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仍旧很生气,朝我点点头,然后坐到一边,气鼓鼓的,不说话了。
我轻轻移动着脚步,在连儿身边踱着步子,口中清晰的,慢慢的吟诵着,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吟咏了几句,我转头,轻轻道,“连儿,懂吗?”
连儿不解的摇摇头,随即又连连点头,“懂啊,这个意思,连儿懂得!”
我笑笑,道,“连儿,你必须跟夫子道歉,夫子学富五车,他是为你好人不能不学啊!你知道为什么吗?”
“连儿不懂!”连儿摇摇头,然后悄悄看了一眼坐着的夫子,然后迅速收了视线。
“因为,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我停了下来,然后看着连儿求知的眼神,又重新将这几句话说了一遍。
夫子已经不知道何时忘记了生气,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口中无声的复述着刚刚明镜说的几句话,这些句子朗朗上口,但是所讲述的确是至理名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好好,好啊!”夫子不住的赞叹,“好句子,好书!”
我轻轻的笑了,“夫子过奖了!”
“姑娘可否吟诵本书其他的句子,让老夫一饱耳福?”夫子坦言道。
我点点头,继续慢慢的,清晰的吟诵着,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此时,众人都静静的保持着一个神态,安静无比,仔细的思量着这个女子说的话。
我换了口气,看看易方棋,易方棋脸上皆是鼓励的笑容,我朗声继续道,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
幼而学,壮而行。上至君,下**。”
夫子激动无比,道,“敢问姑娘这是何书?何人所作?老夫佩服,佩服,佩服啊!”
我笑笑,“夫子,此书名曰《三字经》,不知作者为何人,但是,确是口口相传,流芳百世之作!”
夫子频频点头,突然,夫子道,“不知姑娘可否入我书院,教导学生,将此书流传来开?”
我一惊,来不及说什么,夫子继续道,“姑娘高才,如若入我书院,是我水源乡百姓之福,众生之福啊!”
“夫子所言在理,姑娘,你就答应了吧!”
我说不出话来,看着大家邀请和期待的神色,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远处有两个观望的身形,“师兄,看到这个女子,我倒是突然想起了名儿啊---”
小小的身影搓搓手,“我也觉得像,可是她的头发,她的肚子--”
我看着大家认真的样子,想到夫子地位尊崇,明白了大家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仰,天地君亲师啊!
蓦然间,我脸上的神色凝滞了,我看到了不远处的两个身影,猛然的,我匆忙推开人群,轻轻提起衣裙,朝那两个人的方向跑去。
易方棋瞬间变了脸色,“名儿,小心!”
我跑到了两人面前,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顾不得身怀六甲,不由自主的跪下,恭敬的行了一礼,颤声道,“师尊---徒儿见过师尊!”
然后转向另外一个人,“师侄见过师叔!”
不知道何时,我已经眼中氤氲,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