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张超入主汝南的关系,不单害得自己兄长张邈丢官去职成了白身,更连累无数其他人。董卓经过一番谋划,选或亲董派或中立派用以替代各路反董联军将帅的官职。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得逞,但终究官职被削,使诸军主帅名不正则言不顺。同时越发造成大汉吏治混乱,各州郡国县,出现一位以上长官的事情频频发生。
像陈留太守张邈,豫州刺史孔伷这样,有名望,又或者有实力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官职相同,但名气势力不相上下一地之长实在不少。已经占了地盘的自然不愿意出让,新来者亦不甘示弱。于是大家都拼命扩充实力,或招兵买马,或呼朋唤友。一时之间,整个大汉朝都越发热闹起来。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事不关己的也站在一旁看热闹。又以兖,冀,豫等州尤甚。当然,大家和和气气,干脆把地盘一份为二,同时担任官职的事情也是有的。这更加造成日后史学家在撰写史书时考证的难度。不过史学家也好办,管他三七二十一,全写上去不就完了?史学家是偷懒了,可苦了后世研究历史的人。如果是历史学家到也还好,反正自己就是端这碗饭的,随便考究考究,就能发现一些新鲜玩意,混点稿费,领点工资,才好去天上人间洗洗刷刷不是?真正的受害者,是一些喜爱这段历史,想要仔细研究的年轻人。为此有的人想得头发发白,有的人一言不合和朋友大打出手,火气难以抑制。唉,张超的罪过太大了。
话扯得有点远,我们言归正传。
联军盟主祁乡侯袁绍,有鉴于此,认为是他该为大家谋福利的时候到了。既然董卓控制下的朝廷如此对待我们,我们似乎也没必要听命于它了吧?我们人多势众,也不见得输给董胖子,何必再听那个小皇帝的摆布?不如大家另立新君。想我袁绍位高权重,实力最强,霍光的角色就勉为其难的干了。只是昭帝的角色谁能干请大家推荐推荐。冀州牧韩馥表示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虞治正推平,高尚纯朴,深得人心,可以担当此任。顺便还可以拖刘虞下水,一举两得。于是两人一同举荐刘虞登基称帝。
刘虞胆子很小,坚决推辞,说如果再逼我我就逃到匈奴去,袁绍等人只好作罢。刘虞不肯,打破了袁绍取代霍光的美梦,袁绍还不死心,曲线救国,想请刘虞暂领尚书事,先议定百官再做区处。刘虞还是坚决不同意,袁绍也不敢过分相逼,只有作罢。
可袁绍为什么如此热衷推刘虞为天下共主?原来自从杀掉王匡后,袁绍占据河内郡。可河内早年屡遭黄巾攻打,后来董卓大军也时时过来骚扰。王匡被打败之后,河内郡县都以为必不能保,于是众人都逃走。本来就久遭战乱,百姓又不事生产,农田荒废民不聊生。王匡能拿出五万斛粮食,真的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袁绍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居然设计将他杀死。当然,袁绍是肯定没什么愧疚之心的。这样的人,他家里多的是。只是苦了袁大将军自己。好不容易苦捱了大半年。结果连郡中的大户都逃光了。最后实在支持不住,写信向众盟友讨粮。可没想到众人坐下来喝酒可以,一讲到粮食都大摇其头,说连连用兵,自己都入不敷出,实在没有余粮。
袁绍本以为自己盟主之尊,如此低声下气的对待众人,大家一定会踊跃捐粮。可没想到一个个居然比铁公鸡还铁,一毛不拔。正一筹莫展之际,冀州牧韩馥雪中送炭,送来大批军粮,总算解了燃眉之急。袁绍十分高兴,称赞韩馥是个好同志。急盟主之所急,想盟主之所想。等将来干掉董胖子自己一定让此人官封三公之列。
见袁绍失态,谋士逢纪摇摇头说道:“自古成大事者,岂有仰人鼻息之理?如今将军贵为盟主,军需物资竟然还需要他人接济,如何值得高兴?”
袁绍贪婪的看着冀州送粮军士的背影说道:“我亦知非长久之计。昔日自以为盟主,当统帅全军。不想众人皆不听我号令。仅孟德,张杨等在我身边。我虽有大军,却受制于粮草不济是以不能诛灭董贼,还朗朗乾坤,常深恨之。”
逢纪见袁绍望向远去的冀州人,知其心意,说道:“不占有一州之力,如何能成大事?”
袁绍叹了口气,说道:“冀州兵多粮足,我军饥苦,恐难抵敌。”
逢纪笑道:“这有何难?听闻公孙瓒与韩馥旧日有仇,如今公孙瓒乃幽州将军,多有兵马。不如暗暗结纳,两家联手,许以平分冀州。不怕他不同意!”
袁绍不悦道:“公孙瓒何许人?有资格与我平分州地?”
逢纪说道:“此事日后别有计较。”在袁绍耳边低声暗语,袁绍连连点头,眉开眼笑。
且不说袁绍定下何计阴取冀州。西都献帝趁董卓不在长安,胡轸又时常贪酒好色,疏于职守。命侍中刘和偷偷返回幽州去找他的父亲刘虞带兵勤王。至不济也要带自己东下,逃离西凉军的魔掌。董卓此时在洛阳,显然不可能从虎牢关出去。于是刘和乔装打扮,溜出武关,走荆州,绕道回幽州。
刘和与袁术有旧,闻术在南阳,又是反董联军,可以信任。于是先至鲁阳秘见袁术。袁术听说刘和来访微微吃惊。设下酒宴,招待刘和。刘和不疑有他,欣然赴约。酒过三巡,刘和不胜酒力,实言自己乃是天子授意回幽州见父亲去的。此时袁术在南阳,兵多将广,帐下又有孙坚这样的不世虎将,已有不臣之心。乃偷偷扣下刘和,另派人去幽州。游说刘虞献帝将要偷偷出关,只是自己苦于马匹不足,无法及时接应,一旦凉州骑兵追来,后果不堪设想。
刘虞听了使者的话,信以为真。命州内多备好马,联合袁术接应献帝。公孙瓒带兵在外,听闻州内突然征调马匹,十分奇怪。来见刘虞,刘虞以使者之言相告。
公孙瓒哈哈大笑,讥讽刘虞愚蠢。明明此乃袁术之计,好私夺马匹,就是三岁小儿也骗不过。刘虞不信,袁家世受皇恩,岂能有假。况且公孙瓒常自以为镇压异族有功,对刘虞言语多有不恭。刘虞恼羞成怒,二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公孙瓒事后觉得为了这种事得罪袁术实在不合算,和他又没多大关系,于是赶在刘虞之前,偷偷派胞弟公孙越率一千骑,去见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