊,没多久就翘辫子了。
  • 著名企业求职面试指南

    著名企业求职面试指南

    本书以企业招聘为出发点,立足求职者能力素质的培养,从面试例题、面试技巧、面试经验等多个方面展开剖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面试的诸多事项,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准备踏上求职之路的应届毕业生和准备向不熟悉的行业领域跳槽的求职者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书中不仅涉及了国内中小企业常见的面试案例,还对一些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分析讲解,对金融类岗位、管理类岗位、销售类岗位等许多职位进行了重点剖析。全书案例生动、技巧实用、紧扣现实、着眼未来,用人力资源的现代化理念为求职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事业巅峰的大门。
  • 时光会记得

    时光会记得

    荆棘女王独木舟惊才绝艳之作。直面浮华尘世的残忍与慈悲、宿命青春的爱恨与离索。 爱情是一场宿命,由不得你不甘心,由不得你不情愿。就像宋初微遇见顾辞远,筠凉遇见杜寻,沈言遇见黎朗。或者说,就像林暮色遇见顾辞远,陈芷晴遇见杜寻,袁祖域遇见宋初微。这些遇见,都身不由己。我们曾经那么坚信的,曾经那么执拗的,曾经用生命去捍卫的,原来通通只是幻影。我们背道而驰,最后却殊途同归。
  • 蕅益大师佛学十种

    蕅益大师佛学十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等谁的青春

    谁等谁的青春

    林芊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并不是因为张继于的背叛,也不是因为对周阳的愧疚,只是有些东西折腾过了闹腾过了,似乎不再是原来那个模样了。李子君还是去送她了,两个人哭的稀里哗啦,的确,感情永久的话又哪来那么多不可原谅呢。李子君说,其实,留下来会好些。林芊宛然一笑,留着也是伤感,走了也是伤感,如果舍不得,还是会回来的。那些日子如大雁南飞般一去不再回,而那几年,你等我,我等他,他等她,蓦然回首,等到了谁的青春,又把谁的青春占为己有?恍然间,等不到的青春,已逝去,而你我他她,又在何处等待着谁……
  • 是你,刚刚好

    是你,刚刚好

    一个不强势的男生如何等到众多女生的青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微笑从那一刻开始

    微笑从那一刻开始

    一个从出生就是双目失明的孩子,父母都不喜欢她。把朴沅丢弃,后来一位好心的老爷爷收养了她。老爷爷去世后,一位和朴沅差不多大的男孩一直照顾她。
  • 古未

    古未

    古家历代祖居贺州,是当地望族,而今又有一位继承先祖血脉的子嗣诞生
  • 夏草若如初

    夏草若如初

    一根小草,拥有不软弱的心。一阵清风,带给人们清爽。秋天的草,若能如夏天一样翠绿吗?牛郎织女,生死相随。花若面桃,一缕红。这个夏天,从一开始,她!夏如草就没打算要出门一步。谁叫她出门左拐一步遇到的是太阳,出门又拐是初若。排行榜上来无影去无踪的大神竟然追求我?你确定不是在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