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微/博的内容没有什么出奇的,姜榆甚至看一眼就能猜出他的套路,无非就是指责日落借日出进行话题炒作,心有不纯,居心不良,乱七八糟扯上一大通,再下一个结论:日落这部剧很糟糕,日落的团队都没安好心。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些看热闹的为了彰显自己有水平的人,在评论里大肆叫嚣“我早就知道热度这么高肯定是炒作出来的”“切,就日落那个质量根本配不上这个热度,想想也知道其中有问题”,日落的支持者们不服,纷纷反驳“热度高是因为话题度高,话题度高还不是你们黑出来的!”,两者在评论里撕得昏天黑地,战斗力不分上下。
“交给公关公司处理吧,”姜榆平静说道,“揪出他买水军的证据,发给那个最先出头为我们说话的粉丝,让她出声。我们去咨询一下律师,这个算不算造谣。”
“对,发个律师函震一震他。”庄清夏第一个符合她,眼里满是厉色。她上一世,就因为得罪同组女演员,对方买了营销号,散布传播她插足别人恋情的黑料,过度解读她的微/博——那时姜榆出事,她的心情非常不好,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还有抑郁的倾向。她当时状态实在太差,根本没有精神去澄清,甚至她想让自己从倾颓的状态中走出来都做不到,整个世界在她眼里都是灰的,提不起一点精神来面对。
现在她回想起来,她的抑郁,以至最后生无可恋和那个老总的同归于尽,家庭和姜榆出事是一部分原因,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恶意才是主因。那种百口莫辩,人人都拿有色眼镜看你的时候,不喜欢她的人黑她黑的疯狂、粉丝倒戈的网络暴力,实在是太难熬了。
庄清夏想起往事,眼中不自觉地浮现出悲伤的神情,姜榆发现了她的不对劲,悄悄地握住了她的手。
“谢谢。”庄清夏朝姜榆轻轻笑了一下,在心里说道。
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这一世,我一定会让你好好活下去!
*
孙静收到私信的时候,异常兴奋。吴苗的账号发送给了她一份做好了的长微/博,让她发表出去。这代表着,她之前不眠不休的努力都被日落团队看见了,并且因此认可了她,所以才将主创团队不方便出声的事情交给她来做。
发个微/博就有团队送的日落刻录碟和独家海报,简直不要更赚!
出于一贯细心谨慎的性格,她检查了一遍长微/博的内容是否有错漏,确定无误后才点击了发布。她这段时间帮日落说话,涨了不少粉丝,何况她本身粉丝数就不少,这条微/博很快就轮了起来。
@大脸猫爱吃鱼:卧槽!买水军买营销号,幕后黑手跟日落团队什么仇什么怨!还买的这么低级的水军,一眼就被人看出来了,就不舍得多花点钱吗!
@自挂东南枝:哈哈哈哈评论里有些人逻辑满分!什么叫日落团队自己买营销号黑自己炒作?你们484傻?第五维那么真情实感的说了一大通你们竟然把他划到敌军阵营了,他会吐血的!
@我爱喝旺仔:第五维引导舆论质疑日落炒作,现在反倒被揪出来自己买了水军,这打脸不要太酸爽!转发过五百算造谣吗?日落团队能告他吗?
@大头爸爸小头儿子:我觉得日落的热度高是因为有“经典作品该不该被改编”这个争议点在,而且很多微/博著名大v都参与了讨论,辐射面广,完全够得上那个热度。我还奇怪为什么我在第五维的微/博底下好好说几句话就有一堆疯狗追着我咬,原来是水军啊……
@罗小黑黑黑猫:作为铁杆曲青粉,我发誓,曲青绝对不是被买通的!
@啦啦啦啦啦biu~:质疑别人炒作结果自己才是炒作的一方,哈哈哈哈他说什么打脸声太响我听不见!biu~
……
被孙静的微/博这么一揭穿,水军也不敢造次了。很多与黑子撕得正痛快的粉丝忽然发现,对手一下就销声匿迹了。同时被第五维这么一炒,本来日落稍有下滑的话题度又上升了回去,又持续火热了一天。
网民终究是健忘的,世界之大,随时有新的话题来给他们关注,而这时,时效性落后网络一步的传统媒体开始就这个话题发酵起来,“经典作品该不该被改编”、“日落这部作品改编的怎么样”又在喜爱看书报杂志的人群中讨论起来,并引起了不少在学术界有名望的学者参与讨论。
大部分学者,对于日落的肯定意义都是大于否定意义的。毕竟,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
对于这种状况,姜榆表示乐见其成。好歹在别人提起他们的时候,也算有了代表作和知名度了不是?
*
终结这个话题的是阳狮台。他们正好在做一系列节目对文化进行探讨,借这个话题做了一期节目,利用阳狮的影响力采访了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和大众。他们还采访了日落的主创团队和多次排演过日出这部话剧的帝都人民艺术剧院,对比和交流双方的思想。
姜榆几人都在镜头前落落大方,唯有吴苗,身为一个死宅,面对镜头有些畏缩,但也面容坚定,双目清明。
“我们很高兴和前辈们一起交流,其实想拍日落这个念头,就是我和编剧导演观看了日出话剧之后的想法。
在舞台上,前辈们的表演功力很精湛,但就是太精湛了,让我们三人都有一些不平。可能是因为我们是女性,比较容易对悲惨的女性角色产生同情。情绪化过后一思考,才发现,原配夫人没有做错什么,却无辜当了主角追逐爱情的牺牲品。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所以会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几人当时想的就是,这个故事按照现代的价值观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才有了日落的这次尝试。
虽然我们拍摄只花了一个半月,可我们前期的准备,足足花了四个月。推敲剧本、研究如何表演、租借器材、场景布置、服装造型、配乐……我们做了各种努力,推倒重来了很多次,期间也好几次崩溃过,最终还是完成了它。第一次的作品,难免有不足,但是引发这么大的讨论与争议我们也没有想到,当舆论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们几乎是无所适从的。
但日出之后总有日落,日落之后,又必定会有日出。在这些声势浩大的舆论起伏中,我们也学会了修炼出一颗宠辱不惊的心,我想,这就是日落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