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97100000002

第2章 思想篇(1)

随着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沟通障碍将被打破,这个社会像进入了早已设定好的流水线,逐渐被改造为“雷同之海”。传统像一个黑洞,强大的吸引力,使得很多貌似叛逆的行为、夸张的革新演变为传统的变形记,最终回归到滔滔主流,虽有反骨,心存宫阙。任何一个规则的破坏者,随时都会掉进另外一套成规当中,同时发生这种可能性的系数越来越大,唯有中断、打破、重新建立,才是进步的根源与核心。颠覆是一种突破并推翻传统定则的策略性思考技术,通过颠覆,可以产生新的前景,或是赋予新的意义。

说白了颠覆就是要向传统动刀,不破不立,第一步就是要辨认出什么是传统,逃离维持现状的想法,逃离麻木状态,发起挑战,进而为颠覆预设前景。不按常理出牌,给一些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根深蒂固的习惯以迎头痛击。肤浅的颠覆者从来都缺乏对传统的深入理解,看似对内容随意割裂、重组、拼接,在今天变得越来越容易,但这真的是颠覆吗?颠覆是骨子里的东西,是凤凰涅盘后的重生。颠覆是创新,是一种追求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的手段。颠覆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固化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颠覆。

“企业是时代的产物,必须与时俱进。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会被淘汰。而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则需要颠覆自己传统的观念,因此海尔一直在颠覆中前进。”张瑞敏说。但企业的颠覆,不仅仅只有海尔在颠覆。农夫山泉在进入饮用水领域时,颠覆性地采用对立的方法挑战娃哈哈、乐百氏这两大纯净水生产巨头,开辟出天然水这样一个新品类,短时间之内进入这个市场,成为领先品牌。统一鲜橙多巧妙细分果汁浓度,开辟出果汁饮料新类别,并借助新颖、便利的包装以及独特的群体定位和价值定位,当年便成为低浓度果汁饮品的领导品牌。统一润滑油敢于冲破“高端润滑油一般都是外资品牌”这样的屏障,颠覆性利用大众消费品的营销手法开展广告传播活动,短期进入了主流润滑油品牌行列。利郎迎合消费者商务休闲的新需求,冲破众多知名服装品牌的重围,独立开拓出“商务休闲男装”的新品类。中国移动打破以技术为标准的品牌细分规则,颠覆性地创建了一个以年轻人为目标对象的移动品牌“动感地带”,赢得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这其中当然少不了那不按常理出牌,经常使用颠覆怪招的阿里巴巴公司。

在“思想篇”中,我们将分三个章节来解读“什么是颠覆”、“颠覆的根本动机”和“颠覆的本质”。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分享“什么是颠覆”。品味马云提出的“懒人创造历史”的观点,回顾“外星人”是怎么赚取到互联网中的第一桶金,这位如今叱咤风云的人物,当年为什么受到了别人的嘲讽和莫名的委屈。管中窥豹,通过三个小案例,去剖析马云颠覆性的思维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挖掘“颠覆的动机”。重回到马云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去看看当年的马云,那时候他生活得好吗?是什么促使他去创业?是什么让他接触到了互联网?他是不是有一个不同常人的梦想?

在第三章中,我们回归到“颠覆的本质”。通过对颠覆本质的剖析,找出马云在中国黄页、阿里巴巴B2B、淘宝C2C总能发现机遇的原因。

为了一一解开“怪异”马云行为,我们先从思想入手,我们认为,颠覆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只有有了既定的意识,才会去行动,才会去颠覆。正所谓: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第一章 颠覆是一种思想

什么是颠覆

马云是一个异数,他似乎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掌舵人的反义词:他不懂计算机,不懂管理学;他不按常理出牌,像是在使金庸武侠小说里的“阴阳倒乱刃法”,剑似刀,刀似剑,惑人耳目;他零公关,他不仅不会高薪聘人,对进来的人还减工资,他说:“网络公司没好日子了,中国新经济就有希望了。”他认为自己很傻,“像阿甘一样简单”。然而正是这个人的公司,软银的孙正义,在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爆发前夕,决定投资上亿元。阿里巴巴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Ebay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在所有的中国网络公司都是美国某一个模式的翻版时,只有它是例外。这一切之所以马云能做到,正是因为他的思维和智慧与众不同,他善用颠覆。

当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经济理论被金融大鳄颠覆得面目全非,而全球的财富则被几个金融资本采用金融超限战的手法大肆掠夺时,你不会感觉不到颠覆的力量,颠覆是当今知识、智慧、技术完美集成整合体现的结果。

什么是颠覆?让我们先看一下,“颠覆”一词的出处与解释。

【英文】subvert;overturn;overthrow;undermine

【出处】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宋·苏洵《六国论》

【近义词】倾覆、推翻

【反义词】保卫、扞卫

【解释】1.物体颠倒,倒翻。2.用某种手段发动政变或武装叛乱,推翻现政权。也比喻用阴谋破坏而非直接用武力从根本上推翻。

颠覆是一种逆向思维。事物本来就是对立而统一的,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仅仅看见事物的一个方面,比如常温下的水是液态的,但是摄氏零度以下就会结冰,变成了固体。颠覆就是从反方向去思考一下,这一事物为什么不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在常态下的不可行,也许在某种条件下就是可行的。这样,可以让你的思路变得更宽,更能看透本质。可行与不可行,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南辕为何不可以北辙?指东为何不能打西?上面虚晃一招,下面为什么不可以来个扫堂腿?收购为何不能反收购?中国古代奇书《鬼谷子》,以及武侠小说中的“奇门遁甲”里,都有讲到这种颠覆的艺术。

马云有一次去日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有位日本朋友向马云抱怨:到中国,他竟然发现上不了在日本的博客。他甚至质疑:网络管理这么严,怎么还能做好电子商务呢?在一般情况下,常人的思维都是直接去解决这个问题,即:网络监管与电子商务的“矛盾”。但这并不是马云能解决的,似乎这是一个在国内做电子商务的“阿基硫基之踵”,是很难回答的;但是,马云的反驳很“绝”,他说:“即使有5%的网站上不了,我们何必死盯着这5%呢?我们为何不去开拓95%的市场?这个道理很明显。如果我们只埋怨5%,只会越来越消极,越来越痛苦。”马云接着打了个比方:有时候被老师、同学误解很正常,但应该看到,大部分时候,相处都是愉快的。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误解,影响到整个师生或同学间的感情。

这里,马云只是把5%和95%的关系颠覆过来,从日本朋友最关注的5%,转移到电子商务大市场的95%上来,这样,我们的态度和认识就截然不同了,原来事物反过来看又是另一番光景。

案例1·懒人创造历史

马云在对雅虎员工的演讲中,总结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无法成功的原因:“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地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得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这段话可能是马云为了活跃现场气氛的随口调侃,但不能否定的是有许多冥冥之中的因缘际遇促成了伟大的诞生。

懒人创造历史。当我们初次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肯定要大吃一惊,因为这与我们的教育截然相反。因为我们在许多年以来,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观点,我们努力工作,勤劳而忘我,白天工作,晚上加班,甚至为了某些项目连续几个通宵熬到双眼通红、筋疲力尽,但丝毫不影响项目推进时的喜悦感,并且沾沾自喜,颇有成就感。现在,马云却告诉我们,勤劳是一种恶习。这让我们联想到陈志武写的一本书《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是啊,可以说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之一了,跟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相比,我们的工作时间、加班时间都远远超过他们,而为什么我们不富有,为什么我们不成功呢?

用马云的观点来看,懒是一种进步的标志。人们因为懒得爬上爬下地走楼梯,而发明了电梯。人们因为懒得手摇蒲扇,而发明了电风扇。人们因为懒得洗衣和洗碗,于是发明了洗衣机和洗碗机。人们因为不想浪费时间,由古老的送信、让人帮忙传话发展到了用电话、用手机给对方打电话。人们为了少弯一点腰,而发明了收割机、插秧机等多种机械设备。这些例子就可以说明懒人拥有聪明的头脑,是懒人推进了科技,是懒人推进了世界发展史这个巨大的年轮。敢于冲破思想的局限这是难能可贵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人类不断探索偷懒方法的过程。敢于想象,才能改变生活;敢于尝试,才能改变社会;敢于偷懒,才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何谓聪明,何谓笨?何谓勤劳,何谓懒惰?在马云这里似乎成了一个问题。颠覆传统判别标准,让许多在传统理念里无望的孩子,得以重生的理由。

马云本人在这方面就是个特例:他小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天才的特立独行,他从小功课就不好,甚至数学考过1分。他说:“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地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他瘦小却爱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打得缝过13针,挨过处分,被迫转学杭州八中”。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去踩三轮车,直到有一天在金华火车站捡到一本书,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改变了这个傻孩子:“我要上大学。”

后来他坦言自己小学考重点中学考了三次没有考上。老师、家长对这个孩子的前途不抱任何希望。马云第一次高考,数学0分,考了三次,才考上杭州师范学院,还是个专科,后来因为对应的本科班没招满而升入本科。大学不考数学,英语好的马云开始转运。之后,这位全杭州英语最好的中学教师开始因为Internet下海,再经历了两次创业失败后,在1999年2月创办了阿里巴巴,之后的故事众所周知。

今天,在公众视野中,马云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但是,我们观察马云的人生轨迹,却可以找出他之所以能够与众不同的某些“秘密”。

1964年,马云出生在杭州,母亲在成衣工厂工作,父亲先是在摄影店里赚钱,之后又被派去主持当地的戏剧社,在一周的大部分晚上,都会有演员朋友来拜访父亲,马云的表现欲当是出于从小的耳濡目染。马云有英语特长,上中学起,他每天都会骑自行车到西湖附近的香格里拉饭店外带海外观光团,乘机练习英文,他在那里遇到过一个澳洲家庭,并被邀请在夏天跟他们去住了一个月。这让马云很早就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当他发现他看到的一些事情和他被告知的并不完全相同的时候,他开始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

独立思考,是我们能够颠覆某些“假象”,用实践去检验真理的根本。如果我们只知道盲从,看到广告就相信,听到一面之词就义愤,分辨不出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宣传,人云亦云,那是不可能有能力去“颠覆”的。小时候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讲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是深还是浅,于是问松鼠,问老牛,结果各人都有各人的说法,松鼠说很深还淹死过同伴,老牛说很浅才过小腿肚子。于是小马非常纠结,最后还是自己试了试,结果既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也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

00如果这匹小马叫马云的话,他也会问松鼠,也会问老牛,最后他会分析出来,松鼠和老牛之所以不能过河与能过河的原因,并判断自己能不能趟过河去。如果不能独立思考,就会被松鼠和老牛的结论所困扰,想破头也想不出来办法,只好回家问妈妈。而能提出“懒人创造历史”的颠覆性观点,无疑是马云独立思考,并从前人和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认识。

案例2·小马趟过互联网这条河

马云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不论数学、只论英语的马云从此如鱼得水,同时他外放型的性格让他积极于学生活动,很快当选校学生会主席,随后当选杭州市学联主席。1988年毕业,马云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学院,教英语,每月89元工资。马云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开始在杭州翻译界小有名气。因此,很多人来请马云做翻译,马云做不过来,便于1992年成立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海博第一个月全部收入700元,房租就花掉2400元。为了生存下去,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同时又开办夜校。两年间,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还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初次下海给马云的感受是:“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1995年初,马云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个高速公路投资项目,未果。马云便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他在杭州电子工学院认识的外教比尔。很早就接触互联网的比尔领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公司VBN参观。

来到VBN,公司的情景让马云眼界大开,两间很小的办公室,猫着5个对着屏幕不停敲键盘的年轻人。公司的人帮马云打开Mosaic浏览器,键入Lycos.com,对马云说:“要查什么,你就在上面敲什么。”马云在上面敲了个beer,搜索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但是没有搜到中国啤酒。马云又敲了Chinese,出现是no data。VBN公司的人告诉马云,要想被检索到,必须要在互联网上做(有)主页。

后来马云请对方给他的海博翻译社做了个主页。主页做成的当天晚上,马云回来便收到5封来信,来问翻译价格,其中一封来自海外的华侨,是个留学生,他对马云说:“海博翻译社是互联网上第一家中国公司。”马云感到了互联网的神奇和里面蕴含的商业机遇,他和VBN公司约定:对方在美国负责技术,自己到中国找客户,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互联网。

马云看到了一条互联网的河,现在,他要去询问松鼠和老牛们了,然后去决定他是否能游过这条互联网的河,而且,他自己不会游泳,他还得带上几个会游泳的队员一起过河。

1995年3月夜,马云请来24位朋友,到他西湖边的家里一起聊聊,这些人是他4年来在夜校教书时认识的做外贸的人士,他想听听这些朋友对互联网是否有需求。那晚,马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的互联网。马云讲完,朋友们问了几个问题,马云都没答上来。其中23个朋友劝马云:“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只有一个人支持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这个人叫宋卫星,后来成为中国黄页的股东,但是很快就撤出来了。当时,互联网太神秘了,很少有人能看到其中的价值。

马云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不久就向学校辞职,找亲戚朋友凑足几十万元来注册公司。要成立互联网公司,不可能没有相关的技术,但当时懂互联网、懂计算机的人在中国不是很多,马云第一个就想到了原工作单位的计算机教师何一兵。何一兵算得上是一个极客,1994年年底就接触互联网,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最早接触互联网的那一批人,也是CFIDO上面的成员,是个对互联网技术有感觉、有领悟的高手。

1995年4月,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正式员工: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何一兵算技术入股,加上前文提到的资金入股的宋卫星一共4个股东。何一兵和宋卫星两人股份都不多,各占10%,剩下的股份全是马云和他夫人的。1995年5月9日,中国黄页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拓展业务。马云的方式是,先向朋友描绘互联网怎么好的蓝图,然后向他们要资料,再将资料快递寄到美国,VBN将主页做好,打印出来,再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朋友在互联网上能看到。中国黄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主页3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其中1.2万给VBN公司。

同类推荐
  • 每天学一点管理技巧

    每天学一点管理技巧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沟通技巧、奖惩原则、管人用人、企业文化建设、风险控制等,使读者做到一书在手,即可全面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技巧。书中既有技巧指导,又有案例解读,每一节后的“管理技巧点拨”更是使本书的可操作性得到增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管理者参考用书。每一位管理者至少应翻阅本书5遍,并至少从本书中学会100个管理技巧。
  • 成功企业的12个基础

    成功企业的12个基础

    越是容易进入的行业,超容易被淘汰;越是热门生意,越容易摔跟头。记任这样一句话吧:只有赔钱的老板,没有赔钱的行当;只有疲软的商品,没有疲软的市场。
  • 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货币资金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成本风险管理、预算风险管理、企业财务报告风险管理等。
  • 李嘉诚金牌经营

    李嘉诚金牌经营

    李嘉诚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他不仅创造了财富神话,而且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榜样。这是一本介绍经商经验的书,讲的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人生体会和经商智慧。艰难的人生道路,曲折的创业经历,使李嘉诚懂得了勤奋、信用和学习是人生的最大财富,而胆识、才气和运气也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实际上,无论什么样的商人,都各有其道,虽然所经营的实业不同,但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谁都不希望自己永远做小生意或失败的生意,但生意都是由小到大或先失败而后成功。因此,做生意不光需要一股子狠劲,还需要更多的商战智慧。
  • 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战略

    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战略

    本书分析了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目前的国际化程序及其进行国际化的优劣势。而后,从动因角度剖析了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层次,对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进入战略进行了详细的进入区位决策、进入方式决策研究等等。
热门推荐
  • 心里有罪

    心里有罪

    我本无罪,心里有罪。碌碌无为的一生,因为有了你们我才感觉我还活着。损友,益友,这都是我的选择,我绝不后悔走过的路,即使一败涂地!
  • 玉骨成梳

    玉骨成梳

    这是玄幻奇妙的世界,有这个可爱的仙侠缘分
  • 都市之万物有价

    都市之万物有价

    在这个求生不易的大都市,捡垃圾的都能捡到天道眷顾,从此后,天地万物,乃至生灵,俱各有价,任我予取予求。且看一个捡垃圾的如何涤荡尘世,一手遮天!
  • 全职猎人之七大家族

    全职猎人之七大家族

    故事从酷拉皮卡开始学念能力开始,一切从全职猎人刚刚可是写起,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这是我写的第二本小说哪里写的不好希望你们多多批评,有好的建议可以加我QQ2098785040说给我听,谢谢。
  • 大空

    大空

    一把神秘的妖刀让一个身世奇诡的少年,追索一个年代的隐秘。表世界、里世界、天外天,三域遍寻!归墟井、渊祭海、殛雷峰,绝地踏遍!阴谋与热血,信任与背叛。当最终演出的幕布被拉开时,便如同盛大的晚宴——让人灵魂颤抖!究竟几人活?几人死!
  • 李清照集

    李清照集

    本书精选李清照诗词作品。仰慕李清照久矣!孩提时便喜欢上李清照词。自彼至今,许多年过去了,时非昔时,人非昔人:一切似乎都发生了起起落落难以预见(甚或有时是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变异,惟有对于李清照的崇敬却一如既往,或尤更甚。
  • 狐三郎

    狐三郎

    狐狸一族和其他先天魔神的后裔妖仙们在东土的云梦泽繁衍生息,早年丧亲的幼狐三郎就在这里成长,并逐步揭开云梦泽与自身的秘密。
  • 生人莫近

    生人莫近

    在一个变得很不友好充满着恶意的世界,一个半宅男苦苦挣扎渴求能活下去并且活的更好的故事。
  • 紫眸妖瞳:至尊妖孽妃

    紫眸妖瞳:至尊妖孽妃

    她,是华夏史上被克隆出来的最强人类。炸毁囚禁室,与组织同归于尽,死后一朝穿越到异世人称废柴的慕家“少爷”身上。身怀空间异能,炼丹药,驭万兽,振慕家,闯天下。这是废柴?挣大你的眼睛,看她如何从废柴走在成神路上。而他,有着让人倾倒的绝世容颜,让人为之佩服的修为和背景。但却唯独只钟情于她一人。某王爷:乖乖做本尊的夫人吧!某女暗叫不好,连忙道:喂,我是个男的!某王爷一脸怀疑:哦?是吗?需不需要本尊亲自验身呢?某女:不用了……
  • 智觉禅师自行录

    智觉禅师自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