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她痛哭是以一种全身剧烈抽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让不得已发出的哭声仍然不失自尊。她的虚伪的自尊象一块黑色的裹尸布将她紧紧地缠结着,越缠越紧,她用尽全身的气力抓紧它,想从中获取一点勇气,她怕自己崩溃在四顾无人的旷野,她要逃出黑暗,她不能破碎。一只普通的玻璃杯,稍稍加了点雕花,就偏要自诩为钢化玻璃,结果有人较劲,非要试个究竟,于是玻璃破碎了。当有人带着情绪和目的去砸碎一件玻璃制品时,后果就是覆水难收。躲在黑布中哭泣的她破碎的不是一颗心而是全身,就象破碎的钢化玻璃,眨眼间随着暴力便分解成一堆均匀的玻璃碎块,象从酸池中捞出的一只羊,原来被摔破的玻璃杯的确是钢化玻璃,但又能怎样,只能证明出另外一个道理:钢化玻璃也能破碎。
将一座巨型大厦突然坍塌的瞬间拍成照片或制成图片,将玻璃扭曲破碎时向太阳呼救的棱形反光,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取代轰鸣声,增加撕裂人心的悲剧效果。她心中构筑半生的理念大厦就在这种尖利狰狞的棱形玻璃反光中轰然坍塌。施工错了,材料错了,图纸就是错的。
在她的观念中,许多事情是不能混同的,必须分开。比如好与坏、是与非、黑与白、天使与罪人、白菜与棉花……可是恰恰这些不能混同的东西不仅混同而且颠倒了,完完全全的颠倒,就象屋顶朝下、桌腿朝上、青面獠牙的恶魔穿着洁白的长裙展开了金色的翅膀,白色天使却挥舞着滴血的尖刀,美人鱼的故事,丑小鸭的故事,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这些美丽的童话难道都错了吗?哭泣中,她的童年象掉进泥淖中的相片,被沾染了片片脏湿的泥痕,她捧着照片哭了,怎么擦也擦不干净,反而越来越脏,越来越模糊,她害怕失去她这唯一的相片,没有大人过来帮助她,瘦小的她越哭越伤心。最让她止不住哭泣的是,相片中清秀美丽的小姑娘被污泥抹成了一个面目全非的注解,自小到大她一直将自己同化为小人鱼,怎么会一夜之间变成了丑陋的老巫婆和凶恶的后母。她象孩子一样的哭着,生怕一旦停止了哭泣就真的变成了丑陋的恶魔。因为,因为包围着她的全都是“反面人物”,而且,她们都是她的“同伙”。
她命令自己停止哭泣,可是几次努力都没有成功,就象一架失控的留声机,使劲按压停止键唱片依旧转动,自顾自地吟唱,全然不理会别人的意愿,不知哭了多久,留声机渐渐恢复正常。一只红色的塑料盆带着热气腾腾的嘲笑凑到了她的面前:
“喝点奶粉吧,暖和暖和,别哭了,别让人家笑话,咱是有身份的人。”
它在嘲弄她的自尊,那只猫盆,那是她为小猫布鹭鸶特尔买的餐具。当时她买了两种,因为小猫表现不好,所以她给了它那只红色的样子普通质量差些的做为惩罚,而给小狗鼎鼎的那只黄色双层的要好多了,记得当时小猫生气跑掉了,第二天发现小狗鼎鼎的脸上增加了一道伤痕,红盆摆到了黄盆的格子上。难道是在报复她吗?竟然把布鹭鸶特尔的餐具拿来给她用,而且冲的还是小猫用的那个牌子的奶粉。谁在戏弄她?是那个虚伪的鼎鼎吗?它总是装模作样摆出一副绅士的派头,好象总有什么重大事件等待它去发表高见,它就是那么让人讨厌,挨了打也不沮丧,脸上的伤痕还在流血就跟着小猫后头一个劲地散步,说是小猫心情不好陪着走走做做思想工作,以此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涵养。是它在笑话她不象个绅士吗?它是了解她的,直击她的要害部位,就象安泰的脚踵。可是用低劣的红色塑料盆喝奶怎么能让她象个绅士呢?吃什么是低层次的生理需要,用什么吃却是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是身份的象征,就象英国绅士用镶金的银餐具吃薯条一样。她用猫盆喝奶,怎么能吃出绅士风度,又能表现出什么身份呢?况且这种劣质塑料本身就不是人的食用餐具的材质。古代有一则故事,是说如何羞辱阶下囚的,就是使用相似的喂狗用的餐具让双手戴枷的“罪臣”当众受辱。中国人不乏这种典故,这是一块盛产稗子的土地。她用泪眼惊恐地注视着猫盆,打着冷战的身体使劲往墙角里躲,生怕布鹭鸶特尔从它的盆里跳出来,象抓鼎鼎一样地抓她的面孔。
“她不喝,她真的喝不下去。”她带着哭声哀求。在滴水成冰的温度下,白猫很快缩回盆里,一转眼功夫就跑进了一个胖胖的肚子里,蜷起尾巴睡觉去了。
她唯一剩下的这点自尊正在被打碎。在渐渐收干的泪水中,她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环视四周,她发现自己躺在一堆破烂不堪的棉絮中,她吓得赶紧闭上眼睛,心里急匆匆地念着咒语:假的、假的、假的、变、变、变。一连念了三遍,然后慢慢地睁开眼睛,用停止跳动了的心再次环视她的处所,在她迟滞的大脑思维中慢慢地滑出一句话:从最好的方面去接受最坏的事情。于是一个最好的词语突破层层雾障,以百里挑一被选中的骄傲展现在她的眼前:
滑铁卢战场。
她不能再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去表现什么了,最好的自她保护措施是逃避现实,无论用什么方法,哪怕是昏迷或疯狂。而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是自她欺骗。性质确定了,方法可以不论。她呢,就把自己当作一个深夜误入崖谷的女侠,在虎穴中暂避一宿,天亮即可飞身而去。
一只飞蛾落进了蜘蛛网中挣扎不出,眼看渐渐气虚,生命将去。鸟之将亡其鸣也哀,蛾之将死也一定有善言要说,可怜的蛾子前世不知犯了什么口舌之灾而被断了喉咙,只见被纠缠在蜘蛛网中的飞蛾用它巨大的翅膀说着临终的语言。无论是谁,无论生命长短,临终的话都是终其一生的真理。她有一个癖好,搜集所有生物的临终语言,准备出一部《遗言大全》,这练就了她的特殊本领,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是阳货对她的真传,说起来她也算是孔门弟子了。飞蛾用黑豆一样的眼珠对着她,把标有印度梵天经文的美翅长长地展开,向天空划了一个优雅的弧圈便做了最后的定位。她听懂了是“转世”——“再生”。
她一直也没有使用“绝望”这个词,这就是“不知道”的原因。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前方是什么,她为什么要绝望呢?如果当时“知道了”,她或许会绝望,会发疯,会割腕自杀或窒息自己,只是不会活得这么坚强、勇敢、走得这么笔直、豁达。生命的线团是未知,未知就是希望,她们不断的缠着线头往前走,才不会迷失自己。缠来缠去还是这一团线,把未知全部扯出就是结束,然后再转向新的一轮缠结,再从未知开始……
“再生”是重新开始的一团线,这是她的想法,宗教上叫“涅槃”,文学上叫“复活”,其他各领域都有自己认为合适的叫法:蝉蜕蝶化、脱胎换骨、来生转世……漂亮的飞蛾将自己的翅膀凝结成一个美丽的标本后,便重新回归缠结自己的新的丝线团去了。
她的回忆在蜘蛛网里挣扎,她知道挣脱无望,一只硕大的黑蜘蛛正趴伏在那里虎视眈眈地等待着,较量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展开。活着还是死去成了唯一的选择。死去是一只飞蛾,活着是一种精神。必须活,无论生存是多么艰难和空虚,就是为了那个未知。把自己交给未知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就好比把自己交给了平静海浪上随波逐流的皮筏,交给了母亲温暖的子宫,交给了甜蜜的梦境。只要保持平静等待的就是幸福,平静就是力量。她不再挣扎,静静地卧伏着与黑蜘蛛对峙。牠是死神的化身,带着廉价的同情来交换她的痛苦,她用哀婉的静俘虏了牠的不可一世的进攻,当牠做了她的手下败将后,还真有点神的风度,她们俩竟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牠成了她的快乐天使日夜伴随着她,甚至有点同性恋的倾向。
人死过之后就再也不会惧怕死亡了。她为自己送葬之后活了下来,为自己的这个论点提供了实证依据。为自己送葬是真的,活了下来也是真的,和死神成了知己更是真的。从那以后,她跟在死神的黑色大氅后面飘飞,看尽了阴阳两界的世态炎凉,象藏在黑暗中的鬼魂。她成了这个城市的噩梦,于是她又添了一个爱好,专门收集噩梦并替人解析噩梦。收的太多怕遗忘,便做了一个精致的盒子,专门收藏噩梦,她把它小小心心地保存着,不让它泄露,提防吓着孩子和女人,同时也好留着将来出专集用。
雪夜,深山,墓地,鬼魅,人活着。吃了一口苹果,突然发现苹果中有虫子洞,请问看见几条虫子最可怕?回答:半条。就是这种滋味。明明死去了却偏偏还活着,留在明亮世界的半条还在动着,走进黑暗世界的半条已成分子,哪半条更让人痛苦呢?